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陈运和在上饶家中。
陈运和(1941.6.1--),汉族,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国学专家,出生福州仓前山,为云应境1号(今岭后路);久居上饶市区,先后在高勘头、东门内、福星观、
抚劳巷、
相府路、滨江西路
渡口处居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上饶地区(市)作家协会主席兼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群艺天地》刊物主编。退休后,仍有些国家级各种社会职务或荣誉称号。现出版诗文书法专著38种,31个省市区与港澳台许多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或借阅,网上可查。
上饶市档案馆已为当地文化名人陈运和建立了名人档案全宗,收藏陈运和所有专著与艺术档案(或手稿,或书信,或照片,或字画,或实物等齐全)。中国现代文学馆、福建省档案馆、
福州市档案馆等有其专著及各种艺术资料存档。代表作为诗集《我是蒲公英的子孙》《南方南方,北方北方》《山山水水尽诗味》《陈运和诗选》,长诗《邓小平颂》《毛泽东之歌》《中国三代伟人长诗集》,散文集《陈运和散文》《与散文同行》等。2005年1月号《诗刊》上半月栏目“当代诗人群像”专门推介陈运和有关情况。1999年、2009年两度编入《中国作家大辞典》《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由北京出版。2006年编入《中国诗人大辞典》由北京出版。2015年12月,编入
王爱红主编、
沈鹏题写书名的《
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手迹》出版。其文学人生详情请见陈运和的百度百科、互动百科、搜搜百科、360百科、捜狗百科、人文百科等。
匡一点夸其为“笔正风清”,帅经芝议其生“诗心长远”,更有贺敬之赠其言“烟雨楼上听万里涛声共唱红船歌”。练练字,写写诗,照照相,走走路,一生如此,晚年更是。
文学生涯
祖籍为福建福州仓山区
螺洲镇店前村,福州科甲第一家的螺江
陈若霖——
陈宝琛家族。抗战艰苦日子里,出生在租用的福州仓前山
云应境1号二楼(城建已撤除,今为仓山区岭后路一带)。由于碰上“九.一八”与“七.七”事变发生,此刻家才不得不由营口、北平逃难回故里福州。年迈曾祖父、清末举人
陈选斋苦于日冦又尾随侵占福建省城,动荡不安,故替其曾长孙取名“用和”,另给邻舍家男孩取名“用平”(有战争年代百姓希望和平之含义)。曾祖父初教识字,好祖母极为疼爱,不幸时间不长却双亲亡故。几岁则跟家辗转避难,谋生于闽北建瓯、崇安等异乡僻壤,之后终到江西上饶才相对稳定。5岁多开始,在上饶、乐平诸地接受零星的启蒙敎育。1950年秋至1952夏,在上饶道塘街(今
上饶市五小)就读毕业,继续进上饶中学(今
上饶一中)读完初中、高中课程。读初中一年级开始,尽钻书店,进图书馆或文化馆,喜欢看书报,读名家名作,立志走文学之路。1958年以后,受极“左”影响,家庭牵连,按政治条件只配进入新办的九江大学读书。无奈!

刚出世时跟母亲孙珍琳(孙贞菱)
学的是文史,爱的是诗歌。1960年前后,长江南岸、甘棠湖边,难忘的求学生活。那冷,那饿,那八个学生一天三顿围着一盆缺油的菜蔬,狼吞虎咽般,都望进餐厅能挑缽较稀的蒸饭……但期待仍有,理想仍亮。一本公刘的诗集《在北方》带来带去,一册《诗刊》上贺敬之发表的长诗《十年颂歌》左翻右读。我也这样,一首习作《
祖国之歌》在笔下渐渐孕育、在纸上悄悄长成……终于,国家分配我一个饭碗。其实,不过仍是个农村中学任敎的饭钵。这时候,除了完成规定的敎学任务外,我写的诗,都是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大好河山的,甚至关注国际风云。长诗《七月赞诗》写成,更长的《祖国之歌》更题名数次,内容删删改改、补补充充。寄诗稿向北京
贺敬之求教,又听取上海
芦芒修改意见;20岁左右时就幸运接着贺敬之回信,23岁又跟芦芒联系上,前辈影响我一生的文学跋涉。群山间所在的白岭小街、所住的简陋小室,连接着来自天外天之名家鼓励。创作,让人遇良机调进县剧团。文化大革命浪费了几年青春,很快又转入文艺站工作,抓紧写了些红色诗歌(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跟井冈山等题材),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

