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河间找小姐上门保健按摩特殊服务 ... //www.sinovision.net/?12231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微信:386654664】河间找小姐上门服务【微信:386654664】河间找小姐保健按摩服务【微信:386654664】《河间小姐服务电话》【微信:386654664】《 ...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套情

已有 716 次阅读2019-6-16 23:02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天赋河套刘文忠散文集《河套情》【原创首发】

 

 

智能河套

 

夏天的河套,满眼苍翠,花儿开得香开得甜。

桃杏李最早开,梨树、苹果、海棠树尾随其后。

端午节的时候,沙枣花也开了。

马莲花、车前草、打碗碗、洋辣辣、灯笼笼等花花草草,赶集似的前前后后都开了,小蜜蜂和美蝴蝶也嗡嗡嘤嘤地忙忙碌碌开了。

小麦开始灌浆了,滚滚的麦浪一望无边。

玉米拔节,葵花油绿油绿的叶子像蒲扇,在微风中逍遥自在。

番茄和辣椒开始定苗,遍野的庄家茁壮成长,一派喜人的景象。

锄草是农民的最苦最累的活计,草死庄家苗才能够活的好,活的茁壮。

也就是昨天,2019年5月29日,我看了内蒙古电视台报道了巴彦淖尔市干召庙的智能农业,用无人驾驶智能飞机给小麦打农药,让我大开眼界!

我感慨良多!

我也是农家出生,当了多半辈子的农民。

我肩膀上背过40多市斤的农药壶,在烈日下,汗流满面,那农药的味道,让人恶心呕吐。

风向不对,农药会直接飘到我的嘴里,打一次农药,头昏脑涨几天,遭一回罪。

河套七月,盛夏流火,正是割麦季节。

“女人怕坐月子,男人怕割麦子。”

过去割麦子,是在零上三十多度的中伏天,人工用镰刀一把一把去割。尤其是男人,身体稍微肥胖一点,身体一动,就汗流满面。

如果弯倒腰去割麦子,麦地里空气又不流通,汗会把眼睛迷糊住,麻辣酸涩,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现在是机械化,割麦子有了联合收割机,人坐在麦田树荫凉下,等着用四轮车拉成品麦子就行。

    新时代农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就是农业现代化,走智能农业的阳光大道。

我作为杭锦后旗三道桥镇人大代表,多次考察农村现状,现代化智能农业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插上了翅膀。

和平村的白兰小蜜瓜、三道桥的西瓜和河套蜜瓜,采用了大小棚覆盖,不到三月就开始陆陆续续地上市,甘甜可口,有口皆碑。

这里有着许许多多的农村部和农民老大哥的心血和汗水,有许许多多的智能和科技成分在里面。

河套西甜瓜品种繁多,但是成熟期都比较集中。

是夏天太阳太热情,还是河套地区光照时间长,浓缩自然的精华,彰显生命的根本。

依赖大地的馈赠,风调雨顺,河套的西甜瓜糖分高,瓜的外形大,不胖不廋,七八斤十几斤的瓜儿比比皆是。

尤其是蜜瓜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网纹上得均匀,不裂不翘,是瓜中美人,祥和微笑的面孔,迎接四方来宾,八方贵客。

河套西甜瓜的个头自然周正,有一个好看的卖相,讨吃瓜的开心,能够卖个好价钱。

瓜农自然脸上有了灿烂笑容,手里有钱腰板挺硬。

过去的瓜农,家家户户都有个看瓜棚。

现在基本上没有了,个别人家的瓜棚主要是放农具,累了临时休息一下。

瓜熟的季节,谁想吃个瓜自己摘。成色瓤口不满意,你可以满地挑选。吃饱了可以带回家一两个也没有什么。

一旦头茬瓜卖掉,你可以用车来拉,没有人说你偷瓜。

因为,河套的西甜瓜种植面积太大了,二茬瓜根本没有人要。

岁月匆匆,万物轮回是自然规律。

人生的绿色需要热情,有了热情过好自己的光景,需要创新,更需要多一点智能。

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农民的幸福指数在智能。

看花开闻果香享受人间美味,做一个幸福指数高一点的农村人。

 

 

 

 

 

 

 

 

 

 

 

