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棉花糖实验是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所从事的一项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然而十六年以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六百五十个参加实验的幼儿成为高中生以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活动表现与他们四岁时在这项简单实验中的表现完全一致。心理学家们似乎找到了一个预测个人成功与否的实验方法。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而它对于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
以下内容摘自于网上,推荐给读者们: “在棉花糖实验里,研究人员找来四岁左右的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但是如果他们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就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吃掉了面前的棉花糖。但是却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
1981年开始,米歇尔逐一联系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参加者,了解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方面。在分析了调查结果以后,米歇尔惊奇地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们学习成绩平均比马上吃糖孩子们高出210分。
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智商高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米歇尔的实验则证明了智商能否起作用的关键在于自我控制能力。米歇尔认为: “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那么他就可以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将来他也会积攒更多的钱来养老。他得到的不仅仅是棉花糖”。
在以后的相关实验里,米歇尔和同事们还发现,甚至在19个月大的婴儿身上也可以看出“延迟满足”的能力差异。把婴儿从母亲身边抱走,观察不同婴儿的反应。结果,有些婴儿立刻哇哇大哭,另一些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克服母亲离开的焦虑情绪,比如玩玩具。当等到这些婴儿5岁大时,研究人员给他们做了同样的棉花糖实验,实验显示,当初哇哇大哭的孩子长大后依然无法抵挡棉花糖的诱惑。从这里不难得出,“延迟满足”能力有基因因素的影响。
但是心理学家认为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培养同样重要。比如,通过给不同阶层的孩子做同样的实验,他发现穷人家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低于平均水平。“所以后天的培养很重要,就像我们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一样,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最重要是让孩子们把自我控制的方法变成习惯。“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的作用很重要”,他说,“父母是否每天要求孩子‘延迟满足’?是否鼓励孩子去等待?是否能够证明等待是值得的?这些都很重要。”米歇尔指出一些日常的小规定,如晚饭前不能吃零食、把零用钱省下来等都是对孩子认知上的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自我控制能力“。(茹月写于新泽西201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