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原著 赵若舟
学者之间学术观点不同,甚至形成不同学派并导致激烈争辨,都是学界正常现象。百家争鸣有利于辨明真理,促进科学健康发展。但即使争论双方都认为对方的理论或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他们之间也不至于反目成仇甚至相互辱骂和人身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玻尔和爱因斯坦在学术上都曾发生过意见分歧和激烈争辩,但这些争辩无不是在相互尊重和倾听对手的气氛中进行的,且自始至终未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可是泼妇骂街就不一样了,她可不想听你在说什么,只是狂唾猛啐一个劲地骂,一直骂到你不说了,她就羸了。
而方舟子正是这样一个“职业泼妇”。借中国文*革遗风和国人顽固不化的阶级斗争思维,经过数年的顽强“拼搏”,此人成功地将自己修炼极致的泼妇骂街作风与配套战略战术在中国学坛发扬光大并借此称王称霸(我不习惯骂人,可是方舟子说了,“很多人觉得读我的文章很痛快,很不留情面。我觉得这是一种文风吧”。我没有这样的文风。现在正在学这种文风。)。中国知名学者都快被他骂了个遍,一开始还有几位争辨了几下,可是方舟子马上就回应了——他并不和你辨理,而是舍本逐末或以偏概全挑出你几个小毛病,用骂街泼妇的职业用语——“鼠辈”、“弱智”、“白痴”、“奴才”、“傻妞”、“妄人”“泼皮”、“骗子”、“反科学”、“伪科学”等劈头盖脸猛砸过来。可怜这些学者们,做学问韧劲尚可,但掐架骂街哪里是方舟子的对手?最后只能甘拜下风,任人羞辱。于是自然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真理在方舟子这边。以至于有粉丝吹捧道:“当方舟子把他的刀指向媒体与学界的浮夸、虚假、伪善与势利的时候,我想他并没有料到,他冲进了一团浑浊的迷雾之中。他甚至都遇不到一个真正的对手。那些被他点名叫阵的人,要么虚晃一枪,掉头就跑;要么笑嘻嘻地说,你找错人了。没有一个人肯堂堂正正地出来应战,也没有一个人肯老老实实地认错服输。”(《方舟子的刀》读焰)
做文即做人,文品即人品。在贬低别人的同时,目空一切的自大充斥了他的许多文章。2002年10月,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科学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吴国盛(北大教授,长期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华杰(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等学者在上海举办第一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发表《科学文化宣言》,对科学主义提出质疑。方舟子的“新语丝”很快把这份宣言称为“反科学文化宣言”,同时把这些学者称为“反科学文化人”。此后不久,他撰文把“北大科学传播中心”称为“反科学传播中心”,今年又把“北大哲学系”称为“弱智系”。这些国内知名学者以毕生的精力研究科学哲学,而在这位留美的博士眼中看来竞是“弱智”。足见其狂妄之极。
方舟子修的是生物学专业,在科学哲学方面他自然是门外汉。但他说“文科的专业性没有那么强,靠自学也可以掌握,业余的人也可能有所发现。我兴趣比较广,文史功底还是可以的”。方舟子真是“高智商”,业余学习的东西比别人专业的水平都高了,不知他会不会围棋,如果会,聂卫平、马晓春一定不是他的“对手”了。而同时,在争论生物问题上他要求对方必须专业。
方舟子说,“如果真的有人拿出证据,指出我的漏洞,我会挺高兴的,但这种可能性不大,我的文章是有事实依据的。”大家从话中不难看出方舟子的自大来,事实上他的文章不是有什么漏洞,而是大方向就错了。有关与方舟子的学术争论的文章,笔者将在“驳方舟子”系列文章中另文详述。
说白了,方舟子根本不是在做什么学术打假,而是把学术争论斗争化,把自已打扮成“学术警察”,攻击异已。方舟子默认自已是“高智商”,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事实证明他只不过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职业泼妇”。20年后再看方舟子,只不过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跳梁小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