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飞龙 //www.sinovision.net/?137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战国秦长城

已有 1824 次阅读2009-4-25 22:03 |系统分类:家庭生活分享到微信




 

战国秦长城_图1-1

秦长城正面  

 

  在蒲城县平路庙乡后阿坡村西南洛河北岸,那里有一段完整的长城遗址,在它陡峭的、布满荆棘的、满是杂草的山坡上,在它墙体垮塌

的缺口上,岁月流逝的印记显然易见。如今,荒无人烟,没人贴近它,没人理会它,甚至许多人都叫不上它的名字,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许久了。它远远地屹立着,仰视着周围的群山,与大山的颜色融为一体,沉默着……站在这段长城的脚下,看着它雄浑的躯体,想象着它当年雄浑壮阔的气势,一时间让人感慨万千。

  位于蒲城境内的这段长城遗址是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一条长城,北起西头乡,向南经东陈庄、平路庙至钤饵乡,全长约50公里。修筑于秦简公时期,秦国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而修筑的长城,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也是秦国数条长城中重要长城,又称秦东长城。

  从目前现状来看,长城的城墙为下堑上夯,以自然河沟为依托,用自然河岸堑削为城,就地取材,利用原有的长梁地形,上部施以夯筑,巧妙利用自然,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因此又称为“堑洛”长城。

  蒲城段长城遗址。共发现两处。一处位于晋城村东北洛河右岸最高处的源头,遗迹为东西走向,长约400米,上夯下堑城墙遗址。基部利用自然地形;另一处位于晋城村北的一条冲沟南侧。夯层清晰、纯净。在这些遗址中,发现大量战国时期的渑纹瓦片、云纹瓦当,生活器皿陶片、陶下水道管、陶水槽残体。残存城墙多为下垫上夯,烽燧有单烽及城上烽。烽现残存高4―6米,体积庞大,烽顶多残留20―30平方米,说明建烽之初均有覆瓦建筑。

  秦长城,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作为战争防御工事而存在的,是在各较强大的诸侯国对别国土地,人口占有欲更加强烈,兼并战争日益繁复,战争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出现的,作为大国争霸手段而应运而生。靠人力、劳力、大量的先进生产力,而修筑的“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易守难攻”、“巧夺天工”的一项伟大工程;另外,长城成为科学的、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不单是为了防御临近国家,而且后期成为了防御匈奴和少数民族入侵的一道屏障,但秦简公时期的秦东长城则属于前者。长城多是利用山川险要和河流为屏障而建,城上制高点设有烽火台,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快速传递消息,一整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合乎科学,也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同时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产物,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惊人毅力和建筑技术的伟大成就。因此,修筑长城主要是军事上的原因,是一种军事防御工程,更是一种文化保护,也为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因应战事,具有极大的军事意义,反应了战争到和平的历史过程。

  长城,一个让千万人民畅想的载体,一段久远历史的痕迹。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化魅力的象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奇迹。“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成为了昨日的长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面对这断墙残垣在凄凉的夕阳古道中显得格外悲凉的长城遗址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先辈们用血与肉筑成的文化,向华夏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呈上我们最真挚尊重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