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河间找小姐上门保健按摩特殊服务 ... //www.sinovision.net/?12231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微信:386654664】河间找小姐上门服务【微信:386654664】河间找小姐保健按摩服务【微信:386654664】《河间小姐服务电话》【微信:386654664】《 ...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博文

刘文忠散文5《素味平生》

已有 479 次阅读2019-1-14 19:55 |系统分类:摄影分享到微信

文忠散文《素味平生5》

端午凉糕

端午节来到了,老伴忙忙碌碌,购江米买白糖,红枣葡萄干蜜枣一样不少,提前三四天就开始准备。
  记得小时候也吃凉糕,由于生活贫困,没有现在这么隆重。
一般老百姓在头一天下午,把已经用酸浆发酵好的糕米淘洗干净,烧开了水把糕米下入锅里,不停的搅拌,防止糊在锅底。
这种做凉糕主要的原料是糜黍子,在北方地区是专门做年糕用的,它黏性大,颜色金黄糅劲大,既好吃又好看。等火候到了,粥也熬好了。
家里的主妇把案板洗刷的干干净净,上面抹上胡麻油,趁热摊到案板上,再把泡好的红枣和葡萄干压入凉糕表面。
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同时煮一锅江米粥,分层摊在案板上,红白相间非常好看,如果表面再撒上青红丝白糖等更招人馋虫。
  小孩子早已盼着吃上凉糕,大人们在忙着做凉糕的时候,小孩子是围着锅台团团转。
不用大人吩咐,炉灶里没有柴火了,猴急猴急的抱来。需要加水了,眼疾手快不误事。看着孩子们这样的乖,大人们看出来了他们的鬼心思,把热乎乎的粥舀上半碗,稀里哗啦下了肚,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锅台,去找小伙伴去玩。
  咱们河套人过端午节,没有什么文化含义,更不知道屈原是何须人也。也不向南方有的地方在祖先灵前点燃香火,搞许多的纪念活动。
  不过也有许多的讲究,首先是这一天,人们早早的起来,去地里掏回艾草,折回柳枝摆放着窗台上。
听老人们讲,这一天的艾草,晒干了药性最好,尤其用在针灸上。
我小的时候,每年窗台上堆满艾草,爷爷把艾草编成草绳,阴干了熏蚊子。现在,喝熏黄酒的习俗也淡了。
  还有一个习俗一直到现在还在发扬光大,头一年聘出去的闺女,端午节这一天要回娘家躲端午。
女儿早早地回到了娘家,一家人乐乐呵呵,女婿有时候也跟上沾光,夫妻双双回娘家,好吃好喝好招待,正向儿歌里唱的:女婿上门,鸡鸡头疼。
  据资料介绍,端午节纪念的人物众多,有东汉孝女曹娥,相传她十四岁时,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曹娥昼夜沿江号哭感天动地石人落泪。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三日后抱出父尸;也有的说,是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怨气冲天,掀起了巨浪,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据传五月初五是个大不吉利的日子,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将端午归结于“夏至”一说,认为端午不一定是纪念屈原,是由于屈原老先生人性最好,关心老百姓,口碑极好,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至于近代以来有将女诗人秋瑾与屈原一道合并纪念,对这位爱国的民族诗人的更加热爱了。然而,我认为纪念屈原一说最深入人心。
  端午节赛龙舟,是个盛大的聚会。可是,我们北方人没有这个福气,不能够参加,只好在电视上过过眼瘾。有机会,亲自去看看。
  端午节这天,除了赛龙舟,还有其它的多彩活动,如跳钟馗、打马球、射箭等。现在,端午节已成成了法定节日,一定会赋予新的意义。





