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zhoubb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3217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同性恋大全

已有 4198 次阅读2017-1-4 05:03 分享到微信

同性恋是一种性倾向,具有同性恋性倾向的人主要倾向于或者持续地对社会中与自己性别相同的成员产生爱慕、爱情或性欲。同时,同性恋作一种身分认同和社会标签,被同性恋者本身,或者社会其他成员广泛使用。同性恋有时候也可以用来描述同性性行,即同性成员间发生的性行,而不管参与者的自我认同的性倾向如何。

同性恋,连同双性恋和异性恋,一起构成了异性恋-同性恋连续性谱的三大主要部分。同性恋的人数很难以精确计算,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同性恋所占人口的比例为2-7%。

有很多证据表明,历史上曾有过接受同性恋和压制同性恋的时期。而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趋势,则是倾向于增加同性恋的透明度,认同度以及为同性恋提供平等的法律权利,包括婚姻、领养、医疗保健等等。

字源学
 
“同性恋”一词是现代概念。据目前所知,这个单词最早出现在匈牙利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的一篇文章中。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颁布新宪法,对发生男性同性性行为的人判处一到四年的监禁。 Karl Maria Kertbeny撰文抨击并抵制该法令,并首次创出单词“homosexual”,以用来替代当时广泛使用的带有贬义色彩的“鸡奸者(pederast)”一词。 Kertbeny认为许多男同性恋比普通的男人更有男子气概,并且他们比那些由于性欲过剩而犯下诸如强奸、伤害罪行的异性恋更优秀。 Kertbeny希望他的新词和对这个词的解释能对废除德意志帝国新宪法第175条有所帮助,但该法条仍于1871年通过并施行。 60年后,其成为纳粹政府屠杀同性恋的法源。

单词“homosexual”直接翻译指“同性的”,来源于希腊语前缀“homo-”(表示“相同的”)和拉丁词根“sex”(表示“性”)。而其他的意指同性恋的词汇,例如homophilia和inversion现在已经不再使用。

这个单词后来被德国精神病学家,《性精神病态》(Psychopathia Sexualis)一书的作者,理查德·克拉夫特·埃宾(Richard von Krafft-Ebing)和其他的医生接受,并将它作为医学用语使用在病理学诊断方法中。

随着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homosexual开始成为对医学临床研究中被用来指代一种精神疾病的称呼。因为这个缘故,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于1974年将「homosexual」从精神疾病列表里删除之前,「homosexual」一词一直被同性恋者认为是一个带有污蔑性质的词汇。因此,西方同性恋者很少使用「homosexual」这个词来称呼自己以及同性间的性行为。

后来,「gay」这个隐讳语开始流行起来,并受到同性恋者的认同,成为称呼同性恋的一个更得体的一个称呼。英文单字「gay」,本意指“感觉快乐的”,“使人高兴的”。 19世纪,妓女开始被戏称为「gay women」,与此同时人们把那些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称为「gay」。 20世纪初,美国的部分同性恋开始使用「gay」这个词作为自己自身的标签,以区别于在病理和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词汇「homosexual」。到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同性恋群体强烈要求各个媒体在报道和播放涉及同性恋消息时用「gay」取代「homosexual」,作为回应,「gay」这个词汇开始逐渐被媒体接受和使用。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直到1989年,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纽约时报》才最终接受「gay」这个词用以指称同性恋。

现在,「gay」通常被使用来指称男性的同性恋者,而对于女同性恋者,则更多使用了「lesbian」来称呼,后者来源于古希腊的一个小岛的名称Lesbos(莱斯博斯岛) 。这个小岛位于爱琴海中、土耳其西北部沿岸附近,多石山,是伊奥利亚人的一个重要居住地。公元前7世纪时,莱斯博斯岛以其抒情诗人而闻名。在这些诗人中,最著名的是女同性恋诗人萨福(Sappho)。 「Lesbian」本意指居住在该岛上的人,但自萨福以后,「Lesbian」这个词汇开始有了新的注解。 19世纪末,医学界开始使用「lesbian」来指称与萨福有同样性倾向的女性。从那时起,「lesbian」开始包含女性同性恋的含义,并被广泛使用起来。

其他一些称呼同性恋的英文词语,例如「fag」、「faggot」、「homo」和「dyke」等,都是具有贬损意义的称呼同性恋者的代称。现在所兴起的称呼性少数社区的单词「queer」本来也是具有贬损意味的词语,但是随着性少数社区内部的使用,这个单词开始受到性少数社区的认同,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个称呼。


中文字源学
 
古希腊人表达男性间的爱,同性间的爱情在古希腊广泛地被接受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同性恋”这个称呼,而是使用更为隐讳的表达:

「断袖」:语出《汉书·佞幸传》,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惊醒他,断袖而起。
「龙阳」:《战国策·魏策》中记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
「余桃」、「分桃」:弥子瑕与卫灵公分桃而食。
其他尚有「男风」、“走旱路”等词婉指男同性恋现象。

在现代中文口语中,常常使用「同志」来称呼同性恋者(但是在正式场合下,这个词语的原意不变),也有人使用「同性爱」这一较中立的近义词。此外还有粤语吸收英文单词gay后衍生的「基」,用来指代同性恋。但是这个词语通常具有贬损意味。其他带有贬损意义的单词还有「玻璃」等。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还把男同性恋者称做「飘飘」。

