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ygqyx88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240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CIA性丑闻:奥巴马遭暗算面临执政危机

已有 1688 次阅读2012-11-15 02:58 |个人分类:时政、评论|系统分类:杂谈| 奥巴马, 性丑闻 分享到微信

 
       一些美国总统连任后爆出丑闻或执政窘境,比如尼克松(RichardMilhousNixon)“水门事件”、克林顿(BillClinton)“拉链门”以及小布什(GeorgeWalkerBush)第二任时期的“金融危机”。奥巴马连任后则迎来的是CIA局长彼得雷乌斯(DavidPetraeus)因婚外情而辞职。但这一婚外情看起来更像一颗“烟雾弹”,掩盖的似乎是色情背后的政治与阴谋。而且,眼下正值奥巴马安全团队酝酿大换血之际,这一丑闻的演变难免打乱奥巴马连任起步阵脚,一些关键人事安排也受到影响。

  目前,奥巴马被质疑大选前便知悉彼得雷乌斯丑闻,但因怕影响选情一直在连任后才公布于众。这已引起共和党人的强烈不满。现在性丑闻已从CIA延烧到国防部。伴随着这种丑闻,外界开始质疑国家机密是否泄漏,而身为三军统帅的奥巴马恐难逃“用人不察”之失,背腹受敌的他是否会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四个被“弹劾”的总统?

  2012年春末夏初,一位名叫凯利(JillKelley)的佛罗里达社交名媛自那时起开始收到5至10份匿名威胁性邮件(FBI后来调查称不具备任何威胁性措辞),随即找到她在佛州的一位FBI好友举报。FBI特工随即于2012年春末夏初展开调查,发现这些邮件来自彼得雷乌斯的传记作者布罗德维尔(PaulaBroadwell)。彼得雷乌斯后来承认和布罗德维尔有婚外情,进而递交辞呈,奥巴马最后勉强接受。

  奥巴马大选后才获悉这一丑闻?

  第一位获得FBI这一调查的奥巴马政府官员是国家情报局局长克拉珀(JamesR.Clapper)。FBI在11月6日,即大选日下午5点向克拉帕通报了这一事件。但是奥巴马当晚并没有的得到这一消息,那个时候国会两院情报委员会也没有得到知会。

  美国官员称,克拉珀6日晚和第二天连续约谈彼得雷乌斯,并劝说他辞职。随后克莱伯在7日早些时候将彼得雷乌斯考虑辞职的消息告知总统国安会。奥巴马本人则是在8日上午获知这一消息,并当天约见了彼得雷乌斯,彼得雷乌斯当面递交辞呈。奥巴马并没有立即接受辞呈,而是劝说彼得雷乌斯重新考虑,24小时候后(即11月9日),奥巴马最终决定接受辞呈。

  由此看来,奥巴马非常不愿意接受彼得雷乌斯辞职。那么,奥巴马在2010年将彼得雷乌斯从坦帕中央司令位置调任驻阿总司令,然后在2011年9月再调任至中情局(CIA),难道奥巴马政府在此期间对彼得雷乌斯没有进行任何背景调查吗?作为美国军界情报界大将,奥巴马重用时肯定要了解其背景资料,尤其是私人生活,因为CIA工作最怕因私人生活被外国情报机构抓住把柄,进而导致美国家安全机密泄露。

  作为三军统帅,奥巴马应该深谙其中要害。难道他真的是在大选连任后才获知彼得雷乌斯这一“私人喜好”?还是奥巴马故意隐瞒直至大选结束,以避免影响自己连任竞选?一些国会议员质疑,奥巴马政府过去有意在大选投票日之前隐瞒令他难堪的新闻。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金(PeterKing)表示,有很多事情还需要FBI作出解释,白宫也一样。他说:“在我见过的事情当中,这是最令我难以接受的。真的很怪!(Itdoesn’taddup)”。

  国会共和党“暗算”奥巴马?

  FBI通知白宫时,国会两院情报委员并没有立即得到知会。其中,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因斯坦(DianneFeinstein,Ca.-D)竟然是通过媒体报道得知的。她备感“震惊”,直接致电彼得雷乌斯究竟是怎么回事,询问是否真的有必要就此辞职。但是11日,范斯坦接受媒体采访时改口称,就此次婚外恋细节来看,彼得雷乌斯辞职是正确的。但范斯坦坚称将调查FBI未能提前通知该委员会的原因。

  不过,在大选期间已有部分国会共和党议员获知这一调查。FBI一位线人(也就是“小四”凯利的FBI朋友)在“未确定彼得雷乌斯婚外恋导致国家安全机密泄露的情况下”,在10月晚些时候向国会共和党议员瑞克特(DavidReichert)告知有一项和彼得雷乌斯有关的绯闻。瑞克特将这一信息转达给了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康托尔(EricCantor),10月27日左右,康托尔随后又将这些关切转给了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

  FBI线人是谁?

