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厉兑穴出自《灵枢经·本输第二》:“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趾内次趾之端也,为井金”,为足阳明胃经五腧穴之井穴,五行属金。胃经为土,此穴为胃经上之金穴,是为土中金。亦为胃经之根穴,《灵枢根结第五》:“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又为胃经之本穴,《灵枢卫气第五十二》:“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
这个土中金穴何以为胃经之根与本呢?我们说胃为足阳明,于六气为阳明燥金,本于西方金地。胃在二十八星宿里面为西方七宿之一,隶属于西方白虎所主之星宿。西方白虎七宿: 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故经方之祖《汤液经法》里六神之方有白虎汤用于清阳明胃之经热。可见胃之本位在西方阳明燥金之地。《伤寒论》阳明欲解时在西方申酉戌,亦其证也。胃除了位西方外,还五行位中,为中之阳土。胃喜润而恶燥,乃喜西方肺经所主之雨泽凉润也。
此穴何以名为厉兑?此穴名有很多版本的解释,大都从字义理解,没有从《周易》角度去理解;即使有从周易理解的,但理解的却不全面。如果没有深入易理,就不好明白这个穴名的甚深内涵。
先谈厉兑的厉,此字历代解释此穴位之意为:1,为天地间之疬气,以厉为疬也,言此穴可主天地时行之疬气;2、有解释为不美,指受足大趾之排挤,真形恶厉,这是个奇葩解释,不论。3,以厉与离相通,以音同也。其说来之于《周易》之革卦。因为《尚书洪范》:金曰从革。而革卦是上离下兑,故名离兑为革,所以离通厉也,离兑为厉兑。这个解释看来好像很符合道理,但是等我后面揭示了厉兑之厉的真意后就会发觉这个不靠谱;离与厉虽然同音,但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4,第四个解释为《尔雅.释天》:“(月)在戊曰厉,意指土而言“,戊为胃土也。还有解释为马蹄上凸之处的,以此穴在指甲之旁;又有解释为危也、虐也、病也:或为内经里面的厉风,《吕览.有始》:”西北曰厉风“。这个说法是比较接近西北的艮胃所处之地的。
但实际上在古代最初这个厉指的是石头:厉,厲 ,lì (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段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字亦作厲、作礪。”朱骏声曰:“精者曰厎,粗者曰厉。汉书地理志,述禹贡砥厉砮丹;诗公刘,取厉取锻,礼内则,刀砺;西山经,苕水其中多砥厉;中山经,阴山多砺石。” 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那么石头与胃有什么关系?在《周易》里艮为山石,而在人体艮为胃。也就是说我们身体上的胃在自然界里就是大山,为山石。胃不是为阳土吗?自古以来都认为这个阳土指的是地表的土,而地底深处的土为阴土脾土,其实繆矣。这个阳土指的是天空中的土,只有大山才是天空中的土。这个土也能生万物,最重要的是大山能够沟通天地,有胃的中和之作用。大地土中生山,山中生金,金石在自然界是一体的。所以西方的这个山石为厉,指的是山石五行为金。虽然胃为阳土,但是也为燥金,因为大山有土、有金有石,所以天空中的大山上的土为胃土,而山石为阳明燥金,二者都是胃的一部分。胃为艮,艮为山,山有金石有土,而胃既为阳土又为阳明燥金。这个胃经上的土中金,就是砺——厉,为胃之本也。厉一字,也出现于《周易》艮卦第三爻: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兑呢,自然指的是八卦里面的兑卦.兑为口为泽,在人五脏为肺金。厉兑合起来真的指的就是土中金,在人体为阳明胃土与太阴肺金。艮胃为山,兑肺为泽,《周易》言: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艮山与肺泽其气相通。艮为少男,少男配少女,少女为兑,艮胃与兑肺是为少男少女阴阳相配.那么山泽通气的穴位是哪个呢?就是这个厉兑穴。此穴土中金,是阳明胃土与太阴肺金互通其气的穴位,故名厉兑。
在人体有一个部位也是山泽通气的地方,就是鼻子,肺开窍于鼻,但是鼻子在面部位于中部,为中土之位,属于胃,而胃为艮为大山,鼻子在面部隆起有大山之象,又处中州,故为艮胃。所以鼻子为山泽通气之处。所以厉兑善于治疗鼻部的疾病。什么病呢,比如鼻渊,阳明胃气积热而不降,导致太阴肺气不升而不宣,鼻塞鼻淌黄涕(胃积热故涕黄,肺气不宣故鼻塞),此穴主之,配伍太渊或者鱼际有奇效。厉兑善于治疗肺胃不和诸病,主要是阳明胃盛而太阴肺虚的病症。
