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河间找小姐上门保健按摩特殊服务 ... //www.sinovision.net/?12231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微信:386654664】河间找小姐上门服务【微信:386654664】河间找小姐保健按摩服务【微信:386654664】《河间小姐服务电话》【微信:386654664】《 ...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刘文忠长篇纪实小说 《 红柳梦》八

已有 308 次阅读2022-11-24 03:10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交流会

 

交流会是河套农民的盛事。老百姓一年做一身新衣服就穿俩回,一回过年,一回赶交流。交流会一般在秋天,这个时候,瓜熟了,羊肥了,新白面吃上了。一家人穿戴整齐,携老扶幼来赶交流。生产队的西瓜熟了,趁交流会抓几个现钱。社员们吃瓜是记账,秋后算账。赶交流是个花钱的地方,也是挣钱的机会。头脑灵活的人炸个麻花,卖个羊杂碎,开个挂面小饭馆,卖个瓜子豆豆都是允许的。干部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割资本主义尾巴。家里有羊的,杀了在交流会上卖几个现钱。没有羊的,家里院里海红子,沙果子,早酥梨担上一担,新鲜又好卖。

男人们喝烧酒,吃炖羊肉,拳划得溜溜的,嗓子喊得哑哑的。女人们吃面筋,喝羊杂碎,辣子把嘴染得红红的,辣得俩眼流泪,直吸溜,还有的嫌不够辣。交流会是丰富文化生活的平台,有交流会,就有戏唱。大集体时代,没有明星大腕,没有假唱,没有拿腔作势。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开戏了,演员本地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尽管他们铺开身子,放开嗓子也没有多少收入,大多数是挣集体工分。你要问他为什么,他会用二人台台词告诉你:“卖了西瓜买苹果,就为热闹和红火。”那些个耍猴的,说书的,变把戏的,走江湖卖药的,马戏团塔台的都有,红火热闹,俩只眼睛也不够使唤。

那个头开大石头,吞铁球的何侉子,年年都来,围观的老百姓最多,收的钱又多。只要在背静仡佬里,不要让治安保卫人员看见,捏骨算命的瞎子,推四柱算命的人,也不会被当牛鬼蛇神封建迷信驱赶。交流会的吵杂喧哗,三里外就能够听见。卖麻花的,卖羊杂碎的,卖饺子的,炸油糕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锅碗瓢盆叮铛乱响。

二人台,山西梆子唱腔嘹亮,尤其在晚上,在空旷田野里传得老远老远,他们全部是真唱,没有扩音设备,可见其唱腔功底深厚。最红火热闹是开戏前,戏台上锣鼓紧三慢四,三通鼓敲打的人坐卧不安。各种叫卖声让人眼热耳馋。

戏场内外,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小孩子找大人,女人骂男人。有的在戏场占住了地方,放下了衣服。后来的人要坐,吵起来了。有的男人知道老婆娃娃给占住了地方,稳坐在炖羊肉摊子上,一口酒,一口肉,放下筷子啃骨头。一边摇头晃脑说道:“三通鼓罢唱戏,寡得殃气,着急个旦大小。”

卖羊杂碎的老汉,一只手握勺头子,随着锣鼓点敲打着,一只脚往炉坑里扒拉柴火,嘴里喊着:“碗大捞得------稠,手头飘着----辣子----油。”这个稠字调高八度,又转了个弯。那个油字厚重有力,特别吸引人。多少人就是奔这“稠”和“油”来的。捞得稠不吃,飘着油不爱,那就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这些老人们,手里的钱能够攥出水,舍不得花半分文戏票钱例外。他们自带西瓜烙饼进戏场,选个干净的地方,打开西瓜,就着烙得虎皮虎皮的起面烙饼大锅盔,吃起来津津有味,嘎巴有声。人常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一点不假。有的妇女,为秦香莲的苦哭得红了眼,为窦娥的冤屈哭差了气。散戏了,嘈杂的交流会戏场,顿时安静下来。没有办法撤走的临时瓜摊子,百货摊都有账房。没有电,大多数摊子里的人摸黑睡觉。

张建把没有卖完的西瓜往好整理了一下,留下了一个睡觉的地方。张建正要睡觉,有一个人走进来。“谁?”“我。”一听熟悉的声音,这人正是福丽。张建不知所措,好在福丽大大方方地说:“放心吧,我吃不了你。”“我是回民。”“我不嫌。”“我不吃荤。”“我从小就吃素。“我家成分不好,父亲是资本家,在国外。”“我不怕。”“知识青年是杨家河的水,不知道流在哪。”“流到那我跟到那。。。。。。

在没有多少的祝福下,在一些人的白眼下,张建和农村汉族姑娘福丽结婚了。老百姓说福丽是旺夫命,刚结婚,旗里让张建搞920菌肥。真个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红柳村小学的烂土房里,搞出来了,连内蒙和巴盟的领导也来看。那个时代,有功劳是国家的,有利益是集体的,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张建出了名,被杭锦后旗第三中学借调当高中物理老师。没有二年,又调到杭锦后旗教师进修学校任教,当了副校长。中美关系缓和,张建父亲回来,让张建到国外继承产业。经过深思熟虑,张建决定放弃出国,成了河套牧马人,一直和福丽不离不弃。张建又被选为巴盟政协委员,任政协副主席直到退休。

 

 

 

 

 

 

 

 

 

 

 

 

 

 

 

  赛诗会

 

“长波浪头,骑黄牛,骑上黄牛到哈喇沟,哈喇沟有个你二舅,你二舅也是长波浪头。”老贫农李三秃念完,一拍大腿,对瞎鸡换说道:“队长,你看行不?”瞎鸡换头摇的像拨浪鼓,简直有点气急败坏。

“公社开的是农民诗人赛诗会,要有革命内容,把你二舅搬上去,又是个长波浪头。丢你家祖祖的酸先人。老母猪背诗,瞎哼哼个啥。这几个老贫农也是铁嘴对钢牙:

“咋啦,是你请我们来的,把爷们逼屈了多半天,连半个响屁也没有放出来,比担了三天土还累,不满一天,记一天整工” “记!记!记!”瞎鸡换头也不抬。“滚吧。”瞎鸡换下了逐客令。这几个老贫农诗人连屁股也有顾上拍一下,转眼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公社农民赛诗会主旋律是,歌颂党歌颂大好形势,刚才那几个,不是“小小子坐门墩,坐在门墩暸媳妇。”就是“拉大锯扯大锯,舅舅门上唱大戏。”还有的把旧社会闹洞房的酸巴溜及的“令子”也端挑出来。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瞎鸡换牙齿咬得咯咯,白给几十个工分。四喜一放学回来,瞎鸡换一反常态,恭恭敬敬地走过了。“刘老师,放学了?”“放了。”四喜客客气气。“有点事情,麻烦你一下。”瞎鸡换说道“甚事情?”四喜问道。