大龄女

我们河套的有句俗语:
只有娶不了亲的男,没有嫁不出的女。
家境贫困的男子,一辈子也很难娶到老婆,四十、五十岁了,自己的生活尚无着落,有那个女子愿意跟他挨饿受冻呢。
然而,女子就不一样了,既便长的很丑,哪怕瞎子瘸子,也是有人要的。
  过去在农村,解放前女子十五六就嫁人;解放后婚姻法规定女子满十八为法定结婚年龄;现在,大都二十出头女子才谈婚论嫁。
社会高度文明,男女平等,天有男人一半,有女人一半,女性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男,这是时代的进步。
  那些既漂亮,又多才,有钱有知识的女子来说,嫁人没有困难,困难的是自己要嫁个什么样的男人,结果找来找去,等之又等,最后还是没有找到自己合意的,便成了“剩女”了。
  剩女都是有两下子,不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就是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特别是那些国色天香,有高职高位的女子,细细数来,剩女大都不是凡夫俗子,是凡夫俗子的女子就早早嫁人了。
因为她们用不着担心自己的生活,如果嫁对郎,反而在生活更辉煌,甚至更上一层楼。
  河套爬山调:“满天星星一颗颗明,全村村挑中哥哥一个人。麻油点灯半炕炕明,烧酒鍾鍾挖米不嫌哥哥贫。”为河套的贫困汉子找老婆造了个好舆论,但实际不是如此:“栓牛栓马看草坡,没有梧桐树凤凰不落窝。”
  大龄女孩子没有嫁人,有许多借口:为了事业,为了工作,为了艺术;还有的是对男人的偏见,没有遇到诚心的男朋友,或者受到伤害,便是一朝被蛇咬,十年草绳惊,认为男人中没有好东西等。
故而恨所有的臭男人,也害怕所有的臭男人。
其实,依我看无非都是借口而已,那就是她自认为还没有找到自己合意的男人。
  我小的时候也做过梦,由于受《说岳全传》的影响,学习岳飞精忠报国,长大参军做将军,找一个梁红玉,穆桂英式的老婆,厮杀在战场上。结果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连个兵也没当上,可还是找了农家女,糊里糊涂过日子,现在携孙游戏,心满意足。
  青春年华的女子们,追求者门庭若市,应了咱们河套人那句话:养女百家求。
有一首诗歌叫《挑衣服与挑丈夫》,我觉得有点意思摘录如下:
  她没有去超市挑衣服/而用挑衣服的功夫去挑丈夫/偶像[仪表万方]/电视.广告中,/够不着;事业升腾百万富翁[草屋里养你,金屋养别人]/胆战心惊,/冷汗淋淋;粗狂豪放的/不适应;精细讲究的/太累人;什么样的男人可嫁/唉,比挑衣服还难.找个恋家的,钱不多,官品差;平平淡淡/又不心甘;唉,一声声长叹!
  在现实中,张三有钱,年龄有点大,长的不够帅气。
李四有学问,有点迂腐。王五虽然是个帅哥,可就是空空如也。
赵六虽然有社会地位,家庭经济错,可就离过婚的二手男。
反正自己还年轻呢,追求的人有的是。
你看看,就这样反反复复于寻寻觅觅中度过年华,忽然有一天,对着镜子一看,鱼尾纹出来了,吓得自己蒙着被子哭一场还不敢出声。
  我对大龄女说一句:虚荣不要,现实最好。




