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徐敏豪 //www.sinovision.net/?115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人成果最新转化为国家决策第120项

已有 1074 次阅读2017-1-11 21:43 |个人分类:徐敏豪《大师论》|系统分类:时政资讯| 国家 分享到微信

本人成果最新转化为国家决策第120

徐敏豪

2017112日周四农历腊月十五

近几年来、近一个时期以来,本人创作徐敏豪《新道德经》(各81章、逾64部,更新许多古今中外传统、错误、陈旧过时观念)、《大师论》(集古今大成、成一家之言)、七言新十四行(独创)、《满江红》词(九问)、论古今哲学、四绝诗、三字诀、与博友对话交流实录(即大师论)、真书地书榜书等系列作品,敦促国家政府配置资源最新国策。

  20171123:58 人民网—《人民日报》(该日1 版)发表中办国办印发《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指导意见》(经本人文字整理、简称30):新华社北京111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该意见,要求各地区、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文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随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日增,政府配置资源范围和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配置资源主要是政府代表国家和全民所拥有自然、经济和社会事业等公共资源。为解决当前政府配置资源中存在的市场价格扭曲、配置效率较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从广、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直接配置,创新方式,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按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和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思想、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适宜由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遵循价值规律,建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效率最优。对不完全适宜由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要引入竞争规则,充分体现政府配置资源引导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作用有效结合。对需经行政方式配置公共资源,要遵循规律,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更有效率公平性和均等化。经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基本原则。一是问题导向、分类施策。针对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单一、行政性配置手段较多突出问题,坚持从体制上改革突破,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公共资源配置长效机制。据各类公共资源不同情况和特点,分类分领域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二是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更注重公共资源配置公平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展竞争性配置公共资源范围,以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推动实现公平配置基础上的效率提升,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公平分享公共资源收益。三是平台整合、信息共享。整合分散设立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立足公共服务职能定位,完善管理规则,优化市场环境,着力构建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交易全程电子化,实现交易全程公开透明和信息共享。四是依法依规、创新监管。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方式,着力健全规划、产权、监管等各方面制度,推动各类公共资源依法依规、公开透明配置。严格区分政府资源配置和监管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动态、全程监管。

  3.改革目标。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自然资源上要以建立产权制度为基础,实现资源有偿获得和使用;经济资源上(主要指金融类和非金融类经营性国有资产)要突出国有资本内在要求,明确委托代理关系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机制;社会事业资源上(主要指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要引入市场化手段和方法,实现更有效率的公平性和均等化,促进公共资源配置更高效、公平、可持续。到2020年,公共资源产权制度进一步健全,形成合理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资源所有者权益获进一步保障;行政性配置范围进一步厘清,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增强;以目录管理、统一平台、规范交易、全程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体系基本建立,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公共资源配置效益和效率显著提高。

  二、创新自然资源配置方式(属、链、用、编、竞5要点)

  4.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法律明确规定由全民所有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无居民海岛、滩涂等自然资源,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健全管理体制,对无线电频率等非传统自然资源,推进市场化配置进程,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明确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区分全民和集体所有,明确国家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的所有者权益。除具重要生态功能及农牧民从事农牧业生产必需资源外,可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所有和使用权分离,明确自然资源所有、使用权等产权归属关系和权责,适度扩大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担保、入股等权能。

  5.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区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和监管者职能,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依法律规定,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探索建立分级代理行使所有权体制。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边界,按不同资源种类和在生态、经济、国防等方面重要程度,研究实行央地政府分级代理行使所有权职责体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强化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监管职能,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和监管者相互独立、配合、监督。

  6.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更多引入竞争机制配置,完善土地、水、矿产资源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探索推进国有森林、草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在充分考虑资源所有者权益和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基础上,完善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资源产出、使用强度指标及安全标准等标杆作用,促进资源公平出让、高效利用。

  7.发挥空间规划对自然资源配置引导约束作用。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整合各部门分头编制各类空间规划,编制统一空间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科学配置和严格管控各类自然资源。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将开发强度指标分解到各县级行政区,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确定林地、草原、河流、湖泊、湿地、荒漠等保护边界,严禁任意改变用途。

  8.推进无线电频率、空域等资源优化配置。对地面公众移动通信使用频率等商用无线电频率、电信网码号等资源,要逐步探索引入招投标、拍卖等竞争性方式配置。优化、提高使用效率,增加民航可用空域,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三、创新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方式(局、授、转、范、基5要点)

  对金融类和非金融类经营性国有资产,要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国有资产(资本)管理体制,优化布局,推动合理流动、有序进退和优化配置,提高配置效率和效益。

  9.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统筹规划战略布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总体要求,优化重点投向和领域,推动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核心竞争力优势企业集中。完善退出机制,研究国家持股金融机构合理比例,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保持控制力,对其他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优化股权结构,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10.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建立以管资本为主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改革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试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经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等,优化布局结构;经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运作,对所出资企业行使股东职责,按责权对应原则切实承担起保值增值责任。

  11.建立健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机制。坚持以管资本为主,以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为目标,积极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支持企业依法合规经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国有资产,实现形态转换,用于国家长远战略、宏观调控以及保障基本民生需要,更好服务于国家发展目标。

  12.规范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企业重大资产转让应依托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进行。重大经营性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要引入市场机制,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建立覆盖全部国企、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国有资本收益和资产处置等非税收入,必须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并纳入政府预算,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充实社保基金。

  13.强化国有资本基础管理。守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底线。强化国有产权流转环节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协同推进监管工作,按收放有度要求,实现维护出资人权益和尊重企业自主经营权有效结合。

