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海洋回收塑料刘琅 //www.sinovision.net/?12157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莞PCR环保塑料行业网络顾问,讲述回收料再生料那些事儿。定制开发拿料试样联系13539019280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姜你军”为何变成“被将军”――“看不见的手”是一个神话

已有 1570 次阅读2011-10-25 22:46 |个人分类:国史乱弹|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http://hi.baidu.com/fzgsy/blog/item/7a97f93262c45a1cbaa167f0.html?timeStamp=1319596814187

  逛菜市场看到,去年因涨价而备受瞩目的“姜你军”,今年风光不再。生姜的收购价一斤从六七块跌到了三四毛钱,一亩地要赔上4000多元。一涨一跌之间,不少姜农血本无归。其它诸如“蒜你狠”、“豆你玩”也不例外。去年炒到十块一斤的大蒜,如今两块一斤还有价可讲,可谓“蒜你贱”。菜农伤了,而那只据说神通广的“看不见的手”,又到哪里去了呢?

  什么是“看不见的手”?所谓“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即市场调节原理:

  1.在理想的市场制度中,供给,需求,通过价格涨落机制得到灵活调节和自动平衡。

  2.在供给不足时,商品价格上涨,高利润通过价格信号刺激投资者,促使其将资源、劳力、技术转入短缺部门,于是供给增多,使需求得到满足。

  3.当供给超过需求时,商品价格下跌,低利润及低价格信号促使投资者转移资源、劳力和技术,减少生产,于是供求恢复平衡。

  4.同时,在供给趋向满足的进程中,市场竞争激烈化,自然淘汰低效益的投资者,自然调整经济结构,从而保持生产的高效率。

  在这只看不见的市场之“手”的调整下,经济结构和制度自动得到调整和运转,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永远不会有生产过剩和供给不足的长期情况发生。

  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的几个版本中,曾吹嘘理想的市场机制,已使现代资本主义彻底摆脱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经济“模型”。它在几十年间被西方推荐给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用来和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作比较,并且由此得出如下结论:

  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商品短缺,根源是由于价格机制的无效,由于供给部门依靠集中的指令性决策,不能根据价格信号对市场需求作出及时的、灵活的反应。并从而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浪费,人力投入的低效益等种种弊端。

  因此,社会主义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政治自由化和市场经济化。作为市场经济这一理论模型,以及依据这一模型所设计的经济改革方案(萨克斯休克疗法/哈佛500天方案之类),在方向上引导了五十年代以来(1953年南斯拉夫最早试行经济改革)所有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

  然而,这一美妙的经济“模型”却在苏联及东欧导致了悲惨后果。曾经的“姜你军”陷入“姜局”,也跟这一错误相关。今天反思这一套经济理论,我们会惊讶这个理论模型的简单和幼稚。实际上,这个模型如果想要成立,至少必须借助于存在三个假定即条件:

  1、生产者根据价格信号及时进行投资的灵活转移是无需成本的。

  2、既成的社会生产力结构是弹性的。

  3、保证投资转移和生产力改造可能性的资源、技术要素是可以无限量地供应的。

  如果不存在这三个条件,那么在现实中就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即使市场需求通过价格和利润给以投资者有诱惑力的巨大信号,他是否可能立即抛弃或改造他原已拥有的全部设备、技术,抛弃其现有工人,而把资金立即转向另一个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这种转移在经济上要支付的代价有多大?是否可保证投资转移者必定获利?

  其次,投资转移是需要时间的。事实是生产能力的改造总是落后于需求变化。从投资到收回投资和利润的时间,往往长于需求旺盛的时间。

  市场需求总是千变万化。而投资者购置设备,雇佣工人,引进技术所建造的新的生产线,当其具有生产能力时;原来在市场上闪现高利润的需求可能已经满足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的整个生产配置、生产能力将再度成为过剩能力。(在中国,近年严重的大量的重复建设就是在这种市场“机制”下发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已配置巨大资源、劳力的生产线,就会成为社会性的浪费。

  因此,市场经济根据其本性天然地存在宏观失控即发生生产力过剩的可能性。市场调节经济在微观角度(对个别消费者),似乎是有效率的。在宏观角度(对全社会)却往往是低效率的,并且必然发生供求失衡与周期性经济危机。

  实际上,这种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那种理想市场模型中已经隐涵。即: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甚至无利润,导致投资必须自动退出这个部门的生产领域。在理想的帕累托模型中,这一点总是被轻描淡写地描绘,并且被颂扬为一种制动阀、调节器。

  但是,这种投资过旺、生产力过剩,即所谓“结构调整”,在现实中却是隐涵严重可怕的社会代价的。那些欲哭无泪的菜农们,对此是深有体会的。商品积压、工厂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下岗,就是经济学中所谓价格信号下落,利润率下降自动调节供给的必然结果。

列宁说: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要使资本离开一个工业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去,就必须经过危机。”《列宁选集》第1卷第187页。这种情况,在我们今天的经济现实中早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问题了。这就是盲目引入市场机制以及实践这一套“福利经济学”理论的现实后果!对此,难道我们还不应当对从美国引入的这种主流经济理论重新反思吗?!

2011-10-26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