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辩证9论中国哲学史(87)
徐敏豪
2016年5月21日周六农历四月十五
1.论学术。今凌晨,本人开电脑浏览要闻,前天、19日20:51人民网署名文章《数十亿:中国学术界每年向国外电子期刊缴纳论文版面费》: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即OA,下同)模式下论文版面费是一笔赤裸裸暴利。闽师大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讲师林贤祖撰文,将中国大批作者向国外电子期刊缴纳“天价”版面费推向公众视野。
2.论外刊。学术期刊,本应承载学术精神。论文发表,作为考量科技评价方式,在国内与评职称、申报经费等现实利益强相关。科研人员在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是国际学术界通行做法。大部分人员也认可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术真实水平。从管理者看,考核论文数量,相对简单易行。诸因素,都使发表特别是国际论文演变为科研考核重镇。
3.论暴利。许多国外学术出版商瞄准国内巨大市场,发展OA期刊模式,大肆征收版面费。付费阅读、刊发论文,是正常模式还是取巧捷径?征收论文版面费,是否让学术期刊沦为敛财机器?有别于传统付费订阅出版模式OA,促进学术交流还是成国外出版界捞金工具?OA期刊,不同于《科学》等读者付费订阅传统学术刊物,属互联网在线出版学术刊物。
4.论春笋。由论文作者付费,经审核后刊发,读者可免费获取。过去十多年,此模式规模持续扩大。据瑞典隆德大学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检索显示,目前全球122个国家总共拥9917个OA期刊,且该数据库对非英语国家统计还不完全。从1999年英国BioMed Central作为先驱者开始,OA刊物如雨后春笋。如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旗下PLoS One。
5.论航母。属开放性国际期刊之一,2006 年发展自今,每年发表论文数逾万篇,成为科技杂志航母。在许多专业学者看,OA期刊快速发展有必然内在逻辑。科研工作者选择在OA期刊上发表作品日多。因其免费阅读,大量读者群会给科研工作者带来高引用率。引用率是国内评职称、毕业生找高校工作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包括美国博士生如想申请杰出。
6.论绿卡。人才等“快速通道”绿卡,也需高引用率。引用率,即文献引用次数,目前依然是国际公认最客观衡量论文影响力指标。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上收录所发论文数,成当下中国衡量学者个人成就、科研单位实力最主要因素。目前,已有1000多家OA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检索。OA期刊平台,对作者,让学术成果得以即时在线发表。
7.论敛财。并迅获读者反馈;对读者一切资料自由获取,不再有数据库商付费墙。但规模持续扩大背景下,争论也持续升温,部分期刊以学术之名敛财尤显。目前绝大部分OA期刊出版商都采取作者付费(版面费)模式,迎合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表论文巨大需求,产生巨大利润空间,几乎所有大型OA期刊出版商一开始就罔顾学术水准而追逐暴利。
8.论运动。甚至连《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爱思》(Elsevier)等老牌学术出版商也加入此捞金运动。国外版面费价格,基本从1000到5000美元间浮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OA期刊Nature Conmmunications,向中国作者收取费用为每篇5087美元(合3.31万元人民币)。PLOS出版集团旗下,各大收费期刊版面费用标准,《PLOS ONE》。
9.论担当。《PLOS Medicine》分别为1495、2900美元。有学者戏言:OA期刊,出现前,穷得读不起好文章;出现后,穷得发不起文章。反方:此模式对学术科研副作用巨大,成敛财盛宴,而非专注学问。2015年全球发表约17万篇被SCI收录OA期刊论文,其中中国作者贡献约1/5。现在SCI源OA期刊版面费,基本皆逾1200美元,中国作者至少贡献2.448亿人民币。若再加上那些不被SCI数据库检索但被EI检索(工程索引)的论文,以及完全没被检索的,版面费还要增加很多。质疑观点:此模式,拉低学术论文发表门槛,论文质量良莠不齐。《自然》曾于2008年刊登争议性文章,称PLoS旗下期刊《PloS综合》(PLoS One)上发表了大量低质论文。2012年中国学者饶毅也曾对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上灌水提出过批评。OA期刊圈钱成因:盲目追求学术论文数量。硕博学位、评定职称、申请课题立项等,罔顾学术、为文而文。2013年“钓鱼论文”事件引热议:美国生物学家约翰·博安农炮制了一篇“仅有高中化学基础都能看出其中错误”的论文,投给304家OA期刊;几个月后,有157家通过审核,表示只要支付版面费就可发表;“中枪”期刊中,有60%全未经同行评审,其中不乏美国、印度大牌出版社;引起全球学术界重视。当时中国还不太为人熟知,有人将其等同于垃圾期刊;垃圾文章发表流入学术圈,危害学术研究;同行评审:打压同行、劣驱良币;水平和良心,成考量;跨越发展,分杯羹;一些无德出版商忽视学术规范,随意发表任何交足费用论文,负责任同行(如美国教授Jeffrey Beall)2009年始,已列举黑名单;2013年10月14日更新黑名单包括439家期刊/出版社。OA期刊,并没因质疑减慢。来自Web of Science中全球作者发文:2015年全球共发文195.735万篇,其中OA期刊发文23.4089万篇,占12%,较2014年10.5%增加。专家观点:再过20年,其份额可能超50%。灌水期刊,不可能在学术界立威,不可能通过学术界对学术期刊的过滤机制,如SCI期刊筛选;来自中国的论文数量庞大,这一重要影响因素不可忽视。两个不很有名期刊,中国作者发文居然均超1000篇,于是整理出10个中国作者发文超60%国外OA期刊(列表略,请参见原文)。《Advanced Science Letters》(ASL)和《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MRI)这2期刊曾大肆在中国淘金。ASL期刊在2011年被SCI收录671篇论文,其中491篇为中国作者发表;MRI在2015年上半年被SCI收录566篇论文,其中491篇为中国作者发表。中国作者贡献率分别为73%和86%。最终结局:这2期刊被SCI数据库剔除。上述10个期刊,现在中国作者贡献率已超60%,有好几个已超70%。如再不认真对待此现象,这些期刊可能会倒霉,彻底从SCI数据库中剔除出局。国内向国外这些OA期刊大量投稿,一方面因其英文读者群广大、国内科技水平提高、与国际同行接轨、在国内不需订阅相应期刊等;二因国内对影响因子片面追求、规定所致。在国内杂志没或具很低影响因子下,大家都投稿于国外那些名声不错、影响力或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尤其是OA类,而不太会考虑版面费;三是近年来国外OA期刊数迅增。国内OA期刊,目前中国几乎没有。虽某些纸质期刊也把内容全放网上供读者免费阅读,但OA期刊应只出电子版,而不出纸版,两者都出成本太高。问题在于,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号审批太难,经审批纯电子版期刊迄今很少。2014年,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类似欧美强制性OA政策,成中国OA期刊发展里程碑。中科院CAS IRGrid和自然科学基金委新近上线机构库,也颇令人瞩目。美国作者发表,基本上皆国际知名主流开源期刊,值得我们反思。《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是世界主流开源综合期刊,《Optics Express》、《Nucleic Acids Research》、《Cell Reports》、《eLife》皆各自专业领域内一流期刊,而中国则有大量质量一般OA期刊。中国学界、出版业、政府和公众,达成广泛共识尚需时日,大规模实现此模式仍不乏阻力。中国学术出版界需了解欧美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学术出版体系。中国学术国际化,由科技发展到学术开放,不断推动人类文明普及和进步,仍任重道远。
(未完,待续)
(注:本文根据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哲学网,百度(经中国百科专委会审核)等相关信息撰写,皆有出处,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