在家中创作
跳出赣西北的大山,跳出路闭塞的县城,在地区(市)文化部门更容易贴近四面八方的文艺界信息与名家。上世纪80年代,创作由发表转入出书,诗集《我是蒲公英的子孙》的出版是个新起点。公刘、彭荆风、李瑛、贺敬之等许多文学前辈与当今大家,或偶尔或追求,才进入一个长久渴望者的视野。当然,也有迟疑而造成的终身遗憾,没见着创作指导老师,他便匆匆远行啦!进入90年代继续出版诗集《情感.诗及多味豆》《柳絮,飘飘洒洒》《学步集》等,着手准备且努力完成了长诗《邓小平颂》创作,一年后在邓小平的家乡出版,成为当时此题材长诗的全国四部专著之一。
历史转入二十一世纪,退休生活丰富多彩,除帮市政府编纂志书、年鉴外,且到处采风走遍各地,短诗、长诗以及
散文创作,甚至
书法齐头并进。诗集《山山水水尽诗味》《三清旅游诗》《陈运和山水短诗一百二十首》等先后出版,还给毛泽东、孙中山及诗人贺敬之的一生各写长诗一部出版问世。从写诗到散文创作,从《陈运和散文》到《陈运和诗选》,足迹仍在稿笺上、征程中……2015年,贺敬之题签"
陈运和文学馆";2016年,又题签"
陈运和作品陈列室"相赠。
主要著作
一生久居小地方,却热衷于大题材。欣赏李太白作品,喜欢毛泽东诗词,爱读
贺敬之、
公刘、
李瑛等人的名篇。坚持以诗为主,兼顾写些散文,人生的文学之路继续走下去。时代变迁,历史检验,留下的跋涉文字或稚嫩或成熟在所难免。
长诗《
七月赞诗》(1964年,后编入《学步集》《陈运和政治抒情诗选》)
长诗《
祖国之歌》(1961--1979年,后编入《学步集》《陈运和政治抒情诗选》)

在贺敬之部长新居
诗作《
关于曲线》(1983年,后编入《我是蒲公英的子孙》)
诗集《我是蒲公英的子孙》(1985年,新疆青年出版社)
诗集《情感.诗及多味豆》(1991年,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诗集《
柳絮,飘飘洒洒》(1992年,易通出版社)
诗集《学步集》(1993年,民族出版社)
诗集《山色 水色 不尽的绿色》(1993年,新世纪出版社)
诗集《红土情》(1993年,新天出版社)
诗集《
诗,在脚下延伸》(1993年,海风出版社)
诗集《
南方南方,北方北方》(1994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长诗《邓小平颂》(1996年,天地出版社)
诗集《山山水水尽诗味》(2004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诗集《陈运和政治抒情诗选》(2004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贺敬之赠书
诗集《三清旅游诗》(2004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长诗《毛泽东之歌》(2004年,远方出版社)
长诗《走近孙中山》(200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诗集《陈运和山水短诗一百二十首》(2006年,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散文集《陈运和散文》(2007年,中国言实出版社)
诗集《中国三代伟人长诗集》(2008年,作家出版社)
长诗《贺敬之的歌》(2009年,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
诗集《陈运和影诗存稿》(2009年,海南出版社)
散文集《与散文同行》(2010年,中国人民文化出版社)
诗推介《中国国学名家陈运和》(2011年,华夏国学出版社)
散文集《散文跟着诗歌走》(2011年,中国文献出版社)

陈运和诗选
诗集《
陈运和诗选》(201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长诗《诗写陈宝琛》(2013年,中国人民文化出版社)
散文集《
我的散文不会老》(2013年,团结出版社)

