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的一种
热度 3已有 1428 次阅读2012-2-16 11:19
|个人分类:随心|系统分类:杂谈|
仁慈, 习惯, 错误, 宽容, 引导
分享到微信
人活一世,难逾百年。几十年的时间,重重叠叠的事件经历,缤纷复杂的人情往来,都在我们心中刻下痕迹。也许我们还来不及细想,就匆匆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的一生,我们从开始到后来,一直都是在努力想使自己做到最好,最完美。但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往往我们越来越偏离自己的初衷。这也包括一个人一生的个人修行。
旁观者总是清。一个人的品质,个性和修行如何,往往别人比我们自己看得更清楚,尤其是那些与我们关系亲近,长期相处的人们,在他们的眼中,我们的长短高下,他们都看得一清二楚。
人无完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要接受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个性和行为方式,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更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有的时候,我敢说,就是我们同自己亲近的人相处一辈子,适应了几十年,也未必真正愿意接受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而这些特质,在我们长期忍耐磨合的过程当中,无疑被当成缺陷与不足来反感,甚至深恶痛绝之。
但是人的自觉能力总是如此的不堪。任何的个性和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而一个人的真正改变,必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是自己内心的清醒认识与高度觉悟,然后是狠下了非改不可的决心,接着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靠毅力与自觉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之中有意识地坚持新的处事标准,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起新的习惯和行为方式,最终实现个性与习惯的转变。要知道,由内而外的改变,才会是真正可行与彻底的转变,而外界的压力,无论如何,并不能成为动力,而只能是一种推力,引动不了根本的改变。如果在主体反对的情况下,一味强制改变,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这样艰难的改变,需要自控能力特别强的,意志很坚定的人才可以做得到。有趣的是,我们往往没有看到事情的另一方面,------ 当我们从别人身上的不足,尤其是对自己亲近的人身上的缺陷感到难以忍耐的同时,我们实际上也在暗示并警醒自己,----- 绝不可以让自己落入同样的个人缺陷的陷阱之中!这种感受,我相信,越是爱之深切,越是痛之入骨,因而越发有警醒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去想,如果没有这些亲近人物在我们身边反复进行这样的反面教育,提醒了我们应该怎样从正面去思考与为人处事,从而使我们避免了某些不足与错误的发生,我们也许很容易会拥有同样的不足,犯下同样的错误?
看着我们自己亲近的人们,这样自知或不自知地忍辱负垢,或者说仿佛把自己立成了雷区的标记一般,坚定地将我们指向正确的方向,我们会不会,对他们自觉不自觉的“舍身成仁”产生出同情心理,能不能给与他们尽可能多的仁慈呢?尤其是,当这些我们亲近的人们,他们年老体迈,几乎就要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也不可能去选择和面临改变的时候?
至于何为仁慈,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仁慈不是抱怨,更不是人前或人后的谩骂,而是心中真正的理解与同情,是我们回头看时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痛。如果你有足够的宽容与决心,仁慈也会是一颗善良之心与智慧可行的正向牵引。
如果你从亲近的人身上看到错误,并通过它看到正确的方向,那么,请你用温柔的手,去牵引你亲近的人也往正确的方向走去。至于能走多远,每个人的造化不同,仁慈还需要你的宽容与耐心。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