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林黛玉的真话假话
2016. 8. 14
李俊华
这里所说的真话假话,不是说林黛玉真诚、虚伪的真假。而是指林黛玉的一句话里,有真假两层意思。也就是在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的香菱学诗一段中,林黛玉对前来学诗的香菱说到“既要学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概也还教的起你”
我要说的就是这句话“我虽不通,大概也还教的起你”
我把这句话分为两个半句,分明这两个半句话里一半儿真,一半儿假,或者说,前半句假,后半句真。
前半句“我虽不通”,分明是假谦虚,是在告诉香菱:我说的“不通”,是客气,你可别当真。在你面前,我还是通的。后半句“大概也还教的起你”,可就是名副其实的真自负了。
要说黛玉确实是有自负的资本。当香菱要求黛玉“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更是以相当的自负的口吻说到:“什么难事,也值得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当然,黛玉论诗也就是作者论诗,作者曹雪芹确实把作诗当做了寻常小事。难怪王蒙在评点《红楼梦》时说,只要一说作诗,作者就来了精神。
当然,林黛玉的诗才有目共睹。曹雪芹把自己对诗的所有理解、才华,都加在了林妹妹身上,每每都让林妹妹的诗才压过众人一头,尤其是每次都压过宝玉、胜过宝玉。虽然也有些对诗颇有研究的专家、读者,读到林妹妹的诗时,觉得林妹妹的诗“也不怎么样”时,我要说句,打住,读者!别忘了《红楼梦》书中的林黛玉,也不过是个八九岁、十来岁的小女娃娃,你怎能用如今一个成年人的文化标准、素养、诗才,去和一个十岁上下的小女孩比拼呢?
自然,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林黛玉到底有多大年龄的问题。
许多红学家都曾遇到过这个问题:林黛玉初入贾府时是几岁?因为知道了林妹妹初入贾府的年龄,就能推论出来,大观园几次作诗时林妹妹的具体年龄。但是遗憾,《红楼梦》对这一点交代得尤其模糊,红学家只能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就是在众多曹雪芹手稿本中,林黛玉初入贾府的年龄,是随着手稿本的时间顺序,逐渐降低的。也就是说,最初最早的曹雪芹手稿本,黛玉初进贾府的年龄是偏大的,以后不断改写,黛玉年龄逐渐降低、变小。这当然是曹公在撰写该书时,必然遇到的一个难题:林黛玉年龄过大,肯定与宝玉所说“妹妹来了以后,咱们一块吃,一个床上睡…….”就太不堪了;而年龄太小,又与林黛玉的才华、学识不相称。再者,年龄过小,黛玉父林如海也不会把这么小的女儿送到外婆家。就算是后来的高鹗续书时,努力补齐漏洞,也还是把林妹妹初入贾府的年龄,基本锁定在七、八岁,即使如此,也还是难说,这么小的女孩子,能有多大诗才、文才!换句话说,林黛玉在书里展示出来的才华,在十四、五岁还说的过去,但此一说,就无法与前述事略接轨、吻合了。
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假谦虚,真自负的话题来吧。
提起假谦虚,真自负,我们还会想到另一个人,就是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本来,唐初四杰的王杨卢骆排名,是人们根据四个人在文坛所展示的才华自然而然排列出来的,当属不差。但是杨炯却对此排名大为不满。他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我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用通俗话说,就是把我排在卢照邻前面,我很惭愧、我不如也;但是让我屈居王勃后面,是我的耻辱。明眼人一看即知,杨炯的前一句话是假谦虚,而后一句话才是真不满,真忿恨。
但是千真万确,唐初四杰的排名并没有委屈了杨炯。他说自己“愧在卢前”之卢的卢照邻,因为本来排名已经在第三位,也就不必什么啰嗦了。还是来继续说王、杨的排名吧。
说起王勃,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就是那篇脍炙人口、流传千载的《滕王阁序》了。就算不提这篇无敌于天下才子的巨篇,就以王勃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吧“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诗之脍炙人口,过目不忘,你杨炯拿什么比拼?你凭什么不服气?就你那首《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纵然也不错,但是若关起门来就诗论诗,也还不错,也算得上是首不错的诗。但若是与王勃的诗一比,其格调、品味、气魄等,更是高下自明,不必啰噪了。再深究一下,杨炯也只得用“既生瑜,何生亮”来诅咒王勃的才华吧!
由此可见,历史上这些学富五车的才子,有的是真的大才,他们的假谦虚也有味儿,真自负更是掷地有声。但是如杨炯这等“小才微善”之人,不能正确掂量出自己份量、本事,就大放厥词,简直就是徒留笑柄而已。
(1760字)
2016. 9. 2
9. 3—9. 23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