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李俊华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240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三朱”点滴

已有 330 次阅读2022-9-30 22:42 分享到微信

上海“三朱”点滴

2022. 9. 7

                                         李俊华

 

首先申明,这“三朱”不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虽然他们中某个人在过去的岁月里有过一定影响。但把他们扯在一起,完全是笔者本人无意间读到三人一些零星趣事而临时起意,硬凑到一起掉掉书袋而已,并无其他什么专题意义。

这“三朱”就是朱永嘉、朱维铮、朱学勤。

经历过文革的人大约都不会忘记朱永嘉这个红极一时的笔杆子。他1931年出生,后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文革中被张春桥姚文元赏识而进入写作班子,这写作班子最有名的笔名是“丁学雷”,经常撰写政治类文章给四人帮提供武器。四人帮被抓后,书生气十足的朱永嘉在办公室大吼,我们为什么不抵抗?能抵抗一星期,上海就是另一个巴黎公社!这话成了这位年轻的明史专家堕入四人帮爪牙的铁证,被判14年徒刑。

至今朱永嘉已是九十高龄,但依旧读书写作不止。但是从他口述、著文看,他对自己曾为 服务还是念兹在兹怀念之、炫耀之,也是其遭人诟病的因素之一吧。

 

朱维铮1935年出生,比朱永嘉小四岁。他也是考入复旦的高材生,也是毕业后留校任教,因此他称朱永嘉为师兄。他曾与姚文元“办公桌挨着办公桌”。他了解姚文元那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出笼细节。他说,没有朱永嘉,姚写不出那篇文章。

批儒尊法运动中,朱维铮也是大忙人,对一些高层首肯的历史著作进行点校、重新注释,帮助工农兵运动骨干普及古文知识。

后来,据朱维铮说,张春桥察觉了他的“反文革”思想,就把他一脚踢开,踢到工厂改造去了。

这一踢,使朱维铮这个深深卷入运动的古文专家有了足够的“反四人帮”政治资本。在“清查三种人”中不仅毫发无伤,且“功”更加彰显,确保他的中年至晚年的学术生涯畅行无阻。

 

朱学勤,1952年出生的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一拨人。插队、进工厂,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大学。

说到朱学勤,算得上天生就是“读书的种子”-------插队前,为了向几个他崇拜的高中生学习,主动和这几个高中生自主选择插队地点,来到河南兰考。目的是当知青同时,读书、思考。几年后招工进入河南某县工厂当了管道工。每天超大工作量使他一顿饭吃八个馒头。然而到了晚上与室友却为西方某哲学家、某学派哲学思想而争论不休。惊扰得筒子楼宿舍里邻居推门而出的惊愕目光:吵什么吵!你们不累啊?……

九十年代中,朱学勤开始著书立说,名气渐增。朱永嘉看到后,爱才心切,托人捎来话:愿不愿意来聊聊。朱学勤欣然前往。见朱永嘉还住在复旦的老房子里,除了一堆堆的书,家里算得上家徒四壁。朱学勤很关注这位学术前辈,曾委婉询问他,那场鸿门宴后怎如此激动?朱永嘉沉吟片刻道:人家待我不薄啊!

看来,朱永嘉还是把国家大事和个人恩怨扯在了一起。他看不清或不愿承认文革暴虐给国家、百姓带来的摧残和不得人心,甘心为四人帮殉葬!从今天看,朱永嘉还沉醉于昔日不正常的光环里。

                                                                     910

                                                                     930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