“公社要开农民赛诗会,咱们队也要参加,上午闹了一上午,甚也没干成,连个稿稿也没有弄出来。”不等瞎鸡换说完,四喜明白了。为了开好公社农民赛诗会,上午学校老师几乎没有上成课,到附近生产队辅导,改诗稿。“行,行,行。”四喜满口答应。刚吃罢中午饭,瞎鸡换又把那几个老贫农叫来,张建宝珠和四喜一起为瞎鸡换那个生产队写诗稿。

说起写诗来,张建是行家里手,一直在写,虽然没有发表多少,心血呕了不少。张建和福丽结婚后,有了大儿子宇宇,福丽又怀上了孕。张建忙得焦头烂额,半夜十二点了,还要写诗。福丽心痛张建,让他早点休息。张建开玩笑地说道:“我要为你写,将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什么小萝卜儿子奖,不要把你累坏了,比什么都强。”

“小萝卜儿子奖。”成为人们的笑谈,朴实的庄稼人,到现在也不知道“小萝卜儿子奖”就是世界最高的诺贝尔文学奖。四喜知道张建是个认死理的人,抄几首报刊上发表的诗歌是通不过的。四喜通过教学生的启发式,启发这几个社员。“有句歌词: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家,来红柳村行不行?”

“不行,不行,咱们这里一不通火车,二没有油路,毛主席不能够从土路来,吃苦受罪。”几个老贫农说道。“我们给修一个飞机场,让毛主席坐飞机来。”宝珠真不愧为幻想家。“红柳村修了飞机场,毛主席来了喜洋洋。有了这俩句后面就好办了。在张建的启发下,李三秃脱口而出:“贫下中农跟党走,万岁万岁红太阳。”

千难万难,第一首诗诞生了,人们一阵欢呼。假的幻想的能写,真的就更可以写,想一想还有什么真的,好的事物?”四喜又一次启发。李三秃一拍大腿说道:“一溜山畔修油路。”“修了油路干什么?”张建反问。“反修防修呗。”

四喜立即合成:一溜溜山畔畔修油路,修好油路防苏修。我们紧握手中枪,痛打苏修落水狗。轻车熟路,第三首诗很快搞定。宝珠做朗诵辅导,到晚上十点多,都准备好了。

在散社员会前,李三秃三位贫下中农诗人,在红柳村一百八十多村民面前,进行朗诵表演。

一个个有模有样,村民拍手叫好。瞎鸡换笑得像一朵花。

河套的夜色,是美丽的。明净天空,繁星点点,月亮更加皎洁,银色的月光,包裹着大地,一派祥和。瞎鸡换一伙人快步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伙人,一会儿被夜色吞没,一会儿被红柳遮掩,一会儿又逐渐清晰。来到了广阔原野,闻到了熟悉的泥土味,眼看见了天,脚踏住了地,就有说不出快意和幸福。瞎鸡换的裤裆里,还冰凉冰凉的。火烧桥人民公社赛诗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出席火烧桥人民公社农民赛诗会不仅有三级干部,还有军管会的主任,经过介绍知道,是一个军分区副司令,身后是俩个荷枪实弹的警卫员。气氛异常紧张。各级领导讲完话,军管会宣布:“农民赛诗会开始!”一开始进行的很顺利,红柳村三个农民诗人的朗诵被安排在最前面。前俩名还好,尤其是第一首,那个叫汪翻身的贫农社员,用宝珠给教的普通话,还用了开场白:“我叫汪翻身,家住红柳村,民兵排长,是三代贫农。”

然后才开始朗诵:

“红柳村修了飞机场,毛主席来了喜洋洋。

贫下中农跟党走,万岁万岁红太阳。

汪翻身朗诵完毕,还根据宝珠教的,规规矩矩地敬了一个军礼。把个军管会的主任乐得哈哈大笑,手掌拍的格外响亮。对坐在身边作为评委的瞎鸡换说道:“民兵排长,三代贫农,好苗子。”“好!好!好!”瞎鸡换连声应答。

第三个上场的是李三秃,不知道是连续在大队,各个生产队表演,自己觉得一下子成了“农民诗人”,头大得有点晕晕乎乎,还是红柳林林里麻雀,一见到火烧桥人民公社这宏大的阵势就输了胆。因为这个“放”和“防”一字之差,就成了天壤之别的意思。一上台,忘记了自报家门,没有讲是贫农。

老三秃直接朗诵:

“一溜溜山畔修油路,修好油路放苏修。我们紧握手中枪,痛打苏修落水狗。

李三秃刚朗诵完,军管会的主任问瞎鸡换,这个人叫什么,是什么成分,为什么要“放苏修,里通外国。”

“啊,”瞎鸡换一听,吓得尿了一裤子。“是……是贫农,也许是朗诵错了。”瞎鸡换哆哆嗦嗦地回答。军管会的主任对身后警卫说道:“这是政治事故,严格查处。”“啊!”瞎鸡换脸色煞白,马上想起来最近被枪毙的侯来财。

河套人最深恶痛绝的就是好逸恶劳,白吃饭的人。靠双手吃饭的人,是受人尊敬的人。

人民公社大食堂,侯来财一伙吃共产主义饭的人好景不长。

上级有了决定,禁止串村子吃饭。这些人,吃完了本大队,跨公社去吃,根本不劳动,成了盲流。村社干部头疼,社员意见纷纷。这一禁止,又灰溜溜地各回各生产队。

大批杀猪宰羊,不到二个月,猪圈里没有猪,羊圈里没有羊,鸡全部得瘟疫死了,粮仓见了底,大食堂给社员的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这个:“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的路更艰难了。

生产队的大食堂饭菜油水少了,干饭少了,各种菜多了。可是有一条,只准你默默地吞糠咽菜,不许你乱说。尤其是上级来检查,还要装点门面,多少吃一点好的,连社员的肚皮底底也打不起来。人一走,苦菜糊糊一大锅,再喧肚皮。

火烧桥人民公社墙上的一副漫画,在太阳下,一个老农民坐在粮食堆上,粮食和天空中的白云相连,老农民正在得意洋洋地烟嘴对着太阳吸烟,漫画题目是:粮食堆到白云间,就着太阳吸袋烟。

粮食真的打下那么多了吗?其实不是,全是放卫星放的。

旗里召开四级干部会议,让大队生产队干部报产量。你如果如实报,就是保守思想,其他干部斗你的保守思想,连觉也不让睡,你如果多报超过了最高产量的生产队,就可以休息。

会务秘书处宣布你放了卫星,报纸和广播报道你的典型,还要得奖,甚至官位高升。

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云海已经放了二次卫星了,说良心话,这不是自己愿意的。刘青山一直教育儿女们,要有骨气,有钢骨。“男人没钢,不如一把粗糠。”

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要光明磊落。谁知道,现在逼迫着你说瞎话。本来生产队亩产二百六十多斤,非要你报五百斤,产量过黄河。云海一开始不报,旗里的干部和公社干部几个人轮流着做思想工作。俩天俩夜下来,云海实在熬不住了,报了亩产五百斤,可是落后了,人家有的生产队过了长江,亩产上了千斤。

旗里和公社干部还要给云海上紧箍咒,搞车轮战,吓得云海连饭也吃不下。

就在这时,蛮会人民公社一个生产队放了个特大的卫星:

一亩高粱打了十万斤!

