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taichi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14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脊柱的骨与骨链接(科普篇)

已有 5062 次阅读2017-7-7 10:22 |系统分类:健康养生分享到微信

脊柱的骨与骨链接(上)


成年人脊柱由26个脊椎骨组成,即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1个骶椎(小儿为5块,成人融合成1个),1个尾椎(小儿为3~5块,成人亦融合成1个)。除第1、2颈椎,骶骨及尾骨外,其余各椎骨的解剖结构大致相同,均由椎体、椎弓、关节突(上下各2个),横突(左右各1个)及棘突所组成。各椎骨上下由椎间盘及坚强的韧带相连接。


(一)椎体  椎体呈扁圆形,其横径大于矢状径。腰椎  椎体较大,胸椎次之,颈椎最小。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外包以薄层皮质骨,其上有多数小孔,营养血管由此进入。在椎体上下面,边缘部有隆起的骨环,称为骺环,椎间盘的  软骨板位于其间。其中胸椎椎体后部有一对肋凹和肋骨头相接。


(二)椎弓  椎弓分为椎板和椎弓根。椎弓根位于椎体后外侧,其上下方均有切迹,称之椎骨上下切迹。椎板左右各一,和椎弓根相连,呈扁平状。椎弓和椎体后面联合形成椎孔。


(三)椎管  每一椎骨后都有椎孔,各椎骨之椎孔上下相连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一般颈部及腰部椎管较宽,略呈三角形,以适应脊髓的颈膨大、腰膨大。即椎管最宽部约在颈7、腰5平面。


(四)椎间孔  相邻两椎体的椎骨上下切迹之间构成椎间孔,呈卵圆形,左右各一,其纵径大于横径。脊神经根由此穿出,神经根及动脉由此进入椎管。颈椎椎间孔除颈6、7外,大小相同,腰椎椎间孔自上而下宽度逐渐减小。另外,枕骨与第1颈椎和第2颈椎间无椎间孔。


(五)关节突  每一椎体均有上、下各一对关节突。上关节突主要起自椎弓根部上方,下关节突主要起自椎板下方。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联合构成关节突关节。颈椎关节突较短小,排列近水平位,这有利于颈椎前屈后伸运动,暴力作用易脱位,而较少骨折。胸腰段各关节突较长,较大,排列近垂直位,暴力造成关节突骨折较多于脱位。腰椎关节突排列,除腰,外,其关节面由上位矢状位向下逐渐变为斜位。


(六)横突  横突位于椎弓侧方,左右各一,颈椎横突较小,且横突的前部有肋突与其融合,其横突上均有一孔,称之为横突孔,椎动脉自下而上由此通过。胸椎横突较颈椎长,其横突上海侧有一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腰椎横突较长,其中以腰,横突最长。


(七)棘突  系椎弓后部中央伸向后方或后下方之骨突起。但第1颈椎无棘突,第2颈椎棘突较宽大,第7颈椎棘突较长,其他颈椎棘突尖端分叉。颈胸椎棘突向后下方倾斜较大,尤以中段胸椎明显,腰椎棘突则近水平位。


(八)第1、2颈椎的结构特点  第1颈椎无椎体,也无棘突,全形呈环状又称寰椎,寰椎由前后弓和两个侧块组成。前弓短,前面中部有前结节,是两侧颈长肌的附着处。它的正中后面有一齿突凹,与齿状突相关节。后弓较长,其后方节凹与枕骨构成枕寰关节。头颅在此关节上可作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运动。侧块下方有一对下关节突,与枢椎的上关节突相关节。后弓上面的两侧近侧块处,各有一沟,称椎动脉沟,侧块的内侧面有一粗糙的结节,为寰椎横韧带附着处。第2颈椎在椎体上方有一向上的突起叫齿状突,它伸入寰椎内,与寰椎前弓后面的关节面相接构成寰枢关节。齿状突为寰横韧带所固定,寰椎连同头部可围绕齿状突行左右旋转运动,所以第2颈椎也叫枢椎。枢椎上关节面较大而向前倾斜,由椎体向外扩展至横突上面与寰椎下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棘突长而粗大,是X线定位的习惯标志。横突较小而向下外方下垂,便于头左右活动。


脊柱的骨与骨链接 .下


一、椎间盘  椎间盘是椎体间的主要连接结构,协助韧带保持椎体互相紧密连接。自颈2至骶1,每2个椎骨间均有1个椎间盘,总数为23个。约占脊柱全长的 1/4。每个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及软骨板构成。


1、纤维环  由纤维软骨组成。纤维在椎体间斜行排列呈同心环形。因为纤维的排列角度不同,相邻环的纤维相互交织成网状排列。纤维环前后浅层纤维分别与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的纤维融合在一起,深层的纤维附着于透明软骨上,周边部位的纤维跨过透明软骨板穿入椎体的骨质内,中央部的纤维与髓核的纤维融合。髓核内的纤维斜行走出附着于纤维软骨板上。因此,椎间盘与椎体连接牢固,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有滑动现象。