随着网路和同性恋酒吧的出现,更多的中文词汇在同性恋社区内部出现。这些词汇通常是非同性恋社区的人所不熟知的。例如在台湾,Motss(Member Of The SameSex)通常使用于BBS这种网路系统上。

在女同志族群中,「T」指特质倾向于阳刚,或外貌喜欢作男性化/中性化装扮者(「T」来自英文的Tomboy,但「Tomboy」的本义并没有同性恋的意思);「婆」或「P」指装扮、行为、气质阴柔的女同志,台湾女同志文化中的T/P之分,相当于西方的Butch/Femme。 「婆」这个词在最早是相对于T而来,指「T的老婆」,但近年来,婆的主体性已经逐渐浮现,用以泛指气质较阴柔者。 Uncle指年长的T。这个词起源于60年代,是女同志用来对长辈的尊称。而「拉子」、「拉拉」或「蕾丝边」这些由Lesbian谐音而来的词汇,最早出现在台湾作家邱妙津的女同志小说《鳄鱼手记》里,于1990年代开始流行于台湾。

男同志亦有其一套使用的名词与用语。例如台湾同志文化术语里较普遍的用语是「C货」,是由英语「Sissy」及「Nancy」所衍生而来,指气质阴柔的男同志;Macho Queen(金刚芭比)指外貌非常阳刚,身型健壮,但隐约有阴柔特质或动作及想法的男同志。另外如同于女同性恋者的「T」与「P」,台湾男同恋者一般也分为「哥」(普通亦可称『葛格』)、「弟」(亦可称『底迪』)两种角色。但两者主要的差别并不是女性化或男性化的程度,而是保护及依赖两种概念,但一般而言,其区分是不明显且无确实定义的,主要是排阴柔气质的男性。

另外,因李安之电影《断背山》夺得奥斯卡,「断背」一词亦成为同性恋之别称。



同性恋者人口比例

主条目:同性恋人口
目前没有实际的同性恋人口统计,只有研究报告或抽样的调查供作参考。同性恋所占的人口比例根据不同的估计会有不同的结果,而且根据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依德的研究,每个人或多或少可能也有同性爱的倾向,所以,同性恋所占的真正人口比例,到目前为止并无真正答案;著名的金赛报告研究受访的美国男性,研究出同性恋人口占总人口比率10%;而有些鼓吹异性恋的份子认为该比例约是从1%到4 %。除此之外,在不同的调查中,由于“同性恋”的定义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会差别很大,但是大部份的调查皆同意下面的看法:

具有多次同性恋经验的人少于只有一次同性恋经验的人;
把自己完全定义为同性恋的人少于经历过多次同性恋行为的人;
根据弗洛依德的心理学研究显示,社会上每一个人均有双性恋的倾向,所以拥有同性爱倾向的人所占的真正人口比例,可能会是社会人口的全部,即100%。

但是另一位美国著名性爱专家金赛则在金赛报告指出,美国有37%的男性曾经在与另一个男性的接触中达到不同程度的快感;而在另一个研究中,美国国家意见调查中心报告说只有大约0.7%的美国男性认为他们是绝对的同性恋者(参见注释图),很多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的随机调查趋向于认为在过去有过同性性行为经验的人的人数占8%左右,而只有同性性行为经验的人只占2%左右。金赛以后,大量大规模的跨文化调查始终显示人群中的同性恋比例少于金赛所宣称的,这些调查涵盖了随机抽取的上万个对象。

但是,注意不同的报告都会因为测试者的隐瞒而产生偏差[1]。

不同的差异广大的资料通常被人引用,例如:斯密斯1991年对国家民意调查中心报告[1]进行分析后表示到18岁,有5.9%的活跃男性有过男性的伴侣,但是“18岁以后,只有1%的是同性恋,4+%的是双性恋”。

由Christopher Bagley和Pierre Tremblay于1998年做的研究表示13.5%的男性“报告说有一定程度的同性恋”包括“自己声称的重复计算的同性恋(5.9%)和/或双性恋(6.1%)” [2] NHSLS报告表示18岁以后的人群中同性恋占4.9%[3]。
通常来说,反同性恋者引用的资料通常显示同性恋的比例是1%,而由同性恋活跃分子引用的资料则将近10%。
同性恋大全 


动物中的同性性行为

同性性行为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很普遍,比如猿,有人认为这种性行为与雄性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支配理论有关,监狱同性性行为、僧侣同性性行为、军营同性性行

为,通常被认为是非同性恋或境遇性同性恋,表现出了类似的“支配”特征。

在实行母氏社会模式的倭黑猩猩群体里也能发现同性性行为;澳洲雄性黑天鹅常会两两结成配偶对子,或与雌性天鹅组成三人家庭以繁殖后代,雄性绵羊间有与人类相似的同性恋现象,2004年3月的一个针对雄性绵羊的研究显示,雄性绵羊中的同性恋行为与它们大脑中一个叫做“绵羊双性核子”的部分有关系,这项研究和其它的研究一起显示了动物在进行性伴侣的选择时是根据其脑部存在的差异,而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动物性别差异。


