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淡然地生活
我常常对朋友说:“我们要淡然地活着。”
说这句话的时候,有的朋友一笑而过;有的朋友表示不同意见,说我是老朽,赶不上时代潮流。
这句话我听了也是一笑而过。
这些年,经历过时间的打磨,坎坎坷坷的生活,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悲欢离合,铸就了我的那颗恬淡平和的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自己的那份真诚和纯洁,犹如一片宁静的湖面,虽有细细的涟漪,依然保持波澜不惊的平静和温馨。
换句话话说,人要知足常乐。高官大富与我们无缘,平平常常的百姓一个,就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一唱就唱到太阳落。
有句话说到了我的心田里:“人生最美是淡然”。
其实,无论经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我相信,只要依然保持那份年轻的心态和不懈的追求,生活也会为我们呈现别样的美,心田也会常开智慧之花。
不要说你有万丈高楼,千亿财富,到头来风雨送春归,在春风春雨中万丈高楼夷为平地,千亿财富流水东去,谁也扭转不了乾坤。
你见过哪个帝王的后裔跑到故宫说:
“这是我的家。”
如果想参观一下,还要自己买门票。
帝王之后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咋能够继承有一草一叶。
人生之路是自己走的,没有谁能够帮助我们走下去。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给创造那么多的财富只会害了他们,不要忘记“钱是万恶之源”这句魔咒。
我相信,黑暗吞没不了太阳。
我们要活得恬淡自然,落花知大地有情,葬花知无常苦空。对朋友平淡真挚,对生活简朴。
因为我简单,才能坦诚地面对每一个人;因为我简单,才能在繁花似锦面前淡然一笑;因为我简单,才能执着地追求心灵的平和;因为我简单,才活得快乐。
这就是我,一个简单的人,自我感觉,真好!
春天的歌
春天是一首歌。时光老人的额头轻轻地一点,春天开始了值班。绿色就开始了流淌,生活就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是啊,是时光老人轻轻地拉开了春天的闸门,世界就变得活跃起来。 小草破土而出,说着笑着和阳光攀谈;枝枝条条上的嫩叶子,羞羞答答的展开身腰,窥视着崭新的天和地;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也不甘寂寞,纷纷簇拥在枝头,散发着幽香,传递着火一样的柔情,醉了的蜜蜂,把回家的路差点遗忘。 忙着上学的孩子,春天给他们带来了无穷乐趣。路旁的野花成了女孩子的桂冠,老榆树上的的榆钱成了男孩子们的战利品,把甜甜的榆钱钱送给小伙伴,说笑声将树上的小鸟吸引。还有那声声柳笛,一路行来一路吹,像凯旋的将军,临近了校门,男女生再来一次大合奏,都鼓起大大的鳃帮子,用尽气力拼命的吹。哨声和上课铃声交织在一起,久久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 满天银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在小孙孙的搀扶下走出了家门。 是憧憬岁月的酸酸甜甜,还是咀嚼着这暖暖阳光?他和她一声不响,布满皱纹的脸上泛起了红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你追我赶的时候,在桃花盛开的季节里,她的肩靠在他的胸前。 当奶奶羞涩地睁开眼,已经沉睡在爷爷的胸前。 嗨,这贪玩的小孙孙,又和小伙伴游戏在桃花园间。 春风和春雨湿润了干枯的思绪,活跃的思维萌发了新芽。 这青青的山,翠翠的岭,孱孱的流水,醉了你和我。 我们在欣赏春天的时候,别忘了把希望的种子播下。 让我们的心里头,永远是阳光明媚的春天。 老柳情歌
麦苗出土,桃花芬芳,向阳坡坡的苦菜也露出了芽芽,村头那株老柳,也嗅到了春天的气息,柔柔的柳条上,发出了鹅黄的叶芽。打我记事起,村头的那株老柳一直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去年回家探亲,那株老柳还在。只是枝叶稀疏,枝干更加粗壮,岁月的沧桑在老柳的身上打下了印痕。
儿时的我,喜欢和小伙伴一起上树,骑着粗粗的枝杈,摇晃着,当秋千玩。为此,挨过爸爸的鞋底。春夏之交,树枝和皮易分离,正好劈下柳树枝条做柳笛。玩柳笛有诀窍,声音要高,尖细的柳笛,选细一点的柳条。声音要深沉,浑厚的柳笛,选粗一点的柳条。吹的时间长了,柳笛不响了,救柳笛时,要润足了口水,慢慢的吹才响。天气转暖,村里的人们爱聚在老柳树下,谈天说地。老柳树是村里的信息发布点,也是孩子们玩游戏的天堂。女孩子在老柳树下跳绳,抓瓷瓷玩;男孩子摔四角,踫拐拐玩。如果有人组织的话,男女混合打沙包,一直打到昏天黑地,肚子饿了,大人来吼叫了,才恋恋不舍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炎炎夏日,天气闷热,连鼻窟窿里吸进的空气也是热乎乎的,老柳树下成了人们乘凉的最佳选择。 上了岁数的老爷爷们,搬来了小凳子,棋盘往地上一铺,红先黑后的拼杀起来。有的干脆席地而坐,围着一圈,咋咋呼呼,下起了群棋。反正没有赌注,谁输谁赢都不在乎,红火热闹就好。
瞌睡大的人,靠在老柳树的背上打起了呼噜,梦起了周公。爱开玩笑的人,用细柳条儿,轻轻的捅他的鼻子,“啊--听--”
谢谢你,辛苦了老柳树.......。
河套农村也一句谚语:“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说的是今年夏天风大风小,风多风少,全看立夏这一天。立夏这天起尘刮大风,这个夏天风大而且多。反之,这个夏天风小而且少。我没有考证,不敢妄言。可流传了几百年的农谚,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经验的验证。 河套地区的风,常常是猛然一阵,铺天盖地的来了。它无遮无当,像一只巨大手,拨弄树枝,卷沙扬尘。刚刚灿烂明媚的艳阳天,一会儿被风沙扭曲变形,成了灰蒙蒙的世界。于是家家是关窗闭户,躲进小屋独成一统。在地里干活的农民,早已习惯了这风沙, 今年立夏没有起尘,是雾蒙蒙的一天。可这是沙尘暴的杰作,漫天的浮尘,连空气中也有了土腥味。立夏以后,河套上空的雷声就多了起来。随着雷声,河套人扬鞭催犁,农活掀起了高潮。 杨柳开始转绿,路旁的鲜花也陆续开放,小麦拔节起浪,河套蜜瓜,番茄覆膜移栽,田野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河套的农村夏天,是一部书。一旦打开,处处浓墨重彩。 大自然赋予河套人草茂粮丰,瓜果飘香,淳朴的河套汉子又把土地看得比爹妈都亲。你说,这画能不美吗?河套农村的夏天,是一支催人奋进的爬山调调,每一句山曲儿唱出了农家的朴实和对丰收的希冀。就像乡村上空升起的袅袅炊烟,越升越高,融入渺渺的太空之中。
朵朵菊花暖我心 听说我们这里自来水是从山上引来的山泉水,结束了过去的喝地表渗出的苦涩水的历史。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听了比我还高兴。 这不,大女儿特地从外地买回来了干菊花,让我们二老品尝,改善给我们的“三高”。二女儿送来了铁观音,三女儿置办了精美的茶具。是啊,多少年又多少代,河套人喝得都是地表渗出的苦涩的水。据测算,有害物质超标几十倍。为此,儿女们多次让我们离开老家,到城里居住。可咱又不愿拖累他们,再说,也没有七老八十,所以,一拖再拖。如今,三道桥人民政府关心咱老百姓,把山上的泉水引进了家门,这是天大的好事呀!滚烫的开水倒入放好菊花的玻璃杯,朵朵菊花在水中舒展开花瓣,轻盈地舞蹈。由于水质好,清澈透亮,更显示出菊花的晶莹柔润。慢慢地,一杯水变成了淡黄色。 捧着菊花茶,我和老伴心里暖暖的。阵阵清香,透出秋天成熟的色彩。甘甜的茶水中,饱含着儿女们的深情。 我爱菊花,也在花盆中养过菊花。每到深秋,菊花开了。黄灿灿的花朵丝丝花瓣向四面舒展,渐渐的下垂。耀眼的鲜黄,让你大饱眼福。泥房茅屋里,连空气也溢满了淡淡的清香,平添了几分优雅。虽然不是诗兴大发,也能哼上几句。我曾经听人说过,这采菊花很有讲究。花苞未放的,不采。带露水的,不采。采回来的每一朵菊花都要精挑细选。放在锅里蒸,然后再晾晒干后装入布袋。泡一杯菊花茶,细细品味,烦躁的心得到了平静。朵朵菊花暖我心,千里亲情一脉通。愿普天下的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金金黄黄,福福贵贵,暖暖和和。
路旁的茅屋
路旁的茅屋是我的第二座房子。第一座房子是我结婚时父亲给盖的,二弟结婚前,我搬了出来,自己盖了紧靠路边的房子。为了盖这座房子,我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大脱了几层皮。
首先是选址,费心又费力。我看中的这块房地基是六社和七社的交界处,原来还种过庄稼,新修了路,荒废了。我虽然不是种地的行家,但对土质和长性是熟悉的。一尺多厚的沙子下面,有二三尺厚的红泥,是长性最好的“沙盖楼”。 河套人说得好:“娶老婆就娶一娄油,种地就种沙盖楼。”那时,社员盖房,不用审批,更没有房产证,社长说了算。
我是六社的人,和社长一说,把社委会的领导一请,三瓶河套二锅头搞定。和七社的社长说好,人情领了,默默地点了头。在我开挖地基时,七社的社员知道了,上来阻拦。我只好停工,再找七社的社长和社委会的头头脑脑,夜半邀请到我家,来个“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七社社委会召开社员大会,决定让我秋后交八百斤玉米,顶社里的损失。有人劝我,算了吧,八百斤玉米,二个半人多口粮。那时,社里每人每年的口粮是三百六十斤。我一咬牙,盖!
