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从《白岸》到《荒岛》
2020. 9. 5
李俊华
【长篇小说《白岸》、《荒岛》的作者赵韬,是陕西岐山县安乐乡人。蚊 鸽 结束前后,他发动乡亲集资创办药厂成功,后来药厂迁至高店镇,成为“岐山县制药厂”,是改革初期由乡镇企业涅槃为地方工业一个典范-------陕齿职工医院就曾长期使用岐山县制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等。九十年代赵韬下海经商,成功创办宝鸡市最大广告公司。2006年他的《白岸》出版,讲述的就是他走出水草滩(安乐乡)创业经过。2020年7月《荒岛》出版。】
最近读了赵韬先生的长篇小说新作《荒岛》。联想早前读他的《白岸》,写下这篇随笔感想。
一本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刚开始读的时候,书里的人物自然是陌生的,迷离懵懂中一个个人物、场景走进读者的视野、心里。当这些人物渐渐在读者心里站稳以后,可能已经读了50页、80页。我个人的体会是,当读到四、五十页时暂停,倒回去从头儿开始读。这样对熟悉情节,更快融入书中,效果更好。
对于读过《白岸》的读者,再读这《荒岛》,理解可能会快一些。但是,毕竟《荒岛》不是《白岸》。《荒岛》故事的时间跨度、鸟瞰事件的思考高度、“我”和“他”的双重视角的纵横穿越的深度、广度,都更加巨大、宽广,几乎把季风大陆中的荒岛百年历史梳理了一遍。
《白岸》开篇第一句话是什么?
“那时候,张海涛光着屁股睡觉老做梦……”
“那时候”是什么时候?光屁股睡觉的年龄、而且是成年后还能有记忆的年龄,大约就是三、五岁。
《荒岛》开篇第一句话是什么?
“感觉是在季风大陆的荒岛民居里,看着白白的稿纸很久了……”
“感觉”则体现了人的主观意识。而开篇就展示主观意识,表现出依旧是作者的宽广视野和独立思考,是作者在功成名就之后开始走出形而下的生意场,欲对百年来荒岛的历史作一次形而上的深度思考、审视、追问。是在事业成功后回首而望、对过去创业过程中的是非功过进行忏悔型的救赎思考,这一思考就贯穿了《荒岛》全书的大半旅程。
《白岸》讲述的是主人公张海涛的奋斗历程。改革初期,发奋要改变贫穷落后现实的主人公开始了创业征程。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矛盾铺展、一环扣一环延伸中,创业初始的一幕幕展现在读者眼前。新建厂举步维艰,自身硬件不足、旧体制势力阻扰等各种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故事情节扑朔迷离、险象环生,几乎有间不容发之势、令读者欲罢不能,不忍放下。
而《荒岛》的叙事,则延伸到了百余年来荒岛、水草滩的漫长历史,有义和团、宗 教 冲突、土匪肆虐等社会乱象。然而 基 督 圣 灵似乎与荒岛、水草滩这块“飞地”有着天然和谐的依存关系,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定地传播着 福 音,虽百折而不挠。在《荒岛》的文本叙事中,对百年来血腥厮杀、苦难连绵不绝的思考、质疑也优雅、雍容了许多。特别是那种先锋式的描写、叙述,刚一开始还有点儿隔膜、有点儿不适应。但即便此时,我也清楚,当书中出现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即自传和他传复合式双重视角陈述时,一定是作者与主人公在灵与肉冲突中坚守良知,用爱的意志在忏悔和救赎的挣扎中冲出重围的搏斗步伐,也是一种坦诚心迹的展露。
这些心灵的冲突、搏斗读来即妙趣横生,也带给读者略带沉重的思索,当然,此书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在《白岸》里,围绕的主题就是奋斗,是为了改变自身身份的价值定位的奋斗。身份的争取就是以创业为基调的,就连那个贯穿小说始终的“泛着白光的隐隐约约的白岸”,也是实实在在意图改变农民身份的目标、憧憬。完全的形而下思考。
而在《荒岛》中,从开始就展现出作者视野的扩展、思考的升华,字里行间透露出主人公对性、婚姻、生命价值等固有价值观的超越,实质性的创业足迹退居其次。而且这个倒序的方法却在率先展示出事业成功后的主人公布克·戴尔与最后的情人海伦在寻欢作乐中,海水涌来把他带进噩梦里,在这个噩梦里,布克·戴尔闻到了 监 狱 里的味道,揭示出在他的创业中艰难跋涉的足迹里,锒铛入狱的阴影始终如影随形的存在,这也与《白岸》中的主人公命运一致。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能是天使与魔鬼的化身、组合体。在社会安定、总体道德稳定前提下,人性本善、人人向善就必是社会主流。然而,在主人公布克·戴尔出生后,苦难就一直伴随着他,于是生性善良的他也在大氛围的怂恿、唆使下出卖家人,以达到让上级、周围人喝彩的 怔 痔 标准。不难看出,这等 怔 痔 正确与人性本善必然是渐行渐远、南辕北辙。幸而,主人公与银嫂的亲密关系为其今后的成长历程打下了不大不小却作用明显的防疫针。
