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郝万山谈名医成才之路
熟读经典,多临证,问道明师,有悟性,这是中医临床家成才的必由之路。在中医的经典中,对临床家的成才,研读《伤寒论》尤其重要。
学什么:①学习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②学习辨证鉴别的思维方法。
③学习灵活用方的思路。④学习组方遣药的思路
怎么学:①常读诵,记胸中;②训词句,明本义;③跟明师,多思考;④勤临床, 深体会;⑤读注家,增智慧。
一、常读诵 记胸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临到用时,信手拈来。陈慎吾老师每天背《伤寒论》一遍。刘渡舟教授治病,常用原文对号入座。方药中老师读《内经》,倒背如流。台湾张步桃医师过目不忘,胸中自有名著百卷。 二、训词句 明本义1、训释字词要选用和经典时代相接近的工具书
煮、煎、熬三字,在现代汉语中义近。西汉•杨雄《方言》:煎——凡有汁而干谓之煎。熬——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 以往谓之焙,秦晋之间或谓之焣(炒)。
东汉•刘熙《释名》:胃,围也,围受食物也。肠,畅也,通畅胃气,去滓秽也。脾,裨也,在胃下,裨助胃气主化谷也。 【常用工具书】 ①西汉·杨雄《方言》——清·钱绎撰集《方言笺疏》 ②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③东汉·刘熙《释名》——清·王先谦撰集《释名疏证补》 ④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⑤魏·张揖《广雅》——清·王念孙撰《广雅疏证》 ⑥清·阮元编《经籍簒诂》 ⑦十三经注疏(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本的合刊本) 2、释医理,要融会贯通,联系实际 【例】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畅达气机,祛风活络,调和营卫。 【读经】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前后联系】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思考】汉•郑玄注《周礼》:烦,犹剧也。
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痛,(脉)阳微阴濇而长者,为欲愈。
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ß 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结合临床】桂枝汤治疗痹证
基础方:桂枝10克 炒白芍30克 生姜15克 炙甘草10克
陈旧性疼痛加丹参30 制元胡10 生牡蛎30;腰以上痛加鸡血藤30;颈部痛加葛根20;下肢痛加桑枝30 川牛膝10;腰痛加炒杜仲10 桑寄生30 川续断12;
凡舌质淡、暗皆可以使用,舌上有瘀斑更适合,舌红,加胡黄连(或马尾连)10;热痹见关节红肿热痛,配合白虎汤。
【读经】仲景用桂枝汤类方治疗疼痛:①桂枝新加汤治血虚肌肤失养之身疼痛。 ②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治邪在太阳经脉的项背僵痛。 ③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治腹痛。 ④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冻疮疼痛、血虚寒凝之痛经、疝气痛、胃痛、头痛。⑤桂枝汤的拆方——芍药甘草汤治骨骼肌、平滑肌的痉挛性疼痛和神经痛。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的心绞痛。
三、访明师 多思考1、关于辨证思维过程的学习和思考【读经】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思考】①用“汗出而喘”除外了寒邪闭表,无汗而喘的麻黄汤证。②除外了外寒内饮,不汗出而喘小青龙汤证。③除外了中风兼喘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④用“无大热”除外了阳明热实迫肺的汗出微喘喘冒不得卧证。病位:喘为邪气在肺,肺失宣降。病性:汗出为里热逼迫津液外越。属邪热壅肺。 临床表现:发热、咳吐黄痰,甚至铁锈色痰。喘促胸闷,鼻翼煽动,心烦口渴,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滑而数。治法用方:清热宣肺平喘,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跟师】《蒲辅周医疗经验》:支气管炎,外寒内热,无汗而喘,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发之。麻杏石甘汤亦治寒包火,有汗无汗、汗出不彻者皆可用。年老体弱而有汗或汗多者,用麻黄根代麻黄,通过实践数十年,用之多效。 【读经】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61)【思考】用不呕除外少阳病胆热扰心的心烦。用不渴除外阳明病胃热上扰心神的烦躁。用无表证除外太阳病大青龙汤证的寒邪闭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的烦躁。用身无大热除外了阴盛格阳证。
【跟师】张孝骞教授诊断高热不退。
2、关于用方思路的学习和思考【例一】辨病辨证 根据证候选方【读经】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主 证 病 机 临床应用四肢沉重疼痛 水浸四肢 治各类水肿心下悸 水气凌心 治心脏病心力衰竭咳 水邪犯肺,肺失宣降 治呼吸系统病吐利 水邪浸渍胃肠 治消化系统病头眩 水邪上冒清阳 治各类眩晕动 水邪浸渍经脉肌肉 治神经系统病小便不利或利 肾阳虚气化失司或阳不摄阴 治肾病 治妇女白带清稀量多,但病机必须是阳虚水泛 【例五】 抓副症 探求病本选方 【读经】本已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临证】用五苓散治胃胀、呕吐、头胀,用猪苓汤治疗神经性呕吐。 3、关于组方思路的学习和思考 用多种蔬菜和食品,合理搭配组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和食物,是饮食的进步。 单味中药组成复方,是中药应用的进步。
