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辩证9论中国哲学史(155)
徐敏豪
2016年7月28日周四农历六月廿五中伏
1.论中医。今晨,本人开电脑浏览要闻,人民网今年7月25日9:10、网易17:33转载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盛利、傅元灿《中医学术发展:怎破千年怪圈》(惜字如金、正确引导,标题、内容,皆经本人文字整理):中医史虽持续逾2千年,却仅在古老学术框架内小范围活动、基本保持不动,已进入千年怪圈。近日,“中医文化蓝皮书”课题组长、北京中医药。
2.论怪圈。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主任。毛嘉陵,在成都发布《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6)》时说:为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必须构建新型中医学术发展模式。该蓝皮书由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牵头,并邀请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机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撰写。蓝皮书中称。
3.论千年。从先秦时期起,在“古典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驱动下,中医主要经采集表面、整体信息,推测、认知、判断人体健康。在《黄帝内经》、《伤寒论》后,中医核心学术体系再无突出成就,形成“怪圈原点”。进入19世纪,中医期望经“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等,与西医碰撞现代化改造,搭上现代医学“快车”,却被冠以“封建。
4.论改造。旧医”,元气大伤;随后数十年,中医虽历经“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发展”等现代化改造,但却未能促成理论体系突破。当前,中医药界人士回归呼声渐起,提出“急刹车”,要求“回归传统、回归经典”,中医学术发展“千年怪圈”由此形成。毛嘉陵说:中西方医药文明碰撞,给中医带来的所有不安,正源于“古典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
5.论升级。历史局限和本身僵化。中医药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必须不断充实基础学科成果,然而能支撑“古典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发展的中国古代科技,已基本消失,要从根本上破解中医“千年怪圈”,就必须从中医药文化着手,推动中医药模式升级和更新换代。由此,蓝皮书首次提出一种新型开放式中医学术发展模式,即“未来自然整体型”。
6.论量质。中医药模式,提出要在继续坚持宏观整体认知基础上,引入大数据、复杂性科学、智能化、工具化等现代科学方法,使其整体、宏观、粗放医学认知能在微观信息、精确量化、数据支撑等多方面,获重大突破。当中医真正能面对、分析研究、评价应用量化数据时,从农业社会直接跨入现代信息文明社会的中医,才有希望。成都中医药大学。
7.论主客。副校长余曙光说:针对“未来自然整体型”模式,大数据在中医数据采集以及量化分析上应用,如在中医临床诊疗“切脉”环节,以前主要是依靠中医师个人临床经验诊断,个人主观性无可避免,但随中医大数据建立,中医师就能在不断增多云积累数据范围内,分析脉象数据,提供更精准临床诊断、更合理医疗处理方案。新华网转载。
8.论颠覆。中新网成都7月19日电(贺劭清):经梳理中国史各时期中医药图书文献数据发现,中医药学术理论最高成就在农业社会早期就已产生,上千年来并没出现颠覆性变革。19日,《中医文化蓝皮书》在蓉发布。北京、成都、天津中医大,中国社科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撰写。该书深度调研现存中医药学术信息数据状况。
9.论回归。及其与知识进步关系。据统计,各时期有据可查中医药图书文献,从先秦到清朝为8094种,民国为4052种,1949至2010年为34219种。毛嘉陵说:虽中医药图书、文献数量在近代呈井喷态势,但中医药核心学术理论发展与信息量增长并不成正比。中医药受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猛烈冲击后,经历系列现代化改造运动,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改造未能真正促成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创新和突破,也未对原有理论提出有价值否定。进入21世纪后,不少中医药界人士发出“回归经典”呼声,有的中医药院校甚至启动中医经典分级考试。即使没西方现代医药文明冲击,古典自然整体型中医也早已显出年迈。中西方医药文明从百余年前开始碰撞后,给中医药带来的影响,是源于“古典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历史局限、本身僵化。为此,该书提出建立开放式“未来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创造中医药现代科研组织形态、学术传承模式、科学文化传播方式。虽中医药积累丰富学术信息、临床经验,但缺客观数据标准化采集、量化分析,这是中医药在现代发展中最大障碍。中医药必须随时代发展,盲目回归拯救不了中医,要充分利用信息文明时代的系统、信息、控制论,复杂性科学、基因组测序、大数据,循证、转化、精准医学等一切现代科技成果,来创新中医学术发展模式。
商榷与结论:(1)“千年怪圈论”,并不成立。中医药,无论在中国与世界,特别是欧美日各发达国家,方兴未艾;就医人数、产值、疗效等,蒸蒸日上;美国权威医学专家预测正成现实:西医全面补课东方医学,包括中医药。(2)突破“颠覆说”,并不可取。中医药肇始于《内经》,在其产生前,人类已探索逾万年。三箱论:黑未知、变易,灰混沌、简易,白已知、不易,首先是继承白箱已知、不易,其次是不断探究灰箱混沌、简易,最后是不断照亮黑箱未知、变易。(3)“僵化论”,并不成立。中医药中,有糟粕、不足,必须不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4)“现代化”,决非“西医化”(手术+西药)、“定量化”(繁复、昂贵、侵入、伤害体检)、“制剂化”(如青蒿素跪拜西医),而是厘清身心疗法,去神秘、妖魔化。(5)“老迈论”,并不成立。正青春焕发、深入人心、日久弥新,成全世界、全人类共识。(6)“救世说”,呼之欲出。中国医谚: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上医治未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医10不治(对病患),一不信中医,二重利轻命,三失常迷妄,四不能服药,五信巫疑医,六不自珍重,七窘苦拘囚,八怨天尤人,九广行杀戮,十讳疾忌医;中医10不传(对弟子):一不仁不义,二执迷不悟,三不尊师重道,四不遵纪守法,五心存邪念,六见色心动,七丧失诚信,八不守秘密,九心怀私念,十仇恨心重。
赤子之心、苍天可见;不到之处、万望海涵;学者担当、不辱使命。
(未完,待续)
(注:本文根据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哲学网,百度(经中国百科专委会审核)等相关信息撰写,皆有出处,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