短信情真

虎虎的媳妇对我和老伴哭诉,说是他的丈夫总是用短信频繁,一个女的不停的给他发短信打电话,有时半夜也有。
他更是做贼心虚,像是做错了对不起她的事情,躲在一边一说老半天。老伴让她坐在沙发上,给她倒了一杯茶,我们老俩口坐在她的对面,听她讲的短信事。
  邻居叫虎虎,40有余,是个事业上有成就的男人。
他现在是农民经纪人,春天走乡串户,发放番茄籽种,青椒籽种,和农户签订合同,夏天到田间地头和社员一起观测番茄和青椒长势等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与农业科研部门专家联系,对症治疗。
正好应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句话,虎虎联系的农户,都能取得好的收成,通过虎虎的手,社员又买了个好价钱,番茄厂和脱水菜厂又有了稳定的货源,虎虎的提成也从中赚了一笔,手头活泛起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自己有了车子,村子里有了收购点。
  虎虎的妻子是一个教师,为了全心全意的帮助丈夫的工作,提前退休,离开了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在家专心做起了全职太太和丈夫的秘书,一个农村毛头小子,能够有这么大的发展,在四乡八村也是少有的。这样的梦,农民世世代代不知做了多少回,如今梦想成真。
  虎虎诚实守信,人有心机,除做番茄和青椒的经纪人外,又看好了河套蜜瓜和河套西瓜的经销,在其中又稳稳当当的赚了几笔。
夫妻两个人非常开心,他们在城里让女儿上最好的幼儿园,又把双方的父母全部接到城里陪读。虎虎的夏利车子换成了时尚的宝马。
人们都知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妻子的精打细算和文化智商的高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农村经纪人中,最早使用了电脑,在互联网上跑买卖,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多迈了一步,那经济效益就不一样了,都夸虎虎的妻子大度温柔又站的高看得远。
  前几年,无论是虎虎和客商谈判,还是在一起聚餐都离不开妻子的参与。
人们在虎虎面前叫虎虎媳妇老总时,虎虎会憨憨的一笑给予回报。有人开玩笑说虎虎是媳妇的跟屁虫,虎虎总会像个跟屁虫一样粘的更紧了。
如果有客商打过电话过来,虎虎谈完了,总还是要媳妇和客商再啦上几句。可近一年多来,情况就变了,虎虎的电话多了,也不让媳妇接。短信多了,也不让媳妇看。
  我和老伴慢慢听完虎虎媳妇的哭诉,我惶惑觉得虎虎是不是碰到什么为难的事了,还是……我不敢往下去多想。
    唉,现在的花花世界,年轻人手头一有几个孔方兄就不知深浅,可是又一想,虎虎不是那种孩子。我不由的想起晚报上报道今年番茄大面积发生病害的消息来,我问虎虎媳妇是不是因为番茄病害的事情,虎虎媳妇说不是,他从来没有和我说过。
  我们正说着,虎虎“砰!”的一声推门而进。
  老伴劈头盖脸砸了虎虎一句:“你小子是不是连家也不回了?”
  “我哪敢了,不信你问她。”虎虎一头雾水。
  “家到是按时回。”虎虎媳妇也证明。
  “哪天天有个女的给你打电话,发短信是咋回事?”老伴穷追不舍。
  “大妈,是这么回事......
  近年来,番茄和青椒等经济植物病虫害频繁,特别是枯萎病是一种真菌传播,这家防治住了,哪家爆发。经过风的传播,以前防治住了的农户又前功尽弃,二次爆发可以说是绝收,一夜之间叶子全部枯萎,植株病死。
    虎虎说:“要是连片种植,那就好了,统一防治,彻底消.....
  “别消灭了,说说那个女的,她是谁?”老伴二次进攻。
  “她是......虎虎吞吞吐吐不肯说出名和姓来。
  在众人的追问下,虎虎讲出来了名和姓。
  “二丫!”
  “不信!”老伴和虎虎媳妇几乎是异口同声。
  提起二丫三岁娃娃都知道,是个女能人。河套第一个苹果梨罐头厂厂长,是县长给披红挂花,人称香妹;又是她,第一个种植枸杞,名声震响,人们又称她为红妹。怎么会种番茄和青椒?
  “你们不信,我信!”我对老伴和虎虎媳妇说。二丫的事情我最清楚,不错,苹果梨罐头是红火了一个时期,就因为苹果梨能赚钱,全县发展万亩苹果梨果园,结果病虫害严重,苹果梨品质下降,再加上产大于求,从每斤一元多,下降到毛二八分,有的果园甚至绝收,第二年万亩果园掏挖的干干净净。报纸电视上有了名声,社员陪尽了血本,二丫负责累累。
  不甘失败的二丫又在枸杞上进行发展,结果又是在一窝蜂的大干快上中,上演了苹果梨一样的戏,人们又纷纷挖掉枸杞,二丫又赔了。
  如今二丫承包了一个村里的百亩农田,实行农场化种植,可中间有几户农民不肯出让土地,成了插花田,这不百亩番茄今天治疗好这片地,明天那片地又感染病毒。
  原来如此,虎虎媳妇不是那种无理搅三分的人,与虎虎相视一笑烟消云散是个大晴天。
    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又要拖到牛年马月才能解决呀。
         


