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学生时代,就有过如此机遇:读洛阳,读历史,读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的兴衰,读经历1529个春秋、96个帝王生死搏斗的风风雨雨......
“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种植兴于唐朝,诗人有“花开时节动帝京”的名句流传至今。每年4月15日至25日是“牡丹花会”期,届时春暖花开,牡丹争艳,人如潮涌,以花为媒,促进洛阳经贸和旅游业的发展。我记错了日子,晚了两天,27日才赶到。出车站便直奔王城公园,牡丹已不等人了。顺着牡丹池、牡丹阁走了一圈,见花谢了许多,连声叹气,颇感遗憾。
第二天一早,去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立在洛阳南郊15公里处接待我与妻,并同意我人生首次购买满60岁的优惠票(半价).对于龙门石窟自己略知一二,今伊水两岸峭壁上,有北魏至唐窟龛约2100个,佛塔40多座,碑记3600余品,造像10万尊左右.大的高达17米,小的仅有2厘米.代表性的石窟有开凿最早、以龙门20品著称的古阳洞,最雄伟富丽的宾阳洞等。反正本人不太懂,走走看看凑个热闹。觉得此处位置的确比敦煌千佛洞、大同云冈石窟更好,孝文帝真有眼光。匆匆过后,遥想起龙门桥东香山是祖辈同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寓居地,便健步探望。琵琶峰下,苍松翠竹中,我终于望见白居易之墓。少年熟读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又忆自己当时在九江(古地名浔阳,现有浔阳区)读过两个寒暑的大学,那是1959年秋至1961年夏的饥寒岁月。浔阳江头常去,却听不见琵琶声传来。衣薄风冷肚子饿的苦学生,长江边的往事历历在目......真有白居易笔下《卖炭翁》的主人公好不了多少。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和百姓生活蒸蒸日上,我作为一个“写诗翁”,走近白居易老先辈,想请教诗,却推不醒沉睡1200多年的老师......
返回市区时,路过关林下车,这儿因葬关公的首级而得名。我从小便十分敬慕关公,爱读三国故事。在关公安息处,诗跟我边走边想边注视占地百亩的神圣场所。殿宇堂皇,古柏苍郁,石刻碑碣多精品。围绕墓穴走了一圈,赞颂佳句跃上心头。据说,关林门口以前有一片旧屋老宅,现已拆除改建广场。而我觉得,还是原模样好,原汁原味更诱人。
洛阳城东10公里的白马庙,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始建东汉,迄今1900多年了,是佛教传入华夏后官府营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当时,汉使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翌年建寺,为纪念白马驮经故取此名。而我对寺院缺乏研究,兴趣也不犬。不去白马寺又会感到遗憾,到了白马寺也觉得乏味。寺院都大同小异,寺前石雕的一对白马,还值得留影拍照。
当地饮食中,最有特色的属洛阳水席。匆匆来去,两人同行,也吃不成水席就算了。再有机会重游,欣赏牡丹可要早些。
20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