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无 题 二 则
2020. 10. 25早
李俊华
【今天12月22号,是我进厂参加工作的日子:1971年的这一天,我走进北京齿轮厂大门,报到进厂,成为陕西汽车齿轮厂的一名工人,我这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时代在这一天结束了。转眼49年过去了,只有唏嘘,随便发个小文以志之-------2020. 12. 22】
清早走步时听《红楼梦》插曲。从“引子”到“枉凝眉”等,每支曲子都是那样情牵魂绕、沁人心脾。听着听着,一个问号掠过脑海:《红楼梦》里哪个曲子最好听?可是心中马上有个声音回答到:《红楼梦》的曲子个个儿都好听!可又想,怎么我偏偏听《引子》最多?就是那首没有歌词、只有一个“啊”字、在每集开头儿伴随字幕而奏出的引子!没错,我听它的次数最多,为什么呢?
这问题似乎没有答案,或者说有无数个答案。但总的来说“一切尽在不言中”最能说明问题和我的感叹。也可能还有王蒙那句话的作用:王蒙在评点《红楼梦》的序言里说“《红楼梦》是一本文化的书。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化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既然我们汉文化的可能性都用尽了、写完了,不妨回头看看《红楼梦》开头那首“好了歌”。这首词里,它借跛足道人之口,把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会遇到的功名、钱财、夫妻情、儿女情的结局都做了悲剧性描述、预见。使整部书从开始就弥漫着一股悲情、悲观。到最后贾政途中追赶已经出家的宝玉时,不知是宝玉、还是一僧一道哪个口中作歌曰:“我所居兮,青梗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誰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可以说,这一段话给整个贾府、整个红楼世界划上了一个休止符: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红楼世界就这样神奇,越说是空的、假的、命中注定了的,你越为之伤肝痛肺,难分难解;越感动就越为这部小说的开头儿和结尾感到肃穆、开阔、无言。
无言就无言吧。
就让这首没有歌词的《引子》继续引领我们走进红楼世界,陪着宝玉、黛玉一起长大,领略那无尽的人生滋味!
9月10号,应邀参加赵韬先生的长篇小说《白岸》《荒岛》研讨会。其间,宝鸡电视台记者的摄像机、话筒架到了我面前,要我以读者视角发表感言。我简单梳理了一下思路,就从最初读《白岸》谈起,说起2007年春用五天读完了近70万字的巨著……。几天后看到了宝鸡电视台播出的新闻报道。一瞬间,我忽然对十几年前我读书的速度产生了质疑:70万字,5天!每天约14万字?这个数字令今天已经六十有五的衰翁我有点儿吃惊:莫非我记忆有误?
既然对十几年前的读书速度有了质疑,不妨回忆一番七、八年前读《蛙》的经过,因为这个记忆距今又近了一步,更清楚,记忆犹新,不会有误。那是2012年初夏我被借调到宣传处编纂厂史。第二年春夏之际的一天,套间里闲置的办公桌上,一本莫言的小说《蛙》赫然在目,问谁都说不知道。我不管,先睹为快吧。于是拿过来随手翻阅,翻着翻着就放不下了,于是一天半时间、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可是《蛙》有多少字却没看。求助于百度,居然说法凌乱不一,令人心烦。忽然记起,在宝鸡研讨会中,我留下了宝鸡当当书店段总经理的微信号,于是向他求助,很快有了回复:《蛙》字数26万。哦,我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一天半读完,每天也是约14万字--------看起来,这也是我读书速度的极限吧!
每天阅读14万字!无论如何今天也难再达到,不是书不好,也不是读不下去,而是干扰太多…….大家都明白,不必赘言。
欣慰之际,又想起了年轻时读《秋海棠》,那时我大约23、24岁,拿到这书时初不经意,以为随手翻翻、看看新鲜就会放下,不料一拿起就放不下,一直读了个通宵-------这大概是我读书中唯一一次读通宵。终于到东方发白读完。这时才长长出口气、伸伸懒腰,闭幕养神片刻,就该起床上班了。今天得知,《秋海棠》字数22万。呜呼!通宵也不过七、八个小时而已,读了22万字,天亮后还要上班干活……。
嗨!终归是年轻嘛!
2020. 10. 25晚
10. 26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