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分类: 风华景物 |
飞机到达兰州中川机场已经18时30分了。进城的高速上,一排排呈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坡扑面而来,飞闪而过的一道道黄土坡脊上,站着稀松的、不知名的树丛,象是剌猬身上病态的毛剌;仿佛被恣肆滥砍成支离破碎的千沟万壑里,一丛丛孤单的杂草,形影相吊,品尝着凄清与荒漠。我的耳边响起李娜的《黄土高坡》,心中有些凉意,荡不起高亢的旋律。
当眼前慢慢开阔,白楼绿树渐行渐近,初见黄土高坡的荒凉感渐行渐远,我心底涌出了暖意。兰州到了。
此时,北京时间21点。位于中国大陆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北纬36°03′,东经 103°40′,平均海拔1500米,被称为中国“陆都”的兰州,天色还没有褪去亮装,四周没有湿热感,皮肤很舒适。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也因此,成为30多个民族的聚集地。
当代作家陈运和笔下:“遥远往事,征西的汉将,奔东的番商,甚至取经的唐僧,无不坐牛皮浑脱由此渡河而去”,经典地概括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的枢纽作用。
清晨,在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城,沿着滨河路漫步,鲜花垂柳,亭台绿地,恍若又置身在深秋的江南,只有滔滔而去的黄河在市井温婉详和中,平添了奔腾不息的豪气。
一座长6米,宽2.2米,高2.6米,由“母亲”和“男婴”构成的“黄河母亲”雕塑出现在眼前,其为黄河上最美的雕塑。她安祥的面容,堪称中国的“圣母玛利亚”,她慈爱的目光,饱含黄河风情,脉脉注视着我,牵动着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不远处就是水车公园,园内12架直径达16.5米的大水车临黄河而建,一字排开,生动壮观地再现水车这一古老灌溉工具。我与古老水车合影留念,水车在头顶上悠悠地转动,引人好奇。
悉心观察研究,只见黄河水流在水车的底部,冲动车轮叶板,推动水车转动,叶板上的水斗便舀满河水,转至水车高高的顶空后,河水倾入木槽,顺木槽源源不断流入沟渠,通向四面。人与自然抗争的智慧让我崇敬。
出水车博物园,白塔公园已在眼前。
坐登山揽车,上白塔山。白塔山上遍布绿树,全无黄土坡四顾萧瑟之状。忽见周围水滴蒙蒙,原来是自来水管遍布山梁,不停地抽黄河水灌溉山林。“管中窥豹”我为兰州人令绿树成荫的胆魄而惊叹!。
白塔山因元代一座白塔得名。白塔为纪念当年西藏萨迦派出的一位喇嘛,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在兰州途中病故所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圆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很有西域特色。后,清康熙54年因塔建寺,起名“慈恩寺”后扩建为白塔山公园。
在白塔山北峰有“兰州碑林”。“兰州碑林”虽比不上西安碑林的规模,但我认为无论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还是从人文历史角度,都不失为兰州城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进“兰州碑林”。大门,即见影壁正面有著名书法家刘炳森的隶书“万里金汤”四个大字,取其坚守城堡“固若金汤”之意;影壁的背面镌刻着明代甘肃天水著名文人胡瓒宗书写的“海不扬波” 四个大字。出自《尚书》圣人治世,天下太平之典故。观沧海横流,看人间百态,驻守西北边陲,安享太平盛世的碑林主题尽在其中。
静静地在一块块用笔墨挥就、精心雕刻的碑林画卷前细细地咀嚼,从大地湾文化开始,八千年的岁月,沧桑巨变,在充满灵性、洒脱不羁、庄重威严的行笔中再现,在诗人书法家的胸怀里跌宕而出;从黄河文化、到丝绸之路文化,造化出三大国宝级精品《淳化阁帖》、敦煌写经、秦汉简牍,以及李白送贺八诗的镇馆之宝,令世人嘱目。
在“兰州碑林”园中有一尊“草圣张之”的雕像,张芝是甘肃敦煌郡人,因“一笔书”而名扬天下的东汉书法家。张芝小时临池书写,池水为之变黑。所作草书,上下牵连,气势连贯,一笔呵成,是为书法极品,开后世狂草之先河,被称为“草圣”,为兰州之人杰呵。
我徜徉在无言的碑林中,忽见左宗棠的一副楹联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情”,顿生感慨,这儿哪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荒凉之象?
从历朝历代的九五至尊、文臣武将、文人墨客、书坛泰斗、现代名士;从梁浩、李世民、李白、林则徐、张大千、左宗棠、赵朴初、季羡林、启功等大师们都在此地留足迹或示手札。这分明就是一座满载西部辉煌文化历史的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唯自懊恼不通墨宝,不得其艺呵。
有人说:碑林虽美,美不过翰墨流芳,胜不过海不扬波。此话不俗,细品有味。
出“兰州碑林”俯瞰,白塔山下“黄河第一桥”在向我招手。这桥有故事,且听下回细说。
俏俏子晴201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