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美国队长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223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小地方隐贤---故乡的记忆

已有 1701 次阅读2011-12-4 02:15 |个人分类:散文随笔|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小地方隐贤---故乡的记忆_图1-1


我出生于寿县隐贤镇。幼时听家父说,曾有一乡邻在他乡游历,遇人问及家居何地,此君答曰:“寿南皋北,蓼东庐西,街心走船,屋檐底下跑车,董子故乡,小地方隐贤。”听者莫敢小视,遂礼遇之。其实小镇确实不大,我记事时,也不过三千多人口。此君所言东西南北仅指其方位;“街心走船”是因小镇夹河而建,河东为东隐贤,河西叫西隐贤;“屋檐底下跑车”是因街道极其狭窄,街两边的屋檐几乎相连,下面常有小推车行走而已。所谓“董子故乡”指的不是《天仙配》里的董子,而是指唐朝乡贤董邵南。韩愈与其友善并有诗文相赠,我读过的有一诗一文,文为《送董邵南序》,诗曰《嗟哉董生行》。“董子读书台”遗迹解放后尚在,惜今仅存断碑两块。此地因邵南长期在此隐居而得名,唐之前这里叫百炉镇。
淮河有一条发源于大别山的支流名曰淠河,故乡隐贤在我心中就是镶嵌在其中游的一颗明珠。由于地六安和淮河入口的正中间,往来商船多在此歇航过夜,故而小镇夜市繁华,每晚汽油灯和电石灯把十字街照得通明,酒店和小吃铺生意红红火火,大鼓书唱得热热闹闹,一些船老大带着身背大葫芦的小船童络绎其间,其乐融融,一派祥和景象。清晨我们挑水或洗菜,往往要通过十数艘跳板相联的木船才能接近河的中流。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清晰可数的小鱼漫漫而游,似乎也享受着如人一样的那份悠然。
可能是水陆码头的缘故,小镇的原住民很少。数百户人家,姓氏有六七十之多。其祖先有的来自山东河南,有的来自江西福建,至于是何年何月迁居于此,已多不可考。但不论来自何处,也不论来于何年,他们的代代后人从不忘记祖先。很多人家的大门上每年都贴一幅固定内容的春联,标明本家族的郡望和祖先。如姓孙的大门联是“安乐世泽,仁让家风”;姓鲍的是“参军世泽,俊逸家风”;姓汪的是“平阳世泽,越国家风”。我们姓程的则是“安定世泽,四箴家风”,或“安定世泽,明道家风”。所谓安定世泽,是指祖宗来自安定郡,四箴家风或明道家风说明本支为宋代“二程”一脉。小镇虽然多姓杂居,却世代和睦,有一则“编笆接枣,锯树留邻”的典故,堪称千古佳话。传说有两户人家隔墙而居,一家靠墙种有一棵枣树,因树枝伸到了隔壁人家,每有成熟的枣子掉到其院子里,这家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拣食别人家的枣子,请人编了一个大竹笆子倾斜架在墙上,让掉下的枣子回到树主人的院子里,树主人感其义,便锯掉枣树拆去隔墙,两户邻居遂成通家之好。一些类似这样的故事代代相传,净化着小镇的乡风。乡邻们,有矛盾自行化解,遇灾难协力应对。在我的记忆中,这里很少发生争讼之事。还有一个“隐贤集失火不烧第二家子”乡谚,为周边乡镇所称羡。有人说是菩萨保佑,依我多次亲历而言,应是大家互相保佑。当有一家失火,便有人跑着鸣锣高喊“某某家失火了”,其声凄促,闻者如闻号令,满街人提着水桶迅疾而至,很快即可把火扑灭。虽然街坊相连,从没有第二家子被殃及。

小地方隐贤---故乡的记忆_图1-2


隐贤人风趣幽默,隐贤人贫而能乐,善送外号和如歌的叫卖声都体现了小地方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在隐贤,只要是在街面上混的人都有外号,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如果还没有外号,就好象没被大家所认可,是有失身份的事。外号对于号主有画龙点睛之妙,一经号响,此人便有了立体感,鲜活可亲。很多人因号成名,久而久之,其真实姓名被人淡忘,仅存于户籍之中。有一人身材矮小,长期不被人重视,他便延请一儒者为其送号,儒者送其号曰:海山先生。当地人家逢年过节必点蜡烛,一对蜡烛一支印着“福如东海”,一支印着“寿比南山”,烛燃将尽时,一边仅剩一“海”字,另一边仅剩一“山”字,所谓海山,极言其短而已,说白了就是蜡烛头子。此海山先生仍不甚其乐,后来此号延及子孙,成了家族的雅号。隐贤作小生意的多,他们叫卖不是叫而是唱,卖西瓜的唱,卖鸡头(即芡)的唱,卖油果(当地称油条为油果子)的也唱。有的以声调取胜,有的以文辞取胜,虽是苦中作乐,却透出些许恬适。多种多样的叫卖声,让人听之不忘,尤其是远走他乡的游子,这些声音常常在其心中激荡,越久越清晰,越久越响亮。我至今记得有一卖油果包子的老叟,他的唱词是:“手提竹篮满街嚎,一声油果一声包,亲戚朋友推销去,今天生活又不焦。”不知何故,隐贤寺庙众多,素有三十六庙七十二井之说。各路佛菩萨在这里都有一席之地,诸如大佛殿,地藏寺,关帝庙等等,一座寺庙一串传说,不胜枚举。家乡父老深信,小镇之所以历两千年不受战争之乱,不受水火之灾,皆缘于各路佛菩萨的庇护。而今三十六庙有三十五座或被毁或改做他用,如东岳庙改成了小学,火神庙改成了中学,我小时候就是在这两所学校就读。那时上学的路上还有几座牌坊,我们放学时常常绕着牌坊玩耍,今均已不存。前次回乡,一雅好收藏的朋友请我喝酒,在其院中见到了刻有“圣旨”和雕花的牌坊石,如见故人,我不禁放量豪饮以谴别怀,如泥而归。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变的是景物,不变的是情怀,游子心中的故乡永远是温馨和美好的。我思念故乡的小河,我思念故乡的炊烟,我思念小地方隐贤。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