从单个蔬菜或者食物中分析提取营养成分。是人类研究分析方法的进步,但依靠吃提取的营养素,人不一定能活下去。
从单味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单品药物,是西药应用的进步。黄花青蒿——青蒿素。黄连——黄连素。南美某种植物——硫胺红迪霉素。但单品易导致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抗药性,失效快、淘汰快。而复杂成分的中药复方用几千年仍有效,不被淘汰。
关于组方理论,《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后来归纳为君臣佐使理论。《伤寒论》的组方成就很高。
【例一】缓峻并用的临床意义【思考】十枣汤中用大枣;干姜附子汤和四逆汤之差别;大陷胸丸之用白蜜;调胃承气汤和桃核承气汤之用甘草;金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三一承气汤,大承气汤加甘草,以生姜为引,作用为泻火解毒。【例二】遇疑难 合方应用【读经】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麻合方,治疗表郁轻证。桂枝汤可以看成是桂枝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的合方,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的组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看成是小柴胡汤、甘草干姜汤、桂枝甘草汤加天花粉、牡蛎而成,针对少阳不和、心脾阳虚、津液不足、三焦失畅、气机凝结而设。 【例三】药物剂量比例的意义 【读经】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66) 【跟师】胡希恕老师注意此方剂量比例,体现了洞悉经方药量比例的用意。 【读经】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桂枝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跟师】刘渡舟教授强调生姜用量。 四、多临床 深体会 【例一】蛔厥证之认识 【读经】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跟师】江尔逊老师治蛔厥 【思考】热病遗留的寒热错杂,进餐前胃肠条件反射过激的烦躁【例二】吴茱萸汤证之验证【读经】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临证和思考】吐涎沫的临床所见。 五、读注家 增智慧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清·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当代诸多《伤寒论》研究者的著作皆可学习。推荐《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郝万山等主编《伤寒论理论与实践》(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伤寒论精讲》(VCD)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出版 【课尾寄语】熟读经典多临证,问道明师有悟性,这是中医临床家的成才之路!学好用好《伤寒论》就能成名医!不学《伤寒论》肯定成不了名医!没学好《伤寒论》也成不了名医!
第二讲 少阳病和柴胡剂的应用
一、天地之少阳
少阳是阴阳学说中的术语。阴阳是阐述化育生命基本条件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天空有太阳,地面有昼夜和四季,于是就有了阴阳之分。阳气不亢不烈,阴气不冰不寒,阴阳消长进退,历经几十亿年的演化,化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世界。
《素问•生气通天论》: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美国宇航局(NASA)在地外寻找人类宜居行星的基本条件:①与母星(恒星)保持适当距离的行星。②由坚固岩石或其他固体组成的行星。(人类宜居行星必须有阴阳二气)③表面温度介于零下17℃到93℃之间。④表面存在液态水。(阳气不亢不烈,阴气不冰不寒)
生命是在有阴阳之分的环境下化生的,所以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被打上了阴阳的烙印。但这4个条件还不够,还需要有四季温度的变化和能量(气)运动趋向的变化。
春季和寅卯辰(3-9点)阳气弱小,《黄帝内经》称为少阳、一阳。气温由低渐高,气(能量)的运动趋向为展发展放,《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为发陈。应象于植物的营养向根稍和枝端输送,根须下扎,枝叶上展,这就叫春生。五行名为木行、木气、木运。
夏季和巳午未(9-15点)阳气盛大,《黄帝内经》称太阳、三阳。气温持续炎热,气的运动趋向为上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为蕃秀。应象于植物的营养向顶端输送,枝叶繁茂,而根须生长减缓,这就叫夏长。五行名为火行、火气、火运。
秋季和申酉戌(15-21点)阳气逐渐减少,《内经》称阳明、二阳。气温由高渐低,气的运动趋向为内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为容平。应象于植物的营养向主干、种子、果实内贮藏,根须和枝叶干枯,这就叫秋收。五行名为金行、金气、金运。
冬季和夜间阳气潜降,阴气主事,《黄帝内经》称亥子丑(21-3点)为太阴、三阴;子丑寅(23-5点)为少阴、二阴;丑寅卯(1-7点)为厥阴、一阴。气温持续偏低,气的运动趋向为潜藏下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为闭藏。应象于种子滞育,植物生机潜闭,蓄积能量,这就叫冬藏。五行命名为水行、水气、水运。
季节交替时段各有18天升降平衡、出入平衡,《黄帝内经》称土行、土气、土运,即土旺四季(季春、季夏、季秋、季冬)。