、 这一亩多地,除去房屋,猪羊鸡窝,柴草圈,还剩五六分地,可以开辟一个果园,值! 眼前困难,咱能忍。再说,秋后算账。“光棍跳过墙,暂管一时忙。”既然通过了社员大会,咱放心了,准备在学校放暑假时盖房,咱不能因为自己盖房,影响给学生上课。
房地基上全部种上了最新的夏胡麻品种。大豆,夏胡麻大豆长势喜人,这一下子惹下了麻烦。七社的有的社员要反悔,我知道了,提前开工。连夜在自留地地里挖好了土坷垃,不等干透,就上墙。为了坚固,又拆了一个烂凉房干湿坷垃夹混着垒墙。没明没夜,苦干了一个多月,脱了几层皮,房子总算盖起来了。新房搞定,不需要什么装修。农村讲究:“里三外二。”就是家里抹过三遍泥,屋外的墙上抹过二遍泥就可以入住。住进了新房,自然喜气洋洋。
猪羊鸡窝和柴草圈也盖好了,小院里是猪哼羊叫鸡跳墙,好一个“三畜兴旺。”小院按既定方针办,开辟了一个半亩大的果园,后套的桃李杏三个当家的品种最先安了家。后来还引进了苹果梨,早熟梨,富士红苹果。春天,小院里桃花红梨花白。房后杨柳吐翠,湿润着我的眼球。 夏天,果树下瓜菜碧绿,蜂飞蝶舞陶醉着我的眼球。秋天,黄灿灿的梨,红里透黄的苹果梨 ,红彤彤的大富士渲染着我的眼球。
每当过路的人朝我的小院边走过,羡慕的眼光望上几眼,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甜甜的回味无穷。
黄昏,劳累了一天的我,回到家里,坐在屋檐下,听听收音机,看看硕果累累的果园,听听唧唧咋咋的麻雀鸣叫,看着娃娃们一个个放学回家。房子是遮风避雨之所,更是安心之处。有了房子,不管是好是赖,就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黄昏的爱
每当夜幕降临时,我总喜欢漫步在杨家河畔,观望步入夜色中的村庄树木和散发着幽幽清香的河套蜜瓜。再望漫天星斗,透过深邃的夜色看着火烧云在千变万化,让我感到一种静谧中夹杂一丝丝神奇。
此时,我的思绪也如同天上云彩变幻一样,忽而波涛汹涌,忽而散漫随意。我们河套的黄昏,有着无数的色彩和温馨,令我留连不舍。
我们每个人有多少多彩的人生值得无穷的回忆,就像在美丽的黄昏,轻轻地铺展着思绪的长卷,向夕阳脉脉地倾诉人生的悲欢离合,不尽的酸甜苦辣……我喜欢用笔讴歌生活,展示人生。
在我的笔下,流淌着阳光雨露,流淌着人世间的真善美,祖国处处充满阳光,家乡时时锦上添花。舒展梦想的翅膀,放飞心灵的希望。是啊,我们没有理由抱怨过去,人到晚年,多想一点开心的事,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我喜欢用笔展示生活。
在我的笔下,流淌着人格品质。写的是饱含着人间的酸甜苦辣,渗透着父老乡亲的喜怒哀乐。描写了河套人民一代又一代的饱满激情与斗志,给人奋进,给人动力。河套汉子喝酒抡碗,吃肉抡盘,天大的过节,一笑就完。我的河套家乡,我的河套人,是一部写不完的书,又是一首抒不尽情的情诗,优美的生活旋。
春的温柔,夏温暖,秋的浪漫,冬的纯情,构成了河套自然豪放的人生。在写作中充实生活,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我是吃河套的五谷杂粮长大的。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我没有忘记父辈们的艰辛。当自己在孤寂时,拿起笔,独自尽情地发泄内心的喜怒哀乐。
不厌其烦地,不知疲倦地做着文字拼图和语言游戏,那恣情流泻的情感,使我获得喜悦和慰藉,充实了自己的生活,陶冶了自己身心,但更重要的是给自己无穷的乐趣。花开花落,斗转星移;是苦是甜,是悲是喜,只有我知道。美好幸福的童年,绚丽的青春,铭心的爱情,多秋的事业,在回味无穷中寻找寄托,使人返老还童,精神焕发。舒展想象的翅膀,击风翱翔,纵情歌唱,让快乐在笔尖下静静地流淌。我不会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词句。
我只会心存希望,感恩生命。多将灿烂的一面展现给身边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我的心里温暖如春。我的生命不息,就要对社会热爱,让人生之花绽放得更鲜艳多彩。
路,在脚下
鲁黎有一句著名的诗:“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踩成一条路。”说出来了人生的哲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人泥土和路的角色转换。乐与奉献的人,把握人生的真谛,在默默无闻的耕耘中,在风风雨雨的拼搏中,在坎坎坷坷的困苦中,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他们的路,就在脚下。
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先辈,我们的同事已经为我们铺下了路,我们自己也为自己铺下了路。关键是怎样去看待自己,怎样去认识自己,怎样去走自己的路。不少的年轻人,时常感到痛苦,不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就是抱怨没有幸运的机遇。一没有钱有权的父母,二没有门路,这种年轻人妄自菲薄,是一种懦夫的表现。他们的路,一片迷茫。
要知道,卑微孕育博大,伟大来源平凡。我们不要感慨人情的冷暖,世态炎凉。因为天生我才必有用,把握好现在,我们的路虽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千百度后,一定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了好的机遇,还有父母的恩惠,一些年轻人反而孤芳自赏,要求过高。他们的路,曲折蜿蜒。这种人把自己看得太重,处处以我为中心。有了机遇不把握,父母恩惠不珍惜。他们总认为自己条件好,家庭优越,博学多才,一心想干大事业,创大业。
还有的吃父母的老本,打父母的大旗,披父母的虎皮,目空一切。一旦遭遇失败,就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殊不知,:“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把自己当作泥土,路就在脚下。说不定时来运转,你有幸鲤鱼跃龙门,成为了耀眼的星,明亮的灯,那你就要灿烂一片天空,照亮一块大地。
如果我们一辈子默默无闻,没有得到蜕化的机会,那我们就做一捧土,给别人铺路,我们也会踏实。或者我们做一块肥泥,给予树木花草营养,让生命依另一种方式展现翠绿和芬芳。岁岁年年,绿树高大参天,绿荫下孩子玩耍;花香四溢,这是一种情操。
秋雨
秋雨清脆、灵动、随和,在果子熟了的时候,不经意间便划过秋天。在秋收的喜悦中,繁忙的人们也许只顾尽情地拥抱丰收而忽略了它的存在,但它仍然回响在人们的耳边。
你瞧,浪漫的它,步踩着金黄,立于收割后的大地,跳着迪斯科,紧一阵慢一阵。秋雨,优美地融入河套的田野。秋雨不湿衣,是河套的秋雨特色。只有在乡村的田野上,方能体会到秋雨的神韵。
漫步田野,听雨声淅沥在头顶上跳跃,心就会不由地想跟其舞动。昂头仰望,那颗颗雨滴如粒粒圆滑的晶莹,饱满地从天际飘落。
闭上双眼,任雨丝滑过面庞,淋漓的清凉会让每一根心弦随之颤动,迅速产生一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好爽快呀!秋雨没有春雨那么绵绵如牛毛,没有那么活泼;秋雨没有夏雨的粗犷,它来得潇洒,来的自自然然。秋雨,温文尔雅、豁达乐观。
在季节的皱痕里,从不掩饰富足和丰沛,总是在收获之后,唤来时远时近鸟鸣和虫啾,让四野里弥漫着轻松活泼的乐曲。 秋雨,给田野清静,给农人温润。
雨后的天空更是空灵而高远,一群群大雁从天际滑过,收割后的田野无比广阔,谷香、果香、花香气息撩人,那怕是轻轻地吮吸一口,也会心醉神迷。
我不知道过去的文人墨客为什么会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声梧叶一生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的诗句来。
瞧那秋雨,在丰收后的土地上,用激情擦洗着农人的汗迹,让田野变得更加锃亮,看到农人在阳光下继续耕种,自己便悄悄地变成水蒸气,在明亮的天空快乐着,根本没有一丝愁意。秋雨,有着春天的温馨,有着夏日的刚烈,更有自己的活力与情趣。
在乡村,它是一个了不起的才艺家,从树上摘下一片又一片叶子,用金黄、深黄、橘黄、棕黄的色,贴在深棕的泥土上,近看像一篇农人致富的新记,远看更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油画,一切显得那么自然和谐,完美得不留一点痕迹,多么的伟大呀,你说她像不像妈妈?我赞美秋雨,让农家故事更加妙趣横生。
做明白人
我认为,做明白人,不是不问世事,摇头晃脑背几句唐诗,赋几句宋词,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在漫漫历史长夜中,不过是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明白了这个道理,便多了些“看透”的明白人,这些人在夹缝里苦苦寻觅,又没有找到理想的世外桃源,于是抛却世俗,进山或归田的明白人,问风问雨不问人,一味追求清净。
清净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中国味的文化。清静无为的确是道教的思想,自古以来被多少人推崇,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被人们最多作为美谈是那些文人,名人,有知识,不出名,不做官。终身在乡村为农民,或遁迹江湖,或居于岩穴,或隐匿于深山老林,以打猎砍柴为生,这些人如今已经少见,可以用麟毛凤角来形容。
清风明月,闲取一瓢浊酒,看梨花开笑桃花落,暮春时节,花树下清风阵阵,明月朗朗,喝的酩酊大醉,不觉寒暑,不知春秋。或醉卧,或斜躺,醉眼微睁花树下,衣襟半被落花埋。如此奢侈的神仙式生活,只有在古诗闲篇里才能看到。为了几个孔方兄,不惜挖空心思,削尖脑袋。出现了:“白宫书记”,中国最牛的小科长......