中英对照《陈运和短诗选》
中英对照《
陈运和短诗选》(2014年,银河出版社)
书法作品集《世界典藏.陈运和》(2019年,世界文化出版社)
诗文集《螺洲人氏拾遗集》(2020年,中国人民文化出版社)
书法作品集《我的墨迹》(2020年,中国人民文化出版社)
书法作品集《影响世界.陈运和》(2020年,荷兰皇家艺术学院)
书法作品集《世界传世名家珍藏集.陈运和》(2021年,世界艺术出版社)
诗文集《陈运和诗歌及评论》(2022年,读书文化出版社)
书法作品集《大美艺术.全球艺术品最具收藏价值领军人物---陈运和》(2022年,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
书法作品集《艺术百年》2022.艺术家作品珍藏集-陈运和专辑(2022年,爱丁堡艺术学院)
在写诗著文的同时,又热衷于
书法创作。较好的作品由一些档案馆、博物馆、艺术馆及私人收藏,其作品尤以"文人气派,自成一格"而著称,其中11幅"陈运和书法作品欣赏"被2016年中国大型书画艺术全集《中国艺术大家》(中石题)精编版下册(书法篇)编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还有一些书法作品于2015年起,先后多次获二等或二等以上全国奖。硬笔书法编入
沈鹏题签的《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手迹》由团结出版社出版。2017年,书法作品"弘扬生态文明尽是诗,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梦"上了北京《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书法展》。之后,至2022年底止,出版书法作品专集6种跟书法合集20余种,获北京与各地省级多种档次书法作品奖20余次。
采风足迹
旅游,文学;采风,写作——属于一生的两大爱好。31个省(市区),绝大多数地级市,许多重点景区与古迹,人到照片到,诗到散文到。南疆北国,东海西陲,诗同散文一起跋涉,一起认识,一起合影,一起结交,一起谈心,一起回忆……五指山揑紧拳头自有宣誓人,保卫祖国海域献红心;漠河县松菀讲述教育后来者,满怀豪情手握北极村。乌苏里江弹响中俄友谊曲,虎头镇乐意话今昔;沙漠公路演奏汽车新疆调,各族兄弟团结跟党走。
湘潭韶山冲敬“主席”,湘乡花明楼夸“少奇”,淮安驸马巷忆“总理”,仪陇马鞍镇想“老总”,广安牌坊村唱“小平”。无论伟人、名人,无论古人、今人,都万分仰慕。诗登屈原祠,文访白帝城,情注聂耳墓,脚写
珍宝岛,心装天安门。甚至,到欧美,走亚非,足迹遍及俄罗斯、朝鲜、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瑞士、意大利、梵蒂冈、
美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南非、乌克兰、匈牙利、斯洛伐克、奥地利、捷克、波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土耳其、埃及等26个国家,诗与散文或书法,便是
作家一生的足迹……

在长江三峡
诗文选篇
我是蒲公英的子孙
像一个个白绒绒的问号,
带着春的祝福轻飘。
欢迎我吗?土地……
欢迎我吗?山坳……
欢迎我吗?森林……
欢迎我吗?波涛……
石头,我没法落脚;
林间,我挂在树梢;
池水,会吞掉我的躯体;
激流,想卷走我的欢笑;
伞兵般的种子将在哪儿扎营?

陈运和散文近作
请回答:土地、山坳、森林、波涛……
然而,当风一声命令传下,
眼前的一切不允许再作计较!
即使小小的一粒种子,
也要有个成熟的大脑;
对于孕育着的丰收季节,
该把自己当作生命的细胞。
能萌发,就顽强地挺胸直腰;
难生存,仍坚持到最后一秒。
让写在田野上的绿色书书稿,
记下这殊死搏斗的风貌;
让醒在土壤中的青春年华,
交出这花朵芬芳的明朝!
五湖四海都有战斗岗位等我报到……
1981年11月1日
荣誉称号

陈运和在巴黎铁塔与塞纳河边。
1989年10月,诗集《我是蒲公英的子孙》获
江西省首届谷雨文学奖。
1997年1月,诗集《南方南方,北方北方》获第二届江西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省政府奖)。
1997年,长诗《邓小平颂》被江西省作家协会推荐参加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活动。
诗集《南方南方,北方北方》与长诗《邓小平颂》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
2003年8月,组诗《诗绿大江南》在山东获2001-2003年度全国十佳优秀奖。