  据美官员透露,这位FBI线人角色只是将凯利信息转达给负责调查的特工,就在FBI特工调查进行之时,该局领导发现这名特工对调查过程中仅仅充当了在凯利和其他调查人员之间传递信息的作用,怀疑其个人因素干扰调查,责令其不再过问此事。但就在被勒出局后,这名特工仍然对案件锲而不舍追踪此事,并终于在10月末向国会共和党议员捅出此事。

  这位特工目前已遭到FBI内部调查。而据该局官员透露,他担心FBI高层会因事情的机密性而不了了之,将彼得雷乌斯的婚外情彻底隐瞒,因此才将此事捅到国会。而据《华尔街日报》13日的披露的内容,该特工与当时人凯利关系非凡,曾向后者发送半裸照片。

  而凯利曾供职于国务院军事联络处,她在佛州坦帕市麦克迪尔空军基地帮助组织社交活动。彼得雷乌斯曾在2008年至2010年担任美军中部司令时的工作地就位于坦帕。凯利和丈夫在11日发表声明称,他们和彼得雷乌斯一家5年多来一直是好朋友。

  两位将军和孪生姐妹有何交织关系?

  FBI在彼得雷乌斯辞职的第2天晚些时候告知五角大楼,发现美驻阿司令艾伦(JohnAllen)和凯利有邮件来往,而据美国广播公司最新消息,艾伦也收到过布罗德维尔“称凯利为勾引男人的女子”为主题的邮件。

  但最有意思的是,彼得雷乌斯和艾伦都曾帮助凯利孪生姐妹打官司。美联社此前披露,凯利曾在美国国务院军事联络处工作,而且是韩国荣誉领事。不过,美国国务院13日否认凯利在国务院任职。

  CIA令国务院蒙羞?

  今年9月11日当晚,班加西领事馆遭到武装袭击,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ChristopherStevens)及其他3位官员罹难。围绕袭击原因和大使死因,至今尚无官方定论。而在大选白热化的激烈情况下,共和党借机发难,指认奥巴马政府没有向驻外使团提供足够保护。这一话题也成为共和党正副总统候选人在辩论中攻击的重点。作为美国外事机构的总管,美国国务院顿时成为众矢之的,众议院政府监管委员会共和党籍主席艾沙(DarrellIssa)质疑称,美国驻利比亚安的安保需求与华盛顿方面的保障存在脱节。

  但希拉里当时想必是有苦难言。据《华尔街日报》本月初爆料,在美驻班加西领馆30多名“外交人员”中,仅有7人是真正外交人员,其余几乎都只是披着“外交官”的外衣,实则为中央情报局(CIA)工作。与史蒂文斯一同遇难的3人中,有2人是为CIA工作的前海豹特种突击队队员。

  为了掩饰CIA在利比亚东部的秘密任务,已经辞职的CIA局长彼得雷乌斯甚至没有按照传统迎接这两位CIA死难下属的灵柩。他后来还在国会表示,班加西事件是由反穆斯林电影引发。

  也许是为了“统一口径”,也许是为了替CIA瞒天过海,希拉里曾在一段并未对此事表态。而班加西事件数日后,FBI就已经得出了袭击系恐怖分子所为的结论。而且在国会强大的压力之下,白宫也在9月末正式确认班加西事件为恐怖袭击。

  在是否为“恐怖袭击”的盖子终于掩盖不住之后,面对情报搜集不力、对事件反应太慢的指责,CIA与11月初开始推卸责任,向美联社记者提供“内部说法”称,领事馆求救电话后,不到25分钟便赶至现场。CIA高级情报官员还确认了袭击中遇害的4人中有2人实际上是CIA情报人员,而非此前报道的国务院安全人员。

  而就在婚外情向外界曝光之前,布罗德维尔10月底曾在演说中称,CIA在班加西领事馆的配楼内拘押了数名利比亚武装分子,班加西事件是由其同党攻楼救人所致。这种说法自然在CIA之中引发不满。CIA发言人此后表示,奥巴马已在2009年下令禁止拘役未审囚犯,布罗德维尔的说法“毫无根据”。

  就在10月份美国大选如火如荼的阶段,尤其罗姆尼在首场辩论后逐渐得势的情况下,希拉里就已经站出来承担了这次袭击的所有责任,试图淡化共和党及美国民众对奥巴马政府一开始没有把该袭击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的指责。而当时就有评论指出,希拉里的令名和遗产恐怕会因此次遇袭而蒙羞。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选辩论最后关键时机站出来担责,希拉里为奥巴马连任加分的意图很明显。

  这场前中情局局长婚外情丑闻已经在政界、情报界闹得沸沸扬扬,目前尚未发现美国国安情报泄露迹象,总算未让奥巴马颜面尽失。但目前的进一步调查又牵出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阿伦,后者的北约指挥官提名日前已被搁置。尽管奥巴马希望挽留彼得雷乌斯,并力挺阿伦,但从其国安团队的混乱局面来看,奥巴马第二任刚开始似乎就遭遇了一场执政“危机”。

  而且,已经有消息传出,因为这场丑闻,奥巴马或考虑参院外交委主席克里出任国防部长。而国会参议院力挺克里出任国务卿一职。但是,奥巴马同样考虑的是,如果克里担任国务卿,参院外交委员会将很有可能由共和党人把持。

  当前白宫、五角大楼和情报部门在此次丑闻所扮演的角色,外界都会抽丝剥茧追问到底。白宫坚持认为奥巴马是在大选投票日之后才获知这一婚外情。但目前无论如何,奥巴马需要反思的是,为何连续三任驻阿司令都一一因“个人行为不当”而落马?这是否会影响他未来驻阿美军撤军计划,尚待关注。

 

      来源:澳答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