这是一颗爆炸的卫星,一亩地高粱亩产量上了十万斤。

这是特大喜讯,四级干部会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红喜报在前,四级干部在后,沿着陕坝大街游行一圈,市民们拥到了大街上看热闹,不少的市民还加入了游行的队伍,一起给毛主席报喜。

旗里和公社立即开现场会,生产队把其它地里的高粱穗子全部拉到一块地里让干部们参观。

前来开现场会的大小干部个个心知肚明,谁也不说什么,万分虔诚地看着这颗一亩产十万斤高粱的卫星。

食堂里的粮食不够吃,有的社员在入食堂的时候,没有把粮食全部交出去,偷偷地藏在起来。现在食堂吃不饱,半夜里里偷着烧火做饭。不料早已被队干部发现,每个生产队都派民兵巡逻了哨,发现谁家的烟筒半夜冒烟,突击搜查。发现后,一粒也不留。

大食堂的饭是按人头打饭的。

河套人都知道:人有大小,嘴没有大小这个理。

孩子多的人家,大人娃娃互相匀对着,还能吃个小半饱饱。

像侯来财光棍一人,同样的分量就不行了,连底也打不起来。

有一天,侯来财饿的发了疯,跑到集体地里的苜蓿地里扯着苜蓿就吃,被社员们发现了,大队对他进行批斗教育。

大会上,侯来财喊起来口号:

“万岁呀万岁,我侯来财吃草还犯罪!”

这一下子真的犯了罪,被公社专政队收押,办了三十天学习班,差点丢了命,再也不敢乱说乱动了。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红柳村路边的老柳树的树干上,用报纸上的题标:毛主席万岁,和打倒刘邓陶,经过剪接对接,组成了一幅反动标语:

打倒毛OO!

红柳村发生了十二级政治地震,警车呼啸,警察遍布每家每户,进行侦查。特别调查组一行四十多人进驻了红柳村。

红柳村的四类分子成了重点调查对象,不分白天黑夜进行审问,能够用到刑法都用到了,上楼“坐土飞机”,“凤凰背翅”,”“热情对待冷静思考”等办法都不新鲜了。公安局有了最新的,科学的审讯办法,还是没有找出犯罪嫌疑人。

有几个重点嫌疑对象,已经快不行了,奄奄一息。

审讯工作没有结果,犯罪嫌疑人没有踪影,红柳村成了谈反标色变的程度;连三岁的娃娃,八十岁的老头也要过堂,交代近期的活动,交往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时要有人证明。

谁也没有料到,同样的做法,同样的地点,同内容的反标三天后又出现了!

这下子惊动了巴盟军事管制委员会司令员余红军,亲自批示:严抓快打,迅速破案,回击反革命的挑战。

巴盟军管会调兵遣将,抽调了盟旗公安队伍组成一级火线专案组,驻扎在红柳村。

四类分子又到了风口浪尖上,彻夜审查;又历史问题的排队过滤。云海弟兄俩也成了嫌疑对象,在大队里办学习班,不分昼夜在审查,连家人也不让见,隔离起来。

专案办公室里,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在哀哀地哭泣。

 

工作队长走过来,慢慢地地说:“姑娘,你来干什么,有什么委屈讲出来,工作组会给你作主的。”

这个女人哭得更厉害了,抱着头从办公室哭着跑出去了。

工作队长对这个女子进行了简要了解,这个女人叫牛粉花,二十九岁了还没有成家,有的说是因为家里是地主成分,影响了成家。也有的说是这个女子是个高中毕业生,眼高手低,错过了最佳的婚期,成了剩女。

不管怎么说,在河套地区三十岁左右的姑娘很罕见,物稀为贵嘛,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工作队长立即召开了驻队工作组紧急会议,全面详细地了解了牛粉花的情况,责令大队妇女主任做牛粉花的工作。

是什么人胆大包天,敢在如此强大的运动中连续俩次写反标!

一时间谁也说不清,红柳村的天塌了下来!

正在这时,牛粉花又披头散发朝大队部走来,工作队长点头示意,让妇女队长把牛粉花迎住,到另外一间小办公室去。

妇女主任把牛粉花迎在了小办公室,让了坐。牛粉花哭着不坐,要找工作队长。

妇女主任把工作队长请到了小办公室,牛粉花哭的更厉害了,二个肩膀在上下抽动。

工作队长耐心地开导牛粉花,和蔼地说:“别怕,闺女,是谁欺负了你,包括工作组的人员,说出来,我会为你作主的。”

“不。。。。不是。。。是,是。。。。。”牛粉花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喝一口水,缓口气,有什么大胆说出来,相信组织,相信工作队。”

在小学校的另外一个教室里,讯问正在进行。

这里被讯问的都是有历史问题的人员。

担任主要审讯人员是最近参加全盟贫下中农代先代会的侯来财

只见他神气活现,一屁股坐在了主审位置,把桌子拍的噼啪响,对一个叫云海下台的村干部声嘶力竭地喊道:

“刘云海,我知道你小子对社会不满,四清赔了钱,文革挨了斗,仇恨报复,反标一定是你写的!

“说不说,说出来宽大处理,不说,嘿嘿。。。。。”

侯来财从腰里解开了真狗皮鞭子,鞭子的梢上牢牢地拴着一个金钱,挥舞着呼呼响,就要从云海身上抽去。

“住手!”

一个公安人员架住了侯来财的胳膊,真皮的狗皮鞭子没有落在云海的身上。

“老侯啊,不能随便动私刑。”“我。。。。。。我知道反标是谁写的。”牛粉花一句话,如一声霹雳,把红柳村的天拨得云开雾散。四类分子可以回家喝口热水,有历史问题的人可以温热河套二锅头开怀畅饮了。

“是谁写的?快说呀。”

工作组长布满血丝的眼睛发出了明亮的光彩,惊喜的心情无法抑制,几乎要蹦起来。由于身份的不同,角色的不同,加上多年的公安工作的冷漠和威严,表现出来少有的冷静。

“他。。。。。。他是。。。。唉。。。。

牛粉花又抽抽答答地哭了起来,最后放声大哭。

牛粉花的嚎啕大哭,惊动了其他办公室里的工作队员,都纷纷前来看个究竟。

牛粉花的哭声也惊动了侯来财,红头胀脸地跑了进来,气势汹汹地问道:“是谁欺负了你,我饶不了他!”

一看见侯来财到来,牛粉花咬牙切齿地说:“反动标语是侯来财写的。”

“是我写的,粉花,我要和你们站在一个阶级立场,这也是我对你表示的一片忠心呀!”

