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taichi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14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医要打破脑袋中的壁垒

已有 1285 次阅读2017-12-9 11:08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一个医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真正自己单独临床之前,之前的学习经历都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换言之,真正自己单独临床之前,既往的学习储备阶段也只是储备而已,还不足以说明自己就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只有经历了成功与失败,体会到成就感与挫败感,才可以脱离书生气息,才知道临床求真务实的深刻含义。


如今中医圈的怪象,就是似乎只要“得道”,你马上就可以成为中医大家;只要你研究伤寒论,研究经方,那么不需要多久,你就可以成为经方大师,你就可以执一方而治百病。


这是多么荒唐的说法!没有在病人床旁熬过足够多的夜晚,一个医生的临床技艺是不会熟练的。医学不等同舞文弄墨,医学理论不是为了自圆其说,这个世界也并不是按照中医所谓的五行原则去运转。


前面提到过了,一个中医在真正处方治病之前的学习都只是储备而已,说明不了很多问题。并不是说自己中医理论搞得很通顺,今后临床上就一定会一帆风顺。疾病的变化规律,事实上就在那里,并不随医者的意志而转移,只是需要我们医生去发现总结而已,并非意淫而来。


学习了伤寒论,学习了麻桂剂,张仲景告诉我们病人服用大青龙汤后会大汗出而热退。可真正临床实际情况是,只要剂量合适,只要麻黄与桂枝的比例恰当,完全可以做到药后无明显汗出而脉静身凉。那么接着问题就来了,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具体分工是什么?两味药的具体剂量如何搭配?桂枝是用来辅助麻黄的吗?搞不清这些东西,就无法灵活应对风寒表证引起的诸多临床表现。这就是我所要强调的中医理论与临床脱节的情况。


如今的医疗圈,西医就如同一个巨无霸,医疗的各个角落它都要强势入驻,所以过度医疗,已不再是个别现象。中医因为自身临床的没落,而如同鸡肋,变的可有可无,似乎只能依赖所谓的“三伏贴”来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事实是,西医过于自大,中医过于自卑。过于自大,以至于对自己的临床疗效盲目推崇,所以很多西医大夫看不到中医的疗效的存在;过于自卑,以至于中医院校的学生主动学习中医的热情大减,同时因为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拼不过人家西医,所以只能靠“冬病夏治”“三伏贴”这些无法立即得到验证的模棱两可的做法来夹缝生存。


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在这个西医占据绝对话语权的医疗环境中,也只有那些有着扎实临床疗效的中医可以体面的存在,也是他们在真正坚守中医的临床一线。其他的不入流之辈,也只能依赖炒作团伙、出书、讲学、开养生馆等等方式来哗众取宠。


所以,我们要正视我们中医的生存环境,要自强不息,要有临床疗效,要有底气才行,要培养出一大批临床功底扎实的青年中医,中医才能得到较好的继承与发扬。


西医因为在自身的发展中,融合了诸多学科的优势,力争做到对疾病的全面的认识与治疗。这种积极态度值得我们中医学习。中医的弱势就是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当前病情的具体分析,而欠缺全局观。一个疾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流行区域是哪些?为什么男女发病率不同?目前临床治疗措施有哪些?治疗方案的利弊有哪些?该病的预后如何?死亡率如何?这些方面,西医就是尽力做到精确,这些都是人家的优势所在,我们中医要去学习,要拿来主义。


前段时间,曾在住院部碰到一个中医狂热分子,带教老师打算与他讲解专科的体格检查,他却一口回绝,理由就是他要看继续看他的伤寒论。这种人,真是脑子进了水!学习西医的专科疾病体格检查,只会让他的医学知识体系更加全面,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一个疾病。毕竟,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中医,张仲景自己也说他只是提供了一种临床治疗疾病的方法而已。


那些沾沾自喜的“纯中医”们,不应该拒绝学习西医的长处,甚至更不应该以自己不懂西医而自负。医学是复杂,中医与西医是认识疾病的两面窗而已。从两面窗户去探视房间的内部构造,肯定比只从一面更加全面客观。西医不是万能的,中医也不是无用的。最关键的是,要能治好病,要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而不是靠“三伏贴”这些模棱两可的噱头来刷存在感。


到底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中医呢?到底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中医大夫?最关键还是要有兴趣,因为有了兴趣,你才会去主动学习中医,发现中医的长处与短处,有了兴趣,你才希望中医越来越好,有了兴趣,你才会自己的临床要求更高,对自己的医学知识结构、临床观要求更加全面。


具体来说,既往的中医书籍,如经典读物、古人医案,要多读多看,多比较,多思考;要认识中医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扬自身优势,中医基本功要扎实;同时,要看到西医的优势,要学会西医与患者交待疾病转归预后的方式方法,甚至可以借鉴西医的某些临床观点来指导中医的处方用药。这个过程是繁琐的,没有长时间的琢磨与历练,很难做到融会贯通。


希望能够继续按照求真务实的路线坚持中医临床,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客观的看待临床问题,在这个全局观的基础上,把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功夫更加细化,要完全摒弃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摒弃神秘化、玄学化。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中医疗效,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提高治病救人的水平。


识证不明,万法皆废;处方无效,皆是空论!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