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社会能见度 //www.sinovision.net/?1349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只要这四个字 悟透人生就其乐无穷

热度 1已有 18115 次阅读2017-2-11 04:20 |系统分类:杂谈| 中国历史, 中国人, 传统文化, 王守仁, 年轻人 分享到微信

只要这四个字 悟透人生就其乐无穷

清哲木

讲这个话题之前,我要讲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王守仁先生,因为没有这个人贯穿我这篇文章就显得力不从心和空洞无物。王守仁我相信学过历史的人应该知道这个人,他的传奇一生令我为之震撼 ,当然,震撼的也不是我一个人,要不中国历史用两个无比神圣的赞誉给他,而我也觉“圣贤”两个字,用在王守仁先生身上也最恰当不过。

在中国历史上我很崇敬三个人,一个朱棣、一个于谦、一个王守仁 。对于王守仁的推崇,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推荐王守仁“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2015年,他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指出,王守仁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可见这位明代伟大的哲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型人才。至今依然魅力不减,仍用很大的用武之地,我相信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王守仁任何在何时,都将是一颗灿烂的明珠。

年轻人的困惑

我先讲一点故事,关于这位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故事。……王家庭院里, 有个小亭子,亭子旁边长着一片茂密的竹子。这时,年轻的王守仁伙同一个姓杨的朋友坐在亭前,面对着竹子,全神贯注;目不旁视,静静地体会着关于竹子的道理。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姓杨的朋友累病了,被人抬下去了。王守仁依然面对竹子,静坐体会。第三天、第四天过去了,没有体会出关于竹子的道理来;第五天、第六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效果。到了第七天,王守仁也病倒了,同样被人抬了下去。面对竹子,静坐七天,关于竹子的道理,是一无所获。 但,至此诞生出一个“守仁格竹”的典故。

只要这四个字 悟透人生就其乐无穷

其实,之后我认真的思考了王守仁没有悟出竹子的道理原因,因为年轻的王守仁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砺怎么能够知道,竹,中空而有节。干,能屈能伸,弯而不折。叶香而不媚,清心省身。笋,迎春出鞘,为什么很好吃?他自然“格”不出竹子的禅意和灵性。

我远看竹子小,近看竹子大。然而竹子本身的大小并不因为我的感觉而变化。只是我们看事物的尺度在发生改变?在这里也许可以趁机思考一下佛教里的“色即是空”的问题。

竹子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繁殖,死亡。会自然联想到生命意义的问题。还有光合作用对竹子生长的影响,而这种自然环境的竞争,就一定可以套用到人类历史上面了。

只要这四个字 悟透人生就其乐无穷

竹“格”出了真理

王守仁“心学”主要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王守仁选集,具体了解知行合一思想。我在这里利用当年明月的话,通俗说一下“知行合一”的意思:就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人认为 知易行难,懂得理论是容易的,实践是很难的,有人认为知难行易,领悟道理很难,实践很容易。比如朱圣人(朱熹)就主张知难行易,悟道是很难的,但执行似乎 是很容易的。

王守仁却认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这绝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一种高深的 处事和生活智慧,足以使人受用终身,所以它看起来很容易明白,实际上很不容易明白。“知行合一”的道理都懂,就是不做。这就像好好学习一定能够天天向上一样。

当然,知行合一的条件,王守仁也诠释的明白;“致良知”。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所有一切都是在追寻大道的基础上,也就是在良知的基础上,而不是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借口。

知行合一的现代化解读

知行合一并不是空洞虚幻的哲学思想,而是实用主义,适用于各行各业。它博大精深,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解读。例如可以理解成:学以致用;知易行难;变通;以良知为基础,大智慧行事;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只有大目标,而没有具体可执行可分解可测量的步骤,只是空 谈。

知行合一思想的创始人王守仁跟其他的圣人、哲学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不是理论派,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论加实践派。他的一生都是在教育生涯中,从事政务和军事活动。

王守仁也是历经苦难,在最终成为一代圣贤,王守仁的悟道是从贵州龙场开始的。王守仁年轻的时候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公路站长)。在贵州龙场这个穷山僻壤之地,受尽磨难的王守仁不断 反思,终于领悟到了知行合一的最高智慧。

只要这四个字 悟透人生就其乐无穷

为什么王守仁在经历这些会,才悟出绝世真理?这就是我今天想要突出的主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凡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任何成功的途径,都需要经过十磨九难,老天不把你折磨得困窘潦倒,身处绝境,绝不罢休,因为这些是你获得通往成功阶梯的必经之旅,也是为了让你通晓人生冷暖的教科书,学不透这本,你注定不会成功,这个例子咱们的唐僧同志已经给大家做了榜样,人,都是在走三步,退两步中前进,当你能够摆脱人世间一切浮躁与诱惑,经受千锤百炼,心如止水,透悟天地,你个时候就是你丰收出硕果的季节,纵观历史先贤之路,概莫如此。人的知识是学出来的,人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人的境界是修出来的。王守仁的经历已经给我一个非常准确的答案!