中国文人好酒,有酒才有灵感;中国武士好酒,有酒才有魄力;中国工人好酒,有酒才有豪气;中国农民好酒,有酒才有力气。
可如今科学发达,中国酒文化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从刚改革开放时:“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到如今:红灯区里醉梦游。“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一箪食,一壶浆,回也不改其乐。”
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境?每当读到这些文字,我们心里就很神往。俗人也好,高雅之人也罢,只是一种梦境。现在每一个人都是努力赚钱,准备买房买车奔小康。实现愿望后,绝大多数人成了房奴或者车奴,一旦入套,进也难退也难,望君三思而后行。
朋友,别羡慕人家三套五套买房炒房,可他们晚上睡觉只需要三尺床;别眼红人家换了奥迪骑宝马,可他们闯红灯飚车压死人一样负刑事责任。咱们普通老百姓只要活得舒心,活得自在,夜里不做噩梦就行。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别失了自信。一把世界看淡,把金钱看淡,真正做一回明白人。
古井
那一口古老的柳树根井,盛装着我童年的记忆,井台上留下我成长的足迹。是我的生命里的情结,时时从心底涌起。井里汩汩冒出的清泉,圈圈水纹荡漾开来,涟漪了多少心事和年少时欢快的笑声。
河套的地理环境特别,是黄河故道南迁,留下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过去的每一个村子,都有井,可打井它是一门学问,选址至关重要。红柳地的不能选,打出来的水盐碱含量太大,发苦发涩。只能选长马莲花的地方,干旱时马莲生长非常茂盛的地方,打井最好。因为马莲根深叶茂,吸收水分最多,最怕盐碱,所以在马莲生长的地方打井成功率最高,其次是茂密的菅草滩,这里打出来水最甜。
打井是村子里的头等大事,家家户户总动员。不用砖瓦,也不用石头,只用老柳树根。每户把多年挖出来的老柳树根全部贡献出来还不够,还要组织青壮年去挖,准备挖井的地方,堆叠的山一样高柳树根富富有余,才开始挖井。那天,村里请来了经验丰富的挖井老师傅做总指挥,二十几个小伙子摩拳擦掌早做好了准备,整装待发。
开挖前,木匠师傅做好了井涵。井涵是用新鲜柳木做成的,一般厚八寸,八个角。根据准备挖的深度计算好尺寸,做好备用,木料开好铆墝,环环相扣,一旦阖上,就无法分开。一般井四层井涵,如果木料充足,八层的也有。
生产队长一声令下,开挖就不能停息,二十几个小伙子轮流挖。河套地下水位高,挖了不到二米就出水,如果是渗水,继续挖。如果是泉水,一股一股往上冒,指挥挖井的老师傅早准备好了打麦时抬麦草一丈多长的抬杆,顺着泉眼几个小伙子要用大力气往下擦,边擦边摇,一会儿堵住了泉眼,继续开挖。啥时候深度够了,摆好井涵,开始用老柳树根圈井,一层压一层,层层相扣,根据树根的形状互相咬合。做好一层,填埋一层土,一直到井口。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把抬杆往出拔。“哗!”一尺多高的泉水往上冒,人们欢呼起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不亚于娶媳妇。打井一般在早春,地下水位低,人们把剩余的柳树根全堆在一起点燃,红红的火,乐呵呵的人,上了年纪的老者把准备好的白酒递到了打井师傅和打井工人的手中,围着熊熊大火说啊,笑啊......
井是村庄的心脏,井代表着家乡的呼唤,最早扎根此处落脚的祖先们,他们开挖出每一口井,让我们走西口的后代几百年后仍然留在这里,出门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里的河套儿女,时时怀念故乡的柳树井。
在井边,河套人盖起来了小茅屋。小茅屋里河套儿子娶回来了新媳妇,河套娃子“哇哇”坠地,河套人生生息息,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歌。
在井边,人们栽上了柳树,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中不断长出新的枝丫,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柳树,即使你漂泊到遥远的异乡,悠悠情思在暖风的吹拂下,飘回到老柳树下,和老柳树对话,品尝井水的甘甜,梦里延续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冬暖夏凉,是井的水温;清冽甘甜,是井的水质。从井里汲上的水,烧成开水,锅底一点杂质都没有。用来泡茶,清香扑鼻。
童年的记忆里,井水在深秋的季节里总是满满的,且冒着热气,有时差个半米,水就满到了井口,根本不用钩子打水。大人们用手把水桶往下一挽,水就直接提到了井沿。春季和夏季的井水,相对浅些,站在井面,有股凉嗖嗖的冷气向上涌。
家家户户的厨房里,总摆有一个大大的水缸,是专门装水用的。每个水缸的容积一般都能装上差不多两三百斤的水,够得上一家几口人一天的用水量了。乡村的清晨,当屋顶还没升起炊烟时,很多水桶就早早摆放在井边,一字排开,轮流打水。早晨的水质是最好的,男人们和小伙子是挑水的主力,有时妇女也会在挑水。小上路,一条扁担颤颤悠悠,两只水桶摇摇晃晃,是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大集体时代,没有冰棍的日子,小男孩们常常从家里拿出小瓶,用麻绳拴着,把小瓶吊进井里,装满一瓶水,喝上一口,也能凉透心底。
我还没有过十二岁,感觉自己有力气了,就会抢过妈妈的扁担,自告奋勇,挑着空木桶到井边打水。然后摇摇晃晃,一路挑,一路歇。井到老屋总共不到五十米,我却停歇好几次。等挑到家里时,水晃得只剩下一小半了。揉着被扁担压得红红的肩膀,直喊疼。母亲说:不努力读书,以后就只能天天在家种地挑水了。那时候我心里想,就是长大了也绝不在家里种地挑水,发奋读书。
唉,谁知近几年地下水的污染,手压井的出现,村里又从山上拉上了自来水,老井彻底退出了历史使命。井和木桶,却永远也走不出我的记忆,它们已经在我的童年履历上,刻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
古井,茅屋,扁担,你是最忠实的历史的见证者,你们养育了多少代河套人。
河套人不会忘记你们。
梨花雨
初春天气,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满树的梨花白如雪,微风吹过,梨花飘然而下,簌簌如同仙女散花,纯白色的花瓣不带丝毫杂质,冰清玉洁。
新雨足,染就一池春绿。
如今的河套以梨花而闻名,梨花纷纷细雨中,河套老窖带雨浓。
几杯老窖下肚,惹起几多思绪。
踏着梨花白雪浮想联翩,回屋提笔写下几笔,题目为河套苹果梨。
河套苹果梨系北方寒温带地区名贵果品之一,河套各地均有种植,种植历史30多年,因其外形有麻点,果形又不规则,被称“丑梨”。苹果梨品质好,长势旺,平均单果重250克,最大果重850克,果皮呈黄绿色,肉质细嫩清脆,果汁含量多,糖分高。苹果梨营养价值较高,还具有燥湿健脾、软化血管、和胃止呕止泻、消炎止咳等保健功效。苹果梨特耐贮存,在普通菜窖无伤害的果实可放至翌年五、六月份。贮后风味更佳。
在引进苹果梨之前,河套的当家果树是桃树李子树和杏树。1970年前后来河套安家落户,村村社社房前屋后,小果园有了零星种植。
“一亩田,十亩园。”这句河套农谚是有根据的。
不知是那个人心血来潮,看到了苹果梨的经济效益高,易在河套成活,喊出来了:“万亩果园”的号召。结果不少农户跟着跑,把好端端的农田改造苹果梨果园。
真个是遍地梨花香,果园蜂蝶忙。
尤其在公路俩边,果园连着果园。如果你是初来乍到,不知底细,还以为到了花果“川”。
河套米粮川变成花果川,农民变果农,领导带领农民致富有方,农民一定能抱个金娃娃。
苹果梨从种植到挂果需要四五年时间,前一二年果树之间的空隙里还可以种一些瓜菜有点收入。三四年后,果树舒枝展叶生长旺盛,树下什么也不能种植了,果农没有收入,全盼着五年后挂果,好抱个金娃娃。
苹果梨果挂果了,农民的金娃娃没影了!
万亩果园一起挂果,产大于求。原来一市斤苹果梨七八毛钱,现在成了七八分钱,最后一分钱也没有人要。喂羊,羊都吃腻了,看见了苹果梨躲着走。再加上管理不到位,病虫害严重,品质下降,没有经济效益,农民纷纷刨倒果树改种庄稼。就因为某个领导心血来潮的一句话,许多农民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农业税,水费,大小队摊派,盖学校集资等一点不少,瞎折腾的元气大伤。可“政绩”有了,官运亨通。没有人去反思,我发表几句淡咸话,得罪了!
