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徐敏豪 //www.sinovision.net/?115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江城武汉·毛泽东情有独钟·为何

已有 1141 次阅读2012-7-15 22:19 |个人分类:管理诗歌|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江城武汉·毛泽东情有独钟·为何

──纪念首次畅游长江56周年

徐敏豪

(一)

一八九三霞廿六,蛇肖自诩虎与猴。

一九七六九月九,影响世界鹤西游。

一九一零离韶秋,肩上扁担挑两头。

长袍床单一蚊帐,三国水浒筐中有。

开始中国版图行,大江南北遍迹足。

中国革命转折点,见证江城黄鹤楼。

泽东江城何深情,琴台知音听水流。

(二)

一九一八首到汉,勤工俭学送法友。

一九一九二来汉,代英武昌接街头。

创办利群书社启,文化书社回星后。

一九二七年之前,五次江城匆匆走。

正值时期大革命,中央农委书记首。

江城历经起与伏,无临旧址建国后。

一九二六至二七,心痛不堪再回首。

(三)

二六失败大革命,黯淡时光怎回首。

再返一九五三年,阔别江城年廿六。

蛇山玩耍小姑娘,认出山呼民领袖。

卅九临城建国后,豆皮鄂风称保留。

武昌红巷十三号,四栋砖木屋结构。

一九二六年底时,从沪溯江而上游。

中央农委办事处,农运讲习绕梁喉。

(四)

一九二七八一二,回湘领导义秋收。

苍凉失败大革命,逐渐确立农运路。

武装理论发端地,关键岁月江泛舟。

家庭亲情喜相聚,事业曲折悲痛忧。

革命中心大江城,重重危机浮现骤。

工农群众与财阀,根本利益必冲突。

革命深入矛盾露,菩萨蛮词黄鹤忧。

(五)

五大召开都府堤,撤消农委书记首。

公开叛变汪精卫,秘密回湘义秋收。

一九二七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村后。

农运考察报告,武昌都府堤写就。

开慧岸英与岸青,母子三人照片留。

团聚时光度最后,三子岸龙生孕育。

开慧母子送回家,奔波两地永别愁。

(六)

一九五六首江游,一九六六畅最后。

四十多次十一年,搏波击涛长江走。

六十三岁第一次,七十三岁笑挥手。

东湖梅岭一号楼,鄂中南海群建筑。

少则几天多半年,接见外宾九评勾。

游泳水调词歌头,武昌鱼最红烧肉。

六九十月七零四,梅岭半年住领袖。

武大油松移亲手,门前荒地橘园秀。

一九七四别梅岭,亲自迎送爽朗喉。

一九七四十一二,离开梅岭定格图。

一九七四十月四,梅岭拨通京话钮。

小平出任副总理,第一序位提议就。

重大决定江城出,最后一个关键候。

泽东江城最亲人,江城情结千古悠。

(八)

东湖居解放后仅次中南海京

梅岭第二中南海三十八次记忆久。

接见外宾六十六韶山失落玩笑口。

韶山故乡滴水洞住过一次只仅有。

显得生分故乡人,江城感情更深厚。

经常议论话题九,情有独钟几猜透。

中国革命转折点,我失骄杨君失柳。

(九)

东湖泳一次游在水一方水草愁。

不如长江中流水胜似闲庭信步走。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洲。

当年青年毛泽东开慧八个月聚首。

生下三子名艾农,两情相悦铭心头。

风云突变生死别蝶恋花答难回

八七会议转折点,枪杆子政权口。

(十)

地处中原扼守长江京广路咽喉

战略地位十分重,人杰地灵长江秀。

樟桂竹柳水杉树珞珈山脉书声悠。

东湖磨山离骚碑一九一三龙蛇走。

润之落款为咏芝早年题字均依旧。

堪称东湖三绝碑京英汉骚巧必偶。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北遥相呼应守。

(十一)

庙堂之高江湖远楚人铸千秋。

流露无余两碑石入木三分深刻透。

先忧后乐小无我,大写人生天地走。

铮铮铁汉也柔情,儿女情长人常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何求

难言隐衷亡妻,舍小家为大家求。

鹰击长空鱼翔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十二)

茫茫九派中国沉沉一线南北走。

烟雨龟蛇锁大江一桥天堑变通途

才饮长沙泛舟,又食武昌鱼摆首

极目楚天舒广袖,万里长江横渡

风樯龟蛇起宏图逝者如斯川上游。

西江石壁截巫山高峡平湖神女忧。

天若有情天亦老,粪土当年万户侯。

  (注:读2006年09月10日13:40来源:汉网-《武汉晨报》“毛泽东与武汉”,《三联生活周刊》供稿;其他广泛阅读资料介绍从略)

