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为鱼而来
文/王继强
父亲属于会说话的一类人,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事看来我们这四个子女是学不来的。人就是这样,有自己的个性和处事方式。教得唱不得,是老人们恨铁不成钢的说法之一。
父亲在外人面前极尽赞扬之能事,父亲曾说:“说话是有学问的,信口开河,脱口而出,说法不经过大脑是极易惹事的。”是啊,反复琢磨父亲的说,是有几分道理的。同样一句话,即使不是双关语,不同的人理解不同,有时候就让人想多了。
临淄人讲话向来是套近乎,最常见的词语“咱”。比如说:同学抑或同事、朋友来家拜访,称呼父母多为“咱爹、咱娘”,显的亲密无间。当然也有称呼儿子为“咱孩子”之说,而“咱媳妇”之说,倘若不是开玩笑的话,就要郑重其事了。称呼错了,就招人猜疑。祸从口出,自寻烦恼者大有人在。
人有诚实的一面,也有虚伪的一面。有些话,分对什么人说。分在什么场合说,你说,即使再好的朋友和玩伴,有人当了领导,你说话就要有分寸。在大庭广众之下,你再恬不知耻去“称兄道弟”,是招尴尬的。实和虚,有时是相对而言的。难怪中央老领导的孩子,称呼自己的父母,有时候就用“老人家”,有时候就用“首长”,也不是怪事。当然也有人较真,“怎么了,我爹就是当了皇帝,那不还是我爹吗?”,话虽然如此说,但称呼上总不如平民百姓亲切。
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父亲有时候就不自觉的充当起了“王翁卖瓜”的角色,对孩子们谁善良,谁自私,谁有小心眼,谁有花肠子。那是最清楚的,正应了那句“知子莫若父”。母亲就说:“嘿,你们这些小家伙,撅屁股我就知道干什么。”你想什么,你做什么,父母是明察秋毫的。父母亲不说,并不意味着不知道。心心相通,那是与生俱来的。父亲就常在母亲面前,也在外人面前夸我们的好。孝顺父母是靠自觉的,也不是谁逼迫的。不过,谁好谁差点,父母亲是心知肚明的。母亲常对父亲说:“十个指头还不一样齐呢,孩子们条件不一样,你说孝敬不孝敬的,还不是凭良心嘛。你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吗?”孝敬、关心父母,老人从来不强迫,也不恼,孩子们都“照章办事”。
陪伴父亲回家,父亲极力劝我回去吃饭。我不好伤老人的心,父亲说:“你妈早给你化开鱼了,就专给你这馋猫准备的。”你说,这话让我这儿子听了,多自在啊。你说,不去那不去驳父亲的面子吗?也就去了。
一进门,母亲大喜。忙忙碌碌的炒啊,做啊。父亲对母亲说:“他就是为着鱼来的。”你说,我这心里翻腾起来了。心想,这老爹怎么揭儿子的伤疤呢。爱吃鱼,不是罪过。何况是在自己家呢,虽然父亲说得太直接了。我有点伤自尊心,不过,已经是老人的老儿子了,也就不点破了。即使点破,父亲来一句:“难道我说错了吗?”惹老人不高兴,也显得自己没肚量。实质上,父亲也明白,我就是好这口。
母亲说:“好久没来家吃顿饭了,来家好。”我没有说自己的不快,父亲不失时机说:“看有娘的孩子是块宝。你这好久不来家,把你娘都急坏了。啥好吃的,都惦记着你呢?”母亲说:“你爸爸就是这料子,这好嘴子啊。”父亲大笑,母亲也笑。
为鱼而来,那浓郁的亲情是无可比拟的。
单位:山东齐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25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