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徐敏豪 //www.sinovision.net/?115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教育·何处归途·人才立国

已有 1333 次阅读2012-6-29 20:23 |个人分类:管理诗歌|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人才, 中国教育 分享到微信

中国教育·何处归途·人才立国

徐敏豪

(一)

一潭死水必臭恶,一江奔流必鲜活。

流水不腐虫不生,科教归途才立国。

振聋发聩钱之问,自然人文前居多。

科技第一生产力,莫教国学再裹脚。

巍巍中华五千年,近百千年何积弱。

夜郎自大闭自守,禁思禁言禁行过。

一阴一阳谓之道,自强不息德载国。

(二)

应试教育莫轻驳,三十年前美惊谔。

中国教育大成功,基础教育世超过。

万事利弊双刃剑,两权利害重轻握。

不拘一格降人才,王侯将相九种播。

封建社会人吃人,鲁迅脊梁最硬戳。

去伪存真粗取精,国学史实不救国。

国学基因中国人,天下兴亡担当我。

(三)

国学怎么界定说,古乖今同时弊莫。

莫愧先知后来人,天下真理只一个。

人无两踏同一河,世无两叶同经络。

躺前人身睡大觉,百千年贪寄生活。

人类圣贤马克思,唯物唯心自然果。

宇宙地球只一个,天下真理只一个。

世界一体地球村,惟有民族才能活。

(四)

世界文明四古国,惟有中华今鲜活。

谁知其然所以然,原因何在谁问过。

大道日用而不知,存在决定意识波。

伏羲文王演八卦,周易中华根基勃。

老子一部道德经,内经岐黄九州沃。

国学六经说误人,民族古通七今博。

自然人造两系统,自然人性百经络。

(五)

世界经济正蹉跎,满园秋色萧条落。

一枝独放不是春,蜂花传粉接种合。

世界真理只一个,科技真理只一个。

教育真理只一个,立国真理只一个。

谁言只有民族的,才能古老也鲜活。

科教立国人才先,根深干粗枝叶阔。

万物生长靠太阳,尊天重地结硕果。

(六)

自然人造两琢磨,自然决定人造果。

系统环境适应性,鱼刺骨型主次豁。

中国教育何归途,科技教育怎立国。

一生二三生万物,人才引领水鲜活。

贼新读书无用论,爹钱耻拼虚度过。

一纸文凭定终身,四海镀金蜡枪握。

王侯将相宁有种,真才实学伤心窝。

  (注:读凤凰网2012年6月12日刘梦溪“国学能否拯救误人不浅的中国教育”,主题演讲:国学与国民教育。作者、演讲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当代著名文史学者。历任《中国文化》暨《世界汉学》杂志创办人、主编。著有《论陈寅恪的学术创新与研究方法》、《汉译佛典与中国的文体流变》、《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奠立》、《传统的误读》、《中国现代学术要略》、《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等)

  (注:关于诗论,已完成三百首,集五行、天干地支的甲乙丙丁戊己庚篇各廿五首。内容涉及诗歌对于民族、真理、青春、生活、童年、时代、父母、儿女、男儿、女儿、自然、大海、山河、天地、历史、现实、人类、人生、文艺、城乡、城市、农村、清明、地球、社会、学校、文化、祭奠、节俭、行知、读书、人才、竞争、经济、殡葬、敬老、同事、邻居、科研、公仆、道德、生命、励志、教子、乡愁、大学、时间、谋略、五四、医生等意义的阐述。后续“辛”及其各篇,排序并不表达其字面含义属性,只是曲水流觞,随时而兴,有感而发。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世界皆同。一个世界文学奖项的获得者,除了自身的天赋、勤奋外,还需要首先得到自己民族的广泛喜爱、影响与称赞,这样才能引起其他国家、民族与世界的关注。因为“诗”是一经翻译就会损失其精华的几行文字,如同新鲜果蔬草虫,只要拨皮断筋,就会营养尽失。中国是诗歌的故乡。一个人、家国、民族如果没有了诗,就会形同行尸走肉。人们啊!你们可以不选择喜欢、接受、偏好、传播我的诗,但不可不选择诗。因为诗歌就是我们人类心灵共同的家园、故乡与心中的太阳

(作者: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手机:13971410246;邮编:430019;地址:汉口发展大道3081号)

附:以天下为己任·我为诗生

——本博主徐敏豪简介

  自诩头衔全球华人公共知识分子、时代创新诗人、书法家、管理顾问、健康顾问(待到凤凰涅时,只需分别在它们前面再加上“著名”字样而已)

