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凤阳出了个朱元璋,那儿听不断花鼓响。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也传进我小时的记忆、稚嫩的遐想……
这次采风到蚌埠,顺便游凤阳。先到小岗村不去明皇陵,这是我的初步计划。
明皇陵原先只是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小土堆,朱元璋在南京当上皇帝后下旨重修。按先帝规格大搞,皇权在手嘛!又将凤阳改为中都,规划宏伟,大兴土木,要建成类似南京、北京般大都城。鼓楼与钟楼相距6公里,城墙周围该多大呀!大概经费大量不足影响工程进度,当朱元璋一死,后人又迁都北京建故宮,哪儿管得上老祖宗的圣旨!?我对这段遙远的岁月略知一二,当然作家的要求不比历史学家,如此写吧,似乎也无须十分严格的考证……
还是在凤阳汽车站转县境短途抓紧去小岗村。
几年前曾到中国农村富起来的典型华西村看过,这次再来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走走,同样具有采风意义。风阳县东25公里处,也是短途终点站,我和妻下了车。环视四周景观,旷野平坦,麦地碧绿。一了解,小岗村由两个自然庄组成。举目便望见村部与标志性牌坊,兴奋地马上拿起相机拍照。村里的大街像上海南京路或北京长安街,由脚底延伸天边,颇有气派。两边楼房可用于经商开店,但多数闭门,生意不畅也难免。俩人独自孤行,去找“大包干”纪念馆参观……
好大的纪念馆由一个村建,难得!整个中国农村改革真正在这儿浓缩成一本历史书,似万里写的序言,如邓小平题写的书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正式出版。逐渐发行全国,逐渐影响全国。这就是当时大环境,也成为我的大联想——大地上获得的诗。20世纪90年代,开始融入我长诗《邓小平颂》的构思。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狐”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行“大包干”。这种“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自强不息精神,“大包干”纪念馆內拥有历史见证物。而我所在省份,所在地区,1980年初自己仍被抽调下乡搞地委工作组,在一个名叫“公果”的大队呆了20天,抓“併队”完成上级任务。回城不久,就发现不符合中央精神,错啦!以后,听见“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的传闻,我一直从事文化工作,当然比农业战线上的同志感受迟钝些。又过了些年,赵紫阳犯错误了,有的话也慢慢消失……
人已进入暮年,我会在创作上一条路、一件事走到黑,干到无可奈何为止。平时难免不回忆自己人生,觉得只干了一件自己想去、想知、想写的,属于名地、名人、名事,才确有意义。参观“大包干”纪念馆,那位省城驻村而最后病故在这儿的沈浩第一书记,到墓前去看看这位小人物却做大事业的年轻人吧!头顶午时烈日,脚走数里思念,老头子来凭吊小字辈呵,也应该!
回到凤阳县城,信步文昌街、府东路、“古花铺廊”、楼东街、府北街……直至明中都鼓楼。遥远的朱元璋及其子孙的帝王遐想,让庞大的明中都只剩下今日鼓楼,即原明中都谯楼,且不完全是原装。台基属明代,楼宇属恢复,其高大雄伟为国內之最。古今合一,真看不出,不愧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终可以卖些门票补帖,甚至外地老人也必需。楼上面的朱元璋展览馆,登临瞧一瞧乞丐如何变皇帝的人生,或许能获点启示……依我理解,意在鼓搂南中大门顶朱元璋御笔亲书“万世根本”4个大字上。鼓楼文化休闲广场建成后,再现当年人群熙攘、车水马龙的“谯楼归市”盛景。所谓“谯楼归市”,则为古“凤阳八景”之一。而此刻,我首次望见了数十位凤阳妇女正在跳凤阳花鼓,热闹非凡。两三个卖花鼓棍的生意人,在舞圈外游动,自己随便问了一下“15元一根”。今明中都皇城遗址,按一位专家评说:“东方巴比伦,明代第一流。”确实,一切早夭折了……
以至于明皇陵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路较远;明中都城遗址没什么,近黄昏……必须回蚌埠宾馆,来去匆匆凤阳一日游,我俩纯属自由行。
2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