侯来财洋洋得意地说道,故意把头抬的老高老高。

反标是侯来财写的,红柳村的人谁也不相信,工作组的人也有怀疑。不可能呀,侯来财三代贫农,是大队贫下中农协会的主任,又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最近还参加了全盟的讲用会。

有人说,是地主分子牛满仓的美人计,用女儿拉拢腐蚀甚至陷害革命干部,要开批斗大会,严厉打击。

工作组长老公安局长却不这样简单地认为,对反标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他没有把侯来财当场逮捕,而是一杯热茶,一盒好烟,“推心置腹”地拉起了家常。

“老侯呀,我就不相信是你写的,你为什么要写反动标语呢,有什么苦衷说出来,组织上是会帮助的。你是三代贫农,又是大队的贫下中农协会的主任,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有心里话掏出来,我给你做主!”

“老局长呀,我是想有一个家呀,娶一个女人过日子。我知道自己长得次糙,年纪大了,四十出头。贫下中农家的女子根本看不上我。

只有牛粉花她看上了我,谁知道我父亲托人去说,老地主说什么我们不是一个阶级,配不上我。我想,那不容易,我要和他们站在一个阶级,我就要表现表现,想到了写反标。

老局长心平气和,关切地问道:“你咋知道牛粉花看上了你?”

侯来财满怀深情地说:“那天,红柳村开学毛泽东思想讲用会,我做完报告,坐在了人群中,正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的牛粉花,用麻绳子打了我一下,她朝我笑的好。。。。好看呀,你说,她如果没有看上我,会对我那么笑吗?我这辈子,只听见女人的骂,没有看见一个女人朝我笑,粉花就是看上了我。”

“哎呀,我看也有点意思。”老局长微微一笑。

“那你托谁去说的媒?”

“四队的王桂花,老媒婆了,说一个成一个。”侯来财完全沉浸在娶老婆的渴望中,仿佛花轿进门,鼓乐喧天,鞭炮齐鸣,正要伸手去粉花的红盖头。。。。。

“老侯!”老公安局长语气显然有点严厉。

“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反标。”

“这个嘛,唉。。。。。”侯来财吞吞吐吐,有点不好意思。

“也是怪我不识字,不会写字,只好把报纸上的大黑字剪下来,又对接起来。。。。。。”

“第一次剪了几块,什么报纸?”老局长不紧不慢地问。

“二块,前一块是内蒙报,后一块是巴盟报。”

侯来财洋洋得意地回答。

“那第二次你是怎么写的反标?”老局长顺藤摸瓜。

“第二次也是和第一次一样,不过是剪了三块。是三块,因为剪错了,又剪了一块对起来的。”侯来财来了个竹筒倒豆子,见底清。

 

“是这二张吗?”老局长打开了抽屉,拿出了装在档案袋里面的那二张从树干上揭下来的反标,递给了侯来财说道:“仔细地看看一看,是不是这二张。”

侯来财大致地一看,说:“没有错,没有错,就是这俩张。”

“老侯呀,你要再仔细仔细地看看,不要错了。”老局长又一次说。

“一点也没有错,接口的地方还糊住了毛主席的像。”侯来财斩钉截铁地说。

老局长把反标接口处照着太阳处一看,果然,毛主席的像被浆糊粘住了。

真相大白,老局长把在一旁边记录员做好的记录递到侯来财手里,问道:“再有没有说的了,全部是事实吗?”

“全部是事实,没有出入。”侯来财满口答应。

“那你把字签上。”

“我不会写字。”

“不会签字,按上个手印吧。”老局长冷冷地说。

“再抽一支烟吧。”

老局长给侯来财点燃了一支烟,候来财高高兴兴把烟抽完。

 

“把手伸出来。”老局长突然命令侯来财

“卡嚓!”手铐戴到了侯来财手上。

“你们真的抓我呀。。。。。”侯来财泣不成声。尿流了一裤子。

三天后,杭锦旗召开审判大会,宣布惊天大案已经破获,侯来财死刑,执行枪决。

河套人把挨枪子美其名曰吃黑枣。

对侯来财吃黑枣的事情人们议论纷纷,大多数说罪有应得,不过因为单相思送命不值得,这颗黑枣有点酸涩的感觉。

好在小诸葛也来参加农民赛诗会,一听说要查李三秃,立马找到了军管会,说了一番话,不但不查李三秃“放苏修,里通外国”的罪,还一连声夸奖:“农民就是比不起,人民战争的海洋,会把帝修反全部埋葬!已经出来这样的事情,再出一个,不是社员的问题,是领导的问题,追查起了。。。。。瞎鸡换尿裤子是情有可原的。

李三秃把“一溜溜山畔修油路,修好油路防苏修。”朗诵成了:“一溜溜山畔修油路,修好油路放苏修。”

防,是提防,防止的意思。放,是开放,放出的意思。

上纲上线,你把油路修好,把苏修放进来,成了里通外国,苏修的帮凶。在近万人的赛诗会上,这不是严重的政治问题,怪不得军管会主任拍案而起,要追查李三秃。瞎鸡换在侯来财的事情上,没有把侯来财保护好,已经是后悔不已。再出来一个李三秃事件,父母都已年迈,媳妇刚生下了个胖小子。不要说枪毙,就是坐几天牢,也是要命的。

上梁不正下梁歪,再追查起自己的责任,脊梁骨冒冷汗,眼里冒金花。好在坐在了椅子上,尿了一裤子谁也不知道。赛诗会一完,军管会主任要瞎鸡换留下,询问李三秃的情况。正在这时候,小诸葛敲门而进。“你是什么人?”军管主任问道。“红柳村民兵连参谋。”小诸葛慢悠悠地回答。

“什么,你们民兵连还有参谋?没有听说过!”军管会主任说。“开个玩笑,我是民兵连的团支部。”小诸葛更是不温不火。

瞎鸡换心里想,你个催命的小诸葛,鬼嚼你老子那个牙岔骨,民兵连根本不配备参谋,更没有团支部。你小子一不是团员,二不是党员,冒充哪门子神仙,一旦落实,是自送死,不是天要命。“首长呀,你不知道,我们那里有俩个海子,海子里有大鱼。”一说起鱼,军管会主任有了兴趣反问道:“有多大的鱼。”

“我们村老革命任占海,二级残废军人,钓了一条鱼,比他身体还长。”小诸葛比比划划,这条鱼足有俩米长。把现场的人都听得入了迷,仿佛那条鱼活蹦乱跳,就在脚底下。“放羊老汉史文斌,骑在鱼身上,用羊铲头捣鱼眼睛,鱼一痛,一扑腾把史文斌摔下来,鱼嘴里吐出一条大鲤鱼,有五六斤。还有杨家河决口,晚上在海畔,有大盆大的乌龟,结对而行。”几句话把在场的人说的目瞪口呆。

瞎鸡换心里骂道,你个王八羔子,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三岁娃娃也知道的事情,说出来丢你家的人!“有这么回子事情?”军管会主任问道。“有,多年的事情了。”瞎鸡换附和

“我在小说看到,苏联人爱吃鱼,把他们放进来,我们在海子边修好了防空洞,种上了高粱玉米,成了青纱帐。苏修进了海子,把他们干干净净,彻彻底底消灭光。”小诸葛边说边唱。

“有道理,有道理,放进来,关门打狗,了不起呀,人民战争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军管会主任拍手大笑。最侯还补充了一句:“一字之差,体现了人民的伟大,我要向你们学习呀!”军管主任激动地握住了瞎鸡换和小诸葛的手。