社会态度
 
世界各国对同性恋的认可程度图不同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因时地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从要求所有社会男性成员必须发生同性恋关系,到完全禁止;从接受同性恋到视同性恋为一种罪恶,并处以死刑。

很多国家不阻止承诺年龄以上,非亲属关系的人们发生自愿的性行为。而有些地方更进一步承认同性恋拥有与异性恋同等的权利和保障,包括婚姻。但另一方面,

一些地方则严格限制所有公民只维持异性恋关系。同性恋关系是非法行为并会受到最高至死刑的惩处。这些地方包括一些原旨主义穆斯林地区,例如伊朗和尼日利亚的部分地方。


偏见
在很多文化中,正如其他少数族群一样,同性恋者也频繁受到很多的偏见和歧视。男性同性恋者通常被认为是“娘娘腔”、柔弱的、缺乏男子气概的,着装华丽时尚。他们也通常被认为是滥交、很随便和不善经营感情关系的人群(虽然调查显示恰恰相反)。同性恋男性还被认为比异性恋男性更加倾向有恋童癖。女同性恋者

则通常被认为是具有男性特质的。

当艾滋病首次在同性恋群体中被发现和确认时,同性恋者曾一度被认为是艾滋病的源头,并被社会的一些保守人士认为是上帝对同性恋的惩罚。 “同性恋病”的偏见,让同性恋者受到社会的巨大歧视。

同性恋者有时也成为政府转移注意的戴罪羔羊。比如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同性恋者的屠杀。 1950年代美国的红色恐怖期间,在麦卡锡主义下的美国,对同性恋者的迫害。

腐女(腐男)
社会上有一种被称为腐女子或者腐男子(亦称腐女或腐男)的群体,通常腐女(腐男)是通过BLGL动画、漫画、小说等二次元文化接触到男同性爱并接受同性恋,

腐女(腐男)不一定是同性恋,但有些偏激的腐女(腐男)会有鼓吹同性恋的倾向。由于BL是经幻想后的产物,并非描绘现实的同性恋,导致腐女认为男同性恋一定要貌美,惹来部份同性恋的反感。也有一部份腐女并非真正接受现实中的男同性恋,只是对BL这幻想产物有着厚爱。喜欢描写女同性爱的百合GL的人并没有特别称号,而喜欢BL的人会自称腐。随着BL与百合的二次元创作增加,许多人对同性恋有了另一种看法,认为喜欢一个人无分性别,从而接受各种性倾向。


反对者
 
反同性恋基督教徒在骄傲游行上抗议。 2007年,美国华盛顿西亚图。在反对同性恋的态度中,有一种称为「恐同症」,所谓的恐同症也就是对同性恋抱持偏见、歧视,厌恶同性恋的的一种心理,1972年George Weinberg于《Society and the Healthy Homosexual 》一书中定义恐同症为「畏惧跟同性恋沾上关系」,恐同症并不是仅发生于异性恋身上,也会出现在同性恋者,如美国的政治人物麦卡锡及胡佛,为掩饰自己的性倾向,反而对同性恋进行大规模肃清,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法国学者Louis-Georges Tin遂发起每年5月17日为国际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简称IDAHO)以降低对同性恋的歧视。


法律
参见:同性婚姻及世界同性恋法律
直到19世纪,很多接受了拿破仑法典的地区,并没有明确禁止同性性行为,但是很多采纳了英国的习惯法系统的国家,则保留了反鸡奸条例并处死同性恋者,这种情况一直沿袭到19世纪末。

到了20世纪,随着同性恋权利的兴起,作为泛公民权利的一部分,以及学术机构对性行为的研究而产生的酷儿研究的出现,使得媒体上出现了同性恋形象,并改变了社会对同性恋的认同程度。

英国的沃芬敦报告(Wolfenden report)是西方国家对同性恋合法化的转折点,很多西方文明国家现在已经对同性恋或同性恋行为进行了合法化。一系列的欧洲国家,例如荷兰、德国等已经改变法律或者允许同性婚姻或者在法律上认可长期的同性恋关系;一些国家开始允许同性恋伴侣收养子女。而公开承认是同性恋、双性恋或过去曾经进行过同性性行为的政治家的人数也在上升。这包括了前英国国防秘书附属梅杰(John Major)、波蒂略(Michael Portillo);公开的同性恋政治家大维·诺里斯是爱尔兰参议院议员;而现任以及前任爱尔兰总统玛丽·麦阿里斯( Mary McAleese)和玛丽·罗宾逊是爱尔兰同性恋法律改革运动(Campaign

for Homoexual Law Reform)的创始人。这个组织曾在爱尔兰对同性恋合法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对同性性行为和立法和合法化,以及同性婚姻和无性别详述的公民结合是同性恋权力活动家的主要目标,以保护同性恋伴侣和家庭。

最近几年,一些地区放松了或取消了歧视同性恋的法律,包括鸡奸法和禁止同性恋参军的条例。

1951年,保加利亚合法化了成年人之间的同性性行为,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则于1961年通过,在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1967年把21岁以上成年人自愿的同性性行为合法化,苏格兰在1980年跟进,北爱尔兰则于1982年跟进,承诺年龄在1994年从21岁下降到18岁,并于2000年在大不列颠调低到16岁和北爱尔兰的17岁,使同性性行为的承诺年龄与异性性行为的承诺年龄一致。