有关专家说:内蒙河套地区属于河套平原温热干旱灌溉梨树区,绿色是特色,也是优势,发展参与市场竞争。河套苹果梨无公害生产,根据现状,发展河套苹果梨基地要与市场相适应。
苹果梨品种结构单一,投入不足,栽培管理粗放,造成病虫害增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果农技术素质低。由于冻害、低温和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和影响,果树挂果率极低。再加上管理技术滞后,有部分果园绝收。
重产出轻投入。由于连年挂果较少,果农投入减少,特别是有机肥严重不足。
现在,有的地方走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产前签订技术服务和收购合同,产中提供技术服务,产后组织销售。合理调整,实行区域栽植,增加果农收人。
增加农家肥,扩种绿肥,同时修枝、蔬果、病虫害防治都跟上去了,河套苹果梨的品牌开始唱响。农业税全免了,种地还有粮食补贴,果农的日子好过了。
要顺应自然,在天时,地利和人的努力下发展苹果梨,不要主观臆断瞎折腾,受伤害的还是老农民。
端午凉糕
端午节来到了,老伴忙忙碌碌,购江米买白糖,红枣葡萄干蜜枣一样不少,提前三四天就开始准备。
记得小时候也吃凉糕,由于生活贫困,没有现在这么隆重。
一般老百姓在头一天下午,把已经用酸浆发酵好的糕米淘洗干净,烧开了水把糕米下入锅里,不停的搅拌,防止糊在锅底。
这种做凉糕主要的原料是糜黍子,在北方地区是专门做年糕用的,它黏性大,颜色金黄糅劲大,既好吃又好看。等火候到了,粥也熬好了。家里的主妇把案板洗刷的干干净净,上面抹上胡麻油,趁热摊到案板上,再把泡好的红枣和葡萄干压入凉糕表面。
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同时煮一锅江米粥,分层摊在案板上,红白相间非常好看,如果表面再撒上青红丝白糖等更招人馋虫。
小孩子早已盼着吃上凉糕,大人们在忙着做凉糕的时候,小孩子是围着锅台团团转。
不用大人吩咐,炉灶里没有柴火了,猴急猴急的抱来。需要加水了,眼疾手快不误事。看着孩子们这样的乖,大人们看出来了他们的鬼心思,把热乎乎的粥舀上半碗,稀里哗啦下了肚,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锅台,去找小伙伴去玩。
咱们河套人过端午节,没有什么文化含义,更不知道屈原是何须人也。也不向南方有的地方在祖先灵前点燃香火,搞许多的纪念活动。不过也有许多的讲究,首先是这一天,人们早早的起来,去地里掏回艾草,折回柳枝摆放着窗台上。
听老人们讲,这一天的艾草,晒干了药性最好,尤其用在针灸上。
我小的时候,每年窗台上堆满艾草,爷爷把艾草编成草绳,阴干了熏蚊子。现在,喝熏黄酒的习俗也淡了。
还有一个习俗一直到现在还在发扬光大,头一年聘出去的闺女,端午节这一天要回娘家躲端午。
女儿早早地回到了娘家,一家人乐乐呵呵,女婿有时候也跟上沾光,夫妻双双回娘家,好吃好喝好招待,正向儿歌里唱的:女婿上门,鸡鸡头疼。
据资料介绍,端午节纪念的人物众多,有东汉孝女曹娥,相传她十四岁时,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曹娥昼夜沿江号哭感天动地石人落泪。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三日后抱出父尸;也有的说,是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怨气冲天,掀起了巨浪,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据传五月初五是个大不吉利的日子,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将端午归结于“夏至”一说,认为端午不一定是纪念屈原,是由于屈原老先生人性最好,关心老百姓,口碑极好,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至于近代以来有将女诗人秋瑾与屈原一道合并纪念,对这位爱国的民族诗人的更加热爱了。然而,我认为纪念屈原一说最深入人心。端午节赛龙舟,是个盛大的聚会。可是,我们北方人没有这个福气,不能够参加,只好在电视上过过眼瘾。有机会,亲自去看看。
端午节这天,除了赛龙舟,还有其它的多彩活动,如跳钟馗、打马球、射箭等。现在,端午节已成成了法定节日,一定会赋予新的意义。
大龄女
我们河套的有句俗语:
只有娶不了亲的男,没有嫁不出的女。
家境贫困的男子,一辈子也很难娶到老婆,四十、五十岁了,自己的生活尚无着落,有那个女子愿意跟他挨饿受冻呢。
然而,女子就不一样了,既便长的很丑,哪怕瞎子瘸子,也是有人要的。
过去在农村,解放前女子十五六就嫁人;解放后婚姻法规定女子满十八为法定结婚年龄;现在,大都二十出头女子才谈婚论嫁。
社会高度文明,男女平等,天有男人一半,有女人一半,女性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男,这是时代的进步。
那些既漂亮,又多才,有钱有知识的女子来说,嫁人没有困难,困难的是自己要嫁个什么样的男人,结果找来找去,等之又等,最后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合意的,便成了“剩女”了。
剩女都是有两下子,不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就是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特别是那些国色天香,有高职高位的女子,细细数来,剩女大都不是凡夫俗子,是凡夫俗子的女子就早早嫁人了。
因为她们用不着担心自己的生活,如果嫁对郎,反而在生活更辉煌,甚至更上一层楼。
河套爬山调:“满天星星一颗颗明,全村村挑中哥哥一个人。麻油点灯半炕炕明,烧酒鍾鍾挖米不嫌哥哥贫。”为河套的贫困汉子找老婆造了个好舆论,但实际不是如此:“栓牛栓马看草坡,没有梧桐树凤凰不落窝。”
大龄女孩子没有嫁人,有许多借口:为了事业,为了工作,为了艺术;还有的是对男人的偏见,没有遇到诚心的男朋友,或者受到伤害,便是一朝被蛇咬,十年草绳惊,认为男人中没有好东西等。
故而恨所有的臭男人,也害怕所有的臭男人。
其实,依我看无非都是借口而已,那就是她自认为还没有找到自己合意的男人。
我小的时候也做过梦,由于受《说岳全传》的影响,学习岳飞精忠报国,长大参军做将军,找一个梁红玉,穆桂英式的老婆,厮杀在战场上。结果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连个兵也没当上,可还是找了农家女,糊里糊涂过日子,现在携孙游戏,心满意足。
青春年华的女子们,追求者门庭若市,应了咱们河套人那句话:养女百家求。
有一首诗歌叫《挑衣服与挑丈夫》,我觉得有点意思摘录如下:
她没有去超市挑衣服/而用挑衣服的功夫去挑丈夫/偶像[仪表万方]/电视.广告中,/够不着;事业升腾百万富翁[草屋里养你,金屋养别人]/胆战心惊,/冷汗淋淋;粗狂豪放的/不适应;精细讲究的/太累人;什么样的男人可嫁/唉,比挑衣服还难.找个恋家的,钱不多,官品差;平平淡淡/又不心甘;唉,一声声长叹!
在现实中,张三有钱,年龄有点大,长的不够帅气。
李四有学问,有点迂腐。王五虽然是个帅哥,可就是空空如也。
赵六虽然有社会地位,家庭经济错,可就离过婚的二手男。
反正自己还年轻呢,追求的人有的是。
你看看,就这样反反复复于寻寻觅觅中度过年华,忽然有一天,对着镜子一看,鱼尾纹出来了,吓得自己蒙着被子哭一场还不敢出声。
我对大龄女说一句:虚荣不要,现实最好。
短信情真
虎虎的媳妇对我和老伴哭诉,说是他的丈夫总是用短信频繁,一个女的不停的给他发短信打电话,有时半夜也有。
他更是做贼心虚,像是做错了对不起她的事情,躲在一边一说老半天。老伴让她坐在沙发上,给她倒了一杯茶,我们老俩口坐在她的对面,听她讲的短信事。
邻居叫虎虎,40有余,是个事业上有成就的男人。
他现在是农民经纪人,春天走乡串户,发放番茄籽种,青椒籽种,和农户签订合同,夏天到田间地头和社员一起观测番茄和青椒长势等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与农业科研部门专家联系,对症治疗。
正好应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句话,虎虎联系的农户,都能取得好的收成,通过虎虎的手,社员又买了个好价钱,番茄厂和脱水菜厂又有了稳定的货源,虎虎的提成也从中赚了一笔,手头活泛起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自己有了车子,村子里有了收购点。
虎虎的妻子是一个教师,为了全心全意的帮助丈夫的工作,提前退休,离开了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在家专心做起了全职太太和丈夫的秘书,一个农村毛头小子,能够有这么大的发展,在四乡八村也是少有的。这样的梦,农民世世代代不知做了多少回,如今梦想成真。
虎虎诚实守信,人有心机,除做番茄和青椒的经纪人外,又看好了河套蜜瓜和河套西瓜的经销,在其中又稳稳当当的赚了几笔。
夫妻两个人非常开心,他们在城里让女儿上最好的幼儿园,又把双方的父母全部接到城里陪读。虎虎的夏利车子换成了时尚的宝马。
人们都知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妻子的精打细算和文化智商的高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农村经纪人中,最早使用了电脑,在互联网上跑买卖,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多迈了一步,那经济效益就不一样了,都夸虎虎的妻子大度温柔又站的高看得远。
前几年,无论是虎虎和客商谈判,还是在一起聚餐都离不开妻子的参与。
人们在虎虎面前叫虎虎媳妇老总时,虎虎会憨憨的一笑给予回报。有人开玩笑说虎虎是媳妇的跟屁虫,虎虎总会像个跟屁虫一样粘的更紧了。
如果有客商打过电话过来,虎虎谈完了,总还是要媳妇和客商再啦上几句。可近一年多来,情况就变了,虎虎的电话多了,也不让媳妇接。短信多了,也不让媳妇看。
我和老伴慢慢听完虎虎媳妇的哭诉,我惶惑觉得虎虎是不是碰到什么为难的事了,还是……我不敢往下去多想。
唉,现在的花花世界,年轻人手头一有几个孔方兄就不知深浅,可是又一想,虎虎不是那种孩子。我不由的想起晚报上报道今年番茄大面积发生病害的消息来,我问虎虎媳妇是不是因为番茄病害的事情,虎虎媳妇说不是,他从来没有和我说过。
我们正说着,虎虎“砰!”的一声推门而进。
老伴劈头盖脸砸了虎虎一句:“你小子是不是连家也不回了?”
“我哪敢了,不信你问她。”虎虎一头雾水。
“家到是按时回。”虎虎媳妇也证明。
“哪天天有个女的给你打电话,发短信是咋回事?”老伴穷追不舍。
“大妈,是这么回事......
近年来,番茄和青椒等经济植物病虫害频繁,特别是枯萎病是一种真菌传播,这家防治住了,哪家爆发。经过风的传播,以前防治住了的农户又前功尽弃,二次爆发可以说是绝收,一夜之间叶子全部枯萎,植株病死。
虎虎说:“要是连片种植,那就好了,统一防治,彻底消.....
“别消灭了,说说那个女的,她是谁?”老伴二次进攻。
“她是......虎虎吞吞吐吐不肯说出名和姓来。
在众人的追问下,虎虎讲出来了名和姓。
“二丫!”
“不信!”老伴和虎虎媳妇几乎是异口同声。
提起二丫三岁娃娃都知道,是个女能人。河套第一个苹果梨罐头厂厂长,是县长给披红挂花,人称香妹;又是她,第一个种植枸杞,名声震响,人们又称她为红妹。怎么会种番茄和青椒?
