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有一个下辖的县级市一一海林市,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称。行政区面积8711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提到海林,自然会讲起楊子荣,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是一本书《林海雪原》、一部戏《智取威虎山》故事的发生地,是著名侦察英雄楊子荣战斗和牺牲的地方。陈运和诗《关于海林》:“曾迈出曲波的《林海雪原》,今又钻回其名著字里行间;追寻那历史真实性原貌,终走近烈士杨子荣墓前。并非文学创作的某种虚构,激发小时阅读的彻夜不眠;侦察排长的短暂人生,的确连接着小说的长篇。故事发生的地点,情节流动的源泉,注入牡丹江,注入中国的血脉,才有伟大的社会主义今天……英雄仍和现实在一起生活,烈士仍和战友同一座陵园,不死的信念久留在海林这个不大的地方,海是人海呀,林是松林,影响多长远!杨子荣墓不是《林海雪原》的句号,长篇小说只是新中国前的事件;参加过天安门前的检阅队伍,
接受毛泽东英明的挥手指点……啊,忘记过去就意味背叛;啊,热爱先烈就必须向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英雄已经离开我们如此多年了,英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英雄的成长足迹等等,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开始了难忘的红色之旅。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1947年参加并指挥剿匪时,曾任牡丹江军分区二团副政委,年仅22岁。见证了楊子荣从参军、战斗立功以至最后壮烈牺牲的全过程。 《林海雪原》一书中最出名的一首诗: 万马军中一小丫,颜似露润月季花。 体灵比鸟鸟亦笨,歌声赛琴琴声哑。 双目神动似能语,垂髫散涌瀑布发。 它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是晨曦仙女散彩霞。 ……
楊子荣,原名楊宗贵,山东牟平人,1917年生。13岁随父母闯关东,1945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被编入牡丹江军分区第二团。从此,以神奇的战斗故事,组成了他作为“大智大勇、一代英豪”的不朽人生。用青春和热血写就了以杏树沟劝降、歼灭“许大马棒”、智擒“姜左撇子”、活捉“座山雕”、血洒闹枝沟”等为代表的传奇业迹。
1947年2月23日,楊子荣跟随曲波副政委在搜剿李德林残部时,剿匪小分队发现了土匪郑三炮等七个匪徒藏匿的窝棚。楊子荣带头冲向窝棚,一脚将门踹开,战友孙大德、魏成友紧随身后。土匪一阵大乱,拉枪栓准备射击。楊子荣立即扣动匣枪扳机,枪机冻住未响。孙大德扣动苏式转盘枪,枪也沒响。这时,窝棚内土匪的枪响了,楊子荣胸部连中三枪,血流滿身……壮烈牺性。时年31岁,参军仅一年半。
牡丹江军分区授予他“侦察英雄”称号,他所领导的排被授予“楊子荣排”。
楊子荣牺牲后,牡丹江军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悼会上,军分区首长宣读了授予楊子荣为“侦察英雄”称号的命令。随后,英雄的灵柩以两挺重机枪为先导,全副武装的一个班护卫,在专门从牡丹江请来的乐队吹奏声中,由2团连、排以上干部用十二杠抬法轮流抬着。在军区首长、指战员、新海县(海林县的前身)党政领导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界群众1万余人的护送下,安葬在海林街东山脚下。人们流着眼泪呼喊着他的英名,追忆着他的完美品格和种种好处,犹如英雄仍在他们的眼前。
牡丹江军区二团此后编入东北野战军一纵,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万岁军”38军。这支英雄之师传承着杨子荣的名字和基因,军中的“楊子荣英雄侦察连”,即由“楊子荣排”延续而来。
2009年9月,楊子荣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