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ygqyx88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240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气象武器并不新鲜或渐渐走近中国

热度 2已有 1556 次阅读2012-7-25 03:24 |个人分类:军事、科技|系统分类:杂谈| 中国, 气象 分享到微信

      假如“气象武器“降临北京:一旦类似721北京暴雨再次降临,且连续下个三天三夜暴雨,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是否会被瘫痪值得担忧!

      早在2008年中国南方发生“雨雪冰冻灾害”之际,我就大声疾呼要当心“气象武器”,毕竟这类武器隐蔽性强,尤其是追溯源头和肇事者比较难。

      所谓“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

      气象武器不是新鲜东西,是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气象武器已经开始使用。1943年,美军为了掩护军队过河,就曾在意大利的一条河边制造了一条浓雾带,德国为了防止盟军轰炸,曾喷洒大量人工造雾剂覆盖保护区。

      越战期间,美军出动飞机26000架次,在越南作战区域上空施放降雨催化弹474万多枚,其制造的大量暴雨和洪水使越军补给线“胡志明小道”变得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越军的作战行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又曾改变台风风向,将其引向洪都拉斯,造成中美洲伤亡万人。美国国防部于1970年对古巴“上游地区”的云层进行过播撒碘化银作业,造成了古巴“上游地区”严重反常的干旱天气。

      目前已经具备的气象武器主要包括:温压炸弹、制寒武器、高温武器、热压气雾武器、云雾炮弹  、人工消云、消雾武器、人工控制雷电、太阳武器、化学雨、海啸风暴、巨浪等。前不久,美军试验了“闪电武器”,可以将闪电引导那些被攻击的目标,如指挥所、弹药库等,这本身就是气象武器的重要应用。

      尽管2010年国际公约禁止作战双方使用气象武器,但一些国家一刻也没有停止夺取“制气象权”的竞争,其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尤为活跃,在美军报告《天气战斗力的倍增器:2025年拥有天气武器》中,明确将气象分析与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武器技术之一,并预测其作战力量有望于2025年在一个中等范围(小于200平方公里)内控制战场天气。

      1998年,英国在沿西海岸向大气层输入电能,使对流层中的镁原子电离产生一个密度可变的静电屏蔽层,以控制气团的运动,从而尝试对半径5000公里范围内天气的人工控制。

      据英国《焦点》月刊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收集、整编了全世界上千个机场的气象资料,并定期修正。美军先后投资进行过数十个秘密的气象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计划”、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和在飓风周围实施人工降雨以改变风暴方向的“暴风雨计划”等。可以预见,人工影响战场天气技术会在未来战场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以人工影响天气为主的气象武器,必将是未来战争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相信美国在对付自己的头号对手中国时一定是无所不用极致,包括气象武器、基因武器等都会是美国的首选兵器!如果我们还在考虑与美军以命相搏,不怕死的问题上大讲特讲时,其实美军早就把“超视距”武器发挥到了极致,我们连敌人的面都见不到,自己也已经被消灭。

      或许只有气象武器才能对付气象武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如同《西游记》变法斗三仙里面的孙悟空和妖魔斗法一样。你请个道行浅的小龙王,我可以请个千年的大龙王。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釜底抽薪“,直接把造成暴雨罪魁祸首的海龙王擒住。

 

      文:宋忠平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1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