 



悠悠小村

    大公鸡长长的叫了一声,小村就醒了。连那惹人嫌的灰叫驴,也扯着嗓子吼叫起来。老母猪可着劲地哼哼着,身后边的小崽子们也跟着起哄:“吱吱---哇哇--”地叫个不停。羊羔子还没有完全消去睡意,“咩咩”的叫音有气无力。一晚上没有睁眼,一觉睡到大天亮的虎虎,也望着妻子在狂吠着。
       我早已习惯这羊咩犬吠猪吼鸡上墙的农村晨曲,妻子有条不紊的开始安排它们的早饭,不一会皆大欢喜,各就各位进入自己的饭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安顿好它们以后,我家的房屋上也开始升起袅袅的炊烟。
       我在责任田里已经干了二三个小时了,一看见烟洞冒烟,我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地叫,不用妻子呼唤,荷锄归家,吃罢饭再去学校教书。
       农村的一天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开始了,虽然清苦,却有滋有味,充满着希望,充满着乐趣。
    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哇哇--”大哭,在空旷的小村上空回荡,更增添了几多色彩。勤快的河套农家汉子,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从这样的早晨开始,延续了几百年。
      这是近三十年前的晨趣图,现在已经被另一种晨趣图代替了。
      统一规划建筑的农村小康村已经见不到那种羊咩犬吠猪吼鸡上墙的情景了。
      小村的路已经铺上了油,过去那种:“花儿笑,鸟儿叫,背上书包上学校。”的情景已经不见了。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摩托车,有的还有自己的小汽车。每天早上,摩托车发动机的响声此起彼伏,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上学的孩子坐在车后,鲜艳红领巾在晨风的吹拂下上下跳跃,像一朵朵火苗。
       坐在小汽车里的孩子,更是喜气洋洋,在喇叭的“嘀 --嘀--”声中,一溜烟开到了学校。
       猪鸡羊开始规模化养殖,全部是科学饲养。奶牛场的奶牛膘肥体壮,附近还有奶站,统一挤奶,方便多了。
        育肥羊场饲料配制先进科学,上千只的饲养户也不罕见。
         种鸡场规模更大,蛋肉鸡分开饲养,庄户人家已经不把养鸡猪羊当成主业。农村的屋顶上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电脑宽带进了户,液晶电视上了墙,铺排和城里人没有二样。                                                                              
      酸奶厂,番茄加工厂,脱水菜加工厂也建立起来了,改变了过去农民只管种植,不管深加工的传统做法。更可喜的是实行了订单种植,每年根据市场需要,由农民自己 组织的农业合作社里的农民经纪人牵头,制定种植计划,有效地防止了产大于求,农副产品生产出来没有市场烂在地里的现象。
     进城打工变成了进城创业,过去进城打工是为了手头挣几个活钱。现在观念不一样了,进城开始自己创业做老板。成长起一大批运输,商贸,房地产业,农副产品流通的农民企业家,为城里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城里人也离不开咱庄户人。
      条件改善了,生活提高了,可村民们还是早早的醒了,整个小村早早的 醒了,一派生气勃勃。


 