善用“知行合一”的好处

善于运用“知行合一”这个工具,才是我们立足之本,掌握知行合一,不仅仅是靠学习知识,而是要在实践中磨练出来。心学创始人王守仁就是在实践中完善“心学”和“知行合一”,并最终悟道,“修”出来的。存天理, 去人欲!才能取得成功。在这个芸芸众生的社会,我们需要与人合作,也需要与人竞争,“小聪明”只能获一时之利,而大境界才是关键,很多人都被小聪明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我们翻开史书,会发现历史上没有一个小人能成就大事业的。小技巧只能让人得意一时,如果品德有缺陷,时间一长终究会露馅,因为言行不一,虚情假意, 终究成不了大器。

当然,学些做人的技巧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修炼品德才是成功的根本。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以前我们相处的是小圈子,跟别人相处的时间也短。由于跟别人打交道时间短,很多朋友过往匆匆,不需要深交,现在不同,你的一言一行,都处于社会信息化的大圈子,这种情况下,过去的小技巧就不适合生存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品德和境界来提高自己。

只要这四个字 悟透人生就其乐无穷

能够吃多大的苦 就能成就多大的人生

圣贤的真知灼见都不是白来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流芳千古,那是付出了常人无法付出的艰辛,所以,任何时候不要抱怨生活对自己的不公,因为,你给生活一副波澜不惊的状态就平淡无奇,凭什么要求命运给你大富大贵?即使有,也与你的承受能力不匹配,最终会失去,很多暴发户就是这样。就好比你打了很多猎物,但是没有地方存放。你水很多,容器不够大。海能纳百川就是因为有大境界。没有境界,只追逐名利的人跟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因为你会迷失自己,被名利牵着走,成为名利的奴隶。

人追逐名利是做加法,一点点的累积名利;而“知行合一”的人是做乘法,是质变到量变。前期的名利可能比较缓慢,一旦有一个突破,就可以无限复制,无限扩张,最终能够赢得恢弘的成果,

其实没有境界的人不会成功。还有,追求境界但是过于迂腐的人也不能成功。因为你的精神已经是出世,而你肉身却是还在土里。所以,人必须要追求圣贤之道,但是又不能迂腐;追求圣贤不一定成功,但是不追求圣贤一定不会成功。当然,笔者只是谈感悟,毕竟生活给予我的只是一份随遇而安。

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技术会变,潮流会变,风格会变,但是有一种东西是千古不变的。这就是人性,人性永远不变。并且人性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比其他技能、比其他天文地理都重要。技能是进入社会的入场券。但是以后,做人就占主要。从总的人生来说, 80%是靠做人,20%是靠技能。

只要这四个字 悟透人生就其乐无穷

境界就是一颗感恩的心态

提升境界不是一句话那样简单,因为在提升境界的过程中,有很多付出,要吃很多眼前亏。所以有很多人很难一下子心胸宽阔起来。其实,这只是牺牲短期利益,而收获长期利益的过程。譬如;我们为朋友付出,等于你把钱存到了朋友那里,以后朋友会回请你。另外一种情况,你在这个朋友身上现在吃亏,以后朋友没有回请你,但是你也可以在别人身上赚回。因为别人通过看你的行为,知道你是一个有境界的人,所以更愿意来帮助你。境界很低的人,只关注眼前利益;境界高的人会关注长远利益,也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自信,所以不在意牺牲眼前利益。

为什么要学会感恩?这是需要在这个社会建立起你的信用。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话是告诉整个社会,你现在帮助一穷二白的我,我以后会支付高额的利息给你。人都是在感恩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实际行动证明,来提升你的信用额度。只有别人觉得你感恩的信用额度越大,才会愿意更大的付出来帮助你。但是很多年轻人没有意识到感恩精神对自己成功的重要性。觉得自己懂感恩,其实大部分的人还不懂。

感恩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种功利。很多人觉得感恩就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今天我帮你,改天你必须要回报我。这其实不算是感恩,而是偿还、互相利用,双方境界都很低。

感恩其实是一种大境界。是自发的一种对任何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或万物的感激,并且也不在乎对象是否还有利用价值。感恩不是靠别人教,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品格。

总之感恩是最实用的成功工具,也是最高的修身智慧。但是,要领悟知行合一的真谛,不是教你为人处世的技巧,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是言行一致!提升你的境界,积累你的信用。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7-2-11 11:24
大明皇朝史卷里,极被容易疏忽遗漏的一位,和杨慎有相近处。
王守仁,既然不能出阁以显,遂,迫于退,精心至贤,何况还有身后有后继者,成了善果。一生算是不错的了。
谢谢分享!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