“你们不信,我信!”我对老伴和虎虎媳妇说。二丫的事情我最清楚,不错,苹果梨罐头是红火了一个时期,就因为苹果梨能赚钱,全县发展万亩苹果梨果园,结果病虫害严重,苹果梨品质下降,再加上产大于求,从每斤一元多,下降到毛二八分,有的果园甚至绝收,第二年万亩果园掏挖的干干净净。报纸电视上有了名声,社员陪尽了血本,二丫负责累累。
不甘失败的二丫又在枸杞上进行发展,结果又是在一窝蜂的大干快上中,上演了苹果梨一样的戏,人们又纷纷挖掉枸杞,二丫又赔了。
如今二丫承包了一个村里的百亩农田,实行农场化种植,可中间有几户农民不肯出让土地,成了插花田,这不百亩番茄今天治疗好这片地,明天那片地又感染病毒。
原来如此,虎虎媳妇不是那种无理搅三分的人,与虎虎相视一笑烟消云散是个大晴天。
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又要拖到牛年马月才能解决呀。
悠悠小村
大公鸡长长的叫了一声,小村就醒了。连那惹人嫌的灰叫驴,也扯着嗓子吼叫起来。老母猪可着劲地哼哼着,身后边的小崽子们也跟着起哄:“吱吱---哇哇--”地叫个不停。羊羔子还没有完全消去睡意,“咩咩”的叫音有气无力。一晚上没有睁眼,一觉睡到大天亮的虎虎,也望着妻子在狂吠着。
我早已习惯这羊咩犬吠猪吼鸡上墙的农村晨曲,妻子有条不紊的开始安排它们的早饭,不一会皆大欢喜,各就各位进入自己的饭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安顿好它们以后,我家的房屋上也开始升起袅袅的炊烟。
我在责任田里已经干了二三个小时了,一看见烟洞冒烟,我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地叫,不用妻子呼唤,荷锄归家,吃罢饭再去学校教书。
农村的一天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开始了,虽然清苦,却有滋有味,充满着希望,充满着乐趣。
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哇哇--”大哭,在空旷的小村上空回荡,更增添了几多色彩。勤快的河套农家汉子,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从这样的早晨开始,延续了几百年。
这是近三十年前的晨趣图,现在已经被另一种晨趣图代替了。
统一规划建筑的农村小康村已经见不到那种羊咩犬吠猪吼鸡上墙的情景了。
小村的路已经铺上了油,过去那种:“花儿笑,鸟儿叫,背上书包上学校。”的情景已经不见了。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摩托车,有的还有自己的小汽车。每天早上,摩托车发动机的响声此起彼伏,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上学的孩子坐在车后,鲜艳红领巾在晨风的吹拂下上下跳跃,像一朵朵火苗。
坐在小汽车里的孩子,更是喜气洋洋,在喇叭的“嘀 --嘀--”声中,一溜烟开到了学校。
猪鸡羊开始规模化养殖,全部是科学饲养。奶牛场的奶牛膘肥体壮,附近还有奶站,统一挤奶,方便多了。
育肥羊场饲料配制先进科学,上千只的饲养户也不罕见。
种鸡场规模更大,蛋肉鸡分开饲养,庄户人家已经不把养鸡猪羊当成主业。农村的屋顶上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电脑宽带进了户,液晶电视上了墙,铺排和城里人没有二样。
酸奶厂,番茄加工厂,脱水菜加工厂也建立起来了,改变了过去农民只管种植,不管深加工的传统做法。更可喜的是实行了订单种植,每年根据市场需要,由农民自己 组织的农业合作社里的农民经纪人牵头,制定种植计划,有效地防止了产大于求,农副产品生产出来没有市场烂在地里的现象。
进城打工变成了进城创业,过去进城打工是为了手头挣几个活钱。现在观念不一样了,进城开始自己创业做老板。成长起一大批运输,商贸,房地产业,农副产品流通的农民企业家,为城里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城里人也离不开咱庄户人。
条件改善了,生活提高了,可村民们还是早早的醒了,整个小村早早的 醒了,一派生气勃勃。
梦里吃糕
梦里又回到家乡,淅淅沥沥的雨雨中,父亲吆喝着羊群,走在乡村土路上。
一身泥水,满脸皱纹,还是那么乐呵呵的。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昨天夜里,妈妈浸泡好了糕米,第二天早晨五点钟父亲和妈妈就起来,父亲一个人捣了三四个小时的糕,头上汗滴黄豆般大小往下滚。妈妈在炕沿边铺好油布,双手飞快地罗着糕面。
我们兄妹几个也睡不着,从被窝里爬出来,看着爸爸和妈妈在忙碌。。。。。。
大集体时代,农村孩子过生日,没有蛋糕和糖果,这顿油炸糕是要吃的。
所以,过生日吃油炸糕在我的脑海里影响非常深刻,经常梦见吃糕
我:“哈哈的”地大笑,把被子踢的飞了。
老伴用力把我从梦中捣醒。
“又梦见吃糕了吧!”
我不好意思把梦说出来,期几次也是梦见过生日吃糕,半夜哈哈大笑,吵醒了老伴,踢飞了被子。
梦醒后,再也无法入眠。抬头看看挂在墙上的电子表已是凌晨三点,夜很深。窗外传来了秋雨淅淅沥沥的雨声。
作为了人父,又升级做了爷爷后,孩子们过生日的时候,我和老伴忙里忙外,弄一大桌子菜,乐呵呵地等着孩子们回来吃。特别是老伴,给这个夹菜,给那个舀汤,忙个不亦乐乎。
父母的心里永远装着孩子,孩子的每一个细节,都牵挂着父母的心。稍微有一点点不适,就会揪的生疼。
我披衣伫立窗口,凝视老家的方向,无奈的目光,漫过雨帘,穿透着我的心魂,有些许淡淡的隐痛在胸腔里弥散。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当儿女要为父母尽孝道的时候,往往晚了些,甚至是终身的遗憾。
我的双眼都禁不住阵阵发潮,祈祷天国里的父母亲幸福,如果有来生,我会更加孝道。
货郎鼓响声声
老伴每次上街,大包小袋的给娇惯的孙子买回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
可小孙子白眼一翻,小嘴一嘟噜:这个味道差,那个过了时,毛病挑下一大堆。望着气鼓鼓的小孙子,我和老伴无奈的摇摇头,相视会意的一笑,拍板决定:让小孙子自己买。不一会儿功夫,小孙子就满载而归。
这时候,我们除了感叹社会的发展变化之快,更多的是让我们想起儿时在农村那走乡串户的货郎。
在我的记忆里,1960年前,大宗物品,到离家十多里的人民公社所在地三道桥供销社买。买点日用品,针头线脑,全靠走乡串户的货郎。
三天两头出现在村头的货郎,人未看到,货郎的拨浪鼓:“奔--楞--楞--”就在你的耳朵里响起。
挑货郎担的大多是些上了年纪的的老人,担子里面摆放着各种花色的小商品,一边吆喝着,一边摇着拨浪鼓。担子一放,娃娃们围下一群。有需要买点针头线脑的大人们也急忙出门,挑挑拣拣。
人们买东西大都没有现钱,把早就准备好的烂绳头,过年吃下的骨头,废铜烂铁拿出来对换点针啦,线啦,烟嘴嘴。馋嘴的孩子缠着大人不放,再换一俩颗糖果。孩子们一跳老高,比过大年还高兴。
有一次,我看到货郎的担子里有麻糖,缠着妈妈给我买。妈妈苦笑着,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实在没有办法,从家里拿来了一颗鸡蛋换了一小块麻糖。麻糖一到手,那个香味,可以说是直通脑门。轻轻地咬一口,在嘴里脆脆的变成碎片。刚要再咬,麻糖又连成一块,越嚼越有劲道,甜丝丝的,透彻肺腑。在不知不觉中,一小块麻糖下了肚。
妈妈发现少了一颗鸡蛋,知道是我拿的。我回家后,妈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我当时不明白,至于吗?
多少年后,谈论起这件事,妈妈才告诉我,我当时那颗鸡蛋,是交给供销社的任务蛋。由于没有完成任务蛋,我家一个月没有煤油点灯。
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儿时的货郎担,那声声不息的拨浪鼓声就响在我的耳边。想起当时的生活是多么艰辛,想起妈妈眼眶里的泪。现在农村,到处都有小卖部,甚至还有超市,商品更是琳琅满目,货物齐全。
货郎已经成了历史。
沙枣
农历八月十五以后,沙枣熟了。河套的沙窝窝里,渠畔畔上的沙枣树上,农家小院,满眼的枣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沙枣。
孩子们笑了,吆喝一声,成群结队去打沙枣。沙枣的品种多样,有的像玛瑙一样红,有的像金色的大豆,一串串,一嘟噜从枝头垂了下来。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质朴厚实,一份份装满情谊的果篮,是赐予居住在此地的所有孩子的礼物。
这是一份天地的情谊,这是一份山水的奖励,这是一份自然地馈赠。孩子们把沙枣打回家,让大家品尝这甜酸中带涩的神赐圣果,让大家体味生活的味道。丝丝秋风,携带着金秋的浓浓甜意,吹拂在我们的心上,如同一双双温柔的小手,轻柔的触摸着我们的身心。
明净的天空深远无际,辽阔壮怀,在沙窝窝上俯瞰着大地,葵花垂下了头,饱满的籽实显露出来;玉米叶子也开始发黄,已经发干的玉米棒子,足有一尺长。和田头地畔沙枣交相辉映,更显示出河套风情的多姿多彩。
当我们走在这厚实宁静的农家小道上,身心瞬间如花绽放,回味生活的原滋原味,分分秒秒呼吸着甜美的情思。
再没有像沙枣这种树了,不怕风沙吹打,不怕土壤贫瘠,不怕干旱无雨,日日夜夜守护者大西北每一个地方,成了封沙固林的先锋树种。
沙枣的枝叶是牲畜上好的饲料,沙枣木材自带花纹,是做家具的上品木料,沙枣的果实可以做成各种食品。是它,把真诚的爱奉献给大地上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
无论你有无感激之心,都一律平等的对待。大路上打沙枣的孩子们,一路欢笑,一路凯歌,正向村子走来。我们河套人要感恩大自然,更要感恩沙枣树。感恩我们的所得,我们的所有,我们的所享,热爱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看看我们是如何善待大自然的。地膜覆盖,粮食瓜果产量成倍增长,带来了“白色污染”;农药化肥施用,带来了地下水污染,还有......
