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辩证十论内陆核电
徐敏豪
2015年9月28日
今天清晨,本人打开电脑、浏览要闻,看到人民网转载《新闻晨报》报道“内陆核电站建设明年或迎来解禁”,仔细研读、考虑再三、查阅史料,深感责任重大,斗胆直言、千万不可。如同本人此前近一个时期来,曾多次提出谏议,得到许多从善如流的反馈与结果,祖国、人民与时代幸甚。今再次提出不同意见,建议作出调整。
1.论足履。“十三五”规划,2020年中国核电站装机容量将达5.8千万千瓦,在建3千万千瓦。实现此目标,缺内陆核电站还不行。近日某能源专家如是说。目前,内陆核电重启未定。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工程院、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等综合验证一致建议发展内陆核电,已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国务院。10多省份明确提出发展核电,完成初步审查厂址31个。
2.论门窗。此成内陆核电站开工迎来解冻“窗口期”重要标志。湘桃花江、鄂咸宁大畈、赣彭泽核电站已均获国家发改委“路条”。这3大核电站项目,如今只待最后一声开工令。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国核电建设一度陷入低潮,对内陆核电项目更是禁而不建。2012年国务院核电安全与中长期规划,明确“十二五”只安排少数沿海,不安排内陆。
3.论安危。使众多省份积极筹备建设内陆核电项目,不得不搁浅。国家能源局说,“十三五”期间,主要开发东部沿海,内陆只会开发1、2个。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核电站,皆需深入科学论证,确保在“安全第一”前提下发展。核电作为高危、有争议、替代能源,不言而喻。世界逾半核电健在内陆,如美密西西比河有21座,半纪以来安全并无说服力。
4.论鸩饮。中国工程院报告:中国内陆核电拟采用第三代压水堆技术,属世界最先进水平。纵观核电史,技术分为4代。第一代,上纪50年代实验型,1954年苏联、1957年美国建成;第二代上纪50年代后期商业型,70年代因石油涨价引发能源危机促进核电发展;第三代,上纪90年代,三哩岛、切尔诺贝利严重事故后改进型;第四代2000年防扩散型。
5.论优劣。2000年1月,在美国倡议,美英瑞士南非日法加巴西韩阿根廷等有意发展核电10国,联建“第四代论坛”(GIF)同年7月签约共同研发。旨在更安全、经济,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具防扩散能力,如高温气冷堆、熔盐堆、钠冷快堆等。铀、钍矿皆不可再生资源。从核裂变迈向核聚变成核电大势所趋。一是氢同位素,二是氦-3为原料。
6.论新旧。氦-3属高效、清洁、安全核聚变原料成共识;100吨氦-3可供目前全世界1年能源用量;但地球储量极少,不具开发价值;一些国家正研发氢同位素为原料,即核聚变原料主要是氢、氘和氚。氘也叫重氢,1公斤海水中含有0.034克氘,地球海洋约含23.4万亿吨氘,够人类用几十亿年。一升海水可提炼1/6克氘,聚变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能。
7.论难易。浙大物理学教授盛正卯说,从海水中提炼氘技术已掌握,问题是核聚变过程中不能实现可控,一旦解决可控难题,不仅将解决全世界能源问题,而且放射性微少,不产生核废料,对环境污染很小。美国科学家模仿太阳中心核聚变能原理,正打造微型“人造太阳”,在加州弗莫尔市“国家点燃设施”实验室,造逾1亿℃10倍大气压针尖氢燃料。
8.论往来。欧正研发“仿星器”,仿恒星内持续不断核聚变反应。专家预测,数十年后,核聚变将替代石油等传统燃料。2004年欧美俄日韩中6方会议在莫斯科协议,在法国马赛建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建造地;预计耗资128亿美元,其中欧盟出40%,其他5方各出10%;2006年11月,欧美中日韩印在法国共同签署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联合实施协定。
9.论水渴。国际热核聚变堆原理似太阳发热,在上亿℃超高温下,用氢同位素氘、氚聚变能。氘和氚可从海水中提取,不产生温室气体及核废料;原料取之不尽、不危害生态环境,成未来人类寄予厚望新能源。国际热核聚变堆计划(ITER )正取得进展,将于2019年在法国开始试验。专家预测,有望在30至50年内掌握核聚变,有效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10.论生死。核电高危成不争事实。核裂变堆无论第几代皆存安全风险,毋庸置疑。中国发展核电不得已而为之,有目共睹。以沿海为主,严控内陆,是对人民生命负责。其他选址不敢妄言,仅咸宁距武汉仅95公里、处长江上游,切莫因小失大。日福岛核泄漏,美军安全撤离120公里外。冷却排水、辐射扩散、水土污染,防患未然,关乎千秋万代生死。
抛砖引玉、对事不对人,既不因人废言,也不因言废人。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赤子童心、剑胆琴心,谏不谋身、苍天可鉴,不到之处、万望海涵。
(注:本文根据《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新闻周刊》、《第一财经日报》、《华夏时报》、百度(经中国百科专委会审核)调查、专家访谈、统计数据撰写,皆有出处,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