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苹果最新发布了新一代的iPad产品,立即引来全球“苹果迷”再度的狂热。
最新的iPad配置了更加高清的屏幕,高清摄像头、支持4G、有着500万像素摄像头,电池续航更长。可以想象,在发售那天,纽约街头会彻夜排队,苹果北京旗舰店今年1月13日iPhone 4S发售引发了肢体冲突因此关门的情景有可能会再现。
喜爱iPad的人,无不认为其有很多优点,随时上网,了解更多信息;全屏触摸,人机更好交互;较为轻便的体积和重量,无论站立还是移动,人们可以直接捧在手上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手捧阅读,替代图书,观赏影视,替代影院。
但是高科技带来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在网上呆的时间更长了,更容易无端耗费时间。信息太多了,更加消化不良,人们更不愿意去独立思考,导致目前社会上浅尝则止从众心理蔓延,文化快餐现象一切娱乐化趋势出现。新技术的强大吸引力,还导致人们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不再外出社交,更加自我封闭。还有高清晰度视频已经开始造成对儿童视力的严重伤害。
这就是网络时代会出现些非常清醒的另类人士。对于一个勤于思考有独立见解者,有时会自觉远离网络。据我所知,学者余秋雨就给自己制定了“三不政策”(不上网、不要手机、不用博客微博)为的是静下心来专心思考、写作。
我有位朋友长期不锻炼,身体逐渐发福,一日突然发誓要开始体育锻炼:先买了跑步机、发现需要配套的鞋子、再发现需要配套的衣服、一切配齐了,锻炼的决心早已消逝,跑步机也成为家中饰物。对于真正有锻炼意识的人,一短袖短裤大街上跑步就足够,而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没有i Pad一本发黄的旧书也会使他津津乐道。善于挤时间的人,时刻有效率理念的人,没有新的i Pad产品也不会太受影响。当然对会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效率的人,新技术将使他们如虎添翼。但仔细想想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为了提高效率而去购买i Pad的呢?就好像中国国内很多人买车,只是为了周末买菜。
理性消费者对iPad发售也将会无动于衷。他们清楚产品的功能太多,基本功能就会失去。现在的i Phone 增加了很多功能,很多人用来玩游戏机、发短信、听音乐看影像、而忘记了电话才是主要功能。而对不需要太多功能的人来说,iPad充其量不过是一款大号的Kindle,而从价格、服务和待机时间上来看,甚至还远不如后者。
行家告诉说,很多时候电子产品更新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短期内的新一代产品其实和老产品并没有本质区别,商家挣钱的秘密就是要将简单事情复杂化,由此可以推及任何所谓系列商品。例如牙膏的本质功能就是清洁口腔,商家却要人为分成不同年龄的儿童牙膏、男人型牙膏和女人型牙膏,原料其实绝无二异;化妆护肤用品也是同一道理,同样原料的东西,也被人为分为不同年龄的儿童型、男人型和女人型。正是因为众多非理性消费者的贡献,这才造就了那些知名的化妆品品牌、也造就了目前市值超过5000亿的苹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