  (注:关于诗论,已完成三百首,集五行、天干地支的甲乙丙丁戊己庚篇各廿五首。内容涉及诗歌对于民族、真理、青春、生活、童年、时代、父母、儿女、男儿、女儿、自然、大海、山河、天地、历史、现实、人类、人生、文艺、城乡、城市、农村、清明、地球、社会、学校、文化、祭奠、节俭、行知、读书、人才、竞争、经济、殡葬、敬老、同事、邻居、科研、公仆、道德、生命、励志、教子、乡愁、大学、时间、谋略、五四、医生等意义的阐述。后续“辛”及其各篇,排序并不表达其字面含义属性,只是曲水流觞,随时而兴,有感而发。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世界皆同。一个世界文学奖项的获得者,除了自身的天赋、勤奋外,还需要首先得到自己民族的广泛喜爱、影响与称赞,这样才能引起其他国家、民族与世界的关注。因为“诗”是一经翻译就会损失其精华的几行文字,如同新鲜果蔬草虫,只要拨皮断筋,就会营养尽失。中国是诗歌的故乡。一个人、家国、民族如果没有了诗,就会形同行尸走肉。人们啊!你们可以不选择喜欢、接受、偏好、传播我的诗,但不可不选择诗。因为诗歌就是我们人类心灵共同的家园、故乡与心中的太阳

(作者: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手机:13971410246;邮编:430019;地址:汉口发展大道3081号)

附:以天下为己任·我为诗生

——本博主徐敏豪简介

  自诩头衔全球华人公共知识分子、时代创新诗人、书法家、管理顾问、健康顾问(待到凤凰涅时,只需分别在它们前面再加上“著名”字样而已)

  工作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1989年4月—1993年6月、2003年12月—现在)。

  个人简历江苏苏州人,1960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82年8月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工管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8月—1989年4月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讲师;1992年武汉汉鹏房地产公司(武汉国贸大厦项目发展商)销售部副经理(负责人);1993年6月—1996年12月武汉市政府政研室副处级调研员;1996年12月—1999年12月、1999年12月—2003年12月分别在中国平安、泰康人寿省公司任办公室主任、地市级分支机构负责人,高级经济师(1999年9月);200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2003年3月中共武汉市委党校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毕业。获1990年度市社科院先进工作者;1991年度市社科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度市政府目标管理、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市、室两级先进工作者。
  研究方向城市建设与管理、企业管理、工业经济、城市经济、金融经济与管理、哲学、诗学、书学等。 
  特别声明该博客著作权为本人所有,以博客文章刊发之时为准,文章如需转载引用,请署名和注明出处。本人邮箱:QQ:760203694;x-yc123@tom.com;xyc12303@21cn.com;手机:13971410246;邮编:430019;地址:汉口发展大道3081号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专业经历研究机构从事专业工作13年;大学任教7年;政府从事政策研究工作4年;金融机构从事高管经营工作7年。曾参与主持国家课题、市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参与《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增补卷)编撰;参与主编《工业企业管理学》、《道德导向控制论》,进入国家图书馆特色藏书馆藏;发表论文多篇。获市社会科学二等奖;市委、市政府调研一、二等奖;市社联专项征文二等奖;市社会科学院年度成果三等奖、建院十周年优秀成果奖;省书法协会专项竞赛优秀奖等。
  合作领域城市政策、文化、形象、营销、大型活动的研究、策划与宣传;城市产业政策、规划的研究、制定与管理;企业管理诊断、咨询;企业文化、形象、营销、大型活动的研究、策划与宣传;文化、影视、诗歌、书法等大型活动的创意、策划、组织与管理;各类综合、专项课题、大型活动的创意、策划、组织、管理、实施与完成。

  诗歌创作自2010年3月在《中国投稿在线》建博客后,先后在《博国中国网》、《新浪网》、《光明网》、《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等开通博客与微博,即年4月起开始创作诗歌,截止目前已创作诗歌3205首,近一个时期以来每日5至15首,包括春节期间从未间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生等广泛领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回应。本人主张:当今诗歌一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反映时代新貌,为现实服务;二要革新,要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自我创见与面貌,经过近一年的艰辛探索、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每天除了工作、饮食、运动、休息、家庭外全部都是诗意生活,痛并快乐着,激发、描述着心灵的流淌;三要担当,“以天下为己任”、“无诗民族无希望”、“诗谏中国”、“学术民族眼与脑”、“诗言志”,要力争成为反映时代、家国、民生的史诗、谏诗与赞诗。