  四、创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方式(分、均、新、非、政5要点)

  对用于实施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目的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坚持公平配置原则,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配置效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公平性。

  14.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区分政府作为资源配置和行业监管者不同职能,创新和改进政府直接配置资源方式,强化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部门行业监管职能。放开相关行业市场准入,放松价格管制,促进公平竞争。区分基本与非基本公共服务,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关系,推进政事、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创新与事业单位运行相适应制度体系,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15.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均等、标准、法治化,加快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制定清单,动态调整服务项目和标准,促进城乡区域间服务项目和标准有机衔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基层优化整合,提高服务效率。

  16.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运行、公众监督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各地区、部门可根据需要和财力状况,经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和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制定发布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采取人员培训、项目指导、公益创投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升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能力。

  17.推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与共享。在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基础上,进一步打破部门行政化分割,构建共享平台,实现公共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开放共享。建立资产共享共用与资产绩效、配置,单位预算挂钩的联动机制,避免重复配置、闲置浪费。对行政事业单位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长期闲置资产,要建立完善调剂机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实现高效利用。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允许将部分闲置的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

  18.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范管理。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职能及其工作性质,按完成职能最低限度和最优标准配置资产。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针对通、专用资产实施不同配置标准。严格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建设项目审批,强化预算约束和财政拨款控制,符合预算管理规定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涉及的管理费用支出具体安排应编入预决算,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后应向社会公开。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资产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确保规范高效使用、公开透明处置,确保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应收尽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创新资源配置组织方式(目录清单、全程电子、市场交易、信息服务4机制)

  着眼于各类资源整合管理和高效利用,依托国家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加强清查核算和综合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构建新型组织和服务体系。

  19.建立公共资源目录清单。结合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中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全面开展公共资源清查,系统梳理现有政府配置公共资源数量和范围、各项资源产权归属、市场化配置情况以及监管主体、制度等。对公共资源适当分类并按类逐项登记,明确资源底数。建立完善资源申报、登记、调整、公开和报告制度,资源清单根据资源变动动态调整、及时更新。

  20.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精神,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节约资源和交易成本,解决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突出问题上优势,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服务,为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履职提供便利。积极稳妥推进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市场化竞争,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平台服务供给。做好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对接和数据共享。

  21.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对政府配置资源中应、可经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按应进必进、能进必进原则,严格将其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交易,采取招拍挂或其他方式配置。针对不同公共资源特点,明确交易基本规则,准确评估资源价值,严格规范交易程序,确保交易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培育资源价值评估专业人才队伍,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

  22.建立健全信息服务机制。推动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依法公开交易公告、资格审查结果、成交、履约及变更等信息。加快建立市场信息共享数据库和验证互认机制,逐步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全国范围内共享互认。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加强数据统计分析、综合利用和风险监测预警,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行政监管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六、创新资源配置监管方式(加强、完善:信用、协同、在线、全程4监管)

  全面履行政府监管职能,转变监管理念,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方式,创新监管机制、方式,构建依法监管与信用激励约束、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新型监管格局。

  23.加强和完善信用监管。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制度,建立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守失信联合奖惩机制。充分发挥信用管理在事中事后监管中作用,将市场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信用信息作为实施监管重要依据,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强化信用约束。

  24.加强和完善协同监管。在理顺各部门监管职责、落实执法责任基础上,以加强市场监管为重点,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监管,与行政审批、司法、监察、审计监督等衔接机制,建立跨部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推动实现各部门、地区间监管资源共享、联动预防监控、联动检查处理,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横向协调、纵向联通协同监管新格局。

  25.加强和完善动态在线监管。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依托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对公共资源配置项目规划、评估、审核、交易、收支等过程实施电子化行政监督,全面记录各市场主体、服务机构、监管机构信息,形成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监督留痕、责任可究完整信息链条,实现实时动态监管和在线即时监督监测。

  26.加强和完善全程监管。严格执行招投标、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招投标、评价人,中介机构等相关方行为,依法依规公开相关信息,确保公共资源配置全程公开透明。强化惩戒措施,依法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七、强化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统、试、法、全4保障)

  27.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部门要充分认识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改革重要性,把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和落实责任分工。强化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和解读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加强调研、政策指导和工作协调,及时掌握和研究解决资源配置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督查考核,建立科学绩效考核制度,对公共资源配置情况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和综合性考核。

  28.鼓励改革探索。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地区、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改革探索,建立健全有效推进改革问责、容错和纠偏机制。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国资国企改革、区域性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房地产税、养老和医疗保障等上探索创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由实物转变为资本形态,将部分统筹使用后仍闲置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其经营收益或出让变现所得上缴财政,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总结各地区在实践中经验做法,及时加以推广。

  29.建立健全法制。健全政府配置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大立改废释工作力度,着力完善资源产权制度,调整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市场准入、主体资格、行政许可等上不符市场化改革方向规定,明确资源所有者权益,健全资源产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制度。根据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需要,加快修订完善涉及自然、经济、社会事业资源配置,加快制定有关产权保护、社会信用、公平竞争等法律法规。

  30.完善配套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和修改情况,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交易规则、公平竞争、特许经营等配套制度,协同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改革。加快制定完善自然资源、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规划,科学建立公共服务和设施配置定额、资源开发强度、使用效率、效益评价等指标,合理确定并公布指标标准,指导和引导地方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管理责任以及政府考核、激励、监督等制度。建立健全资源配置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资源配置目标、原则、程序、配置结果等信息,除涉及国家安全内容外,要一律向社会公开,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工作中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