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十五年的情思萦绕 ......
2018. 10. 11
李俊华
这几天我又有点儿着魔一般,痴痴迷迷地回忆着十五年前的央视演播大厅里那激动的一幕,耳畔回荡起韩铁权先生那首《冀东往事》的美妙旋律。于是连续有一周时间,每天晨练走步时我都会打开手机,一遍接一遍地听着熟悉的《冀东往事》。走着,听着,手臂情不自禁的挥舞着、打着拍子。一边心里默默想着,有音乐为伴,真好!真美!
在音乐伴随下,我的思绪又回到往事中:
2003年1月7号上午,央视“感受音乐贺新春”节目录制现场,第一次听到韩铁权先生的交响诗《冀东往事》。主持人提示,这个演出是“绝对的首演”,立刻把大家的胃口吊起来。随着指挥徐新老先生指挥棒有力一挥,优美旋律第一次在大厅里款款奏响,那么优雅,那么自然。随着曲子的展开,沁人心脾的音乐故事铺展开来。虽然是第一次听,然而对美的旋律过耳不忘的我,还是捕捉到了点滴的愉悦享受,从此留下难忘的美好印记。每听一次,都会使我再次回归那个美好的场景,那令人激动、如醉如痴的时刻。
作曲家韩铁权先生是冶金部一位高工,做的工作与音乐完全不搭界。然而韩先生却在青年时代就迷上了交响乐作曲。到这部交响诗《冀东往事》时,韩先生已有四部交响乐作品问世。然而正如指挥家滕矢初评述说,这部交响诗“完全不像一位业余作者的作品”。当首演结束,韩先生登台谈到获奖感言时已经激动得有些哽咽:搞了一辈子交响乐创作,就想在台上听到自己的作品,今天终于实现了…….。
好的音乐总是具有绵长的亲和力。尽管初次听可能未必能抓住主题、结构等专业术语,但优美的旋律必定在听者心中或留下清晰影子,或牢牢树立,每听一次,这印记就加固一次,原来零散的记忆也日渐串联起来,对音乐的迷恋、依赖日甚,直到把整个曲子都烂熟于心,铭刻心中,甚至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地步。
我特别迷恋的,是曲子开始,那个圆号演奏的短暂序曲过后,清亮的双簧管奏出了第一主题,如山间小溪蜿蜒而出,清新、俏丽,真的是令人耳目一新,一下子就抓住了听众审美意趣,让人兴奋、难忘。这一段意犹未尽,第二主题已经如长江激流,浩荡而下,两个主题的衔接是那般天衣无缝,浑然天成。许多次,就为了听这几秒钟的转折、衔接,我一遍遍把平板暂停、倒退,反复听,一遍遍享受那醉人的音乐从心灵掠过的美妙享受。可以说,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各自独立的叙事手法以及它们自然、圆满的水乳交融般的衔接,就足以证明韩先生完全具备了专业作曲水平。
过去听音乐我不太在意一些专业问题,听着好听就只管听。这几天的痴迷、陶醉其中,一遍遍认真完整地听,还真的就一步步领略了十五年前没有注意到的音乐语言所展现的细节和内涵:
《冀东往事》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河北丰润、蓟县等地的武装暴动,唐山工人节振国率领的工人大队的游击战,也是冀东暴动的一部分。 曲子开始的圆号丰满厚重的旋律和第一主题双簧管清新流畅的河北民歌风格,表现的是神州大地和美好的家园的祥和、宁静。接着,略显沉重的旋律使人感到了侵略者的进犯、威胁。在乐曲进行到中部,八路军军民与鬼子殊死搏斗、厮杀中,可以清楚感受到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的痕迹,因此形象勾勒出鬼子的残暴、狰狞。在连续几个重复的沉重顿挫中使人体会出相持阶段与敌人反复争夺、厮杀,不屈不饶的抗战历程。随着曲子开始轻松、舒展,抗日战争迎来胜利曙光。到结尾部分,万山丘壑中,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抗战胜利,中国人民用艰苦卓绝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赢得了和平。
整部作品用清晰的音乐语言表现、浓缩了抗日战争三阶段。
沉浸在此曲中,才体会到了丰富的音乐语言的无限魅力!它时而如春风化雨,时而如夏日涟漪;时而如秋菊带霜,时而如冬雪肃然。即使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能洞悉、听懂其中的叙事脉络,体会出音乐表达的浓烈感情,继而从音乐中汲取力量。
十几年了,《冀东往事》是我最爱听的交响乐之一。这数日的痴迷、沉醉才使我进一步走进了这个曲子中,零距离地体会它的每一个音乐符号所表现的激情,我一次次被这曲子陶醉了。
我也被我自己陶醉了,这一周里竟有两三次听着走着,忘了时间,直到乘车人越来越多,我才猛醒,看看表,赶紧逃离…….
感谢韩先生!真棒的音乐,给我带来激情和的力量。
2018. 1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