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老年人居家养老及其他
【此论文获2020年中国老年学会和医学会优秀论文奖,并邀请赴南宁参加理论研讨会】
内蒙古乌海退休教师 刘文忠
说起居家养老和老年人住房问题,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因为我也是7旬老人。就拿我们所在的林荫街道办事处来说,5个社区,14985户,39038人,60岁老人5575人。老年人多,贫困人口多,失业者多,就业门路少,自然养老和住房都成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有不少的祖孙三代挤在一个家里,还有的外出租房,到农村临时过度更无法统计。
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一。居家养老的新困惑
社会化居家养老固然重要,居家养老也不可小觑。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养老的方式看,是居家养老,它区别于机构养老,也就是说,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二是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社会化居家养老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不管什么形式养老,首先要有个家,老人有个居住的地方。没有最基本的居住空间也没有,养老是空谈。建议廉租房或者是经济适用房首先要考虑老人。实实在在有个安身之处。
二、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
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不多,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这些负担或压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他们很难继续提供这种照顾。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果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失独家庭更需要特别关照,显示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
社区组织的新养老模式又不多,经验不足,用时髦的话来说:软硬件都上不去,正处于发展、创新阶段。加之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
较高的费用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望而却步;即使有条件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因为传统习惯习惯的影响,不愿去机构养老;对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有专家指出,容易造成社会疏离、习惯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解决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
三。居家养老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居家养老,是提高老年人生活,是现的实需要。现在实际情况是,六七十年代参加工作的大多数是产业工人,煤矿工人居多。这一代人勤勤恳恳地工作,对党和政府感情深厚,没有什么苛求。他们的住房和养老问题最大,一是过去的住房面积小,又不敢擅自扩大面积,也没有其他投机办法,在拆迁中吃亏最大。二是老人老,孙子小,一家三代同居,过去是美谈,显示家庭和睦。现在是老的老,小的小,连最基本的住房问题都解决不了,生活质量和养老就更成问题。
让老年人享受舒适安全、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养老事业提出的新的要求。完善的社会化居家养老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情感慰藉、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 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就是要解决目前最迫切的问题。
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养老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
四。减轻政府负担,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对确实存在住房问题的老产业工人开放
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就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向确实存在住房问题的老产业工人开放。
我市是在经济欠发达和改型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市不能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强化社会居家养老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利用我市各个社区现有图书室、书画苑、棋牌室,健身室、卫生服务站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休闲场所。
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了一支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且能提供自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较为系统、专业的个性化服务。
对社区老年人开展上门护理服务和日托服务,并对其中生活困难的老人实施政府出资或部分出资购买服务的尝试。如对享受低保或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
五。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
从社区服务起步的,社区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因此,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
首先是服务对象社会化,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化社会个性化服务。如对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这部分老人各种疾病增多,生活不能自理,与子女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常常会产生孤独寂寞感。对他们应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对其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和缺少家庭照顾的高龄老人,仍需要通过养老机构来解决,使他们在养老机构得到多方面的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对低龄老人、空巢家庭老人。这部分老人多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般身体健康,收入也较高,子女又往往不在身边,需要一定项目的上门照料服务,如家务助理、出行旅游服务等。政府和社区组织要鼓励、提倡、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体现“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老年人基本原则。有条件的社区可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他们开辟第二职业、贡献社会创造条件。1373473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