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薛宝钗何错之有!
2020. 1. 28
李俊华
多年前读到蒙古族红学家哈斯宝对薛宝钗的评价,他说,初看薛宝钗都是好;再看,好坏参半;反复看去没有一点儿好,都是坏。当时我就想,太偏见了吧!我初读《红楼梦》时也确实觉得宝钗好。再读、反复读才渐渐觉得黛玉更好一些,却也没觉得宝钗有多不好。至今我也还是觉得黛玉好,宝钗也不坏,至少,宝钗并没有伤害到其他人利益。
有人说到宝钗似乎都是阴谋论,说她抢了宝玉,说那应该是属于黛玉的爱情。可是别忘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任何与此相悖的做法都是大逆不道的。而宝黛之情,除了他俩有感觉,别人又有谁认为他们合适呢!换句话说,称赞宝黛爱情的,也仅仅是称赞爱情而非婚姻。
第一就是身体,黛玉一身病;
其次,论容貌,宝钗也并不比黛玉差多少,而且作为婚姻,宝钗无疑比黛玉更具优势。特别是,就连皇妃元春都认定宝、钗的金玉良缘更适合,谁还敢否认呢。
第三就是处世,宝钗更多担待,黛玉虽是真性情,但也只能在爱情里生存,很难在婚姻里共度时日。所以,只要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掌控,宝玉和黛玉就不大可能顺利结合。
许多读者都把第27回“杨妃戏彩蝶”宝钗急于脱身而脱口喊出“颦儿,你往里跑”来作为宝钗嫁祸黛玉、从而说明宝钗心机诡诈的主要理由。我觉得,宝钗一个12、13岁女孩子,想避开是非地,最先想到的可以作为掩护自己的人,就应该是自己最熟悉的同性伴侣。如此,除了黛玉还有谁?所以这一次小事,很难说宝钗是故意嫁祸,只能是情急之下一个偶然。或者说,是每个人都可能的选择、没有充裕时间的匆忙选择。
如果硬要说宝钗的心机,不妨说在金钏之死上,宝钗显出了一个女孩子的顾此失彼的一面:宝玉和金钏调情导致金钏被逐跳井身亡。王夫人虽然是主凶,但也为此而不忍,她急于有个听众、对其倾诉自己原无恶意,以便减轻内心自责,这也大约是有人因自己一句话、一个决定而死的通常心态。然我们也可以说,宝钗并非有意无视金钏一条生命,而是一心热爱自己的姨妈,想尽办法为姨妈开脱以帮助其尽快解脱负疚感,就忘了那条小命也曾是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尽管是个丫头。宝钗说金钏不会是自杀,也可能是失足掉进井里的,最后说,就算是跳井,也是个糊涂人,姨妈也不必为这样的糊涂人伤心……
这些话王夫人当然很受用,一下子解开了她心头的郁闷。宝钗和姨妈的亲和力进一步密切。
客观说,宝钗这话是一心为姨妈开脱而漠视了金钏的生命。但摆在这个十来岁的女孩子面前的是,姨妈是至亲,金钏只是个丫鬟,她有什么法子做到四角周全,做到不“顾此失彼”呢!
所以,若说宝钗是阴谋论,别忘了宝钗也仅仅是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子。她的人生经历怎怎么会有如此精到的心机、老练的诡诈?
《红楼梦》中最迷人处自然是它的诗。然我们却疑惑,十余岁的孩子怎么会写如此漂亮诗文?是他们饱读诗书吗?可是他们这点儿人生经历,就是不吃不喝不睡不玩、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也读不完如此水平所需的基础书籍。所以,当我们过分的拔高这群半大孩子的诗文、博古通今的知识积累时,想想他们的年龄,有多大的可能使他们比我们今天的中文系博士都厉害?当我们贬低他们的天性,把他们一些为自己权益做出的努力丑化为阴谋、心机时如宝钗、袭人等,想想他们的年龄,十几岁的人生,怎会如此卑劣?
人无完人,何况这些小孩子人生经历还不完整,哪来的心机、损人利己的权谋?今天的现代社会理,我们确实看到,有的人天资聪颖,学贯中西,可是情商极低,世间生活常识都没有,笨拙,举动失宜。可是另外也有一些人,一生都精于处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然一些基本的人文知识历史、文学及艺术常识几乎样样棒槌。
一声叹息,人不可能世事占全。
宝钗也不可能是完人。
说到宝钗,又想到近些年被说得太多太滥的词汇“感恩”。这些年社会道德式微,鸡汤文学铺天盖地而来。一些无厘头的感恩尤其令人肉麻,好像无论对谁、对任何团体组织都应该感恩似的。其实我们不必把这俩字弄得那么高大上,我们一般小百姓,只需记住谁对我们好、谁曾经对我们好过,记住这份情意就行了。能记住就必然有回报的时候。如果我们空喊感恩却连谁曾经对我们好过都忘了,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有点儿跑题了,再回到大观园里的女孩子话题。
忽然想到更跑题却又特想说的话:
无论宝钗、黛玉、湘云以至于大观园外所有人,与人交往,可以撒娇,可以小鸟依人,也可以因为礼貌而说些不得已的话,但绝不能逢迎,更不能谗佞。
2020. 2. 27~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