中国国学研究会颁发
2008年1月,被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第一届(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终身成就荣誉称号。
2008年11月,诗作《一切,都在走》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特别成就奖金奖。
2009年12月25日,获首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奖----特别成就金奖。
2010年,被中国国学研究会与辛亥革命百年中国艺术选集编委会授予“辛亥革命.百位中国艺术大家”荣誉称号。
2011年1月,被中国国学研究会、华夏国学出版社列入当代《中国国学名家册页系列》丛书出版工程,为该丛书出版工程推介的60位当代艺术名家之一,同时授予“中国国学名家”荣誉称号。
2013年,诗集《我是蒲公英的子孙》被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等4家在第三届“世界华人优秀创新成果”评选为“国际金奖”。
2014年6月,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题贺活动组委会特别邀约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题贺,同时授予“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题贺艺术名家”荣誉称号。
2014年9月,散文《我走进姊归,我怀念屈原》获第二届中国文化和平奖金奖,并授予“世界和平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2014年9月,中国诗书画联盟网授予“人民功勋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4年10月,被世界文艺家联合会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推荐且当选为“2014.中英艺术交流形象大使”,同时授予“世界文化名人”荣誉称号。
2014年12月,陈运和9部专著及创作简介入编《上饶地区志》(1991-2000)卷三十一 文化 新闻 档案 第三章 文艺创作 1356-1359页(方志出版社2014年版)。
2015年11月,书法作品获2015年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二等奖。
2015年12月,入编王爱红主编、
沈鹏题签的《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手迹》(团结出版社2015年版)。
2016年4月,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汪自强一文《陈运和:半世纪与诗文作伴》发表在4月19日《上饶晚报》B2版并附有近照。
2016年6月,贺敬之又题"陈运和作品陈列室"。
2016年10月,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欧阳中石题签的《中国艺术大家》精品版下册(书法篇)有"文人气派 自成一格----陈运和书法作品欣赏"一文及其11幅书法作品。
2016年11月,书法作品获2016年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二等奖。
2016年底,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收藏陈运和诗集《我是蒲公英的子孙》《柳絮,飘飘洒洒》与散文集《陈运和散文》。
2017年2月,书法作品被评为全国一等奖,入编《中国时代文艺名家代表作典籍》(2017年卷)。
2017年4月,陈运和书法作品获第四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2017年8月,书法作品获全国第五届"伟人颂.中国梦"当代诗文书画大赛三等奖。
2017年11月,陈运和书法作品接"沉痛悼念
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80周年书法展览获奖通知"得金奖。市场评估价格,金奖每平方尺5000元。
2017年11月,聘任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底,福州籍江西诗人作家陈运和被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入"文学地图"福建篇。
2018年3月,书法作品被"中国新时代文艺作品宝库编委会"与"北京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评为特等奖,入编《中国新时代文艺作品宝库》出版。
2019年5月,陈运和书法作品跟沈鹏丶韩美林丶靳尚谊丶李铎丶何家英丶范曾丶苏士澍丶石齐丶刘文西等书画作品编入《中国金牌艺术家-经典十人集-》,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0年11月,中国艺术家润格网主编,中华国礼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务院国宾礼(国礼级)收藏册《十全十美艺术家》(中石题),有陈运和丶韩美林丶铁凝丶沈鹏丶范迪安丶史国良丶黄永玉丶吴东民丶陈丹青丶杨晓阳等名家作品,艺术品市场参考价格100000元-180000元/平方尺(仅供参考)。
2021年3月,书法作品编入《国藏大家艺术档案》,由华夏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新华书店经销。古代部分有王羲之丶王献之丶顾恺之丶张旭丶怀素丶欧阳询丶柳公权丶颜真卿丶赵孟頫丶李思训丶张择端丶韩滉丶黄庭坚丶芾芾丶倪瓒丶郑板桥丶朱耷丶唐寅丶董其昌丶邓石如,近代部分有齐白石丶张大千丶李可染丶陆俨少丶潘天寿丶黄宾虹丶傅抱石丶黄胄丶黎雄才,当代部分有陈运和丶沈鹏丶胡抗美丶黄永玉丶孙奇峰丶崔如琢丶吴悦石丶贾宝珉丶王镛丶王西京。
2021年12月,陈运和书作作作品跟沈鹏丶王明明丶陈丹青丶范曾丶毛国典丶徐里丶靳尚谊丶苏士澍丶莫言等作品编入《大国担当》.国礼文创艺术家高端艺术品收藏与鉴.国礼级收藏册,由中国国礼文创出版社出版发行。陈运和艺术品市场参考价格120000-200000元/平方米(润格网提供)。
2022年11月,陈运和书法作品跟徐里丶何家英丶范曾丶范迪安丶沈鹏丶孙晓云丶莫言丶靳尚谊丶铁凝等作品编入《中国艺术十大巨头》史诗级.国礼巨著,由中国国礼文创出版社出版发行。陈运和书法作品艺术品市场参考价格120000元-200000元/平方尺(润格网提供)。
2023年2月,陈运和书法作品5幅跟日本艺术家村上隆丶韩国艺术家徐道获的艺术作品,被国家网络艺术馆编入《笔墨三国.中日韩艺术三大家》由中国文联(国际)出版社出版发行,印数3000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