在美国,这个趋势在2003年6月26日达到顶峰,当时美国的最高法院在劳伦斯对决德克萨斯州的判决中认为,美国州宪法中把两个成人间私人的、非商业化的性活动(包括同性性活动)判为犯罪是违反宪法的(参见鸡奸法),并废除了全国的鸡奸法。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各版中均没有明确将同性恋定为犯罪的条文,但在1996年以前曾出现过依照刑法中“流氓罪”条文将同性性行为者判刑的案例。

1996年被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新刑法对流氓罪的内容给予了更为明确的解释,其中并不包括同性性行为。据此可以认为同性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完全被非罪化。但由于大多数中国人对同性性行为仍然持反感态度,且并无法律明确声明要保护同性恋者的合法权利,所以同性恋者在社会上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与欺压。但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待同性恋态度的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宽容的。

不过,上述国家的趋势并不是在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一样的。在一些国家,鸡奸仍然被认为是犯罪行为,目前较不接受同性恋及对同性恋者判处有期徒刑与极刑的国家,普遍分布于回教地区的非洲、西亚及南亚等地区。其中有期徒刑包括在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尔、马尔代夫、新加坡、乌干达、法属圭亚那,而更严重的死刑刑罚包括在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苏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也门。同性恋在这些国家中仍然会被判以极刑,也是最极端的例子。


现代同性恋名人

白先勇[34],台湾作家,着有《孽子》一书
林怀民[来源请求],台湾云门舞集创办人
蒋勋[来源请求],台湾作家、艺评人
田启元[35],台湾剧作家
蔡康永[36],台湾艺人、作家
邱妙津[37],台湾作家
陈俊志[38],台湾纪录片导演
小明雄[39],香港男作家,其书籍之内容多有关华人同性恋之历史资料
罗文[40],香港艺人
林奕华[41],香港文化界人士
张国荣[42],香港艺人
关锦鹏[43],香港导演
崔子恩[44],中国作家
欧阳文风[45],马来西亚作家
欧阳靖[46],台湾模特儿、摄影师、演员
李幼新[47],台湾影评人
邵国华[48],香港的社会学家及社会工作者
周美玲[49],台湾导演
刘芸后[49],台湾摄影师
赖正哲[50],台湾晶晶书库负责人
毛宁[51],中国艺人(当事人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否认)
张锦雄[52],香港同志组织香港彩虹创办人
黄英贤[53],马来西亚华裔,澳大利亚政治家
颜福伟[54],香港白花油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歌手
林一峰[55],香港歌手
许佑生[56],台湾作家
陈克华[57],台湾作家、诗人
苏施黄[58],香港DJ、电视节目主持人

  A
乔·艾克莱(Joe Randolph Ackerley)[59],英国作家。
Roberta Achtenberg[60],美国政治家
简·亚当斯(Laura Jane Addams)[61],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
克莱·艾肯(Clay Aiken)[62],美国歌手
埃赫那顿(Akhenaten)[63],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
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59],美国剧作家(代表作《谁怕吴尔芙》)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63],双性恋
霍瑞修·爱尔杰(Horatio Alger, Jr.)[59],美国作家
派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59],西班牙导演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63],大不列颠王国女王。
苏珊·安东尼(Susan Brownnell Anthony)[63],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者。
安提诺乌斯(Antinous)[63],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娈童
伊丽莎白·雅顿(Elizabeth Arden)[来源请求],美国女性企业家,化妆品品牌创办人,双性恋偏异性恋。
Reinaldo Arenas[64],古巴诗人,作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来源请求],亚历山大大帝老师
乔治·亚曼尼(Giorgio Armani)[59],义大利设计师,时尚品牌亚曼尼创办人,双性恋偏同性恋。
John Ashbery[65],美国诗人
欧登(W. H. Auden)[66],英国诗人
圣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63],罗马神学家、哲学家。