红柳村的开河鱼,以其肉肥味鲜美而闻名。现在每当人们说起开河鱼时,四喜心里总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好像失去了什么。不说,又有一点不快的感觉,思前想后,还是一吐为快。

红柳村的旧名字叫沙罗圈,熟悉河套地形地貌的人都知道,有沙窝,就有自然小海子,有海子,自然有鱼。

四喜家的周围,有大小两个海子,也有大小两个沙窝。听老一辈人说,这海子,是被风刮出来的。过去,河套地区人稀地荒,植被裸露,河套又是黄河水淤积而成,“远澄红泥近澄沙。”沙积土容易被风刮成深坑,形成了海子。沙土堆积在一起,形成了沙漠。

 风刮不走红泥土,海子周围大多是红泥地,而红泥地长性最好,有后劲。走西口来河套的贫苦农民,常常落户在沙窝窝。有沙窝窝就有海子,喝水的问题解决了,再揽工受苦求生存。

解放前,杨家河经常决口。有时候,半年六个月打不住口子,泛滥的河水全部流进这两个海子,海子的面积越来越大,储水量越来越多,最深的地方,有七八米。数九隆冬冰冻三尺,深水处的“亮子”,一点儿也冻不住,腾腾地冒着热气,大鱼和老鳖来呼吸,有时候跳到冰面上,成了人的贡品。

 

有一年腊月,村子里死了一个老人,第二天出殡。头一天晚上准备让三道桥的鼓匠来给红火,挂灵叫夜。那天,正好是四喜爷爷给带东,上了灯还是不见鼓匠来,迎祭羊的人也快冻僵了。没有办法,派人骑马到三道桥催鼓匠。催鼓匠的人很快就回来了:“鼓匠下午就动身来了!”

这就奇怪了,四喜爷爷骑马亲自去接。谁知,那天下着鹅毛大雪,鼓匠一行五个人,因为大雪盖住了亮子的孔,全部落入了冰窟窿里,一个也没有生还,让村子里的人感叹了好久。

还有一次,已经是办人民公社那会儿,四喜念一年级,小麦正要淌二水,杨家河决口了,哗哗的河水直泻海子里。公社和大小队的干部带领社员日夜在堵决口。我们因为洪水断了去学校的路,外大队的社员也来支援,人山人海,既热闹又新奇。生产队还让四喜他们给打决口的社员送饭送水。公社书记亲自蹲在缺口跟前指挥。

 晚上,公社书记又到海子边视察,在蒙蒙的夜色下,有一个大笸箩挡住了路,公社书记怒喝:“那个生产队的,吃完饭连大笸箩也不往回拿,明天查一查。”

话还没有落音,大笸箩不慌不忙摇摇摆摆地爬进海子了,人们趁月光看清了,原来是个大乌龟。

记得每年开河淌头水小麦时,大队的老书记就要组织社员抓一次鱼。那时,不让随便往海子里放水。可老支书有办法,让看渠口的人去开会,让别人把渠口夜里打开,天刚蒙蒙亮,关了闸。一冬天闷在海子里的大鲤鱼趁机抢上水,拼命游向渠口,可渠口又让芭子挡住,鱼全部集中在渠里,一关闸,困在了浅水滩,人们伸手可捉。

 四喜也是捉鱼的好手,主要经验是一手卡死大鱼的俩腮盖,托着鱼身慢慢来,如果一着急,手忙脚乱,往往被鱼逃去。

 太阳出来,把捉到的鱼一溜儿摆开。不用人通知,全大队一百多户社员都来了,不用秤分,由老书记亲自用手指。三俩口人的户,拿五六斤重一条。五六口人的户,拿俩条。八九十来口人的户,拿三条。剩下的,参加捉鱼的每人奖励一条。这一天,社员们都吃到了开河鱼,自然欢欢喜喜,多少年习以为常,没有人去公社告状。

每当人们谈及此事,都念老支书的好。

邻居叫史文斌,给生产队放羊。

有一年放假,四喜作为小羊倌,和史文斌一起放羊。到了海边,史文斌发现一条三四十斤重的大粘鱼困在了浅水滩,便去捉。只见他骑在鱼背上,用放羊铲击打鱼的头。鱼一受痛和惊吓,猛一发力,冲出了浅水滩,把史文兵带到了深水处,鱼逃走了,却把史文兵扔在深水里。幸亏我们村子里的人都会一点水,几个狗刨刨浮到了海子边,没有发生意外。在史文兵骑在鱼身上时,鱼从口里吐出来了一条三四斤重的鲤鱼,还会呼吸。

 现在,还是那个海子,鱼少的可怜,也没有大的。乌龟已经绝了种,那二三十斤重的大粘鱼更没有了影踪。为什么,我也一会半时说不清,大概与环境污染有密切的关系吧。

开河鱼有,可全部是一二两大的小鲫鱼。味道大不如前,一股沤泥味,肉少刺多,吃开河鱼的习惯,也荡然无存。

小诸葛也是脚下发抖,死了的黑老鸦嘴头子硬,糊弄过军管会,也是头上冒冷汗,裤裆里滴热汤。一脚踢在李三秃的屁股上,骂道:你个灰个泡,差点把你爷爷我也害了

  李三秃一个趔趄,滚在了路壕里,引起人们一阵哄笑,早把赛诗会的事儿丢到了九霄云外。

 

 

 

 

 

 

 

 

 

 

 

 

 

 

 

 

 

 

 

 

 

 

 孤胆英雄刘光子

 

 

  河套民间传说,六月初二,是小耗子娶媳妇的日子。耗子娶媳妇,要坐花轿,要通过猫山,过猫国营林场。一出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大红灯笼把路开。一出洞,空气中透出草鲜花香的味道,大雨过后的农家小道,干净宜人。

  早在三个月前,老耗子在猫山挖好了一号封闭高速公路和二号过猫林场地铁,以备娶亲。谁知道,一号工程是豆腐渣,在洞前放了俩个二踢脚,路面就坍塌。娶亲队伍转到二号工程,贷款银子被做面子工程,施工现场停了工,受苦的工人们领不上工资,正要集体上访。老耗子一听喊天哭的,头上的白发多了几根。眼看要成了猫的干粮,老耗子的九姑娘微微一笑:“诸位不要惊慌,现在是猫们大鱼大肉已经吃腻,茅台西风不再稀罕,要吃绿色食品,我等九天玄女把青菜萝卜作为贡品,多唱喜歌,给她们脸上贴金,在红灯区表演艳舞,猫就不捉老鼠。”娶亲的队伍依计而行,小唢呐吹得哇哇的,小鞭炮响得叭叭的,小花轿颤的悠悠的。果然猫不捉老鼠,呼噜打得甜甜的。正要娶得美人归,忽然头上黑压压的一片,猫头鹰队伍来了,大小耗子抱头鼠窜,东躲西藏,也没有逃脱捕杀。老耗子听到噩耗,万分悲痛,大叫:天哪,难道这就是咱耗子的命运。