2、髓核  是包围于纤维环与软骨板之间的胶状物,基质由粘蛋白组成,内含少量软骨细胞与纤维母细胞。含水量很高,往往超过80%。其含水量因人而异,正常生理情况下,在负重时,椎间盘脱水而体积小;卧位解除重力时又吸收水份,体积增大。年龄越小髓核含水量越多,体积越大,20岁时发育成熟,髓核最厚,弹性最好。随着年龄的增加,髓核渐呈脱水状态,髓核内逐步为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代替。在成年人,髓核与纤维环之间并无清楚界限。


3、软骨板  构成椎间盘的上下壁,与椎体的松质骨相连接。软骨板与纤维环融合在一起,质较硬,并将胶状的髓核密封于其中,所以在软骨板完整时,髓核不易突入椎体的松质骨内。在纤维环无损伤时,髓核不易向周围脱出。


二、脊柱的韧带  各椎骨之间由许多富有弹性和韧性的韧带连接,它既能保证椎间活动的灵活性,又维护椎间盘的紧密连接,使脊柱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其韧带连接主要有:


1.前纵韧带  起于枕骨的咽结节,向下经寰椎前结节及椎体的前面,止于第1或第2骶椎的前面,是人体最长最宽的韧带,由数组纤维组成,最浅层纤维跨过3~4个椎体,中层纤维跨过2~3个椎体,最深层纤维仅连接相邻两个椎体,它与椎间盘及椎体紧密相连。其主要功能是限制脊椎的过度仰伸运动。


2.后纵韧带  位于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颈椎,后上移行于覆膜,向下沿各椎体的后面至骶管。后纵韧带与椎体上下缘、椎间盘的后面紧密相连,但在椎体后方中部有裂隙,其中有椎体动、静脉穿过。后纵韧带呈扇形,上窄下宽,两侧较中央部为弱,在压力作用下,髓核易从侧方突出。后纵韧带的主要功能是起连接作用及防止脊椎过度前屈。


3.黄韧带  起于相邻上椎板的前下方,止于下椎板的后上部;稍斜行于椎板之间,呈扁平状,很坚韧,为黄色弹力纤维组织。此韧带在腰部最为发达,其前外侧可达椎间孔的下部。两侧黄韧带的内缘接近中线形成窄隙,有静脉通过。因弹性强,当脊柱背伸时不皱褶,屈曲时不变形。发生变性肥厚时,其弹性减弱,脊柱背伸时,可发生皱褶,产生脊髓受压症状。    


4.棘上韧带  各棘突后端以棘上韧带相连起于枕外隆凸,止于骶中棘。此韧带在颈部最为粗厚,称为项韧带,由枕外隆凸至第7颈椎棘突。棘上韧带较强,保持脊柱免受过度屈曲损伤。但在腰骶交界处,此韧带较薄,有时甚至缺如,致使此处在解剖上较弱。


5.棘间韧带及横突间韧带  韧带较短,分别位于相邻两棘突或横突之间。急性损伤使韧带发生断裂,慢性损伤使韧带关节囊松弛,因而会失去应有的韧性和弹性,均可破坏脊椎结构的稳定性,导致椎体失稳。


三、脊柱的关节


1、关节突关节  为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及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所构成,属于滑膜关节,自颈2至骶1,每两个椎体间有两个关节突关节,左右各一。关节面覆有软骨,有一小关节腔,周围有关节囊包绕,其内层为滑膜,能分泌滑液,  以利关节活动。滑膜外方有纤维层,其增厚部分称为韧带。颈椎2-7,关节突关节面排列近水平位,利于颈椎屈伸及旋转,胸椎关节突关节面的排列近乎额状位。利于屈、伸及侧屈。腰椎关节突关节面的排列则为半额状位及半矢状位,其横切面近似弧状,对屈伸、侧屈及旋转均较灵活。如因损伤破坏关节的完整及光滑性,即导致损伤性关节炎,该区域即发生疼痛。颈椎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较宽大,故活动范围较大,易发生关节脱位。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较窄小,容易发生骨折,而脱位较少。关节突关节的神经支配来自脊神经后支之分支。


2、钩椎关节  第3~7颈椎椎体上面呈额状位方向的凹陷,在椎体两侧偏后方有嵴状突起,称为钩突。左右两侧的钩突呈臼状包绕上边的椎间盘,并与上位椎体侧方的斜坡对合,形成非滑膜性关节,称为钩椎关节(亦称骨膜关节、椎体半关节、神经弓椎体关节、Luschka关节)。此关节从左右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能防止椎间盘从侧后方突出。但因退变、磨损易发生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缩小。此关节骨赘易出现神经血管症状。当个别椎体因外伤或退变发生移位时,该关节两侧即不对称,可影响位于其侧方的椎动脉的血液循环,并可压迫其后方的脊神经根。


3、胸椎的固有关节(1)肋椎关节:各肋骨小头与胸椎体的连结形式不同。第1、11、12肋骨小头(有时包括第10肋)各与其相应的胸椎后外侧方的关节面相连接,而第2~9(有时包括第10)肋骨小头呈楔形,同时各以两个关节面分别与两个相邻胸椎相连接。各有滑膜腔,两者之间有关节囊内韧带隔开,两关节外有关节韧带包绕。(2)肋横突关节:由各肋骨结节与横突构成,均有滑膜腔。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