梦里吃糕

  梦里又回到家乡,淅淅沥沥的雨雨中,父亲吆喝着羊群,走在乡村土路上。
       一身泥水,满脸皱纹,还是那么乐呵呵的。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昨天夜里,妈妈浸泡好了糕米,第二天早晨五点钟父亲和妈妈就起来,父亲一个人捣了三四个小时的糕,头上汗滴黄豆般大小往下滚。妈妈在炕沿边铺好油布,双手飞快地罗着糕面。
       我们兄妹几个也睡不着,从被窝里爬出来,看着爸爸和妈妈在忙碌。。。。。。
      大集体时代,农村孩子过生日,没有蛋糕和糖果,这顿油炸糕是要吃的。
      所以,过生日吃油炸糕在我的脑海里影响非常深刻,经常梦见吃糕
      我:“哈哈的”地大笑,把被子踢的飞了。
      老伴用力把我从梦中捣醒。
      “又梦见吃糕了吧!”
       我不好意思把梦说出来,期几次也是梦见过生日吃糕,半夜哈哈大笑,吵醒了老伴,踢飞了被子。
  梦醒后,再也无法入眠。抬头看看挂在墙上的电子表已是凌晨三点,夜很深。窗外传来了秋雨淅淅沥沥的雨声。
       作为了人父,又升级做了爷爷后,孩子们过生日的时候,我和老伴忙里忙外,弄一大桌子菜,乐呵呵地等着孩子们回来吃。特别是老伴,给这个夹菜,给那个舀汤,忙个不亦乐乎。
       父母的心里永远装着孩子,孩子的每一个细节,都牵挂着父母的心。稍微有一点点不适,就会揪的生疼。
       我披衣伫立窗口,凝视老家的方向,无奈的目光,漫过雨帘,穿透着我的心魂,有些许淡淡的隐痛在胸腔里弥散。
      养儿方知父母恩,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当儿女要为父母尽孝道的时候,往往晚了些,甚至是终身的遗憾。
       我的双眼都禁不住阵阵发潮,祈祷天国里的父母亲幸福,如果有来生,我会更加孝道。










货郎鼓响声声


      老伴每次上街,大包小袋的给娇惯的孙子买回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
可小孙子白眼一翻,小嘴一嘟噜:这个味道差,那个过了时,毛病挑下一大堆。望着气鼓鼓的小孙子,我和老伴无奈的摇摇头,相视会意的一笑,拍板决定:让小孙子自己买。不一会儿功夫,小孙子就满载而归。
       这时候,我们除了感叹社会的发展变化之快,更多的是让我们想起儿时在农村那走乡串户的货郎。
        在我的记忆里,1960年前,大宗物品,到离家十多里的人民公社所在地三道桥供销社买。买点日用品,针头线脑,全靠走乡串户的货郎。
       三天两头出现在村头的货郎,人未看到,货郎的拨浪鼓:“奔--楞--楞--”就在你的耳朵里响起。
       挑货郎担的大多是些上了年纪的的老人,担子里面摆放着各种花色的小商品,一边吆喝着,一边摇着拨浪鼓。担子一放,娃娃们围下一群。有需要买点针头线脑的大人们也急忙出门,挑挑拣拣。
       人们买东西大都没有现钱,把早就准备好的烂绳头,过年吃下的骨头,废铜烂铁拿出来对换点针啦,线啦,烟嘴嘴。馋嘴的孩子缠着大人不放,再换一俩颗糖果。孩子们一跳老高,比过大年还高兴。
        有一次,我看到货郎的担子里有麻糖,缠着妈妈给我买。妈妈苦笑着,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实在没有办法,从家里拿来了一颗鸡蛋换了一小块麻糖。麻糖一到手,那个香味,可以说是直通脑门。轻轻地咬一口,在嘴里脆脆的变成碎片。刚要再咬,麻糖又连成一块,越嚼越有劲道,甜丝丝的,透彻肺腑。在不知不觉中,一小块麻糖下了肚。
       妈妈发现少了一颗鸡蛋,知道是我拿的。我回家后,妈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我当时不明白,至于吗?
       多少年后,谈论起这件事,妈妈才告诉我,我当时那颗鸡蛋,是交给供销社的任务蛋。由于没有完成任务蛋,我家一个月没有煤油点灯。
       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儿时的货郎担,那声声不息的拨浪鼓声就响在我的耳边。想起当时的生活是多么艰辛,想起妈妈眼眶里的泪。现在农村,到处都有小卖部,甚至还有超市,商品更是琳琅满目,货物齐全。
     货郎已经成了历史。


       