我们不要为眼前活的安心和安然,就忘记了危机的存在。最好是现在活的自在,不给后代留下祸害。体面地生活,活的不自欺不欺人,才是真正的人生。
酸菜情结
秋风裹携着阵阵凉意,大秋作物上了场,正是蔓菁肥大,胡萝卜露出了屁股,葱蒜开始收获,腌酸菜的季节就到了。
农家小院里,红的辣椒,黄的胡萝卜,紫的大蒜,整车的大白菜和蔓菁,大把的芹菜,串串的红辣椒,成堆成堆的大葱……赶交流似的聚拢在一起。
老伴是腌秋菜好手,洗大瓮涮小罁忙乎开了。腌制酸菜,看似简单,其实它有许多复杂的工序,酸菜腌得好不好,是衡量一个家庭主妇厨艺水平的高低。
每年腌菜,老伴为主,我打下手。一是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二是好抬杠平添几分乐趣。
蔓菁,萝卜,大白菜是当家菜,必须准备足够。
全家人冬天和来年春夏多半年的吃的菜,在秋天必须准备好。所以,在农村腌秋菜这是一件大事,一点马虎不得。
一要准备好专门腌菜的食盐,过去是吉兰太的盐最好,现在有专门腌菜的食盐,方便多了。二是腌制的菜类越新鲜越好,容易上汤。
腌制白菜时,首先在罁低放一大把食盐,如果怕白菜汤上不来坏菜,往罁低再舀水二三瓢坐底。一层白菜一层食盐,要一颗紧挨一颗,一直到超出菜罁。最上面的一层,还要撒一把盐,压上足够分量的石头。如果还想再腌,白菜腌制过程中水分外溢,体积缩小,只要菜罁有地方,还可以再续白菜,直到腌好的菜和罁沿平为止。
腌制一个月左右,基本上腌制好了,再倒攥白菜。
倒攥时,在罁里用腌菜汤把白菜洗干净,挤攥干净后,另放在干净的容器里。把缸里的腌菜汤全部倒出来放在桶里澄清,然后再把腌制好的白菜一层压一层重新放到缸里,倒上澄清的腌菜汤。这样,腌制好的白菜清爽,味道纯正,一年也不会坏。
腌烂腌菜的时候,更有说道。
先把蔓菁,芥菜,胡萝卜,芹菜等洗净,凉干净水汽。再把白皮大蒜去根须,剥干净外皮,在罁底放好一层盐,把白皮大蒜放在最底层 ,撒好食盐再放其他菜。还有的人家放一些鲜姜和花椒,味道更好。
记忆中,烂腌菜腌的主菜是蔓菁和萝卜。
那带泥的蔓菁萝卜红的青的都有,一个个的清洗干净、晾干,然后切片儿,再切成条儿,截成小段儿,再晾晒;也有擦成丝儿的;在大盆里撒上盐充分搅拌,如果有新鲜辣椒更好,如果没有,撒几把辣椒面也可以。几种菜拌好了,倒入缸里,压上大石头。
不管腌白菜还是腌烂腌菜,腌上后还有好多的工作要做,缺一不可,不然的话,就会坏菜。
一是看菜汤上没有上来,如果三天没有上来,必须加水。还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如果邻居家的菜汤上来了,去舀几瓢救急。
二是天天撇白噗,尤其天气暖和或者家里温度高,这项工作更重要。如果几天不把白噗去掉,就会有霉味.
家里的媳妇如果勤快,腌的烂腌菜一定嘎本脆,味道纯正,常常被人们称赞为巧手手。
三是不要让雨水和不干净的水和油污落入菜罁,一旦落入,十有八九是会坏菜的。
最有意思的是大集体的时代,那时候物质贫乏,家家户户都是白菜萝卜和曼菁半年粮,菜也升了级,地位炫耀。
那个年月,酸菜就是上等的下饭菜。我去初中,到高中读书,母亲都要给我带上酸菜,这辈子到底吃了多少酸菜,恐怕扳着指头也说不清。
就靠着吃这酸菜,当年,河套多少寒门子弟,带着希冀飞到外面去筑巢。
吃酸菜的日子不能忘,她回味无穷。
腌酸菜吃酸菜,酸辣苦甜。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平平淡淡也好,轰轰烈烈也罢,平平安安,甜蜜如意就是幸福。只有经历万般艰辛,才会悟到人生的苦乐真谛。
来吧朋友,洗净双手,洗清心灵,在秋阳明媚的日子里,你我去腌酸菜,好吗?
富和尚以为去南海要筹措一大笔钱,总觉得自己筹不够,没有成行。而穷和尚身无分文,说去就去,一路化缘,去成了,就此,彭端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自立者也。”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要有这种实干精神。要敢作敢为。
“敢”,首先要把握好时机。并不一定需要什么标准,人有不同,条件也不相同。
大家都敢做的事,并不能说明“敢”的真正内涵。而大家都不敢而该做的事,才是敢中的勇敢。
随波逐流是精神自慰和权宜之计,我们要有自立于人前的精神。而如果真的遇到事情,迟疑未决,患得患失,断不可取,必将难有所成。农村有一句农谚:“庄稼人不用问,人家干甚咱干甚。”这是老黄历了。
如今农村科学种田,新品种,新农药,新技术天天在翻新,一时半会赶不上趟,就要减产,受经济损失,甚至亏本。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和老师告知:要循规蹈矩做人,稳稳当当生活,这是现代人的悲哀。
我们要避免画地为牢,敢为天下先,为自己计。
出头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人类谋幸福的艺术。
可是老祖宗有那么一句咒语:“枪打出头鸟。”比孙悟空的紧箍咒还要厉害百倍。为了这一句话,不知道多少人会因此而受尽困扰,饱含艰辛。
但当你看到路被人越走越宽越平坦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是那么惬意。可是,你想没有想过,第一个走这条路的人,是怎么样披荆斩棘过来的。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只能一时。
想别人不敢想,干别人不敢干,走在时代的前列,但不可能人人拥护、人人赞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对你的敢为人先,可能有怀疑,还有可能反对,还有可能被孤立,甚至还有可能坐牢杀头。
风险往往又与机遇并存,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魅力,所以不少人才敢于冒风险。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士,那一个不是经过千难万险,拼搏奋斗的结果。他们愿意去敢为人先,冒风险。但对利弊的全面衡量预测,是需要科学、准确,就需要精密的头脑,那就不是靠霸蛮胡干了。
1958年的大跃进,我们曾经提出20年跨入共产主义,喊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出现了很多敢为人先,如玉米亩产5万斤、小麦亩产8千斤、彻底消灭老鼠、苍蝇、蚊子、麻雀等四害,结果碰得头破血流。这种违反规律的做法,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机遇刚刚出现,风险远远大于利益,大多数人不敢沾边,可是那些时代的弄潮儿们,敢为人先者,就是敢冒风险,不计利害得失,结果他们成功了。
敢为人先,不是天生的,也不可能靠遗传基因获得,而是要从小培养勇敢、冒险精神。如果前怕狼,后怕虎,树上掉下一片叶子也怕打破头,凡事谨小慎微,不敢冒风险,休想事业有成就。现在的父母替孩子背书包,孩子上下学接送;在学校怕吃不好,睡不好;在家里五宠一的小皇帝,要星星不敢摘月亮。你说,他能勇敢吗,他能冒险吗?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就要大力提倡冒险精神。“敢为人先”体现了勇立时代潮流,善开风气之先,敢于争创一流的胆识魅力。
一个国家和民族,若没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只能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一潭死水;有了敢为人先的勇气,才能有如浩浩荡荡的大海一泻千里,勇往直前。一个人若没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就是没有鲜血,没有灵魂,就难以成就事业。
爱国诗人屈原曾在其伟大作品《离骚》中对敢为人先的精神予以高扬:“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艰难处境中敢为人先,挺身而出。
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身体力行,敢为天下先,率先在中国农村点燃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终于率领中国共产党推倒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成了新中国。
敢为人先,是旗帜,是气魄,更是力量。
平淡如菊
宁静的夜晚,清寒依旧。
窗台上的菊花,开着正鲜艳,散发出一阵阵清幽的香气。
我拿出精致的玻璃杯,放入了干菊花,泡上了热气腾腾的开水,望着那些花朵在透明的杯子里悠然沉浮着。
洁白淡雅的菊花,缓缓地舒展开来,仿佛在清澈的水里绽放着浅浅的心事。
我端起杯,轻轻地嘬了一小口品尝,立即有一股清雅的气息钻入心扉,让寒意薄凉的夜晚多了一些温暖。
此刻,我正在电脑上发邮件,是给【黄河晚报】发诗歌稿件【阴山岩画】。不知是触动了那根神经,我仿佛站在大阴山下,在篝火通红的旁边,感觉有风穿越时光的碎片,依稀间看见,一个女子轻轻地笑着,袅袅地朝我走来。
我睡意顿消,灵感闪亮,【阴山岩画和火】的诗歌创意,有了轮廓。几经构思,修改,终于定了稿。第二天,又修改了几遍,通过电子信箱发给了黄河晚报,很快就见了报。
去 年,我们镇的自来水从山上引下来,告别了喝苦涩的地表水的历史,儿女们比我们还高兴。
大女儿到超市精挑细选了最好的干菊花,专门送来。二女儿又托人从南方产地购来了苦丁茶和铁观音,消除我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真正为难她们了,三女儿又买来了精致茶具。
我喜欢把文字排列组合,横竖垒一些方块。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包括情感上的纠葛,垒在文字游戏里,自得其乐。
河套的秋季节是凉的,可是河套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是丰收的
夜色沉寂,饮茶赋诗,感慨万千。细细回味过去,看看自己身后的脚印,便会有无尽地思索和淡淡的自慰。
我的人生平淡如菊,没有多少轰轰烈烈,更没有多少问心无愧。
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季节。我们要珍惜昨天,善待今天,希望明天。让这个凉意习习的日子,多给我们一些温暖。
淡淡的秋天的夜里,已经有了几丝凉意,我依然不觉得。
一个人住探讨文字里的快乐忧伤。在茫茫的人海中,寻找快乐的知音。
写写画画这么多年,确实没有想到有许多的朋友,竟然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我,给我一份未知的力量,这不得不让我感谢文字,感谢它带给我的这些幸福和快乐!