河套鸡毛毽

在诸多的游戏里,我最喜欢踢鸡毛毽子。

想起踢鸡毛毽子的情景,我心底就会升起暖意,难以让人忘怀。

儿时的我,一没有皮球,二没有布娃娃,连2毛钱一个小花皮球也买不起。

拔几根油光闪亮的公鸡尾巴羽毛,问奶奶要两个铜钱,不到5分钟,自己动手就可以把毽子做好。

三五个小朋友围成圈儿,鸡毛毽子在他们中间上下翻飞,只有声临其境才会体会到那无穷的乐趣。

我是做鸡毛毽子的高手。

爱吹毛求疵的邻家凤兰子,做鸡毛毽子的时候会求到我,我自然是十分乐意,尽心尽责把鸡毛毽子给她做好。

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我不论干什么,都十分用心,从来不敷衍了事。

平常我更是处处留心,不打无准备之仗。

鸡毛自然是我亲自挑选,而且是有后台,那个人就是妈妈。

每年杀鸡的时候,妈妈会在公鸡没有烫毛前,把最好的羽毛拔下。按鸡毛的颜色分门别类夹在自己的鞋样书里,一年四季有鸡毛做毽子。

塞外的隆冬,滴水成冰,也是踢毽子的黄金季节。

家家户户请皮匠师傅缝皮大衣,一般都是绵羊皮的居多。不用的边脚料细皮条,我叫毛匠师傅把毛剃掉,绞成二寸长,拇指宽的短皮条,让妈妈保存好,以备做鸡毛毽子用。

把两个铜钱放好,皮条中间剪刀绞一个孔,孔要对准铜钱上面孔,往下一翻,皮条两头从两个铜钱眼里往上一翻,结实耐用毛毽基本完工。

选最心仪的四五根公鸡羽毛,编织成最好看的五星样,中间还要配以母鸡的绒毛,扎成小把,插进毽子的坐里,再把底座多出来的剪掉。

漂亮的鸡毛毽子就这样诞生了,结实耐用,踢起来平稳。

踢毽子的花样繁多,我最喜欢踢毽子股、里掏、外掏和十样飘。

脚尖在跳跃,毽子在上下翻飞,一扬、一拐、一扣然后轻轻地用头接住。人的身体随着毽子上下左右摆动。

毽子在眼前划过优美的弧线,眼看落地的时候,又稳稳当当地接住,一个鹞子翻身,毽子落在了脚面上。。。。。。。

我们跳着、笑着。踢毽子好的,成了小伙伴仰慕的英雄。

一连串的动作下来,就可以让人大汗淋漓,身体自然锻炼的棒棒的。

现在市场上真正的鸡毛毽子不见了,做鸡毛毽子的铜钱成了文物。

童年是短暂的,童趣是难忘的。

每天早晨,我到公园锻炼,可以看到许多人在踢毽子。

毽子比鸡毛毽子大了许多,插几根染过的羽毛,我不知道是什么毛,样子也好看。

少的三五个人,多的十几个人,围在一起。

毽子在他们脚上翻飞、传递,充满了乐趣。

我仔仔细细地看了,又认认真真地踢过几次。

这多人在一起踢毽子,要有精神气,还有要集体观念,顾全大局,和别人多配合。

我们一起踢毽子吧!

踢出年轻的心态,

踢出幸福和健康来,

踢出更多的花样来。

 

 

 

 

 

苦菜清香

4月下旬,河套就像一幅亮丽的写意水墨画,在阳光的照耀下,柔柳逸逸鸟语花香。

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清新空气让人陶醉。

一排沙枣树下,一大片苦菜破土而出,叶色浓绿。

我情不自禁拔了起来,社区几个姑娘也过来帮忙,文件袋很快装满了。

我回到家,老伴更是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自从进了城,我们就没有吃到自然生长的苦菜。

老伴马上摘去苦菜根,去掉杂质,热水一烫,浓绿的苦菜拌胡麻油凉菜成了饭桌上的佳肴。

我大快朵颐地吃着,孩子们也说自然生长的苦菜就是和大棚里培育的不同。

这盘特别的苦菜,有着浓浓的清香,屡屡思绪,点点记忆在眼前铺展开来。

在河套地区,祖祖辈辈,与苦菜有着不了情。

每年清明节过后,几场春雨后,绿油油的苦菜到处都是。尤其是在海畔渠壕向阳的地方,苦菜又多又肥。

苦菜是前几天挖了,后几天又长出来了,更加嫩绿可口,生机勃勃。

苦菜的生命力极强,春夏秋三季都在生长。

小时候我们,掏挖苦菜是轻车熟路,那里的苦菜生长的茂盛,就经常到那里去挖苦菜。

丰年盛景,人们吃苦菜是生活的点缀,换一下口味,尝过鲜就罢了。

遇到荒年,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的时候,苦菜救荒可以说是有着汗马功劳!