本人诗歌特色: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本人“徐敏豪新十四行诗体”完全成熟与定型,立志为中国当今诗史探索一条全新道路,我已经做到了,我一定会坚持到底,让全世界听听一个充满自信、希望、未来民族的不朽声音。长期的工作、生活经历与实践,关怀、培育与锻炼了我,我要用自己的平生所学与才能,回报祖国和人民。并发出宏愿,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望能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喜爱、传播、翻译发表与介绍给西方读者、专家与奖项评委、组委会成员。“三光日月星,三才天地人。观音千佛手,如来万世孙。”愿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民族与全人类,山河常青,吉星高照,幸福永驻。
  中国书法自幼年(3、5岁)师承家学,长期酷爱、收集、研读、揣摩至今达40多年不曾停缀,真草隶篆行五体皆能,自成一体,自出枢机,年富力强,吸天地之灵气,取百家之所长,蒙先辈之呼唤(自古江南名家辈出,苏州更是天堂之地、人文荟萃,明徐渭徐文长即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艺术大师白石老人,也对他深为倾慕),正谋求“习字创作”、“能品──逸品──神品”的跨越与创造,力争在传承、宏扬中国书法上尽股肱之力,与各位老师、前辈、同仁共同创造一个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具有当代中国“尚和”(和谐、包容、大气)与“尚新”(新思维、新地位、新世界),实现与完成“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清尚质”的现代流变与“飞跃”。润格:每平方尺300300000元,列入创作年表记录,依创意、独立、收藏程度按质而论。个人主张:“物以稀为贵”,古时“大家”书写时多秘不示人,就是齐白石老人在他完成作品后人前用印都要在隐秘的柜中进行,这是“行规”,也是自我保护“知识产权”的现代诠释──尽管它利弊双刃,请予谅解;如果已是作品与人或发表,根据书写者、拥有者当事人意愿处之。

  健康顾问“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是古训,也是普世真理。个人主张:管理世界从管理自己开始;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就根本不可能了解、适应、掌握一个真正的外部世界;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是他对世界、宇宙认识程度真实、曲折地反映;一字、一篇、一言、一行、一思,都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与缩影;“独阴不生,独阳不长”、“一阴一阳谓之道”,天地人“三才”皆同。认识世界,从认识自己开始;改造世界,从改造自己开始;影响世界,从影响自己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徐敏豪 2012-7-16 05:09
   对!您说对了,是人民,是具有滚滚不息长江一样胸怀的、英雄的江城武汉人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惟楚有才”,“人杰地灵,于斯为盛”。英雄的江城武汉人民,秀丽的江城武汉湖光山色,为毛泽东提供了文思泉涌的不竭灵感、气吞山河的广博胸襟、百折不挠地坚韧意志。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在个人家庭、爱情与亲情,遭受巨大困惑、严重困难与重大打击的时候,他总能在这里寻求答案、寻求真理、寻求慰藉、寻求思想情感的归属。无疑,毛泽东是幸运的。江城武汉,一次又一次给予了他无穷的智慧与力量,走出一个又一个困境,得到一个又一个安慰,生发出一个又一个灵感。无疑,江城武汉更是幸运的。“人杰地灵,地灵人杰。”在这里,绝不是毫无意义、同义语言的“反复”与“炒现饭”,而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与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历史是人民写就的。长江是江城武汉的“母亲河”,汉江是长江的支流、是长江的“孩子”。江城武汉人民,无论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是当之无愧的“长江之子”。盘龙古城3500年悠久的历史,白云千载黄鹤楼,琴台高山流水遇知音,龟蛇两山万里长江第一桥,汉阳造,武字头现代工业,九省通衢,全国科教第三位等,自然、历史、科技、经济、人文,给江城武汉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江城武汉,由“江”而生、由“江”而名、由“江”而兴。这一点,每一个江城武汉的市民,都绝对不能忘记。是“长江”养育了我们,保卫“母亲河”是我们每个武汉人责无旁贷的重任。您珍惜了吗?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您注意保护、爱惜水源了吗?您注意不乱丢垃圾、乱排污水了吗?应该怎样做,您时刻提醒自己、告诉子孙了吗?
回复 徐敏豪 2012-7-16 04:20
   江城武汉,是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成功的重大“历史转折点”,在此召开的“八七会议”是其重要标志。也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位影响中国、乃至全世界历史巨人第一次握手、相知、相惜、相互欣赏与信任的地方。如果说青年毛泽东由武汉到北京为赴法留学生送行时,还与青年邓小平相互没有多少印象的话,那么在武汉召开的“八七会议”上,邓小平作为会议秘书长,是青年毛泽东“两个著名论断”(“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虽然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上有隔离,但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记录者与复述人。江城武汉,作为历次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转折点”,辛亥革命,农民运动讲习所,“八七会议”,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个时代巨人的握手等,绝不是偶然的,它不断承继、见证、成就、伏笔、预演了过往、现在、将来中国革命与建设一个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究竟是什么力量与机缘在其背后发挥作用,使江城武汉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与魔力?谁知道?谁能告诉我?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