是啊,我们不仅拥有自己的温暖的家庭,还要拥有四海的朋友。说说知心话,互相问个好,真可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啊!”
此刻,可是我的心却是温暖的,像阳光淡淡照耀。
案上的这杯菊花茶,还在冒着淡淡的香气,那几朵洁白而细碎的花,在透明的水杯里绽放的悠然而又淡雅,就像我和儿女之间那份难得的情缘。
我对着窗外说,孩子们,希望你们快乐。
午夜梦醒
午夜梦醒,浮想联翩。我用爱,走过了人生的大半旅程。天长地久有时尽,唯有我的爱,我的思念,我的牵挂,无尽头。
月光如水,独对天上繁星点点,数着梨花飘落的花瓣,回味着这大半辈子,如烟似云。
谁知,当思绪缓缓回到昔日的旧时光,那童年的幼稚,青年的浪漫,中年的风雨,如歌如诉,又在轻轻吟唱。
是啊,烟雨几度吹斜阳,人情世故缠绵悱恻,爱的海洋里风愁雨紧,无数婉转低回的美丽遐想,都是无法抛却的牵挂。我深知,我已经很难把自己超度在红尘之外。
我渐渐学会沉浮在红尘里,与人不语相争,不问归雁流云,不问前程漫漫。可是,我还是四处碰壁,不知何处是归途?一个夜深人静,我的故事又在摇曳的灯盏里。
孤寂的季节,容易勾起怅然若失的迷茫。梦里的歌,梦里的醉,梦里的醒.....,没有人知晓,更不怕别人打小报告。可是,我这个人不会随波逐流,也许,从小营养不良,吃不饱,吃的榆钱钱多了,人也成为了一个榆木疙瘩,是一个不开窍的人。
虽然如此,我不会黯然神伤,独皱眉头,更不会泪湿衣襟,一个人在痛苦的挣扎。流水卷去了多少梦?苍白了多少年华?都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牵挂。
为了儿女,为了亲人,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这一切,成了一生无法忘怀的梦。
泛黄的记忆,如过眼云烟,随风翩然而去。
时光易逝,红颜易老。
我以眺望的姿势,守住每一季的花开花落,任天各一方,爱恨分明。
人新物旧,往事渺渺。多少事,欲说还愁。门前流水,还是浇灌旧时园。
我和老伴倚在花瓣雨中,对着夕阳微笑。如果老伴的发梢沾了三两片花瓣,我会笑脸如故,轻轻地替她取下。我们只管手牵着手,看遍世间繁花,缘聚缘散。
天长地久有时尽,我的思念,我的爱,我的牵挂,永无尽头,好似那潺潺流水。
点亮心灯
有人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我举起双手赞成。我和老伴结婚四十年了,风风雨雨不少,坎坎坷坷无数。
为了生活,我们吵过架;为了儿女我们红过脸;有时候无名火一冒百丈,暴风骤雨来临。
可是,吵归吵,闹归闹,太阳天天出来,日子还得天天过。
我们的吵闹,没有原则上的是非曲折。每次吵闹过去,也觉得挺无聊,还是莫名其妙的和好了。
天长日久,我发现:争吵的原因不是什么大事情,往往是一地鸡毛蒜皮。细细地反思,幼稚的像孩子,自己哑然失笑。原因不在于什么事情,而是我们缺乏足够的耐心。
一个锅里搅稀稠,锅碗瓢盆没有不碰撞的。男人就应该有宽阔的胸怀,包容的气度,在家里是个山,是个顶梁柱;女人就应该操持家务,打里照外。
实际情况是,男人认为现在的女人地位太高了,往往任性胡来;女人呢,认为男人无权无钱,没有本事窝囊废。
这样,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肯少说一句,谁也不肯忍耐一下。
记得还是在土地刚包到户的时候,已经是深秋时节。我凌晨二三点钟起来,吆喝着老牛去犁葵花地,太阳还没有出来,我已经犁过了二亩多地。
牛也筋疲力尽,不给拉犁了。我只好歇了牛,让它去吃草。我收拾好犁具,急匆匆回家。因为,还要早早地到学校给学生上课。路过自己家的甜菜地时,发现有十几头毛驴和骡子在地里啃甜菜。这才想起来,自己家的甜菜早该挖了,因为不能误学校上课,耽误了起挖甜菜,牲口啃吃不能怪怨别人。
我把牲口赶出了地,回家拿上铁锹起挖甜菜,并告诉老伴快点来。
我发疯似的起挖了半天甜菜,太阳也出来了,学生也开始上学,老伴还没有出来,我窝了一肚子的火,回到家里。
看见老伴还在睡觉,二话没有说,抄起一根地下烧了半截的柳棍就打。
谁知老伴有病,这几天为了收秋,一直没有告诉我。我一看她的脸色,知道不好,举起的棍子又放下。
唉,如果有点耐心,问一句就不会如此。幸亏,棍子没有落到身上,可是心里落下了阴影。
有了忍耐心,再多一点爱心,夫妻的日子就会好过的多,甜蜜的多。
在农村居住的时候,不知道是输电线路不行,还是输电站拉闸停电。我和老伴正在欣赏电视剧连续剧的时候,窗外轰隆隆一阵雷声,青白的电光闪过,暴风雨来了,随着电也停了。屋里屋外一片漆黑,我和老伴顿时手忙脚乱起来。找火柴,偏偏不知道放在哪儿了,找蜡烛,用完没有来得及买。我们只好摸黑,上炕睡觉。
夏天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雨住雷息,电灯又亮了,眼前一片光明,人也精神了许多,再接着看电视连续剧。
由此我想到了,有灯的夜晚多好。对那句:“别吹灭心灵之灯”的警句,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哲人告诉我们,人人应该有一盏心灵之灯。
看得见的,是明亮双眼;看不见的,是一团“圣火”,燃烧在心灵之房,照亮人生道路。夫妻就应该互相点亮心灵之灯,在心灵之灯的照耀下,不会迷失方向,陷入迷茫。
只有爱才能点亮对方的心灵之灯。
爱,是灯油;爱,是助燃剂。
心灵之灯熄灭了并不可怕,还可以重新点燃。一旦重新点燃,必定会光芒四射。
让我们把心灵之灯拨的亮亮的。
雪花情思
雪花飘落是一份浪漫的情思。我,憧憬这样一场如烟的飞雪。我欢喜雪飘落在我的肩头。
--题记
一个人在窗前,盼望着下雪。今年大雪节气已经过去,又快到了冬至节气,还没有像样的下一场雪。没有雪的冬天,好像单调了许多。一来空气实在干燥的让人咳嗽,二来患感冒和气管炎的人多了。
雪下独步,无比润泽的空气素净和雅致,飘逸灵秀的风,让人感到温馨。
我喜欢雪,喜欢它纯净的素白,喜欢它高洁的性情,喜欢它轻盈的舞姿,喜欢它悄无声息,就让世界一片冰清玉洁。
没有什么比雪更晶莹剔透,更高贵的。
忘不了,河套地区,冬天冰天雪地,高大入云的白杨,树枝丰满的河套柳,地面丛生红柳,每日里树上银装素裹,冰雪霜挂压弯了腰。
艳艳的高阳下,风一吹,五彩缤纷,纷纷扬扬又是一场小雪。
雪花在高空一点点酝酿,含苞待放。
风为枝,云为泥,以最轻柔的姿态,飘飘洒洒,落絮纷纷,粉妆玉琢整个大地。
那种围炉诗话,烹香煮茶的闲情逸致,虽然是文人雅客的浪漫。可也是咱们老百姓也是休息的由头,或三五成群,或七八个在一起:“过天阴,打拼火。”热炕头上摆上几个盘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酒壮英雄胆,别小看老农民,喝醉了酒,天王老子也敢骂。李局长买了官,王书记修路贪......小道消息,电视报道都能巧妙的串成一串,来个今古奇谈。
把个冰天雪地的琉璃世界,搅成浆糊一滩。
雪约梅香千古寒的韵味,变成了风卷云残。
雪,从来都是安静的。它来,必是悄无声息,甚至没有任何铺排和惊天动地。
清冽的冬日,肃杀冷峻,不经意间就飘飘然地来了。
等你抬头,它空灵洁白的六角花瓣,早已落满你温暖的发梢和衣襟。雪,是有灵性的。皑皑白雪倾了天地,不染纤尘。
单是看它一片片,一团团,一簇簇旋舞着。每一朵都莹润素冷,每一瓣都细碎晶莹,无暇。
风雪中,虽然寒沁入骨,又让人觉的洗心润目的温润。凛冽的劲风扑面而来,与漫天飞絮交织,如果随手抓住一朵雪花是不可能的。不等你看清庐山真面目,必定会在你的掌纹消融得没有一丝痕印。
我的心中,会产生深深的怜惜。
赏雪最好的时机是大雪的第二天。天晴初放,极目四顾,披上雪毡的原野更辽阔。白亮亮的阳光,仿佛罩上一层泛着丝质光泽的白绸,将冰雪覆住的世界折射成一面巨大的七彩的多棱镜。
天,瓦蓝着高深,云,飘逸着水润。而白得耀目的雪地,光滑平整,琉璃晶莹,令人不忍踏足。
朋友,我们一起呼儿吆女,打雪仗,堆雪人,再:“咔嚓”几声,照几张相做纪念,那多好啊。
当一个人走在雪上时,自己的脚步清晰入耳,仿佛到了童话世界,天地间,只有你一人,那还有什么烦恼和不愉快呢?
我终于忍不住在心底呼唤“下雪吧,下雪吧!”
