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辩证9论中国哲学史(115)
徐敏豪
2016年6月18日周六农历五月十四
1.论国学。今清晨,本人开电脑浏览要闻,昨日各主媒竞相报道: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道德经》、《史记》等12部入选首批书目。近日,由中宣部支持指导、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召开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编委会研究决定,将12部书目列入2016年编纂计划。“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委会。
2.论经典。由袁行霈任主任委员,聘请冯其庸、叶嘉莹、章开沅等18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编纂目标:以习主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方向、宗旨为引领,充分体现继承、民族、原创、时代、系统、专业6特性,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立足学术、面向大众,当代价值、传之久远,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具学术性。
3.论顾问。通俗读本。2016年编纂计划、12部书目:《尚书》、《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墨子》、《孟子》、《孙子兵法》、《庄子》、《荀子》、《史记》、《内经》。学术指导顾问、18位专家学者:冯其庸、叶嘉莹、章开沅、张岂之、刘家和、乌丙安、程毅中、陈先达、汝信、李学勤、钱逊、王蒙、楼宇烈、陈鼓应、董光璧、王宁、李致忠、杜维明。
4.论编委。编委会成员与作者团队:均由国内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多学科领域一流专家学者,及功底扎实、年富力强中青年学者担纲。中国文明网转载广大读者心声“三盼”(文字经本人逻辑整理):一盼接地气。重新编辑文化经典,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字上,针对不同受众,繁简分开,以简体字为主、便于国人阅读。注解上,力求现代化。
5.论受众。力避读不懂、恍如隔世。人类仅昨今明3天,重拾历史温度、感知先民,如跨时空对话,亲切、自然。艰深文字、深入浅出;走出象牙塔、走入百姓家。观点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刻画本质。二盼时尚感。章节上,注重点线面体,既相对独立,又红线贯穿,更画龙点睛,符合学习曲线原理。排版上,符合现代阅读习惯。
5.论受众。装帧上,不必拘泥于古色古香,符合现代人审美心理。价格上,分层、分群,经济型为主、重在普及。三盼多类型。载体上,传统纸质书、口袋书,与现代互联网电脑书、手机书等结合,如影随形、随时可读。百度编委会主任委员袁行霈:男、汉族,1936年4月18日生于济南,祖籍苏武进,北大中文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院长(2000)。
6.论头羊。北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1992)、北大校委。社会兼职:全国政协常委(8、9届)、全国人大常委、(10届)、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暨学术委副主任、教育部教改顾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中央文史馆长(2016.1.18)。代表作:主编《中国文学史》。出身读书人。
7.论主任。家庭,1953年考入北大中文系,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1979年任讲师,1980年任副教授,1984年任教授,1986年任博导,1997年赴美访问学者,2005年北大资深教授、享理科院士待遇。1987年《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出版,1987年《中国文学概论》出版,1995年主编《中国文学史》。1999年中央文史研究馆第7任馆长(前任:符定一、章士钊。
8.论家学。杨东莼、叶圣陶、萧乾、启功)。家庭成员:曾祖父袁绩懋,道光27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曾历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闽候补道台署理延建绍道,后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死守顺昌县城,于咸丰八年九月十二日(公元1858年10月18日)破城死于军阵;曾祖母左锡璇,擅文学,作品现存诗草2卷、诗余1卷传世;曾外祖父。
9.论观点。曾泳,清朝进士,曾历任苏常州武进知县、赣吉安知府;祖父袁学昌,光绪5年举人,曾历任皖滁州全椒知县、湘提法使;祖母曾懿,清末名女中医、诗人,著丛书《医书三种》(内含医学8卷、女学、中馈各1卷)、《诗词集》(含诗3卷、词1卷)传世;二伯父袁励准,晚清翰林,光绪24年进士,曾历任入值南书房、醇亲王载沣子溥仪师、京师大学堂(今北大)提调、清室逊位后任清史馆编修、辅仁大学教授,名书画、收藏家。袁行霈观点:一向认为,国学不能救中国,也不能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然而,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中国国情,既包括现状,也包括历史,以及学术文化传统。因此,深入研究国学,很有必要。无论承认、好恶与否,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自己国家文化传统中,并以自己言行,显示该传统优劣、特色。国学作为固有文化传统深层部分,已渗入民众心灵,直间接参与现代生活。所以,对国学,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认真面对、研究,取其精华、除其糟粕,应持分析、开放、发展态度来对待;此过程,漫长、潜移默化。
启示一:重拾国学,重在发掘原创、文化自信,而非妄自菲薄、数典忘祖。
启示二:重拾国学,重在以古鉴今、古为今用,而非仿古复古、复辟倒退。
启示三:重拾国学,重在批判继承、去伪存真,而非良莠不辨、全盘照收。
启示四:重拾国学,重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而非亦步亦趋、重蹈覆辙。
启示五:重拾国学,重在造福中国、贡献世界,而非夜郎自大、昏己昭人。
启示六:重拾国学,重在立天地心、立生民命,而非背离天道、罔顾民意。
启示七:重拾国学,重在继千秋学、开万世新,而非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赤子之心、苍天可鉴;不到之处、万望海涵。
(未完,待续)
(注:本文根据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哲学网,百度(经中国百科专委会审核)等相关信息撰写,皆有出处,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