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全能心理学看中国德育的误区
作者:张源侠
中国教育的口号在很长时间内是德智体三好,后来又提出素质教育,但折腾多年,中国本土却出不了一个诺贝尔科学奖得主。这个问题困扰中国教育界多年,但很少有人去质疑中国教育的方针问题。德智体三好看起来几乎是一个无瑕可击的标准,而所谓的素质教育基本上是一个能力教育,但这个能力却很偏颇。
按照全能心理学的“意识主导-能量驱动-物质构造”原则,三好中的智相当于物质构造,体相当于能量,而德与意识却有很大的差别。不难看出,传统教育的问题出在这个德上。全能心理学强调意识,而不强调德,甚至认为对德的强调正是中国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
何谓“德”,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好人”,那么什么是好人的标准呢?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积极上进,这看起来很好,但事实上呢,这个德基本上是一个假大空的概念,因为社会的现实中,这样的德看起来像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但因为这个德好比神主牌,决不可有丝毫动摇的,于是德育就成为一种虚伪的、谎言式的、苍白的教育。中国教育中排位第一的德育,其实是个皇帝的新衣,而中国传统儒家的德育强调论资排辈,谦卑做人,这种儒家的德育本质上抹杀了年轻的创新意识。
中国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就是废除虚伪无用的德育,改为意识教育,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唯有提倡意识教育,抛弃德育,中国才有可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腾飞。
抛弃德育,这是一个听起来不可思议的提议,德育怎么可以抛弃呢?教会学生基本的道德规范,难道有错吗?但事实上,真实的社会现实与德育中教出来的道德有悬殊的差异。当学生走出象牙塔去面对社会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受到的德育使得自己变成某种程度上的无能,所谓人善被人欺,这是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那些被欺的善人便会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发现自己原来是中了不真实德育的毒,结果往往会矫枉过正,使得自己的人性扭曲,甚至变得加倍的不善来平衡自己原来幼稚的善。
全能心理学的意识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全能意识,也就是意识的觉知功能、管理功能、原创功能。对事物的好坏,不是简单地教导好坏,而是去全面地觉知好坏两面的存在,再学会辨别基本好坏的同时,也辩证地知道好坏的相对性,了解好坏其实来自一个整体,两者是不可割裂的。传统德育与全能心理学在意识的管理功能上比较接近,但传统的德育却比较忽视原创的重要性,全能心理学特别强调原创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直接联结后自然产生的结晶。
传统教育的德育:严重割裂好坏的内在联系,片面强调做一个好人,使得学生无法直面自己内在的“坏”,也使得学生的道德认知与社会现实产生脱节。传统教育的德育片面强调社会性的道德,而忽视人与宇宙之间的天人关系。
全能心理学的意识教育:了解好坏的内在联系,强调做一个全能之人,而非好人。学生可以直面自己内在的一切,也通过对自己内在的了解来熟悉社会的人性现实。全能心理学特别强调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的联结,从而展开原创,在人间展示宇宙信息的神奇。
在此文结束的地方加一个小插曲。1996年中国搞两个文明运动,那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抓。结果广东搞了一个新三字经。上海文化界便聚集起来要搞一个精神文明范本来给老江的两个文明撑腰。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华东师大的教授与文化领袖们聚集在华东师大搞这个范本。张源侠博士因为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电视节目主持人,也算是一个上海文化名人了,因此被邀 入席,共商中国精神文明大局。三方各出一个范本,而那些精神文明范本基本都是雷锋加孔子,结果互不相让,无法达成共识。当时在座最年轻的文化名人张博士自告奋勇,愿意用心理学理论出一个精神文明范本。两周以后,张博士的范本出炉,获得三方专家的一致认可,大家添砖加瓦,最后完成此范本。此书最后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印象之中,最后此书的主编变成了陈至立,而张博士的大名淹没在几十位文化名人当中。最后据说有稿费580元人民币,暂存在华东师大人文学院院长的家里。这个小故事要说的是,精神文明好像很容易搞的东西,其实在当时绝大多数海派文化的顶级专家脑袋里是一片混沌。现在16年过去了,张博士在美国创立了全能心理学,这个理论比当年的精神文明范本提高了许多,希望能够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一个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