 沙枣

    农历八月十五以后,沙枣熟了。
    河套的沙窝窝里,渠畔畔上的沙枣树上,农家小院,满眼的枣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沙枣。
    孩子们笑了,吆喝一声,成群结队去打沙枣。
    沙枣的品种多样,有的像玛瑙一样红,有的像金色的大豆,一串串,一嘟噜从枝头垂了下来。
    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质朴厚实,一份份装满情谊的果篮,是赐予居住在此地的所有孩子的礼物。
    这是一份天地的情谊,这是一份山水的奖励,这是一份自然地馈赠。孩子们把沙枣打回家,让大家品尝这甜酸中带涩的神赐圣果,让大家体味生活的味道。
  丝丝秋风,携带着金秋的浓浓甜意,吹拂在我们的心上,如同一双双温柔的小手,轻柔的触摸着我们的身心。
    明净的天空深远无际,辽阔壮怀,在沙窝窝上俯瞰着大地,葵花垂下了头,饱满的籽实显露出来;玉米叶子也开始发黄,已经发干的玉米棒子,足有一尺长。和田头地畔沙枣交相辉映,更显示出河套风情的多姿多彩。
    当我们走在这厚实宁静的农家小道上,身心瞬间如花绽放,回味生活的原滋原味,分分秒秒呼吸着甜美的情思。
  再没有像沙枣这种树了,不怕风沙吹打,不怕土壤贫瘠,不怕干旱无雨,日日夜夜守护者大西北每一个地方,成了封沙固林的先锋树种。
     沙枣的枝叶是牲畜上好的饲料,沙枣木材自带花纹,是做家具的上品木料,沙枣的果实可以做成各种食品。是它,把真诚的爱奉献给大地上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
无论你有无感激之心,都一律平等的对待。
    大路上打沙枣的孩子们,一路欢笑,一路凯歌,正向村子走来。
    我们河套人要感恩大自然,更要感恩沙枣树。感恩我们的所得,我们的所有,我们的所享,热爱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看看我们是如何善待大自然的。地膜覆盖,粮食瓜果产量成倍增长,带来了“白色污染”;农药化肥施用,带来了地下水污染,还有......
    我们不要为眼前活的安心和安然,就忘记了危机的存在。最好是现在活的自在,不给后代留下祸害。
     体面地生活,活的不自欺不欺人,才是真正的人生。