  这是一个叫刘秉忠的资深记者写的一个故事,四喜略做文字润色。在巴盟俩会上,四喜和张建都是代表。张建执意要拜访一下河套孤胆英雄刘光子,要四喜领见。说起刘光子,和四喜是老熟人了。

  四喜在杭锦后旗人民武装部工作过,刘光子是召庙公社武装部长。四喜在小学的时候,就多次听刘光子作报告,讲活捉了63个英国王牌军。以后在工作中多次见面,都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第一阶段中,我志愿军63军第187师561团,突破临津江后,于1951年4月24日,我军遭遇的对手是一支赫赫有名的英国王牌部队。

 据军事资料记载,格洛斯特营曾有150年的历史,4月25日中午,当二连志愿军战士刘光子(时任战斗组长),带领两名新兵冲到一个小高地上时,忽然发现山梁下面有“格洛斯特营”的一个炮兵连,100多号人乱糟糟地正准备携炮逃走。

  刘光子端起冲锋枪就是一阵猛扫,接着,他让两名缺乏作战经验的战士爬在大石头后面射击掩护,自己就一马当先冲下山去。

刘光子顺着山坡往下飞跑,忽然,“叭、叭”两声枪响,他的裤子被穿了两个窟窿,还好没有受伤。看来敌人已经发现了自己,不能直冲过去,要迂回到敌人后面,杀他个措手不及。

  仔细查看了地形之后,他紧了紧腰带,把枪弹匣和手榴弹都掖在腰里,手握冲锋枪顺着山侧迅速爬到了敌人的背后,隐蔽在一块大石头旁。刘光子把冲锋枪架在石头上,瞄准敌人就是一梭子。 

  枪声一响,刹那间,石头后面站起来黑乎乎的一大片敌人。敌人见他孤身一人,便壮了胆,有的端起枪就打,有的呜哩哇啦地喊叫着往上冲。

刘光子一扣扳机,感觉没子弹了,紧急关头,他迅速将一颗手榴弹甩向敌群,趁着烟幕换上一梭子弹,再次向敌人猛烈扫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的卧倒保命,有的扔下枪往后跑,刘光子站起来大声命令敌人“缴枪不杀”。敌军一时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个扔下枪举起了双手。

刘光子一手举着手榴弹,一手把随身带的英文宣传品扔过去让他们看,并示意他们举着手向山上走。就这样,刘光子凭着勇敢和智慧,一人俘获63个英国兵。

刘光子是位极老实、腼腆的志愿军战士,自己干出了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不敢向部队首长汇报,甚至不愿承认这些俘虏是他一个人抓的。

当部队清点俘虏时,战士们你一个他两就报开了,可是最后首长却吃惊地发现,有63名英军俘虏,却找不到活捉他们的英雄!

这事非同儿戏,部队领导自然要认真调查。

后来,那两名新兵终于沉不住气了,就偷偷地“告密”说:“这些俘虏是我们组长刘光子捉的!”

当时团领导听了这话着实吃了一惊:“他一人能俘虏63名英军?!”这可是英军王牌“格洛斯特营”的一个连啊!后经认真核实,确实无误。

 

刘光子原来是个国民党的兵。而更令人称奇的是刘光子原是国名党军60军的一名士兵,当时国民党60军在长春被围战役中被称为“60熊”一直不得蒋介石的重视,后全体起义,投向解放军,整编改为志愿军后开入了朝鲜战场。

 

1951年底,志愿军总部授予刘光子“孤胆英雄”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

1953年,当刘光子做为中国青年代表到苏联参加世界青年联欢时,斯大林接见了这位传奇式的中国英雄。斯大林兴致勃勃地问刘光子:你怎么能一次俘虏那么多英军?刘光子腼腆地说:当时我反正是豁出去了!1958年刘光子复员后,回到了家乡。他曾担任过杭锦后旗召庙乡武装部长、党委副书记及旗人大副主任等职。

 

63名英军俘虏中有一位当上了英国的议员,他有一次访华时,见到了当年我军雪马里战役的指挥员。这名议员极其恳切地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想亲眼见一见曾俘获他们63名英军士兵的那位志愿军英雄,他要当面向英雄请教,当年一个人怎么能把他们63人活捉?以解他会英国后心中百思不解的疑惑。可是不巧的是,那时刚退休的老英雄刘光子已经重病缠身言语不清了,英国议员的愿望未能如愿,竟然大哭起来。刘光子从没因自己是英雄,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没有搞过特殊。乡党委书记书记乡长换了一茬又一茬,每一任书记和乡长,都能够和老英雄合得来。

因为老英雄有一个宗旨:“实实在在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下乡蹲点呀,扶贫支农呀,老英雄一次不拉,比年轻干部还要积极。“只要一蹲在农民的炕头上,屁股蛋是热的,心是热的,话是啦不完的。”这就是老英雄的口头禅。同时,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多年来,老人一直保持着当兵时的本色,如在抗美援朝时他用过的一个大瓷碗,仍很好地保留至今,但关于他当年抓俘虏的事,却很少向家人和外人讲。

和老英雄一起开会的人都知道,在外出开会住在高级宾馆,老英雄不睡钢丝弹簧床,把铺盖搬到地下睡,才能够睡着,睡舒坦,后来,听刘光子老板讲,刘光子在朝鲜战场,蹲防空洞,落下来毛病,睡软床腰疼。

刘光子老人于1997年去世,享年76岁。1999年,他的英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选人《抗美援朝精彩战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当年他在雪马里战斗中用过的那把冲锋枪,如今被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当张建握住刘光子的手时,眼睛湿润了,心情激动,比起老英雄,自己那一点苦,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呀!

那些个贪腐者,小耗子们,在老英雄面前也应该问心有愧,脸红耳热吧。

 

 

 

 

 

 

 

 

 

 

 

 

再相逢

 

这是北京一个普通的食堂,门面不大,饭菜实惠,成了知识青年们聚会的地方。宝珠一进食堂的门,桌子旁坐着的人,都齐刷刷站了起来。

带头鼓掌的是剑锋,眼睛还是那么明亮,嘴皮子比过去麻溜的多了,是同学聚会的法定主持人。剑锋的眼里,流露出无限的深情,在这么多的同学面前,不敢流露出来。宝珠眼睛湿润了,就像被电击打了一下,心猛地抽搐了一下。苍白的脸上,没有多少血色,一来在农村营养不好,二来又遇到了那么多的麻烦事情,都是打碎了了呀,独自吞下。

一张超大的桌子,足足有二十多位,高矮胖廋,男男女女,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宝珠身上。宝珠不知所措,是第一次参加初中下乡知识青年同学聚会。剑锋来了个开场白:

“同学们,我们苦尽甘来,忘不了在广阔的天地里,用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每一个音符又是包含着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每一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历史!为了我们今天团聚,干一杯。”剑锋潇洒地端起了第一杯酒,和在座所有同学碰了一下,都一饮而尽。

