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徐敏豪 //www.sinovision.net/?115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辩证9论中国哲学史(57)

已有 573 次阅读2016-4-20 21:58 |个人分类:徐敏豪《大师论》|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辩证9论中国哲学史(57

徐敏豪

2016421日周四农历三月十五

1.论问答。今日凌晨,打开电脑浏览要闻,凤凰网历史频道,对话英国新生代汉学、翻译家蓝诗玲(原名:朱丽娅·拉斐尔,剑桥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伦敦大学伯克利学院(公立研究型),199722岁首次踏足中国,代表著作:《鸦片战争》、《长城》、《中国与诺奖》),《蓝诗玲:不认为鸦片战争源于文明冲突》。问:鸦片战争,开百年。

2.论历史。国耻,写入中国史。但日本1853年发生过类似黑船事件,如今日本评价并非完全负面,如佩里公园、纪念碑、“黑船祭”遗迹。同样是被外来入侵者打开国门,为何中日评价截然相反,为何?答:鸦片战争发生后,中日世界观皆为之一变,签订首个不平等条约,奇耻大辱。问:当时,日本已有心理准备,中国也有前车之鉴,如印度更早。

3.论烟战。沦为殖民地,但中国较茫然、麻木?答: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忘乎所以、睥睨群雄。问:鸦片战争成中西方走向对抗事件,关键原因为何?答:经济。国外英美法等史学家探因为文化、文明冲突,我不认同。19世纪在广州中英商人关系,秉承实用,归咎于文化冲突引发战争,全无必然性。但到1830年代后,清朝对鸦片态度变化。

4.论因果。唯恐影响中国社会经济、民族健康。英国海军、印度政府皆从鸦片贸易中获利。英国政府非常需要依靠这些收入。清朝禁烟后,中英冲突在所难免。蓝诗玲结论:第一,属经济冲突,最关键;第二,英国不对,不应贩毒,更不应挑起战争。问:中英两国民间互不了解,是否存在误会?答:有。问:谁责任更大?答:主要责任在英国。

5.论责任。侵略与被侵略。问:今天很多人在反思这段历史时,说当时清政府责任更大,因闭关锁国。当时清政府规定,外国人到中国后,不许教中国人英语,不许学当地人语言,生活也受到各种限制,导致旧中国与世界脱节,怎看?答:清朝自有经政考量,一味强烈谴责也不对。问:林则徐长期以来作为民族英雄,怎看?答:廉政勤政、精明强干。

6.论伟卑。禁烟不辱使命。问:若回归历史原点,中国能否规避这场战争?答:主因在英国经济利益,对中国属不可控,与可控无关。英国依赖印度殖民地,英国以鸦片利润换取茶叶进口、课税,发展更强大海军;英国强势崛起,全在于此。问:当时,许多英国人开始也反对鸦片贸易,后转向有义务教化中国,让中国走向开放、文明,以减少负罪感。

7.论中英。英国当时,对中国是个案,还是对所有海外殖民地共性?答:英国看中国,心态非常矛盾。一直觉得中国是世界文明大国,经济文化非常发达,成英国对手;英国19世纪后朝帝国主义发展变化。英国对非欧文明,已开始不如1718世纪宽容与接受。与中国为鸦片打仗,英国也非常矛盾、负疚;但为自我安慰、辩护,会捏造更高追求目标。

8.论毁誉。外交、国际贸易,皆彻骨虚伪托词,“黄祸论”盛嚣尘上。问: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对中国有一定好感?答: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欧洲著名哲学家如伏尔泰等,很崇拜中国。以中国为例,谏议政府。英国很多人崇拜中国艺术,英国、欧洲贵族,城堡、别墅,都模仿中国建筑模式、美术风格,蔚然成风、成时尚。到19世纪,急转直下。