 
 酸菜情结

  秋风裹携着阵阵凉意,大秋作物上了场,正是蔓菁肥大,胡萝卜露出了屁股,葱蒜开始收获,腌酸菜的季节就到了。
  农家小院里,红的辣椒,黄的胡萝卜,紫的大蒜,整车的大白菜和蔓菁,大把的芹菜,串串的红辣椒,成堆成堆的大葱……赶交流似的聚拢在一起。
       老伴是腌秋菜好手,洗大瓮涮小罁忙乎开了。腌制酸菜,看似简单,其实它有许多复杂的工序,酸菜腌得好不好,是衡量一个家庭主妇厨艺水平的高低。
        每年腌菜,老伴为主,我打下手。一是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二是好抬杠平添几分乐趣。
        蔓菁,萝卜,大白菜是当家菜,必须准备足够。
       全家人冬天和来年春夏多半年的吃的菜,在秋天必须准备好。所以,在农村腌秋菜这是一件大事,一点马虎不得。
       一要准备好专门腌菜的食盐,过去是吉兰太的盐最好,现在有专门腌菜的食盐,方便多了。二是腌制的菜类越新鲜越好,容易上汤。
        腌制白菜时,首先在罁低放一大把食盐,如果怕白菜汤上不来坏菜,往罁低再舀水二三瓢坐底。一层白菜一层食盐,要一颗紧挨一颗,一直到超出菜罁。最上面的一层,还要撒一把盐,压上足够分量的石头。如果还想再腌,白菜腌制过程中水分外溢,体积缩小,只要菜罁有地方,还可以再续白菜,直到腌好的菜和罁沿平为止。
         腌制一个月左右,基本上腌制好了,再倒攥白菜。
        倒攥时,在罁里用腌菜汤把白菜洗干净,挤攥干净后,另放在干净的容器里。把缸里的腌菜汤全部倒出来放在桶里澄清,然后再把腌制好的白菜一层压一层重新放到缸里,倒上澄清的腌菜汤。这样,腌制好的白菜清爽,味道纯正,一年也不会坏。
    腌烂腌菜的时候,更有说道。
         先把蔓菁,芥菜,胡萝卜,芹菜等洗净,凉干净水汽。再把白皮大蒜去根须,剥干净外皮,在罁底放好一层盐,把白皮大蒜放在最底层  ,撒好食盐再放其他菜。还有的人家放一些鲜姜和花椒,味道更好。
    记忆中,烂腌菜腌的主菜是蔓菁和萝卜。
         那带泥的蔓菁萝卜红的青的都有,一个个的清洗干净、晾干,然后切片儿,再切成条儿,截成小段儿,再晾晒;也有擦成丝儿的;在大盆里撒上盐充分搅拌,如果有新鲜辣椒更好,如果没有,撒几把辣椒面也可以。几种菜拌好了,倒入缸里,压上大石头。
          不管腌白菜还是腌烂腌菜,腌上后还有好多的工作要做,缺一不可,不然的话,就会坏菜。
        一是看菜汤上没有上来,如果三天没有上来,必须加水。还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如果邻居家的菜汤上来了,去舀几瓢救急。
         二是天天撇白噗,尤其天气暖和或者家里温度高,这项工作更重要。如果几天不把白噗去掉,就会有霉味。
        家里的媳妇如果勤快,腌的烂腌菜一定嘎本脆,味道纯正,常常被人们称赞为巧手手。
        三是不要让雨水和不干净的水和油污落入菜罁,一旦落入,十有八九是会坏菜的。
  最有意思的是大集体的时代,那时候物质贫乏,家家户户都是白菜萝卜和曼菁半年粮,菜也升了级,地位炫耀。
  那个年月,酸菜就是上等的下饭菜。我去初中,到高中读书,母亲都要给我带上酸菜,这辈子到底吃了多少酸菜,恐怕扳着指头也说不清。
  就靠着吃这酸菜,当年,河套多少寒门子弟,带着希冀飞到外面去筑巢。
       吃酸菜的日子不能忘,她回味无穷。
  腌酸菜吃酸菜,酸辣苦甜。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平平淡淡也好,轰轰烈烈也罢,平平安安,甜蜜如意就是幸福。只有经历万般艰辛,才会悟到人生的苦乐真谛。
     来吧朋友,洗净双手,洗清心灵,在秋阳明媚的日子里,你我去腌酸菜,好吗?

刘文忠,1951年6月18日出生,杭锦后旗人,杭三中退休教师。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文化程度:本科。
退休后一直担任杭锦后旗、乌海市林荫街道关工委工作。
在《中国社区》《中国火炬》《中国黄河》《文学报》《内蒙古日报》《草原》,《巴彦淖尔报》《乌海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0多篇,百万余字,选入多种文集。
著有电子长篇小说《红柳》三部曲;诗集《点亮心灯》《苦菜花》《紫风铃》《犁梦》《杨家河畔》等10部。
作品选入内蒙古作家协会编《草原人与中国梦》、群言出版社《情感咖啡屋》、北京出版社《最浪漫的诗歌》、大众出版社《网与人生》《巴彦淖尔优秀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赛怒呼和浩特》等。
多次获国家和地方政府文学奖,杭锦后旗政府文学奖、内蒙古妇联、团委、等征文奖、报刊杂志征文奖。
获梁祝杯全球华人爱情诗奖、泸州老窖国际现代诗奖、魅力朱备现代诗奖、家风征文奖、最美童谣奖等。
苦菜花诗社主编,1983年开始,与同校越玉柱老师办《苦菜花》诗刊,到1990年共出版发行56期。
2010年又在互联网一起写网站办《苦菜花》电子期刊,36期,点击率有百万之多。
内蒙古教育研究员、高级教师,作家、诗人、教育家。
一起写网络小说《魔咒》
电子期刊《苦菜花》
在新浪、美国中文网、半壁江、51博客、中国诗歌网、中国文学网、中国散文网、一起写等网站注册,发表文学作品。

联系地址:内蒙古乌海海勃湾幸福新村南区19-6-10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