  工作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1989年4月—1993年6月、2003年12月—现在)。

  个人简历江苏苏州人,1960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82年8月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工管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8月—1989年4月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讲师;1992年武汉汉鹏房地产公司(武汉国贸大厦项目发展商)销售部副经理(负责人);1993年6月—1996年12月武汉市政府政研室副处级调研员;1996年12月—1999年12月、1999年12月—2003年12月分别在中国平安、泰康人寿省公司任办公室主任、地市级分支机构负责人,高级经济师(1999年9月);200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2003年3月中共武汉市委党校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毕业。获1990年度市社科院先进工作者;1991年度市社科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度市政府目标管理、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市、室两级先进工作者。
  研究方向城市建设与管理、企业管理、工业经济、城市经济、金融经济与管理、哲学、诗学、书学等。 
  特别声明该博客著作权为本人所有,以博客文章刊发之时为准,文章如需转载引用,请署名和注明出处。本人邮箱:QQ:760203694;x-yc123@tom.com;xyc12303@21cn.com;手机:13971410246;邮编:430019;地址:汉口发展大道3081号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专业经历研究机构从事专业工作13年;大学任教7年;政府从事政策研究工作4年;金融机构从事高管经营工作7年。曾参与主持国家课题、市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参与《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增补卷)编撰;参与主编《工业企业管理学》、《道德导向控制论》,进入国家图书馆特色藏书馆藏;发表论文多篇。获市社会科学二等奖;市委、市政府调研一、二等奖;市社联专项征文二等奖;市社会科学院年度成果三等奖、建院十周年优秀成果奖;省书法协会专项竞赛优秀奖等。
  合作领域城市政策、文化、形象、营销、大型活动的研究、策划与宣传;城市产业政策、规划的研究、制定与管理;企业管理诊断、咨询;企业文化、形象、营销、大型活动的研究、策划与宣传;文化、影视、诗歌、书法等大型活动的创意、策划、组织与管理;各类综合、专项课题、大型活动的创意、策划、组织、管理、实施与完成。

  诗歌创作自2010年3月在《中国投稿在线》建博客后,先后在《博国中国网》、《新浪网》、《光明网》、《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等开通博客与微博,即年4月起开始创作诗歌,截止目前已创作诗歌3025首,近一个时期以来每日5至15首,包括春节期间从未间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生等广泛领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回应。本人主张:当今诗歌一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反映时代新貌,为现实服务;二要革新,要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自我创见与面貌,经过近一年的艰辛探索、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每天除了工作、饮食、运动、休息、家庭外全部都是诗意生活,痛并快乐着,激发、描述着心灵的流淌;三要担当,“以天下为己任”、“无诗民族无希望”、“诗谏中国”、“学术民族眼与脑”、“诗言志”,要力争成为反映时代、家国、民生的史诗、谏诗与赞诗。

本人诗歌特色: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本人“徐敏豪新十四行诗体”已渐趋成熟与定型,立志为中国当今诗史探索一条全新道路,我已经做到了,我一定会坚持到底,让全世界听听一个充满自信、希望、未来民族的不朽声音。长期的工作、生活经历与实践,关怀、培育与锻炼了我,我要用自己的平生所学与才能,回报祖国和人民。并发出宏愿,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望能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喜爱、传播、翻译发表与介绍给西方读者、专家与奖项评委、组委会成员。“三光日月星,三才天地人。观音千佛手,如来万世孙。”愿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民族与全人类,山河常青,吉星高照,幸福永驻。
  中国书法自幼年(3、5岁)师承家学,长期酷爱、收集、研读、揣摩至今达40多年不曾停缀,真草隶篆行五体皆能,自成一体,自出枢机,年富力强,吸天地之灵气,取百家之所长,蒙先辈之呼唤(自古江南名家辈出,苏州更是天堂之地、人文荟萃,明徐渭徐文长即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艺术大师白石老人,也对他深为倾慕),正谋求“习字创作”、“能品──逸品──神品”的跨越与创造,力争在传承、宏扬中国书法上尽股肱之力,与各位老师、前辈、同仁共同创造一个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具有当代中国“尚和”(和谐、包容、大气)与“尚新”(新思维、新地位、新世界),实现与完成“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清尚质”的现代流变与“飞跃”。润格:每平方尺300300000元,列入创作年表记录,依创意、独立、收藏程度按质而论。个人主张:“物以稀为贵”,古时“大家”书写时多秘不示人,就是齐白石老人在他完成作品后人前用印都要在隐秘的柜中进行,这是“行规”,也是自我保护“知识产权”的现代诠释──尽管它利弊双刃,请予谅解;如果已是作品与人或发表,根据书写者、拥有者当事人意愿处之。

