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辩证9论中国哲学史(40)
徐敏豪
2016年4月4日周一农历二月廿七清明节
1.论父母。今是3天小长假最后一天即清明节。昨天,我们讲到毛润之父母,对其成长重大影响。祖父毛恩普(字翼臣)是老实厚道庄稼人,因家境窘迫,被迫把祖传一些田产典当与人。15岁时父毛贻昌与比自己大3岁半母文素勤完婚。父毛贻昌(字顺生、良弼),16岁时曾外出当兵,退伍后回乡务农;17岁时当家理事,因负债被迫在湘军当了几年兵。
2.论耳濡。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银钱。还乡后,赎回祖父毛恩普典出土地,不久又买进一些,增至22亩,年收80担稻谷。湘潭米市在湘中很有影响,因父毛贻昌善经营,后又集中精力去做稻谷、猪牛生意,资本逐渐滚到2、3千元,还自制“毛义顺堂”流通纸票。在韶山冲,可算财东。他20多岁时,家里还穷困潦倒。生第一个儿子夭折后。
3.论目染。1893、1896年又相继得到东、民两个儿子。欢喜之余,人口增加,生活压力加重。他决心离家到外面打拼,于是参加湘军。几年军旅,虽无一官半职,却眼界大开。父毛贻昌将目光转向商业。最早从做米生意开始。大米初加工,成创业起步,后涉足猪牛买卖。在牛生意上,他采取“双方自愿、有利,风险同担”办法,即把母牛买回后“承包”。
4.论生意。给他人喂养,养户获牛力、牛粪,主户获牛犊,再出售牛犊或喂养长大后出卖,从中获利;若中途意外,牛死,损失由两家均担。父毛贻昌继续把钱用在生意投资上,并在银田寺“长庆和”米店入股,雇长、短工。20世纪初,发行“毛义顺堂”股票,并较大规模使用股票,收集邻里乡亲余钱增值;发给雇工可作为工资,可暂代替银两。
5.论精明。发给生意同行,又成定金,或购货款。毛润之从6岁起,就做一些家务和农活,如拔草、放牛、拾粪、砍柴,识字后也帮父亲记帐。特别,14、15岁大约两年时间内,他成天在地里跟家中所雇长工一同干活。这段时间,毛润之对父亲的严厉感受很深,后来回忆说:“他是一个严格监工,看不得我闲着,若不记帐,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
6.论严父。常打我和两个弟弟”。1906年冬至这天,父亲设酒席宴请生意场上朋友,吩咐年仅13岁的毛润之帮着招待客人。毛润之不愿做这些事,父亲生气了,就骂他懒而无用,为子不孝。他当着客人反驳道:“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毛贻昌更加生气,举手就要追打。他便跑到家门前的一口池塘边,声称父亲再要逼近,就跳下水去。
7.论慈母。在母亲调解下,一场风波才和平解决。自此,父毛贻昌已不再干涉儿子对他自己前途的选择,继续供他求学。当时年已16岁的毛润之很感激。父毛贻昌期望儿子将来成为同他一样生财有道精明人。一旦发现儿子行为不合自己准则,便用高压手段管教,父子冲突就不可避免。1910年,毛润之16岁那年,父亲给他包办娶了个18岁儿媳罗氏。
8.论孝子。毛润之始终不承认这桩婚事,从未同居。父亲也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毛罗氏”作为毛润之原配妻子写进毛氏家谱。1910年秋,为了使家业后继有人,父亲决定送毛润之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当时毛润之爱国求学心切,敦请各位亲戚和老师从中周旋力劝,父亲最终同意毛润之去湘乡东山小学堂学习,毛润之由此迈开人生转折
9.论家国。第一步。1917年后几年中,毛家连遭不幸:几次被败兵勒索,又遭强盗抢劫,毛母多年病痛日重。面对这些,父亲咬紧牙关,努力克服困难,继续支撑家业,更加关心公益。1919年上半年,韶山嘴前韶河上修筑石拱桥,父亲积极参加修桥义务劳动,并慷慨解囊。旧中国,靠自身奋斗摆脱贫困的农民大多克勤克俭、精明刚强,毛贻昌亦然。毛贻昌和大多数走上坡路农民一样,试图按自己生活模式塑造儿子。尽管父子间有过冲突,但父亲继承了中国劳动人民许多优秀品德,对早年毛润之性格、观念形成影响很大。毛家祖上是贫农,只是到1915至1918年间,才逐步走向富裕。与毛贻昌勤俭持家、精明能干,密不可分。在韶山冲,与“义顺堂”有生意往来的关公桥“长源河”、韶北“忠义顺堂”、郭家亭“南杂店”、杨林“毛重庆”、银田寺“长庆和”等商铺间,股票曾发挥巨大积极作用。随毛家生意越做越活,“毛义顺堂”获很高信誉,持有该股票者日多,极大促进毛家乃至韶山冲经济繁荣。成中国农村最早运用资本规律成功致富典型范例。在父亲因母亲病逝极度悲伤日子里,毛润之请堂伯父毛福生作陪,将父亲接到长沙,在自己身边居住。在父亲50虚岁生日时,他特意准备一桌丰盛酒席,并请来几位挚友,为父亲祝寿。这天,他还同弟弟毛泽覃陪父亲、伯父到照相馆照相,成父子间留下唯一合影。父亲逝世时,毛润之正带领湖南驱张代表团在北京从事革命活动,未能回家奔丧。毛泽民最了解兄长对父亲的深情,特请毛润之私塾老师毛麓钟,代毛润之作泣父灵联:“决不料一百有一旬,哭慈母又哭严父,血泪虽枯恩莫报;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半年后,毛润之在紧张革命工作中,挤出时间回韶山冲祭拜,了解父亲病情和丧事办理,并为自己没能赶回尽孝深感愧疚。
(未完,待续)
(注:本文根据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哲学网,百度(经中国百科专委会审核)等相关信息撰写,皆有出处,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