在农村,知识青年们聚会,没有条件,就是一瓶白酒,一盘腌酸菜喝开了。

现在回城了,也不讲究,要了几个现成的物美价廉的凉菜,已经是奢侈了。“宝珠是咱们班的校花,也是第一次参加我们同学的聚会,对宝珠的到来,让我们眼前一亮,用那个“蓬荜生辉”的成语最合适。为此我建议干第二杯。”

宝珠嘴角抽搐,眼里含着泪花,看着同学们,心里酸酸的。大多数同学回城了,只有自己结了婚,生了孩子,回城路遥遥无期。第二杯酒同学们都干了。

“这第三杯酒,就是我们哪怕跑断了腿,烧尽了香,求爷爷,告奶奶也要为我们班的金凤凰宝珠找到单位,找个工作。”“干!”第三杯酒同学们都干了。

三杯酒下肚,开始过通关。在下乡这几年,知识青年们不仅锻炼了灵魂,更锻炼了酒量。男的也好女的也罢,喝个半斤四两不在话下。打完通关,已经是醉了多大半。宝珠她不会划拳,只会锤子,石头,布。一个通关下了,输多赢少。宝珠从来没有这样笑过。先是抿着嘴笑,笑一声哼一声。再后来笑一阵停一阵,笑得没有规律,哈哈大笑。甚至离开了凳子低头弓背抱住了剑锋笑。嘴里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好像只有她和剑锋知道。

另外一个女同学,把宝珠按住,倒了一杯热茶,让宝珠休息一下,宝珠才安静下来。人们开始拉呱趣闻轶事,所见所闻。一个到内蒙古磴口生产建设兵团女同学说道:“那个时候,我安排在村里最富裕的一家人家。全家九口人就就睡在一盘大炕上,那个炕大呀,俩个大人,七个娃,五女俩男,连我十个人也不觉得挤。半夜要出去方便一下,一推门,一只大黑狗卧在门口,吓得我妈呀一声退了回来,多亏房东大娘好,喝退了大黑狗,才解决了问题,后半夜再也睡不着了,俩只眼直瞪瞪到天亮。”

一个到新疆男知识青年说道:“那你还算什么,我们刚到农村的时候,真是天大地大,连刮风都是龙卷风,一刮起了天昏地暗,黄土,树叶,树枝,破布条条,羊粪珠珠,驴粪蛋蛋,统统被瞬间的飓风旋在天上,咋眼间现成一条通天的风柱,越来越高,越来越大。盘旋着飙升。听当地老乡讲,他们亲眼看见羊羔子被一起卷走。”。。。。。。。

有人提议宝珠说点什么,宝珠心里就像打翻五味瓶,也不好说什么,摇了摇头。

大伙儿笑,她跟着笑。大伙儿骂,她默默无语。在内蒙古新疆插队的如此,其他省市的眼不见好在那里。

宝珠的邻居,同班同学小唐说:“17岁那年和二十名战友一起来到了当年的宁夏海子沿大队,成为了插队知青。农村生活的各种苦,都受过,什么活都干过,插秧、割稻、挑大粪全都干过,人拉车去卖菜。不怕干活累,也不怕没饭吃,只要填饱了肚子,什么也不怕。”“那时没饭吃,稀饭仅一碗,还好红薯管够。他说,最难熬的是想家,很多人想家想得躲在被窝里哭。

十几岁的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怎么可能不想?天天都在盼邮差来,等家信。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只留下剑锋和宝珠。剑锋一把抱住宝珠,宝珠也情不自禁扑向剑锋怀里。突然他俩身后传来了一句不冷不热的话语:剑锋,该去幼儿园接孩子了。来人是剑锋的妻子,互相寒暄了几句,挥手告别。

剑锋和宝珠四目相对,浮想联翩:杨家河畔的夜,多美呀!河畔的白杨挺拔高大,守护者河堤。茂盛的红柳,见缝插针,生长的到处都是。白云和红柳,一会儿被夜色吞没,一会儿又逐渐清晰。和他们做迷藏的就是天上的白云,为了制造气氛,一会儿把皎洁月亮遮住,一会儿要跑去玩耍,宝珠和剑锋完全沉醉在这静谧的气氛中。他们俩坐在河畔,夜静的出奇。

夜色的天空就像水洗过的一样,繁星闪烁,天河格外清晰,不由得让人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河套之夜雄厚,浩大,美丽,豪放。河套之夜之所以雄厚,浩大,它能够包容天下。走西口的几代外省市的人,一来到河套,就被“烧红柳,吃白面”迷住了,“套”住了,祖祖辈辈安居乐业。

河套之夜之所以美丽,豪放,它能够没有污染,没有血腥。多少年来,这里是养育穷人的地方,粮食不缺,只要你不懒惰,就可以活命,连讨吃要饭的残疾人,都可以生活下去。在这美丽的夜晚,宝珠和剑锋相爱了。他们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

他们的心境如深蓝色的天空,灿烂的的繁星。

河畔渠口看水房,树林里的护林房,看瓜的茅庵房,从来不锁。这也是河套地区的美德,蒙古人留下来的。走路的人累了,干活的人累了,都可以休息。在草原上,蒙古包从来不锁,来人可以休息,吃饭,不偷东西就行。这些个小房子,自然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理想场所。

河套有三宝:“山药蛋烂皮袄,土坷垃垒墙墙不倒,闺女断汉娘不恼。”宝珠和剑锋相拥着走进了看水房。。。。。。天渐渐地亮了。河套空气,是湿润的,是甜甜的,是柔柔的,是清新的。宝珠和剑锋直到阳光照进小窗户,他俩才互相整理凌乱的头发,发鄒的衣服,到杨家河畔,洗了一把脸。在灿烂的阳光下面,又一次海誓山盟。宝珠自己清楚,就在那一夜,她怀孕了,连剑锋和瞎鸡换他们都不知道。第二天,剑锋就回城,上了工农兵大学。联系越来越少,为了前途,和一位高干小女儿结婚。

宝珠千难万险,差一点自杀,和瞎鸡换儿子结婚,剑锋也大致知道一些。今天俩个人见了面,有多少话儿要讲。“剑锋,去幼儿园接孩子。”一句话,把他们又分割开来。话只能够在各自的肚里发酵,消化,然后当作屁放掉!剑锋无可奈何,乖乖顺顺地跟着妻子走了。宝珠面朝蓝天,泪流满面。紧闭的双眼,泪从眼角,眼眶流向鼻梁,流向嘴角,流向下颌,她没有擦。

宝珠的又耳朵里响起了瞎鸡换的嚎叫:“谁敢来槽头上认马,老子我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眼前出现了丈夫金贵苍白的脸色,七拐八歪的身体,儿子宝宝胖墩墩双手,猫花眼眼。婆婆桂花快哭瞎的双眼。。。。。宝珠一跺脚,没有和父母打招呼,和同学告别,牙一咬,坐上了开往临河的火车。宝珠本来要把自己坏了剑锋的孩子,要亲口告诉剑锋。谁知道剑锋的妻子素梅来到,话到嘴 边,又咽了下去。

宝珠眼前的素梅,已经是脸色红润,由于保养的好,虽然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和大姑娘一样,身体曲线优美,脖子上挂着珍珠项链,下面是宝石坠儿。漂亮的脸蛋加上合身合体的时装,光彩夺目,青春的活力让宝珠不寒而栗。

相比之下,宝珠的脸色蜡黄,憔悴得没有一点血色。日晒雨淋,皮肤皱巴巴的。衣服老土,也不合体。瘦弱的身体更加弱不禁风,几乎就要倒了下去。

这次到北京来,母亲的病更严重了。主要原因是看到了宝珠,在农村找了对象,丈夫金贵又是个残疾。因为救宝珠,金贵受了风寒,手脚发抖,行动更不方便了。这次岳父母和金贵见面后,都没有多少话,不欢而散。

小外孙宝宝聪明伶俐,健康活泼,道让宝珠父母平添一些忧愁:农村教育条件不好,自己又没有能力,该咋办呢?