  B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59],英国作家,哲学家
法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63],爱尔兰画家
琼·拜亚(Joan Baez)[59],美国乡村歌手
约瑟芬·贝克(Josephine Baker)[59],美国艺人
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59],美国作家
Alan Ball[67],剧作家(American Beauty, "Six Feet Under")
Samuel Barber[68],美国作曲家
Clive Barker[69],作家,导演,艺术家,以其恐怖电影作品着称
纳塔莉·巴妮(Natalie Barney)[63],法国沙龙主持人
Richard Barnfield[63],英国诗人
詹姆斯·马修·巴里(James Matthew Barrie)[59],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彼得潘》的作者
约翰·巴洛曼(John Barrowman)[70],英国男演员,已与Scott Gill登记为公民伴侣
迈克尔·巴里摩尔(Michael Barrymore)[71],英国喜剧演员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72],法国文学理论家
Katharine Lee Bates,[73],美国作家、教育家,美国爱国歌曲美丽的美利坚的作者
雪维儿·毕奇(Sylvia Beach)[63],美国文化人,在巴黎开设「莎士比亚书店」
奥伯利·毕尔斯利(Aubrey Beardsley)[59],英国插画艺术家
Billy Bean[74],前佛罗里达Marlins棒球队投手, released shortly after declaring himself gay
亚曼达比尔斯(Amanda Bearse)[63],美国演员,导演,曾出演奉子成婚(Married...with Children)、吸血鬼住在隔壁(Fright Night)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75],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创始者,双性恋
Alison Bechdel[76],美国漫画家(Dykes to Watch Out For)
威廉·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59],英国作家
Henry Ward Beecher[63],美国布道家。
露丝·潘乃德(Ruth Benedict)[63],美国人类学家,代表作《菊花与剑》
班奈特(Michael Bennett)[59],美国剧作家
Sandra Bernhard[77],美国喜剧演员,歌手,作家以及演员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59],美国作曲家以及指挥家
Mark Bingham[78],联合航空93次旅客
Ross Bleckner[79],美国艺术家
波列(Jorge Bolet)[来源请求],古巴裔钢琴大师
Rosa Bonheur[63],法国女画家
Chastity Bono[80],美国活动家,Cher和Sonny Bono的女儿
Michel Marc Bouchard[81],加拿大剧作家,代表作男情难了(Les feluettes)
大卫·鲍伊(David Bowie)[82],英国双性恋歌手,Iman的丈夫
Karin Boye[83],瑞典诗人以及小说家
Easter Bradford[来源请求],美国音乐家,演员以及人权活动分子
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84],美国演员,双性恋偏异性恋。
Scott Brison,加拿大国会成员
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63],英国作曲家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63],美国第十五任总统
Lady Bunny[85],drag performer
William S. Burroughs[86],美国Beat作家(Naked Lunch, Junky)
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Richard Francis Burton)[59],英国军官、探险家,翻译家,曾翻译过《一千零一夜》。
朱迪恩·巴特勒(Judith Butler)[87],美国酷儿研究理论家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63],英国诗人,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泰斗

  C
灾祸珍妮(Calamity Jane)[来源请求],十九世纪美国西部女性拓荒者、陆军侦查员,双性恋偏异性恋。
儒略·恺撒(Julius Caesar)[63],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
保罗·凯德马斯(Paul Cadmus)[63],美国画家
约翰·凯吉(John Milton Cage Jr.)[63],美国作曲家。
冈巴塞雷斯(Jean Jacques Régis de Cambacérès)[63],法国法学家
Truman Capote[88],美国作家
Edward Carpenter[63],英国社会改革者
Nell Carter[89],托尼奖获得者,歌手以及演员("Give Me a Break")
罗杰·凯塞门(Roger Casement)[59],爱尔兰爱国者,死于复活节起义。
薇拉·凯德(Willa Cather)[63],美国19世纪作家,普立兹奖得主
卡瓦菲(Constantine Cavafy)[59],希腊诗人
Luis Cernuda[90],西班牙剧作家
Graham Chapman[91],英国喜剧演员
Richard Chamberlain[92],美国演员
约翰·契弗(John Cheever)[59],美国作家
舒拉·卓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来源请求],俄罗斯裔钢琴大师
克莉丝蒂娜女王(Christina of Sweden)[59],十七世纪瑞典女王,双性恋偏同性恋。
蒙哥马利·克利夫(Montgomery Clift)[59],美国演员,双性恋偏同性恋
Kate Clinton[93],美国喜剧演员
Jean Cocteau[63],法国导演以及艺术家,演员Jean Marais的恋人
罗依·康(Roy Cohn)[59],美国律师。
科莱特(Colette)[59],法国作家。
Aaron Copland[94],美国作曲家, documented in Howard Pollack's biography, Aaron Copland: The Life and Work of an Uncommon Man
诺埃尔·科沃德(Noel Coward)[59],英国剧作家
哈特·克莱恩(Harold Hart Crane)[63],美国诗人
Quentin Crisp[59],英国演员以及wit
琼·克劳馥(Joan Crawford)[95],美国女演员,双性恋偏异性恋。
乔治·丘克(George Dewey Cukor)[59],美国导演。
Alan Cumming[96],苏格兰演员
麦可·康宁汉(Michael Cunningham)[97],美国作家

  D
Jeffrey Dahmer[98],美国一连环杀手
大卫王(King David)[63],以色列国王
Libby Davies[99],加拿大国会成员
詹姆斯·迪恩(James Byron Dean)[59],美国演员,双性恋偏同性恋。
艾伦·狄珍妮(Ellen Lee DeGeneres)[100],美国演员,栋笃笑(stand-up comedian)艺人。
贝特朗·德拉诺埃(Bertrand Delanoë)[101],巴黎市市长
阿兰·德龙(Alain Delon)[59],法国演员
Divine[102],演员以及变性表演者
Samuel Delany[103],科幻小说作家
Lea Delaria[104],美国喜剧演员,爵士乐歌手,作家
狄摩西尼(Demosthenes)[63],古希腊演说家
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105],德籍美国女演员,双性恋偏异性恋。
Ani DiFranco[106],美国乡村歌手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59],十九世纪美国女诗人
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59],德国演员
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107],法国设计师,时尚品牌迪奥创办人。
杜利特尔(Hilda Doolittle,笔名为HD)[59],美国作家