一把玉米面,一大盆苦菜熬糊糊,可以喝饱肚。

几斤高粱面,切十斤苦菜蒸着吃苦菜团团、苦菜馍馍,烙苦菜饼子,那是一家人七八口人的中午饭,饥肠辘辘的人们可以饱肚,可以活命。

把苦菜开水烫后,腌制在能够盛几担水的大水缸里,一年四季都可以就饭吃。

晒干的苦菜,可以泡茶喝,清凉泻火,还能够治疗胃病。

大集体时代,没有多余的粮食,苦菜是农家喂猪的最好饲料。

天还蒙蒙亮,家家户户的孩子就纷纷出动,去掏苦菜,然后再回家吃罢早饭再上学。

感谢这苦菜,只要不天寒地冻,苦菜就挖不完。

往事如烟,浮想联翩。

如今人们生活好了,衣食无忧可不能忘记了过去。

苦中磨炼,苦中作乐,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写下此文,教育孩子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枕上有书,家有贤孙

 

爱读书,读圣贤书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那些个枕头上有书,临睡还要看上几页的人家,不简单。根据我的切身经验:看书可以帮助入睡,还能够做个好梦。

就连老伴虽然初中没有毕业,每天都要看几页书,看一会报纸。

日久天长,成了习惯。

我的奶奶没有读过书,她老人家教育子女和孙子们,是一套一套的古代圣贤名言。

半个世纪过去了,奶奶的话我记忆犹新。

“子孝父心宽”、“家和万事兴”、“妻贤夫祸少”、“头上三尺有青天”“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让人一步自然宽”等等。

原来,奶奶的娘家是书香门第,是读过圣贤书的。因为家庭变故,奶奶没有读书,但是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教育子孙的金口玉言。

长大了的我渐渐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大都是《三字经》《明贤集》里的句子,一个农村小脚老太太,都能够把这些做人的道理讲给我们听,对后代的我们是天大的恩德和福泽。

父亲小时候家里贫穷,刚一解放,在村里的办的扫盲班里学习,能够达到高小文化。

能够读书看报,父亲自己花钱买了《说岳全传》《镜花缘》《水浒》《三国演义》这几本书,能够通读,晚上闲暇还能够为乡亲说上一段书。

书是父亲的命,包着厚厚的牛皮纸,保存的十分完好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在一个半夜里,父亲把这几本书用塑料纸包了好几层,不知道藏那里。

没有几天,造反派到我家专门找这几本书,父亲说自己早已烧了。

造反派不相信,翻箱倒柜,把我家的半堵土墙拆了,又挖地地三尺,结果一无所获,父亲差一点被戴纸帽子游街。

后来,这几本书“解封了”,父亲又拿出来,每天靠着枕头,如饥似渴地读。

我也是受了父亲的影响,爱靠着枕头气定神闲地看书,不用正襟危坐,人间的纷扰早已丢掉脑后,说不出的逍遥自在,

在梦里,和圣贤对话,和智者谈心。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是铭刻在心!

成为了我们做人的座右铭。

我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兼副校长的时候,收取学生的考试卷子的费用,一个班剩余5毛钱,都要求班主任退给学生,谁出了问题严肃处理。

现在看来,这件事有点迂腐,可以说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是深刻的。

我大言不惭地说:我教的学生到目前为止,没有太大的官,也没有贪腐的,我们刘氏家族五代人也没有贪腐的。

夜静人深,万籁俱寂,更是读书的好时机。

现在是信息时代,马上又是什么5q。

手机微信、电子书、智能音箱,都是读书的好载体。

问题是这么多的好东西,我们利用的还不够。

海量的内容,把那些正能量、健康的推介给读者,又是我们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看电子书,也在创作电子书,包括诗歌散文、长篇小说,坚持一个原则,必须是正能量,爱国、爱家、爱社会的内容。

我不喜欢网名,都是真名实姓,不污染读者的眼球,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说实在的,现在人心浮躁,时代变化大,很难“偷”得“半日闲”去读书。跨越千年,通过时光隧道去读书,那是神话。

要现实一点,年轻人追赶潮流,白发人也不能够落后。

泡一杯茉莉花茶的时间还是有的。

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忙里偷闲享受一点书香、花香、茶香多好。

香气丝丝缕缕透入心扉,心静自然凉。

生老病死、花开花落都是自然现象,

头脑清醒,把什么都看透了,看清楚了。

做不成红花,就做一片绿叶,又有何不可呢?

