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南京花絮4】
吃 鲥 鱼
2018. 12. 10
李俊华
1972年10月到了南京,好像是十月下旬。
咱陕齿培训队有一百多人,而南京齿轮厂总人数也就千余人,所以食堂压力大了。不久,培训队与齿轮厂协商后决定:培训队每次派两至三人帮厨,每次两周时间。在南京的两年中,我两次帮厨。
大约就在第一次帮厨时,正值鲥鱼上市。食堂的师傅鼓动我吃一次鲥鱼,好几个师傅给我“启蒙”。今天想来都很珍贵。因为那时没有网络,仅有的报纸、电台也从不说生活琐事,更不会教给人怎样吃喝,那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所以师傅们的介绍就很珍贵。
食堂的师傅们告诉我,鲥鱼是南京等地特有的品种,属于咸水、淡水两栖类鱼,只有在初夏时它才沿长江溯流而上,到长江中上游产卵,只有这时捕到的鲥鱼最肥、最好吃。但价格也昂贵。至今我还记得,那时食堂清蒸整条的黄花鱼、装在铝饭盒都装不下的长度,售价三毛五,而一寸宽度的鲥鱼段儿,售价三毛钱。换句话说,三份肉菜的价格,才能吃一份鲥鱼。鲥鱼体型大,因此做好的清蒸鲥鱼就只能分段儿卖,大约也说明,整条鲥鱼一般工薪族也吃不起!
食堂的师傅们鼓励我:小李子,吃一次吧,这机会难得,就是我们住在南京的,一年也只有这几天能吃到鲥鱼!于是我狠狠心,吃了一次鲥鱼。当然,因为帮厨,食堂师傅们还是很照顾我,给我挑了一段儿稍稍大些的…….
时间久远,吃鲥鱼的细节已经忘了,只记得,吃的时候用筷子轻轻一挑,鱼鳞像一个壳子一样掀起来,鱼鳞上的油就往下淌------做鲥鱼时不能去鱼鳞,须连鱼鳞一起蒸,鱼的脂肪才不会流失,美味儿也在其中。
结束帮厨回到组里上班。记得我和张祖兴、廖有相师傅聊天时,兴高采烈说起在食堂师傅启蒙下吃鲥鱼的感受。我还记得说起那时的小小疑惑,我问两位师傅:鲥鱼这么好,它从上游回来时,再捕它如何?不是还多一次机会吗?张、廖两师傅几乎异口同声道:返回来时?那时就惨喽,那时这鲥鱼就骨瘦如柴喽-------四十多年过去了,至今还记得两位师傅给我介绍鲥鱼特点时的情节…….
回到陕西,还常常回忆起在南京的点滴生活痕迹。改革开放后,百姓生活得以提高。大约80年代中期,一次,新闻联播还提到南京的鲥鱼,新闻里特别说到“虽然收购价提高了数十倍,但一个渔汛期也只收到八条鲥鱼”,这个新闻我记忆特清楚。
中年后才读到张爱玲读《红楼梦》后的感慨,这个才女写到人生三大恨事时写到“第一海棠无香;第二鲥鱼多刺;第三《红楼梦》未完”!
四十多年过去了,已经记不得鱼刺多少。留在记忆里的,只有对美味儿的赞美!味道的记忆早已被后来的更加美味的冲淡了……。
(4)
1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