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艾香端午情
文/王继强
童年时代的端午节总令人难忘,一说起童年,那就是活泼灿烂的年代。你说,童年时的端午节,孩子们都很满足。一是吃上了大枣粽子,一是门上插上了熏跑蚊虫的艾蒿。
童年时代的孩子们离不开的是吃。那时候孩子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吃着香甜的粽子,眉飞色舞的说:“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在我童年的心目中,这吃是最有诱惑力的。而穿还在其次,奶奶说:“吃上了糯米粽子,就啥都忘了。”我们就笑。
如今短信过端午也算锦上添花,粽香、枣香依旧。童年时代是节恋就盼,那粽子个大,都是自家包的。自己买的糯米,自己去村东的苇滩里打的苇叶。毕竟是夏天嘛,打苇叶也要赶早。打下的苇叶还带着露珠,那露珠在绿苇叶上蹦。尽管打湿了眉目,淋湿了衣服,苇叶粗糙喇胳膊,孩子是不畏惧的。全当是去苇塘里玩耍一次,没有大不了的。
打苇叶是孩子们的事,泡糯米、泡红枣、包粽那是奶奶等大人的事。那红枣都是干巴巴的,不过个头大。都是自己家的树上长的,往年留下来的。奶奶选枣也有讲究,用眼一瞅,用手一摸,好枣、劣枣就清楚的。我们就没有这个经验,只是看外边,捡个大的。总是选不少虫眼包的,让奶奶费二遍工夫。不过,好枣包了粽,那虫眼枣也舍不得扔。孩子都当作零嘴吃个痛快,那干瘪中的甜蜜也是幸福的。
庄稼人包粽子向来是手到擒来,左手操苇叶,右手抓粽馅。包的好不乐乎,老人们包的粽子都是饱鼓鼓的。很象包饺子,都是实实的。而孩子们包不上馅,大人们就不厌其烦的叮嘱。一个粽子,一个大枣,倘若大枣没有了,不妨一个粽子包两三个小枣。孩子们即使吃不到大枣粽,吃上个小枣的,也欢欢喜喜。
做粽子没有多少技术,童年时代端午的粽子大多是白糯米的,很少有黑米的。馅也单一,米与枣的。直到结婚后,才吃上了肉粽。端午这天,我象没事人似的。也感觉不到节日的气氛,不过,几条短信的欢叫将我那童年的记忆激活了。
“艾叶香满堂,桃枝插门旁,近看粽叶绿,远看麦儿黄,五月又端阳,天意托阳光“。这是北京的一个朋友发的。
正沉浸在对童年时代采艾的回忆中,听闻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流淌出的艾香。我看到市民去街头买艾蒿,去超市买粽子。我就惊叹,艾蒿,这在过去可是沟壑中随处可见的野生物。是不值什么钱的,除了治疗妇女的某种疾病,用途之二就是熏蚊子了。采艾,打苇,也是童年时代的端午盛事吧。不过,孩子惦记的却不是这些,而是那满口生津的粽香。枣甜,粽香,那该是童年时代的浓郁的风情。不过,这风情在端午这天更浓郁一些。
写到这里,又收到一条意味深长的短信。‘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糯米粘着红枣香,粽叶包着故乡情,鸡蛋拌着艾叶煮,平平安安过一生’。
端午节这天的祝福,也令人心满意足。
单位:山东齐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25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