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微信刷量 不止是一个行业的笑话?
清哲木
社交媒体营销火热的背后,虚假现象也不少。包括娱乐明星在内,可谓是一个“全民刷粉”的时代。众所周知,在新浪微博上能花几十块钱,轻松购买到成千上万的“僵尸粉”。但购买这种没头像、没内容的“僵尸粉”的时代很快过时,早就升级为购买“活粉”。这些“活粉”有博文、有图片、有评论,有转发,能加V认证,跟真实的粉丝几乎没任何差别。
微博之后,随着微信的崛起,企业的营销重点纷纷由微博转向微信,部分企业开始在公众账号上做文章,除了购买粉丝外,还刷图文阅读量、刷图文赞、刷投票等。近日有媒体爆出某些名人微信、微博刷单造假的新闻。很多活跃的网友和所谓的网络名人都在津津乐道某些大V10万+的文章涉嫌刷单造假。这让有些人一时找到了快感,仿佛也为自己微博、微信无人关注阅读找到了一个心理补偿的理由。其实,这本不是什么新闻,倒是针对性的解读就别有一番味道。
刷单造假访问量,值得大家幸灾乐祸吗?这是一个靠“刷”的社会,谁又没有“刷”过?我们在笑话别人的同时,反思一下自己,自己就那么高尚吗?你的微博也好、微信也好;不厌其烦的发在各个微信群,求点赞、求转发,难道这不是在求刷吗?
早上看到一位网友写的一篇文章感觉很好,别嘲笑自媒体和那些网络大v的一些举动,有些媒体如果不靠政府包养,早就魂飞魄散,别说刷的力量,连存在就是一个未知数。好在有人政府包养为他们的吃喝拉撒进行全方位的伺候。
其实,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很多东西都存在潜移默化的规则,彼此心照不宣可能都能够保存一点脸面,扒光了谁,都有不要脸的勾当存在。大v一样,看客也一样,微博、微信有巨量用户。营销界奉行那句“用户在哪里,营销在哪里。” 微博、微信营销也就随之而来。如果你去百度搜索“微博营销”会发现很多专业进行微博营销的公司,这些公司号称,加粉,加V,提高曝光率,无所不能。这如同我们面临的现实社会一样,现在开个发布会就可以雇群众去现场刷掌声,商场开业雇消费者刷单假消费,政府招商引资、GDP刷数据造假。
这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也是互联网数据时代。刷单不仅仅是自媒体一个行业里的内幕,而是整个互联网面临治理的现象。在这个行业里,大号刷粉丝量,微博刷转发、APP可以刷榜,电商可以刷成交量,直播平台可以刷围观人数,视频可以刷观看量,电影可以刷票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拉票,单位评选一样在刷单。面对这些无处不在的刷单,别把嘲笑的声音给了谁,请留一半给自己。在新媒体营销盛行的今天,流量高的新媒体平台备受广告商青睐,高流量意味着更高的商业价值。同一类别微博账号或微信账号存在着流量竞争,微信平台和微博平台之间也存在着流量的竞争。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刷流量成为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权的利器。
数据在进行利益“寻租空间”:谁在看,谁在意?你可以忽视,但是你没有鄙视的权利,因为你所在的行业有一天突然裸泳,或许你更加无耻和丑陋。中国互联网数据行业进入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中,任何单位不会“有技巧的”做数据报告根本无法存活。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任何行业”许多行业数据报告看起来并无瑕疵,但其实是有选择的摘取不同渠道的数据,而给出付费公司做出其想要的“定制报告”。而这些数据造假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技术手段“刷”。
一般一个创业项目都会研发自己的App,然后想方设法推广出去。让投资人看到数据,拿到更多的钱投入到下一期运营。在各种方式中,最快的刷数据方式就是刷榜。不止是用户数,就连企业销售额、网站访问量、客户转化率等数据通通可以造假,何况10万+的访问量?
互联网行业具有“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行业特性。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的评论和转发量,微信公号的阅读数和点赞数,以及手机客户端的下载量、激活量、活跃量等——这些统称为流量的部分成为考量新媒体平台传播力的重要依据。更大的传播力便意味着更大的影响力。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流量造假成为不少新媒体运营者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数据造假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当然,互联网需要诚信,建立覆盖整个行业的“诚信机制”,已经迫在眉睫,如何解决互联网流量造假问题?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指定专门的监管部门,对网络水军等不正当网络营销行为进行管理、规范和制裁。依靠行政的力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流量造假的问题。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互联网圈也不例外。江湖险恶,各位看客和用户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