银嫂是布克·戴尔性启蒙的第一人,也是对布克·戴尔进行宗教、神、爱启蒙的最早启蒙者,她与幼小的布克·戴尔的肌肤相亲是如此的母性、纯洁,是最有代表性的母爱展现。在此,我们即使不用弗洛伊德理论也能看到、感觉到并相信,幼儿的早期性欲是如此真实袒露,一览无余……。
银嫂这个人也是我个人认为写得最真实、最可信、可爱的一位少妇。
在《白岸》中、在主人公张海涛的人生经历中,创建他的药厂帝国无疑是最重要的架构。为了这个神圣的目标,为了周围眼巴巴看着自己能带着穷弟兄摆脱贫困、走出水草滩的殷切期望,张海涛拼尽了全力,为此他吃尽了本不应该吃的无数的苦。在这场改变农民命运的搏击中,张海涛在情场、生意场、官场都遭遇到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波折,还有官场的贪婪、狠毒。而这些现象在《白岸》里,都如匆匆过客,展示的丰富性也都是身在其中的思考。
在《荒岛》中,对农村、农民命运的思考,显然大大提升了作者思考的高度。在第13章中,作者写道:“地球人都知道农民是干啥的,然而却不知道荒岛 人 民 公 社 的社员是干啥的。公社的社员是依照军号或电铃统一工作和休息的,看病要写假条,经过队长批准才可以外出。劳动没有报酬只记录工作分值,年底根据政治态度和劳动分值,每个劳动力可以获取果腹充饥的生活资料”。表面看,如此严苛的劳动管束应该有一个丰衣足食的结果吧!正相反,劳动效率的低下足以验证出人性的另一面。这样的劳动带给布克·戴尔家庭的,竟然是“一年中缺粮的日子长达四、五个月……”。
有了这等高度的思考、审视,也就解释了在《白岸》中张海涛何以百折不挠、历尽千辛万苦也要争取奋力向对岸若隐若现的“白岸”冲击,以求得到身份的认同、完美征服彼岸。
纵览《白岸》、《荒岛》的文本叙述,不同处境、身份时的思考、判断,是否也可以说,《白岸》是务实的;《荒岛》则更多是精神追求层面的。《白岸》是奋斗,是闯荡,是情场、生意场、官场的厮杀、决斗;而《荒岛》则是退却、是静思,是用大爱弥合纠纷,用救赎意识面对血腥、化敌为友,是对百余年来争夺搏杀价值观的彻底超越,如此博大的胸怀,宽广的胸襟,似乎只能在 宗 教 的 基 督 精 神中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
最后,在早已 皈 依 宗 教 圣 灵 的妻子黄宁的悉心引导之后,作者的救赎意识才得以升华和安定,并以一种气定神闲的磅礴大气平静地倾诉出来,并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在结尾完整再现、完美收官。
哲学家们常常使用“终极关怀”这个词汇。而今我们却看到赵韬先生对百余年的荒岛历史、对人性的思考、对 宗 教 意 识 的明确回归则更加高蹈、仿佛云端之上的形而上思考,才是更具终极关怀意识的。
这种 宗 教 圣 灵 意 识 浸润其中的终极关怀才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孰是孰非,令人深思。
说来还是有点儿惭愧:2007年我用了五天时间,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近70万字的《白岸》。而今却用了十天时间读完40万字的《荒岛》。坦率说,书当然是好书,魅力、吸引力也足够大。但我也是凡夫俗子,我也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无法抗拒现代自媒体、微信等传媒工具的狂轰滥炸。所以,当我在结尾的“后记”中读到作者引用的米兰·昆德拉的那句话“现代小说使阅读不再是消遣和享受,阅读已经成为严肃甚至痛苦的形式”时,不免会心一笑。因为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曾经有一个感觉或者说体会,那就是,文学,注定与清贫为伴。当社会开始富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觥筹交错中透支时间、生命时,文学的式微也是必然。
但是今天,我在这里却感觉到我的前番论点被颠覆了:那就是在这十余年中,赵韬先生以两本长篇巨著展示了他对文学梦的苦苦追寻、殚精竭虑的形而上思考而最终实现。这个,既是他对荒岛意识的超越,也是他对“那若隐若现的白岸”的圆满征服!到此,很让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颇有些春心复苏的感觉…….。
最后用一段我喜欢的、著名文学家、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话奉献给作家赵韬先生和我们这些追随左右的文学爱好者:
文学的傲慢仅次于哲学的傲慢。学问上哲学一定是巅峰,提纲挈领,不具备哲学思想的人办不成大事。而文学则是视野,美不胜收,具有文学修养的人活得一定愉快。
2020. 9. 7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