  E
汤姆·艾金斯(Thomas Cowperthwaite Eakins)[63],美国现实主义画家、摄影家、雕塑家及艺术教育家
爱德华二世(Edward II)[63],英格兰国王,金雀花王朝成员。
Hilton Edwards[108],演员,co-founder of Dublin's Gate Theatre, partner of Micheál MacLiammoir
埃拉伽巴路斯(Elagabalus)[63],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的皇帝
哈夫洛克·霭理士(Havelock Ellis)[59],英国医生、性心理学家,《性心理学》的作者
伊巴密浓达(Epaminondas)[109],希腊城邦底比斯的将军与政治家。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10],中世纪尼德兰(今荷兰和比利时)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
Melissa Etheridge[111],美国歌手,音乐家,作曲家
Kenny Everett[112],英国DJ以及滑稽演员
鲁伯特·埃弗里特(Rupert Everett)[113],英国演员

  F
法辛奴(Justin Fashanu)[114],英国足球运动员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Rainer Warner Fassbinder)[59],德国电影、戏剧导演、演员、制片人、摄影师、剪辑师
马克·菲海利(Markus Michael Patrick Feehily)[115],爱尔兰西城男孩乐队成员
哈维·菲尔斯坦(Harvey Fierstein)[59],美国演员,剧作家(Torch Song Trilogy)
埃罗尔·弗林(Errol Flynn)[59],澳洲演员
富比士(Malcolm Stevenson Forbes)[59],美国出版人,富比士杂志创办者
汤姆·福特(Tom Ford)[116],美国时装设计师
福斯特(E. M. Forster)[63],英国作家
Pim Fortuyn[117],荷兰保守政治家
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118],美国女演员、导演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19],法国哲学家
Samantha Fox[120],英国模特以及one time pop歌手
Barney Frank (D, MA)[63],美国众议员
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三世(Friedrich Franz III)[121],梅克伦堡-什未林第四任大公
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the Great)[63],普鲁士国王
Stephen Fry[122],英国喜剧演员,小说家

  G
John Galliano[123],英国设计师,时尚品牌迪奥现任创意总监。
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124],瑞典籍美国女演员,双性恋偏同性恋。
茱蒂·嘉兰(Judy Garland)[59],美国女演员及歌唱家
David Geffen[59],音乐制作人以及record executive
尚·惹内(Jean Genet)[63],法国作家
Chrissy Gephardt[125],2004美国总统候选人Dick Gephardt的女儿
乔治男孩(Boy George)[63],英国音乐家
纪德(Andre Gide)[59],法国小说家以及诺贝尔桂冠获得者
Sir John Gielgud[63],英国演员
Candace Gingrich[126],LGBT活动家,美国前白宫发言人Newt Gingrich的妹妹(half-sister)
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59],美国先锋派诗人(代表作《嚎叫》"Howl")
果戈理(Nikolai Gogol)[127],俄罗斯作家(代表作《死魂灵》和《钦差大臣》)
Gorgidas[109],Theban military leader of the Sacred band of elite troops of paired gay lovers.
Juan Goytisolo[128],西班牙作家
Judy Grahn[59],美国诗人
卡莱·葛伦(Cary Grant)[来源请求],英籍美国演员,双性恋偏异性恋。
Duncan Grant[129],英国画家
Gustav Gründgens[130],德国演员以及舞台导演
Steve Gunderson[63],美国基金会理事会(Council on Foundations)主席兼执行长

  H
哈德良(Hadrian)[63],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
罗伯·哈尔富德(Rob Halford)[131],英国歌手(犹大圣徒)
Marc Hall[132],加拿大学生以及活动家
瑞克里芙·霍尔(Radclyffe Hall)[63],英国女作家,代表作《寂寞之井》
Richard Halliburton[63],美国冒险家
道格·哈马绍(Dag Hammarskjöld)[59],瑞典政治家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63],美国金融家、军官、政治家
Vincent Hanley[133],Irish radio DJ who died of an AIDS-related illness
哈尔摩狄奥斯和阿里斯托革顿(Harmodius and Aristogeiton)[134],古希腊弑僭者(即弑杀僭主的人)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59],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运动者。
Lou Harrison[135],美国作曲家
Randy Harrison[136],演员,美国电视连续剧'Queer as Folk'中扮演Justin Taylor.
Richard Hatch[137],幸存者获胜者
奈杰尔·霍桑(Nigel Hawthorne)[63],英国演员
Harry Hay[59],美国同性恋权利活动家,Mattachine Society创建者
Bruce Hayes[59],美国游泳选手
安·海契(Anne Heche)[138],美国双性恋演员
亨利三世(Henri III)[59],法国国王
亨利(Prince Henry of Prussia)[63],腓特烈大帝三弟,普鲁士将军
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39],美国女演员,双性恋者
赫费斯提翁(Hephaestion)[63],马其顿贵族Amyntor之子,亚历山大大帝的同性恋人。
Sighsten Herrgård[140],设计家,trendsetter. Became the face of AIDS in Sweden.
Colin Higgins[59],美国导演、制片、编剧
Jon Hinson[59],美国政治家
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Magnus Hirschfeld)[59],德国犹太裔医生、性学家。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59],英国画家
约翰·爱德格·胡佛(John Edgar Hoover)[63],曾担任美国中情局局长
A. E. Housman[141],英国诗人
洛赫逊(Rock Hudson)[59],美国演员

