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一生前精心选购食材的样子和她的美食专著。图片取自网络)
过年期间,说这好吃那好喝的人不少,可更静心说深一点自己吃东西心境的人不多。最近有人问我在忙什么,我说,什么都不做,就想着怎样吃好喝好,这原来就是不惑之年对食物的心境。
今年大年初一,随着心性,一定要包一顿纯手工的饺子,吃了,才觉得这年是真真正正地过了。从买肉馅的肉,韭菜、到面都讲究起来了,肉要亲眼看着师傅现绞,韭菜要翠绿新鲜的,面粉要买韩国产的,觉得这样讲究了,吃到肚子才满足。而以前可以买半成品凑活,或者去餐馆叫一盘饺子也行。
剩下的绞肉就干脆来炸丸子,特意给丸子料中加了新鲜柠檬汁去腥,买了上好白胖的莲菜用刮刀片成薄片再剁碎放入其中,再加入葱姜,荞麦粉馒头渣、老豆腐一定要是“大田牌”的,加上一个鸡蛋,调和在一起,然后捏成丸子,下锅炸,香酥得很。
蘸饺子用的油泼辣子也要自己泼,热锅凉油是火候守则,生油里加上花椒八角炸香,油沸后放上5分钟再边搅动边慢慢地泼到辣椒面中,最后用一点醋涮油锅,把醋放入辣子中,辣子想突然睡醒了一样,叫“睁眼辣子”,吃饺子时配上油泼辣子酱醋蒜汁,才出味。
如果你突然对入口的食物挑剔起来,就是你活明白了也就50岁了,知道自己该要什么了。无论是看剧还是听歌或者是下菜场,逛商城,办事,挑男人……比过去的目光更精准,更会找,心底更坦然。
第一次知道王宣一的名字是看了“红酒不过夜”的博客,然后看到铺天盖地关于报道她日前在意大利旅行时猝然过世的消息,没想到,一个新闻业出道的台湾美食文学作家这么受人关注,自己真是孤陋寡闻。赶忙上网搜出看了她生前的一篇小文—《
小店的宿命 「小酌之家」即將歇業》一看,
就知道她的美食文字是如何地抓住了人心,以美味和文字同步烹饪着读者的心灵。 不妨看看王宣一如何寥寥数就就点破了中年人對食物的心境—"很多人是到了中年又開始突然覺得媽媽的味道不錯。但這都是要叫醒的。年輕時忙,生活只是敷衍過去,到了中年心態緩慢下來,人也無聊起來,好像有點看盡人生,所以突然覺得喝一杯水也要講究,就會研究起生活周圍的東西。當然這也有時尚的原因,美食節目這麼多,周圍也常有人提起這些話題, 有人就會覺得我幹嘛每天吃這麼難吃的便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