9.论古今。问:最关键变因,是英国变得强大?答:多因一果。宗教、经济、军事、殖民地等。问:采访当今中国年青人对那段历史看法,星巴克点杯咖啡、大骂帝国主义,说要打到伦敦去,把大英博物馆圆明园文物都拿回来,之后又会询问英国留学步骤。今中国持这种历史观的人比原来多还是少了?答:难说,研究主要在20072009年间所做。问:今很多中国人提到鸦片战争,分歧很大,利弊说、各执一端。怎看?答:当然是坏事,死那么多人,怎能说战争是好事?不能接受。鸦片战争时中国,在非常负面条件下开始融入世界。从1840年直到现在,鸦片战争背景,给中国看世界、西方看中国,都带来很多不好影响,延续至今。问:中国应从中得到什么教训与启示?答:除规避道德犯错外,两国应多学外语、相互了解。如英国能多点耐心,等中国愿意谈判合作,也许会缓慢自动融入西方世界。问:英国学者(学生)、民众,怎评价这场战争?答:大部分研究英国史,都会有很强烈批判感,种族、侵略、殖民地等难堪因素众多。英国人关心、了解鸦片战争,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不够了解鸦片战争对当代中国的重要影响。问:为何不了解?在西方国际史中,中国被边缘化,政客除外交部外,对中国了解非常缺乏。在英国学汉语的人太少,应在初中,中学大学都要增加相应课程,近20年有所改善。问:英国高层了解中国有限?答:是,非常矛盾。一方面想了解更多,因语言障碍努力还不够。问:学生在听课前,对中国存否偏见?答:无,他们也想了解中国。他们日益重视中国崛起、强大,很多人觉得应学中国史。我刚当大学老师时,200809年,第一次讲中国课程,30个学生选修;今年增加到64个,明显增长,关心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人日益增多。问:您《鸦片战争》著作中,现在回头看,还有何意犹未尽?答:很多。若重新写,定会更多谴责英国政府,虚伪、不道德;可写得更国际化。如印度如何看鸦片战争,因种植于斯;美国怎看、怎参与其中。问:之前看到您其它访谈,说正在研究毛润之思想全球化?答:是。问:研究初衷、进展如何?答:作为本人《鸦片战争》著作延伸。研究中国史,必须有国际视野。可望两年完成《毛润之思想全球化》专著。生第三个孩子后,虽很幸福,但耽误工作较多。问:您翻译大部分中文书属文学,较热衷哪类?都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背景,首本书《中国学者看诺奖》(2000年在社科院当访问博士生),随翻译23部作品后,英国国内编辑约稿翻译我所崇拜鲁迅、张爱玲的著作。目前节译《西游记》,对深刻理解毛润之(自誉具虎猴2气)思想非常有用。历史与文学,虽研究门径各不同,但共性旨归哲学。

余以为:一是错误归因。帝国主义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侵略战争、殖民地,为资本本性使然。虽中英两次鸦片战争,表象为经济,内容为鸦片,实质为摒弃外交途径,政治为经济继续、军事成政治继续。与欧洲国家历次对外征战原因一样,皆因奴隶社会、血缘贵族嫡长子世袭残留遗迹,非世袭人群蒙受蛊惑,随国力不断强大、对外扩张成必然。根源是私有制、资本主义。人类社会历经始奴封资社5种型态,每种型态代表一种文明与文化,始:新旧石器;奴:青铜器;封:铁器;资:蒸汽机、电力、现代机械;社:公有制。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关系、战争史,皆为文明、文化冲突史,概莫能外。以先进替代旧、以道德替代不道德,以人为本替代人异化为工具、手段与恶魔,不一而足。

二是落后挨打。随人类生存能力不断增强,新科技不断出现,在私有制语境下,生物进化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成必然。古中国春秋战国、封建家天下朝代更替,战争绵延不绝、此起彼伏;古希腊荷马史诗,记述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十字军东征,古罗马统治欧亚非3洲逾2百年、影响逾千年;一、二次世界大战,战区横跨欧亚非美各地,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人民遭灭顶之灾、朝不保夕、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任人宰割、草菅人命;全球仅0.16千万、占世界人口仅0.22%犹太人中,部分权贵、富商,预设市场经济、世界大战,由亡国到复国、由受害到施害、由内讧到外侵,自称“上帝选民”、“世界管家”,主宰欧美与世界经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敦促犹太人,警醒欧美人,告诫全世界、全人类,成唯一选择。唯公有制、全球治理,才是人类唯一正确出路、活路与生路。

三是以古鉴今。不能再让历史悲剧,死灰复燃、再度上演。三德真善美,真:宇宙、地球、真理,仅一个;善:有用无害,世界本质是数,理仅对数阐述;美:在真善基础上,赏心悦目。朱光潜(学贯中西)说:美,是难的。余,作为朱先生(其硕士研究生赖世和中南财经大学教授,选修《美学》)隔传弟子,在其基础上说:美,是最难的。人类,已不允许再度犯错。人类高碳,“旅鼠现象”轮番上演,旅鼠因恶性繁殖、食物链断、误食毒物、神经错乱,跳海集体自杀悲剧,正在人类不断上演。全人类,正重蹈恐龙覆辙,冰川世纪濒临,所有生命或死亡、或冬眠,等待下一个生命世界复活、重生。宇宙、地球,从爆炸中来去;人类,只有时间,没有空间;更没有财富、权力、一切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相互惜缘,人人才能安享生命历程。反之,必万劫不复、生灵涂炭、同归于尽。

猛醒吧,全世界、全人类。

(未完,待续)                           

(注:本文根据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哲学网,百度(经中国百科专委会审核)等相关信息撰写,皆有出处,特此说明)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徐敏豪 2016-4-20 23:44
2.论历史。去掉前面一个“为何”。特此更正,同祝福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