  I
珍妮斯·艾恩(Janis Ian)[63],美国创作歌手,曾获得葛莱美奖
Christopher Isherwood[63],英国小说家

  J
Tony Jackson[来源请求],美国钢琴家以及作曲家
詹姆斯一世(James I of England)[63],英国国王,双性恋者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59],英美作家
德瑞克·贾曼(Derek Jarman)[59],英国导演
Joan Jett[来源请求],女同性恋歌手
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59],英国歌手,音乐家,作曲家
Philip Johnson[142],美国建筑师
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143],美国女演员,双性恋者
Mychal F. Judge[144],圣芳济会牧师,世贸中心恐怖袭击的受害者
儒略一世(Pope Julius II)[来源请求],罗马教皇

  K
卡尔一世(Karl I)[145],第三任符腾堡国王
芙烈达·卡萝(Frida Kahlo)[59],墨西哥女画家。
片仓重长(Shigenaga Katakura)[146],日本战国时代仙台藩伊达氏家臣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29],英国经济学家
Billie Jean King[59],网球运动员
麦可·派翠克·金(Michael Patrick King)[147],美国电视节目导演、剧作家和制作人。
James Kirkwood[148],美国剧作家(A Chorus Line)
基钦纳(Horatio Herbert Kitchener)[59],英国将军
TR奈特(Theodore Raymond Knight)[149],美国男演员
小早川秀秋(Hideaki Kobayakawa)[146],日本战国时代和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
高坂昌信(Masanobu Kōsaka)[150],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曾经是武田信玄的众道
David Kopay[59],美国足球运动员,在自传中出柜
Larry Kramer[59],美国作家
Mikhail Kuzmin[63],俄国诗人

  L
Nathan Lane[151],美国演员以及歌手
kd lang[63],加拿大乡村以及由于布鲁斯歌曲歌手(country and blues),音乐家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63],英国军官,又称「阿拉伯的劳伦斯」
查尔斯·劳顿(Charles Laughton)[59],英国舞台剧和电影演员、剧作家、制作人
李奥波德与勒伯(Leopold and Loeb)[152],因绑票谋杀一名14岁的少年而被捕
Hedda Lettuce[来源请求],美国扮装皇后
Jose Lezama Lima[153],古巴诗人
Liberace[59],美国音乐家
Mitchell Lichtenstein[59],美国演员,曾出演李安的喜宴
琳赛·萝涵(Lindsay Lohan)[154],美国女演员、歌手。
Ladies of Llangollen[63],18世纪二女同居之典范
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59],西班牙诗人以及剧作家,在西班牙内战中被杀害
Audre Lorde[59],诗人,作家
格雷格·洛加尼斯(Greg Louganis)[155],美国奥林匹克跳水运动员
路易十三(Louis XIII)[63],法国波旁王朝国王
Amy Lowell[63],美国女诗人
路德维希二世(Ludwig II)[63],巴伐利亚国王,曾著手修建新天鹅堡,也是华格纳的资助者,有「童话国王」之称

  M
John Henry Mackay[59],德国作家
Micheál MacLiammoir[来源请求],演员以及Dublin's Gate Theatre的合伙创建人
前田利家(Toshiie Maeda)[156],日本战国时代武将,在利家夜话中曾记载了他和织田信长的不寻常关系
戈洛·曼(Golo Mann)[157],德国历史学家、作家和哲学家。
托马斯·曼(Thomas Mann)[59],德国作家
罗柏·梅普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59],美国艺术家
Jean Marais[63],法国演员,Jean Cocteau的爱人
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59],伊丽莎白时期的剧作家
Robin Maugham[63],英国作家
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63],英国小说家(代表作《人性的枷锁》和《月亮和六便士》)
Armistead Maupin[158],美国作家(Tales of the City)
阿梅莉·毛瑞斯莫(Amelie Mauresmo)[159],法国现役女子职业网球第一名选手,曾获2006年澳洲网球公开赛以及温布顿网球公开赛冠军。
伊恩·麦克莱恩(Ian McKellen)[59],英国演员,曾出演X-Men和魔戒
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160],英国服装设计师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161],美国人类学家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59],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
Réal Ménard[162],加拿大国会成员
Gian Carlo Menotti[163],美国作曲家
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59],英国乐队‘皇后’(Queen)主唱
Metrobius[来源请求],希腊演员
乔治·迈克尔(George Michael)[164],英国歌星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63],文艺复兴时期知名的雕塑家。
哈维米尔克(Harvey Milk)[59],第一个在美国政坛出柜的政治家
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Edna St. Vincent Millay)[59],美国诗人,第一位获得普利兹诗歌奖的女性。
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59],美国女性主义者,《性政治》的作者。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59],英国诗人,思想家(代表作《失乐园》)
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165],日本作家
马修·米查姆(Matthew Mitcham)[166],澳大利亚跳水运动员,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十米跳台跳水冠军。
季米特里斯·米特罗普洛斯(Dimitris Mitropoulos)[167],美国籍希腊指挥家、作曲家和钢琴家。
Isaac Mizrahi[63],美国服装设计师
莫里哀(Molière)[59],法国剧作家。
保罗·莫奈(Paul Monette)[63],美国作家,代表作《借来的时间》
森兰丸(Ranmaru Mori)[168],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是织田信长的侍童(小姓)

  N
约翰·纳什(John Nash)[来源请求],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双性恋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59],网球选手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59],英国护士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63],俄国舞蹈家
Ramón Novarro[59],美国演员
鲁道夫·纽瑞耶夫(Rudolf Nureyev)[59],俄罗斯芭蕾舞蹈家