 

 

                 

河套古井

 那一口古老的柳树根井,盛装着我童年的记忆,井台上留下我成长的足迹。是我的生命里的情结,时时从心底涌起。井里汩汩冒出的清泉,圈圈水纹荡漾开来,涟漪了多少心事和年少时欢快的笑声。
  河套的地理环境特别,是黄河故道南迁,留下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过去的每一个村子,都有井,可打井它是一门学问,选址至关重要。红柳地的不能选,打出来的水盐碱含量太大,发苦发涩。只能选长马莲花的地方,干旱时马莲生长非常茂盛的地方,打井最好。因为马莲根深叶茂,吸收水分最多,最怕盐碱,所以在马莲生长的地方打井成功率最高,其次是茂密的菅草滩,这里打出来水最甜。
  打井是村子里的头等大事,家家户户总动员。不用砖瓦,也不用石头,只用老柳树根。每户把多年挖出来的老柳树根全部贡献出来还不够,还要组织青壮年去挖,准备挖井的地方,堆叠的山一样高柳树根富富有余,才开始挖井。那天,村里请来了经验丰富的挖井老师傅做总指挥,二十几个小伙子摩拳擦掌早做好了准备,整装待发。
  开挖前,木匠师傅做好了井涵。井涵是用新鲜柳木做成的,一般厚八寸,八个角。根据准备挖的深度计算好尺寸,做好备用,木料开好铆墝,环环相扣,一旦阖上,就无法分开。一般井四层井涵,如果木料充足,八层的也有。
  生产队长一声令下,开挖就不能停息,二十几个小伙子轮流挖。河套地下水位高,挖了不到二米就出水,如果是渗水,继续挖。如果是泉水,一股一股往上冒,指挥挖井的老师傅早准备好了打麦时抬麦草一丈多长的抬杆,顺着泉眼几个小伙子要用大力气往下擦,边擦边摇,一会儿堵住了泉眼,继续开挖。啥时候深度够了,摆好井涵,开始用老柳树根圈井,一层压一层,层层相扣,根据树根的形状互相咬合。做好一层,填埋一层土,一直到井口。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把抬杆往出拔。“哗!”一尺多高的泉水往上冒,人们欢呼起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不亚于娶媳妇。打井一般在早春,地下水位低,人们把剩余的柳树根全堆在一起点燃,红红的火,乐呵呵的人,上了年纪的老者把准备好的白酒递到了打井师傅和打井工人的手中,围着熊熊大火说啊,笑啊......
  井是村庄的心脏,井代表着家乡的呼唤,最早扎根此处落脚的祖先们,他们开挖出每一口井,让我们走西口的后代几百年后仍然留在这里,出门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里的河套儿女,时时怀念故乡的柳树井。
  在井边,河套人盖起来了小茅屋。小茅屋里河套儿子娶回来了新媳妇,河套娃子“哇哇”坠地,河套人生生息息,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歌。
  在井边,人们栽上了柳树,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中不断长出新的枝丫,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柳树,即使你漂泊到遥远的异乡,悠悠情思在暖风的吹拂下,飘回到老柳树下,和老柳树对话,品尝井水的甘甜,梦里延续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冬暖夏凉,是井的水温;清冽甘甜,是井的水质。从井里汲上的水,烧成开水,锅底一点杂质都没有。用来泡茶,清香扑鼻。
  童年的记忆里,井水在深秋的季节里总是满满的,且冒着热气,有时差个半米,水就满到了井口,根本不用钩子打水。大人们用手把水桶往下一挽,水就直接提到了井沿。春季和夏季的井水,相对浅些,站在井面,有股凉嗖嗖的冷气向上涌。
  家家户户的厨房里,总摆有一个大大的水缸,是专门装水用的。每个水缸的容积一般都能装上差不多两三百斤的水,够得上一家几口人一天的用水量了。乡村的清晨,当屋顶还没升起炊烟时,很多水桶就早早摆放在井边,一字排开,轮流打水。早晨的水质是最好的,男人们和小伙子是挑水的主力,有时妇女也会在挑水。小上路,一条扁担颤颤悠悠,两只水桶摇摇晃晃,是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大集体时代,没有冰棍的日子,小男孩们常常从家里拿出小瓶,用麻绳拴着,把小瓶吊进井里,装满一瓶水,喝上一口,也能凉透心底。
  我还没有过十二岁,感觉自己有力气了,就会抢过妈妈的扁担,自告奋勇,挑着空木桶到井边打水。然后摇摇晃晃,一路挑,一路歇。井到老屋总共不到五十米,我却停歇好几次。等挑到家里时,水晃得只剩下一小半了。揉着被扁担压得红红的肩膀,直喊疼。母亲说:不努力读书,以后就只能天天在家种地挑水了。那时候我心里想,就是长大了也绝不在家里种地挑水,发奋读书。
  唉,谁知近几年地下水的污染,手压井的出现,村里又从山上拉上了自来水,老井彻底退出了历史使命。井和木桶,却永远也走不出我的记忆,它们已经在我的童年履历上,刻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
  古井,茅屋,扁担,你是最忠实的历史的见证者,你们养育了多少代河套人。
  河套人不会忘记你们。