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老天爷的事,由老天爷做主。如果真的下雪了,我肯定会欣喜和雀跃了。
爱在不经意间
有爱,有温暖。
——题记
晚风习习,僵硬的手指笨拙地打下这一行字,突然间,心里感觉异样温暖。
打开记忆那扇窗,温馨画面一幕幕像电影般掠过。
那嫣然微笑的是妈妈,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下,缝新补烂,她看着我长大,背着书包上学。
那紧锁眉头的的父亲,一家老少九口人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他的肩膀上,尤其在那苦菜半年粮的时代,弯腰弓背汗透衣服。
那让全家人开怀大笑的是我,期末考试又取得好成绩。
这些片片断断的记忆,都是爱。
无论站是在哪一个角度观赏,都不失为一处好风景,让我百看而不厌。有苦涩,也有甜蜜。
是一曲意味深长的清音,在寒冷的冬季,悠悠吟唱,让我魂萦梦绕,久久回味。
指尖不经意触摸了岁月的轮廓,点点思念借着夜色迷离的天空,淋漓尽致的铺满心房,听窗外的风声呼呼地刮个不停,思念随风在半空中翩然起舞。
我总觉得,思念是一杯苦咖啡,可以加点糖,依然让人心憔悴,苦味还是有的,苦中有甜。这不知道疲倦冬天夜里的风,刮得人心的惆怅,如细细的流水,没有间断的时候。
一个人,能把爱放在心里,静静的想着,远远地望着,久久的守着,是一种幸福。
我们的心里爱的人,我们心里牵挂的人,无论身在何方,走到何地,我都会惦念,都会挂牵,原来。
爱就是源泉。
不管前面的路还有多远,爱你的人,牵挂你的人,时时刻刻与你的相伴,关心你风雨中灿烂。
朋友对我说:千只纸鹤,有千个心愿。可是我只有一个心愿,只要你们好。
我在梦中,曾经迈着执着的脚步,追寻过世外桃源。可那仅仅是一种精神境界追求,渺茫的如风,根本捕捉不到。
无言的祝福,我爱的每一个人,我牵挂的每一个人,让幸福在你们那里驻足。
在阳光明媚早晨,在和煦春风里,我将写好的心愿,折成千纸鹤,挂在茅屋,它虽是毫无价值的纸张,却也是一个真诚的祝愿。不知道你有没有在心灵里感应到?如果感应到我的祝福,请你好好收藏。
伴着电脑键盘有节奏的跳跃,一个个文字变成了一只只鸽子,它们嘴里衔着爱字,渐渐消失在夜幕里。把我的爱,把我的祝福,送给你。让你的梦,在爱的呵护中,甜甜的,美美的。
爱在不经意间,被人爱着真好
又到过年时
转眼间,已经过了冬至,数九从此开始,离过大年也没有几天,屈指可数了。对于过年,我感慨万千。
三元钱的年欢天喜地
没有经过大集体时代的人,不知道那时的艰辛。那时候虽然日子苦,老百姓乐呵的多,这也许就叫做那个时代提倡的:“穷棒子精神”吧。
每个生产小队有文艺宣传队,大队有高跷队。一进冬季,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锣鼓之声相闻。尤其是高跷队的锣鼓声一响,震得人心儿发颤。能够进入文艺队或者高跷队,是最大的光荣,一般都是贫下中农子女的份,地主富农的子女没有特技和表现特别好是进不来的。我们队里徐耀华,是个地主子女,高跷队里扮演白蛇,他单腿跳过一米多高的方桌,放八字不用人扶,一个鹞子翻身就立起身,常常让人们喝彩声不断,才成了高跷队的队员。
腊月天,滴水成冰。生产队开始文艺练兵,准备过罢年,参加全公社的文艺汇演。邀请周围生产队的文艺队来村子里演出,生产队的文艺队也要到周围的生产队演出。
一根铁丝绑一疙瘩烂棉花,往废柴油桶里一蘸,点着后,浓烟滚滚,油点喷溅。一场演出下来,演员成了烟熏猴,身上油迹斑斑,可是谁又不再乎,反而引以为荣。
看演出的社员更辛苦,几乎是全村男女老少都来看演出,一场三四个小时下来,纹风不动,我知道为什么,怕一旦离开,没有好地方。因为剧场的规矩是:“地方是伙的,你走就是我的。”
社员们辛苦一年了,要过个好年了。那时候每一个男强壮社员一天工分是一个日工,最好的生产队一个工值四角左右。还有的个别生产队倒分红,只好不分红。
我家九口人,父亲和母亲一年下来挣了800多个工分,按三角钱计算,一共280元,口粮每人380斤,平均一角五分计算,口粮款是57元,九口人是513元,倒欠生产队233元。如果再加上瓜菜钱,过去的欠款,数目是个天文数字。
过年了,能分上红的社员,生产队每家给借五元钱。没有分上红社员,每家给借三元钱。就这三元钱,精打细算的妈妈,安排的井井有条,让全家人欢天喜地过一个革命化的大年。具体安排如下:
半斤酒0.4元;川字砖茶一小块0.4元;蜡烛二只0.16;香烟三盒0.39元;调料0.3元;糖块0.3元;火柴5盒0.1元。
【以上物品凭供应票买,想多买也办不到。】
还要买五个麻雷和一版小编炮花0.3元,红字一张0.05元;给妹妹买红头绳之类花.0.2元,你看看,就这三块钱,过年还是没有花完,换成五分,二分的纸币给孩子发压岁钱。
半斤烧酒满村村醉
1973年春节期间,是我当了民办教师的第二年。被驻大队的工作组组长看中,临时借调到工作队当宣传员。白天给学生上完课,晚上和工作队到生产队宣传文件,组织文艺宣传队,写新闻报道稿。虽然累的冒虚汗,脑袋还是轻飘飘的,成为了借调干部。
年前,和工作队一起访贫问苦,到最困难的贫下中农军烈属家中走访慰问。
到了永顺二社一户姓张贫农家,比我知道最贫困的人家还要困难。全家七口人,只有二床破棉被,炕上没有炕席,病老婆起不来床,一直在哼哼。老支部书记和工作队长一商量,让生产队多借给他家二元钱,到三道桥给他女人看病。正好公社有慰问品,大队还分到棉被一条,让我给写了介绍信,再盖上大队的公章,让他早点领回来。
就这么一点点温暖,让那一家人千恩万谢,要磕头,被我们挡住了。
过罢了年,我一起和文艺宣传队,高跷队又到了永顺二队慰问军烈属,演出文艺节目,整个村子沸腾起来了,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人们互相拜年,问好。
这时,二社社长把我拉住一边,神秘地对我说有老书记活动,我只好跟着去了,原来是到姓张的贫农家,他们家要请工作队和大队干部去他家喝酒,我只好去了。
一进门,受到了热情的欢迎。那个老婆的病好了,高兴的的像个孩子。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炕上摆开了二张方桌。老书记和工作队的人早已入座,我因为年轻,可身份还是有的,被安排在老支书旁边。
一大盘胡麻油调黄豆芽,一大盘猪头肉,一大盘拌粉条,一大盘咸菜,已经是够丰盛的了。
紧靠炕沿的大锅里,一锅茶热气腾腾,上下翻滚。给我端来了一大碗茶,烫的不敢挨嘴唇。
姓张的老贫农,从南凉房双手抱来玻璃瓶装的半斤酒,乐呵呵地放在滚烫茶水锅里,让酒温热,好招待大家。
谁知,冰冷酒瓶一进入滚烫的茶锅里,只听:“嘣!”清脆的一声,瓶底掉进锅底,手里拿着半只烂玻璃瓶。半斤酒,全部和茶水和在一起。
姓张的老贫农气得要踫头,病刚好的媳妇放声大哭。还是老书记临阵不乱,有办法。对姓张的老贫农说:“酒倒进了茶水里更好,招待的人多,心意我们领了,茶当酒喝!”
听到哭声,人们都赶来问询,当知道了这种情况,也附和着说:“我们一起喝。”
我只好勉为其难,端起一碗酒茶。好浓烈的酒味,直冲鼻腔,刚闻到这酒味,就让人头晕。一碗下肚,几乎醉了。
这一大锅酒茶,老书记喝了,工作组的喝了,乡亲们喝了,高跷队和文艺队的演员们喝了。不一会儿,喝了个底超天。
所有的人都有醉的感觉。佳话也传开了:半斤烧酒满村村醉。
我的手表可能停了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发展,从中央到穷乡僻壤都要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年前,工作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安排了社员大年三十上午还要大干,担土送肥搞突击,一直干到中午十二点,下午放假。那时,队干部和驻队工作组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上午的突击,我已经腰背发麻,浑身冒冷汗。
工作队还规定,晚上地富反坏右【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和被捉住的赌博人员到生产队清除牛圈里的杂草和粪尿,时间到晚上十二点。
监督他们干活,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我的头上。因为我最年轻,家又在生产队里。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鼻子酸酸的,总觉得不是滋味。看着他们,不由得想起我的父亲,虽然不是地富反坏右,当了几天国民党警察,属于公安六条人员,今天检查,明天交代。我在会上辩解,我父亲是参加起义人员,他们还是揪住不放。
再看看平时,三岁的娃娃,半道拦住地富反坏右分子,让低头就得低头,说批斗就批斗。大小会上,他们戴着高高的纸帽子,挂着写着自己名字,用红笔打了叉的大纸牌子游斗。这不,大年三十还要干到晚上十二点。
眼看着家家户户灯笼点亮了,马雷也稀稀落落的响那么三二声。天黑的对面看不见人,我一看手表,才晚上8点零5分。本来,我对这个任务打心眼里不满意。再说,我也说不清楚什么,心一横,说了一句:“已经到了十二点了,回家去吧!”
我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人看着我们。不管他,过了年再说。
过了年开学不久,工作队长找我谈话,询问大年三十的事。我说按规定,晚上十二点收工。工作队队长摇了摇头,我又说,可能是我的手表停了。
就这样,一句话:我的手表可能停了,我被取消了借干身份,我又开始全心身去教书,写稿子的事,工作组一直让我干到运动结束。
酸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