厉兑为足阳明胃经之土中金穴,是为胃经子穴,胃经五行为土,此穴五行为金,土生金,金为土之子。实则泻其子,故胃经实证多取厉兑穴泻之。比如胃火、胃热,火热循经上炎,多出现胃经头面部的实热、实火之证。胃火迫血上冲导致鼻衄、胃火或胃经热毒出现牙龈红肿热痛、口疮溃疡、鼻流黄涕等,皆可取此穴用泻法以泻实火热毒。经言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头者取之足,此穴正当宜也。凡胃经火热实证需要用泻法,多配合胃经荥穴之内庭穴同用,以荥穴主身热诸症。比如火热牙龈肿痛,上可取胃经头部的颊车、地仓,下可取厉兑、内庭泻之。
另外此穴善治胃热或湿热导致的面部之额头、鼻翼、面颊部位所生之痤疮。因为厉兑土中金,与肺金之气相通,肺主司皮肤毛孔,故此穴善治胃经所主皮部疾病.临床上多以厉兑配伍肺经之井穴少商穴点刺出血,以泄血热之瘀毒,通皮毛之汗窍。如果痤疮伴有大便干燥,手足阳明肠胃实热,可厉兑配伍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商阳穴刺血,以泄热通窍。《素问繆刺论》:”邪客于足阳明经,令人鼽(qiu,鼻塞的意思)衄(,nv,鼻出血),上齿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
前面讲过,鼻子为胃经与肺经山泽通气之地,凡鼻塞多为肺气不宣,风寒闭窍,可以胃经之厉兑配伍肺经之鱼际穴宣肺通窍.《铜人》《甲乙经》:”厉兑主恶风、鼻不利”。恶风一般主因有二,一为体表阳虚,尤其胆经阳虚;一为肺气不足,导致表气虚而恶风。厉兑主恶风、鼻不利者,以此穴善降阳明胃气而宣发太阴肺经之气也,此天阳下降、地阴上升之理。阳明阳气下达,必蒸腾太阴之气宣发上行,故能宣肺而实肺气,而通鼻窍。此为武当祝氏道医修炼内证十二经脉之阴阳表里二气对立升降之玄妙也。
此穴为胃经之井穴,善引胃气下降。如若胃气厥逆于上,面肿而眩仆,此为阳明厥逆之证,厉兑为胃经之井穴,凡井穴善于苏厥救逆,开窍醒神。厥者,气血上逆也,故厉兑可主治。《针灸大成》所言厉兑主尸厥,即阳明厥逆证。祝华英道长所著《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里有一例阳明厥逆病医案,大家可以做参考。
《甲乙经》与《针灸大成》:”主足胫寒“。此胃阳不降故,取厉兑。
又言善疗“消谷善饥、溺黄、吐舌”,此皆胃热之证,实则泻其子,取厉兑泻之。临床上消谷善饥有虚实之分,实则为火,虚则为胃阴不足,皆可主之。若实火者,取厉兑、内庭泻之;若虚火者,厉兑、内庭补之,何以补内庭,内庭乃胃经水穴,可滋阴清热生津也。故胃热之消渴善饥多食,此为要穴。
《针灸大成》:”厉兑主口噤、口喎“(wai,同歪),口眼歪斜面部中风之证。口噤为牙关紧闭不能张开之症,多为肠胃积热,外中风邪,痰凝气滞,瘀堵经络所致。牙关紧闭口歪斜,以胃经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口眼歪斜历代多从阳明治疗。在《灵枢经筋十三》:”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寒者筋急可取桑枝灸之,涂以桂枝酒以温通经络,舒筋散寒。热者泻之,可取厉兑刺血,泄热通络;热者亦可配合面部胃经局部取穴刺血泻之。
善治胃热狂躁之精神失常。《素问阳明脉解篇》:”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支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支实,实则能登高而歌也。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此为阳明胃实热盛,经热循经上盛于头,热扰头部神明而致神志失常而狂躁,当泻其有余也。可取厉兑泻胃实,配胃经荥穴内庭清胃经之热。还可配伍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以开窍醒神。此病症为癔病、癫狂,为近代医学之精神疾病。
经言”胃不和则卧不安“,厉兑可清热和胃,胃经实证之失眠可以泻之。
关于厉兑清泻胃实,还可以用于胃经热毒之扁桃体炎,单取泻法即有效。
厉兑配伍丰隆、阴陵泉可清胃热化脾湿。厉兑清热和胃,丰隆和胃化痰湿,阴陵泉健脾升清化痰湿,三者配伍治疗脾胃不和之湿热。
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厉兑为胃经之井穴,刺血疗法临床应用比较多,凡胃经实证时需要取厉兑者可以优先考虑刺血疗法。
最后补充一点厉兑现代穴位临床研究,针刺厉兑对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可增加肺最大通气量和耗氧量,但较足三里为差。临床以足三里、厉兑配伍肺经原穴太渊,可以起到补益肺气的作用。此穴临床机理可证与肺经的确相关通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