  O
织田信长(Nobunaga Oda)[156],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
劳伦斯·奥利维尔(Laurence Olivier)[169],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和制片人
Joe Orton[63],英国剧作家
尾辻加奈子(Kanako Otsuji)[170],日本LGBT人权运动者,政治家。

  P
皮耶·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59],义大利作家、诗人、导演。
露波(RuPaul)[59],美国歌手
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来源请求],俄国国王,双性恋
佩兹纳(Stefan Petzner)[171],奥地利政治家
柏拉图(Plato)[63],古希腊哲学家
泰隆·鲍华(Tyrone Power)[63],美国演员
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59],法国作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

  Q

  R
拉斯普京(Grigori Rasputin)[59],俄国尼古拉二世时的神秘主义者。
Mary Renault[63],英国女作家
安菊思·瑞琪(Adrienne Rich)[59],美国诗人、女性主义者
理查一世(Richard I)[63],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二子,又被称作狮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
阿尔图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63],十九世纪法国诗人
罗伯斯比(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63],法国革命家
恩斯特·罗姆(Ernst Roehm)[59],纳粹德国军人,政治家
埃莉诺·罗斯福(Anna Eleanor Roosevelt)[63],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妻子,女性主义者
Bayard Rustin[59],美国人权份子

  S
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ens)[来源请求],十九世纪末法国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及指挥家。
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Laurent)[172],法国设计师,时尚品牌圣罗兰(YSL)创办人
Gus Van Sant[59],美国导演
John Schlesinger[63],英国导演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63],奥地利作曲家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59],英国诗人、剧作家
马修·谢巴德(Matthew Shepard)[173],怀俄明大学学生,1998年因仇恨犯罪(hate crime)而身亡
蓝迪·席尔兹(Randy Shilts)[59],美国作家
贝西·史密丝(Bessie Smith)[59],美国蓝调歌手
苏格拉底(Socrates)[59],古希腊哲学家
吉米桑莫维尔(Jimmy Somerville)[59],英国流行歌手
萨福(Soppho)[59],公元前六世纪著名女诗人
斯塔尔夫人(Madame de Staël)[63],法裔瑞士女作家
葛楚德·史坦(Gertrude Stein)[63],美国作家与诗人
Lytton Strachey[63],英国作家,代表作《维多利亚时代名人传》、《维多利亚女王传》
格里·斯塔兹(Gerry Studds)[59],美国第一个公开出柜的国会议员
苏莱曼一世(Suleiman I)[63],奥斯曼帝国苏丹
John Addington Symonds[59],英国诗人和散文家
齐曼努斯基(Karol Szymanowski)[174],二十世纪初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T
武田信玄(Shingen Takeda)[150],日本战国时代的名将
乔治·武井(George Takei)[175],日裔演员,曾出演星舰迷航记
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63],俄国音乐家
德川家光(Iemitsu Tokugawa)[176],日本江户时期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
德川纲吉(Tsunayoshi Tokugawa)[176],日本江户时期德川幕府的第五代将军
Gennady Trifonov[59],俄国诗人
Henry Scott Tuke[59],英国画家
艾伦·图灵(Alan Turing)[59],英国数学家、计算机学家和理论家

  U
卡尔·亨利希·乌尔利克斯(Karl Heinrich Ulrichs)[59],德国法律工作者

  V
范伦铁诺(Rudolph Valentino)[59],义大利演员
魏尔伦(Paul Verlaine‎)[63],十九世纪法国诗人
吉安尼·凡赛斯(Gianni Versace)[63],义大利设计师,时尚品牌凡赛斯创办人。
戈尔·维达尔(Eugene Luther Gore Vidal)[59],美国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
李奥纳多·达文西(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63],文艺复兴时期知名的画家。
维吉尔(Virgil)[63],古罗马诗人
维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59],义大利导演

  W
Tom Waddell[59],美国人权份子
霍勒斯·渥波尔(Horace Walpole)[63],英国哥德小说之父(代表作《奥扥兰多城堡》)
安迪·沃荷(Andy Warhol)[59],美国艺术家,普普艺术的开创者之一。
Jann Wenner[63],美国滚石杂志创办人
詹姆斯·惠尔(James Whale)[63],英国导演(代表作「科学怪人」)
艾德蒙·怀特(Edmund White)[63],美国作家(代表作《已婚男人》)
派屈克·怀特(Patrick Victor Martindale White)[63],澳洲小说家、剧作家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63],美国著名诗人
桃莉·王尔德(Dolly Wilde)[63],英国社交界名媛,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姪女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77],十九世纪英国作家
怀尔德(Thornton Wilder)[63],美国剧作家(代表作《小城故事》)
威廉二世(William II of England)[59],英国国王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63],二十世纪美国剧作家
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63],德国考古学家与艺术学家。
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63],奥地利哲学家
玛莉·吴尔史东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63],英国作家,著名的女性主义者
维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63],英国作家,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
克劳斯·沃维雷特(Klaus Wowereit)[101],德国政治家,德国社会民主党成员。

  X

  Y
玛格丽特·尤瑟娜(Marguerite Yourcenar)[63],20世纪法国女作家。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