 

 

 

刘文忠

个人简历  1951,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人。本科,高级教师,杭锦后旗三中退休教师。退休后在锦后旗、乌海市林荫街道关工委工作,任常务副主任。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当选为乌海身边好人、最美家庭、关工委工作杰出贡献

主要作品  1969年开始,在《中国社区》《中国火炬》《中国黄河》《文学报》《内蒙古日报》《草原》《巴彦淖尔报》《乌海日报》及新浪、美国中文网、半壁江、51博客、中国诗歌网、中国文学网、中国散文网、一起写等发表作品1000余篇100余万字。80万字的电子长篇小说《红柳》三部曲。诗集《点亮心灯》《苦菜花》《紫风铃》《犁梦》《杨家河畔》《冰玫瑰》《五彩林荫》《碧水琴弦》《河套新民歌》《一千个理由》10部。2010年散文《解读温馨、柳哨情深》入选《情感咖啡屋. 群言出版社 2011年《偷秋》入选《网与人生大众出版社2015年《情暖梦真》入选《草原人与中国梦.远方出版社.2009年诗歌《季候》入选《最浪漫的诗歌.北京出版社2017年庆祝内蒙古成立70周年纪实小说《烽火总排干》纪实文学《我眼里的刘光子》诗歌《刘文忠的诗》等10篇作品入选《巴彦淖尔优秀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集》(远方出版社)律诗《川字茶》入选内蒙古《赛怒呼和浩特》等文集。2018年《草原的梦》等5首现代诗入选《长河流韵》团结出版社。

1983—1993年,在学校期间与越玉柱合办苦菜花诗社任主编油印《苦菜花》诗刊,发行56期,在内蒙古西部引起一定反响,著名作家墨予、刘秉忠、刘玉琴、王惠民等都是诗社成员。2010年,又在互联网合办《苦菜花》电子期刊,担任主编,发行36期。

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台、巴彦淖尔报、内蒙古关心下一代等媒体优秀通讯员。

获奖情况  1998年3月科幻动画剧本《绿鹰》获上海科技委员会、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科普协会举办的《百集科幻动画片》入围奖。2012年,《杨家河畔》获杭锦后旗政府文学奖2015年8月10日,《好家风、家训》获乌海文明办、妇联、文联等举办的“赛家风、书家书、忆家训”征文最美家风故事奖2011年12月获北京新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举办网络文学大赛现代诗《被风叫醒的梦》爱情诗二等奖。2016年,报告文学《晨趣图》获内蒙古妇联、网络信息办、内蒙古共青团、内蒙古网络文化协会等举办的“中国梦。尽责。---圆梦。梦想进行时征文三等奖.2016年9月《妈妈请吃棉花糖》海勃湾宣传部、文明办、共青团、妇联举办的“我爱海勃湾优秀童谣大赛”二等奖。2017年,《林荫群芳谱:马莉娅和她的姐妹们》获内蒙古妇联、内蒙古物互联网信息办、内蒙古总工会、内蒙古网络文化协会等举办的“喜迎十九大,争做北疆好网民”征文优秀2017年,现代诗《草原的梦》获泸州老窖国际现代诗“诗意浓香”全球有奖征集大赛入围奖。2018年,现代诗《冰玫瑰》获中国诗人、当代诗人、九子岩风景区、青阳县旅游开发公司“魅力朱备”第二届乡村沐野节”现代诗优秀奖。

联系地址:内蒙古乌海林荫街道幸福新村南区19-6-102刘文忠

电话:13734739057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王翠兰
下一篇: 一粒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