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chenyunhe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269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陈运和诗《黄帝陵的深思》写道:“当代与远古 隔着薄薄的一层土 现实生活与氏族部 ...

已有 167 次阅读2020-5-24 20:57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黄帝陵——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位于延安市的黄陵县,古称桥陵,后经蒋中正改为黄帝陵。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也来源于此。轩辕黄帝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陵因此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第一号古墓,人称“天下第一陵”。 陈运和诗《黄帝陵的深思》写道:“当代与远古   隔着薄薄的一层土   现实生活与氏族部落   隔着薄薄的一层土   先祖与后辈   隔着薄薄的一层土   生与死   隔着薄薄的一层土   人间与陵墓   隔着隔着薄薄的一层土   黄河黄皮肤   来此祭祀的有敬仰的深思   有诗行和脚步    黄土黄包谷   黄河黄皮肤   以不同形式   以不同风俗   庄严而肃穆   最终,才得到一种极大的满足”。
    

谒陵的起点是轩辕广场。据介绍,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代表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由于这里是此行的第一站,大家纷纷照相。

广场与轩辕庙隔河相望,这条河是沮河,这中间这段叫印池,说是黄帝洗笔洗砚的地方,走过横跨印池的轩辕桥,便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是“九五之尊”。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

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

跨入轩辕庙大门,左侧有一株参天古柏,枝干苍劲,冠如华盖。黄陵人说这棵柏树的树龄已有约4700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所以称 “黄帝手植柏”。她的大小,人们是这样描述的:“七搂八拃(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来量长度)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思是7个人手拉手还搂不住它。

黄帝手植柏的后面是诚心亭。亭前一砖壁写着简介,大概意思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现代政要名流,同胞华侨等,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平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人人至此看了简介,都屏住呼吸,静静前行。

诚心亭北边是“碑亭”。碑亭对联写道:“上下五千年,纵横三万里”。这里共有四通碑石。分别是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的题字或写的祭文。碑亭东侧是碑廊,保存了历代祭祀、维护黄帝陵庙的碑石几十通,里边有香港、澳门回纪念碑,旁边还有一块无字碑,据说这是为台湾回归预留的,不知要空到几时。

往前走,有黄帝脚印石,再往前走便是人文初祖大殿。大殿前右侧,有一棵高大的古柏,名叫“挂甲柏”。相传汉武帝刘彻率领18万大军征战归来,驻军拜祭黄帝陵时,曾将铠甲挂在此树上,铠甲致使树身斑痕累累。每年清明节前后,树干中不时流出柏液,凝结为球状,晶莹透亮,蔚为奇观,“挂甲柏”因此闻名。

大殿后是祭祀大广场,每年的祭祀活动就在此开展,百度了一下祭祀程序: 一,全体肃立;二,鸣放礼炮 (34响,代表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三,奏乐;四,主祭就位;五,陪祭就位;六,主祭上香;七,献爵奠酒 (主祭人举爵行奠酒礼);八,敬献花篮;九,恭读祭文 (由专职播音员宣读);十,三鞠躬礼;十一,乐舞告祭;十二,典礼告成。

站在祭祀大广场上,可看见轩辕殿坐落在三层方形台基上。轩辕大殿整体建筑秉承汉风唐韵,融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为一体,气势庞大,庄严肃穆,雄伟壮观。

进入大殿,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半浮雕黄帝全身像,与我们学习的历史书中看到的图像一模一样,石雕像黄帝沉稳站立,步履向东又回首望西,抬臂扬手,冠带简谱,着装无华。像的四周雕刻着四灵图案: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大殿顶部为圆形露天设计,从殿内可以仰望蓝天。这体现了古代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思想。

大殿呈方形结构,4方共有36根柱子支撑,九鼎、九柱、五阶梯等设计也处处体现皇帝的九五至尊。站在大殿中央仰望天空,一种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也照顾了旁边专门照相的人的生意,请他们给我照了张手托蓝天的相,同时他还给我设计了几张经典位置的相。

出了轩辕庙,乘坐电瓶车,前去黄帝陵。沿着登陵石阶拾级而上,道旁古柏参天,柏荫森森。桥山古柏,是全国最大的古柏群,这与千百年来,游客和当地百姓缅怀始祖功德,植柏护陵是分不开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柏树树龄已在千年以上,路旁还可以看到成龙、李瑞环、连战等名人亲自种植的柏树。

继续拾阶而上,路边伫立着一座“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相传,古代祭陵者,不论是黎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为了表示对先祖的崇敬之情,都不约而同地在这块距黄帝陵大约200米左右的空阔之地驻足,停车、下马、整理衣冠,平心静气,然后步入陵园祭祀。今人至此,也都放轻脚步,整整衣冠,悄声细语,缓慢前行。

陵道尽头,便是陵园。进门几步,左侧是一座20米高的圆锥形土台,高台旁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汉武仙台”。据说汉武帝来桥山祭祖后,非常羡慕黄帝驭龙升天成仙。于是命十万大军用身上的战袍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间就筑成了这座高台。 汉武仙台有两条石砌曲径通往台顶,上行77级台阶,下行78级台阶,谓之“七上八下”。导游说,登台一次可增岁添福,游客至此,争相攀登。

越过汉武仙台,就可看到一座四角亭,这就是祭亭。亭中碑上刻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三个大字。据说当时这几个字是要请毛泽东写的,毛说他写了祭文,于是请郭沫若写。

亭后就是黄帝冢。冢前有一砖龛,内有一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

黄帝冢为扁圆形土冢,四周1米左右的砖墙围合,冢上柏树郁郁葱葱,是最小的帝王陵墓。先以为凭今人之德性,起码要把黄帝陵修得好大好雄伟,哪曾想黄帝陵是如此简朴,真的是坟不在大,看埋的是谁。

传说黄帝活了118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将他团团围住。巨龙驮着黄帝腾空而起,慌乱间人们扯下了黄帝的衣襟、靴子、佩剑。人们把黄帝的衣靴宝剑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陵是衣冠冢说法的由来。

不过,这仅仅是传说而已。司马迁《史记》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从汉武帝起,各代帝王均来此祭奠黄帝,所以这里是公认的黄帝陵所在地。

黄帝在后世人心中,已是一种神话,一个图腾。五千年的风雨飘摇,时至今日,黄帝陵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桥山之上千年松柏苍苍翠翠,引领着拜谒的人们虔诚前往;桥山之下,轩辕庙内香火缭绕,每年的清明节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不远万里前来黄帝陵拜谒并寻根问祖。

下山的时候,转了一下旅游商品店,多是做百家姓的文章,我早前了解了我的姓氏,所以没有买,只买了一卷油黑的《道德经》竹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