  健康顾问“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是古训,也是普世真理。个人主张:管理世界从管理自己开始;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就根本不可能了解、适应、掌握一个真正的外部世界;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是他对世界、宇宙认识程度真实、曲折地反映;一字、一篇、一言、一行、一思,都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与缩影;“独阴不生,独阳不长”、“一阴一阳谓之道”,天地人“三才”皆同。认识世界,从认识自己开始;改造世界,从改造自己开始;影响世界,从影响自己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徐敏豪 2012-6-30 04:48
   真正的大师,学贯东西古今。主要指自然科学与科技方向,其次指通晓前者基础上在人文科学领域有特别建树、开宗立派的大学者。只懂所谓“国学”而对现代科技一窍不通的人必拒之门外、无人可及。马克思曾说:一切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以自然主义为依归。老子说: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一前一后,一东一西,两位人类圣贤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决非偶然。宇宙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真理只有一个。一个不懂得天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懂得人、人群与社会。这就是文理分科的悲哀、愚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界的距离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短,突发事迹的世界反应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高。人大脑的准确分析、判断,比电子计算机要快千百万倍。很简单,一个人处理危险的反应,如果交给计算机处理后再作决定,小命休已。连小孩都知道的事情,我们许多大人却懵懂不知、作茧自缚。祝福
回复 徐敏豪 2012-6-30 04:30
   您知道“钱之问”吗?对,就是“钱学森之问”。他是当年费尽周折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一员。美国深知他的价值,对他禁足,说他一个人的价值超过七个军。何止啊?正是有这样一批批一心报效祖国而归的莘莘海外学子,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把祖国与人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在世界人们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举世惊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哀啊!他最担心的是什么?一个个大师相继离开人世,新的大师又在哪里?大师产生的土壤在哪里?世界著名发展经济学的鼻祖、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培刚在晚年、弥留之际的最大遗憾是什么?英雄所见略同,对,还是“大师之问”。“钱之问”、“张之问”,一个理工,一个人文,发出了同样的“教育天之问”啊。祝福
回复 徐敏豪 2012-6-29 21:14
   自古英雄出少年,现实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只有教育、人才的入口、出口都通畅、良性循环了,才能破除“新读书无用论”,才能破除“封建血统论”,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不使一纸文凭定终身,才能使真才实学者有施展抱负、一技之长的广阔“用武之地”。其中,“人才立国”国策的树立与坚持是关键。惟此,广大青年、青少年、儿童及其家长才会有志于学,才能真正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中华民族生机勃勃、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立于不败之地。祝福
回复 徐敏豪 2012-6-29 20:59
   入学是大学的“入口”,就业(职业、事业、岗位、职位)是大学的“出口”、人才的“入口”,现在教育、人才的入口、出口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新读书无用”正在蔓延,贫拼、钱、不怕羞耻正在侵蚀着教育、人才体系的肌体。“国学”成了封建卫道士的“温床”、吃穿古人的“寄生虫”、“膏粱”与“饭碗”。这些人,还没有真正从这些曾使我们中华民族面临亡国亡族危险的噩梦中醒来。
回复 徐敏豪 2012-6-29 20:50
   在大学入口,许多人早已对全国统一“高考”发难了,只为了自己的子孙能够上最好的大学。名师出高徒,无可厚非。但是,“高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风向标”与“里程碑”,尽管人们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破立利弊,孰轻孰重,不言自名。
回复 徐敏豪 2012-6-29 20:45
   随着大学毕业生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在十三亿中国人,有一亿大学毕业生。但鱼龙混杂、两极分化。上者自强不息,中者安身立命,下者养家糊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就业难、岗位职业位稀缺,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就是“就业”已经不再,“毕业”就是“失业”、“待业”、“回家”、“啃老”伤了多少学子、父母的心。
回复 徐敏豪 2012-6-29 20:37
   当时,中国十亿人,大学生凤毛麟角、物以稀贵。为了提高全民的教育素质,普及大学教育,扩招、多途径办学,适应、满足了人们的学习需求。文凭逐渐成为了谋求事业、职业、好工作、好婚姻、好生活的“敲门砖”。
回复 徐敏豪 2012-6-29 20:32
   记得我国在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以后,全民族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至九十年代初,当时的一批大学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做出了骄人的业绩,得到了广泛地认同,解决、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使个人、社会、国家焕发出崭新的生命亮色与活力。美国教育考察团,闻讯而来,惊呼: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而且必将走在世界前列。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啊。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