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徐敏豪诗五绝3则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3幅(25)
徐敏豪
2017年4月17日周一农历三月廿一
本人书法格言:中国书法每、各时代标志,唯真楷书莫属,其它皆不可能;
本人书写方式:站立,悬腕、肘,铺垫床、揭垫案,艰苦卓绝、有目共睹;
本人书写风格:自成一体、兼收并蓄、独辟蹊径,独步天下、时代、古今。
1辛弃疾词《书壁》节选
少年不知愁,赋词上层楼。
而今识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1:参见百度,下同。辛弃疾(1140.5.28-1207.10.3,享年66周岁)南宋爱国将领、词人,民族英雄,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坛一代大家、誉“词中龙”,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功业自许,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爱国信念始终没动摇,把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关切与忧虑满腔激情,全寄寓词作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现存6百多首。其擅怀古,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同时,也大发英雄无用武地感慨。理想与现实激烈冲突,为其词悲壮基调。辛词在苏词基础上题材再扩展,几达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地步,又创造性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等各文学形式优点,丰富表现手法,形成独特风格。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巨大影响中国文学史,形成了南宋中叶后声势浩大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鼓舞力量。此词作于1181至1192年间,其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常到博山游览,虽景美却无心赏,眼看国事日非、壮志难酬,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题此词。该词委婉蕴藉、高妙抒情、寓浓于淡、含而不露、别具一格、耐人寻味。因书法篇幅所限,由本人节选、文字整理)
2辛弃疾词《破阵子·和友》节选
醉看剑挑灯,弦翻塞外声。
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人。
(注2:此词为其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其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鲁济南)参加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排斥打击,后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20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 “推倒一世智勇,开拓万古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遭投降派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10日。别后辛弃疾写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此词经对早年抗敌部队豪壮阵容和气概以及自身沙场生涯追忆,表达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理想,抒发壮志难酬、英雄迟暮悲愤;雄奇意境,生动描写披肝沥胆、忠贞不二、勇往直前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此艺术手法充分体现了辛词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因书法篇幅所限,由本人节选、文字整理)
3辛弃疾词《菩萨蛮·书壁》节选
台下清江水,多少行人泪。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注3:此词为其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登郁孤台(今赣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感慨。上阕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创痛和收复无望悲愤;下阕借景生情,抒发一筹莫展愁苦与无奈,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比兴手法,表达蕴藉深沉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因书法篇幅所限,由本人节选、文字整理)
(注4:本人“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书法系列,以创代练,以繁体字为主,因马不停蹄、时间仓促、才疏学浅,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方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