宝珠没有告诉父母,红柳村有人风言风语,说什么宝宝不是金贵的,这次回城,会让宝宝亲生父亲认去的。还有人幸灾乐祸,宝珠和金贵去了北京看望父母,宝珠母子不会回来了,瞎鸡换娶儿媳妇养孙子是肉包子喂狗,有去无回。瞎鸡换夫妻,虽然对宝珠早产有点怀疑,知道自己的儿子金贵是个残疾,就连农村姑娘也不会找自己儿子的,何况,是个如花似玉北京知识青年。有了孙子宝宝,把宝宝当作心头肉,把宝珠当作亲闺女,一家人其乐融融。

 

 

 

 

 

 

 

 

 

 

 

 

 

 

 

 

 

 

 

 

民勤人

 

 

宝珠一说起回北京,瞎鸡换夫妻就揪心般的痛,也不好意思阻拦。第二天送宝珠夫妇去坐火车,宝珠看到婆婆桂花哭红了眼,把小孙孙宝宝亲了又亲。瞎鸡换不知道和谁吵了起来大声哭骂”谁敢来槽头上认马,我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这几句话,瞎鸡换借故说给宝珠听的。瞎鸡换的老家就在民勤,是“骆驼之乡”。

民勤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但是,三面环沙的地理位置,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迫使民勤老百姓选择“沙漠之舟”———骆驼为沟通外界的桥梁。

据《镇番遗事历鉴》载:“成祖永乐十一年癸巳始定养驼制……以故镇邑(民勤旧称),橐驼日有所增,不几年,其数至于十万计。”在清朝,民勤驼户(拉骆驼的人)千户以上,养驼4万余峰。千年历史长河中,骆驼和民勤人民风雨同“舟”,相伴共栖,在广袤的沙乡大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感人至深的故事,至今还在民间传诵不息。瞎鸡换的爷爷就是拉骆驼的,长途跋涉,蛮蛮的戈壁滩上,流下了艰辛的汗水。民勤人视白骆驼为骆驼之珍品,百峰以上的群体中仅有一两峰。骆驼是最有灵性的家畜之一,且通人性。

不管是冰天雪地的寒冬,还是骄阳灼人的三伏,踏上征程不再回头;不管是风沙弥漫的戈壁,还是人迹罕至的大漠“禁区”,骆驼从不迷失方向。遇上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骆驼,便一圈儿的排列卧着,筑起四面挡风的墙,伸开长长的脖子,将嗉毛(脖子下面的毛)覆盖在主人身上,为主人遮风挡雨。回首千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和沧桑巨变,在茫茫沙海戈壁中,骆驼和民勤人不但在生活中相依为命。而且在精神上耳濡目染,具有吃苦耐劳、抗风斗沙、百折不回的优良品格。

河套的“圪旦”在走西口的移民运动中形成,也在走西口的移民运动中不断发展、变化。

“民勤没有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说的就是咋们民勤人勤劳!民勤人吃苦,耐劳。瞎鸡换的父亲开始,就在红柳村种地,给地主杨贵当长工,受了千般苦,成了长工头,捎种三亩地。

民勤人来到了河套米粮川,一个个拼命地干。开荒种地,一年下来交了租子,一家老小肚子能够填饱,就烧了高香。解放后土改的时候,瞎鸡换父亲是积极分子,入了党,一直是小队干部,几上几下退休了。瞎鸡换子承父业,又成了红柳村的当家人。

当宝贝儿子金贵出生时候,正好小儿麻痹大流行。金贵一开始高烧,他们一直以为是感冒,谁知道一直低烧不退,一个月过后,孩子不会走路。夫妻俩个偷偷抱着金贵,找到了被造反派打成了“反革命黑帮”双料的张九皋,在生产队的牛房里,给金贵看了病。开了几副中药。 金贵没有像其他孩子完全致残,自己会走路,走的慢一点还看不出来。

说起张九皋来,这是传奇人物。也是一位老知识青年。

 

   张九皋,原名张鹤年,字九皋。原籍山西省河曲县,1902年出生在世代中医世家。童年入私塾,闲暇之时,随父亲学习中医。

后来到太原读书,继续学习中医。父亲去世,张九皋无力在省城太原继续读书,入公费学校代县第五师范学校深造。毕业后回河曲县中学任教。

任教的同时,拜河曲名医晚清拔贡张敦仁和举人王枝昌为师。张九皋通读中医典籍,行医后名气日盛,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医德高尚,善待穷人,美名载入河曲史册。

1934年,张九皋从河曲来河套行医,救护抗战伤病员,受到傅作义嘉奖。1942年被聘请为绥远省国立绥中校医,兼国文教师。

在河套行医,救治危难病人甚多。文化大革命期间,张九皋任蒙新钢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内蒙古主要领导医学顾问。被红卫兵打成黑医学反动权威,遣返到三道桥劳动改造。瞎鸡换的儿子金贵得小儿麻痹,经过张九皋精心治疗,基本痊愈,没有留下后遗症。在医学上,是创造了奇迹!后来得到医学界高度评价。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落实政策回到内蒙古新钢医院后,张九皋把自己五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写成了论文,汇编成册。还对郭右陶的《痧胀玉衡》,傅青主的《女科》方歌七十首研究注译,出版后,又一次引起医学界关注。

 

张九皋先生,医学精湛,济世救人,医学界影响很大。不幸的是,半世人生坎坎坷坷,受尽苦难和凌辱。可他骨头是硬的,腰是直的。高山仰之,景行行之。

金贵和宝珠回到家里,什么也没有说。瞎鸡换夫妻也就什么也没有问。

金贵知道自己的命张九皋救的,等明白事理的时候,1989年10月14日,张九皋先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7岁。张九皋的救命之恩,金贵是难以忘怀的。当了农村赤脚医生后,自己以张九皋先生为榜样,苦读了不少中医典籍。张九皋的书,更是刻苦学习。

国家政策稍微有一点松动,金贵自己办了中医诊所,后来发展成规模不小的中医院。

儿子宝宝也有出息,考上了北京传媒大学。在大学里宝宝和剑锋的女儿认识,差一点发生了兄妹恋,这是后话。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