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称,2013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周期已满,将于近期组织开展验收工作。看罢此则报道,笔者不禁浮想联翩: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其宗旨与任务是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员和中药技术人员。而中医界目前的状况是中医思维异化、中医评价西化、中医学术蜕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特色优势淡化。这说明开展了近30年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早在1950年代我国政府就十分重视,采取了传统的师带徒等一系列措施。“文革”十年,造成新的“青黄不接”。尤其到了1980年代末,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年事已高,他们的学术经验和专长面临失传的现象非常突出。为此,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0年6月13日联合作出了《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迄今为止,已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认定了5批2870名(第一批464名,第二批556名,第三批586名,第四批530名,第五批734名)有师带徒资格的名老中医药专家,4784名(第一批627名,第二批716名,第三批924名,第四批1052名,第五批1465名)杰出的中青年中医投身于名老中医药专家的门下成为其学术继承人并相继出师。
为切实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0年启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截止目前,已经在全国建立了1298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10年181个,2011年227个,2012年210个,2013年144个,2014年222个,2015年192个,2016年122个)。
可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就是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升级版”。也就是说,国家已经先后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拨付了两轮财政专款。仅2010年至今,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上就投入了近五亿元的专项经费。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可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是明显不尽如人意的。个人认为,原因大致有三点:
第一,虽然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制定了明确的任务书,包括跟师出诊、病案总结、科研项目、继续教育、学术论文撰写、出版著作书籍、新药研发等方面,但仅仅停留在临床侍诊抄方的口传亲授、总结学术经验、撰写几篇学术论文等,传承工作室建设未能落到实处,基本流于形式。
第二,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继承人几乎都是中医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而“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能用中医的思路、方法看病的中医”。大部分的学术继承人拜师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尽快晋升职称,因为“继承人经结业考核及出师验收合格并获得出师证书者,通过规定的职务评聘程序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本单位职数限制。”二是成为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受业弟子,可以“名遂师扬”。
第三,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绝大多数是各专业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造诣精深,都是医林高手、临床大家,既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老一辈中医药专家,更多的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新一代“汇中西之学,倡科学之论”的学者。他们所谓的学术经验是“不中不西”“亦中亦西”“非马非驴”的,这是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很难传承下去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