《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运行,各终期日。《气交变大论》:五运更治,上应天期。《六元正纪大论》:五常之气,太过不及。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 因此五行就是自然界气(能量)的升降出入运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六微旨大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四时五行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源,又∵升降出入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源。
∴五行=升降出入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
量子物理学认为能量构成了宇宙万物,物质是能量的凝聚,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医的“氣”字,可直译为能量。
中医经典用阴阳区分氣的性质,用三阴三阳区分氣的量变,用五行区分氣的运动方向。阴阳五行学说阐述的是地球上化育生命的基本条件,这个条件失衡,就意味着太阳系和地球的毁灭,地球生命的终结。这就是《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阴阳五行是地球化育生命所必须的自然条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原本不是哲学,只是后来的人们把它和思维知识、社会知识结合起来,上升到了哲学的地位。
不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就是超越!——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一年之计在于春,提示春季少阳木气的展发对生物一年中生长化收藏的重要。
一天之计在于晨,提示少阳木气的展发对生物一天中生命活动的重要。
一人之计在于少阳,提示温煦长养而展发疏泄的少阳木气,对人体五脏六腑表里内外新陈代谢活动的重要。人体的少阳就是胆和三焦。
二、人体之少阳
人体之少阳就是胆和三焦。胆附于肝,藏精汁,主疏泄,主决断,寄相火。主要有调控脾胃升降、促进脏腑代谢和条畅精神情志的作用。 其阳气不亢不烈,如日初出,因此称少阳、一阳、小阳、稚阳、嫩阳、幼阳,温煦长养。应时于春季和一天之中的寅卯辰(3-9点)
三焦是水火气机的通道,是气化的场所,是元气之别使,内寄相火。《说文解字》:焦,火所伤也。元•戴侗《六书故》:焦,燔之近炭也。
焦字的本义就是烧烤、燃烧的过程,也就是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三:①多也。②具体指数字3。
三焦:①人体多处具有物质代谢,能量转换的场所。②上中下三个部位的代谢特征: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气机调畅,则表里内外气机皆畅达。
人体少阳木气(胆和三焦)的展发,对肝气的疏泄,脾胃的升降,心气的振作,肺气的宣降,肾气的藏泄,表气的布达,里气疏通,细胞的代谢,能量的合成和输布,都有着调节、控制、激发、促进、推动作用,所以《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少阳为枢”。犹如门扇的合页,轮子的轴承,主管着门扇的开合,主管着轮子的转动。
三、《伤寒论》中的少阳病
1、病位: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腑、手少阳三焦
2、成因:①本经受邪 ②太阳、厥阴之邪传少阳
3、少阳病的证候特点:①易经腑同病。②易气郁易化火。③易生痰、生饮、生水。④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不和与心胆不宁之证。
4、少阳病的治法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解以疏郁
5、少阳病的治疗禁忌: 禁用汗、吐、下
四、小柴胡汤的应用
1、小柴胡汤的组成和方义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次量:柴胡40克 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各15克 大枣4枚
(1)柴胡:解经邪,舒气郁,达三焦。黄芩:清胆热,清郁火。
《神农本草经》:柴胡“主心肺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有达木郁发火郁之效,解热退烧。
(2)半夏、生姜:①辛散助柴胡以解郁;②化痰消饮去水;③和胃降逆止呕。
(3)人参、甘草、大枣:①助少阳正气以祛邪;②补太阴正气,防止邪传太阴。
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西汉•杨雄《方言》卷七:“凡有汁而干谓之煎。” 伤寒论有时也称“空煮”。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汤共七方,皆要求煮后去滓再煎。可以提高和枢机、解郁结的效果。
2、仲景用小柴胡汤
(1)少阳受邪,经腑不和(96、97、263、264、265、266、379 )
①经证:目赤、两耳无所闻、偏头痛、胸中满而烦、胁下硬满、往来寒热
②腑证:口苦、咽干、目眩、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呕而发热
③苔白或淡黄、薄黄,脉弦细、沉紧
④或见证:或渴,或腹中痛,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咳,或身微热
(2)三阳同病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3)少阳不和兼太阳表邪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101)
(4)少阳不和兼太阴脾虚的处理方法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5)少阳不和兼阳明热郁或不大便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229)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6)差后复发热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
(7)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3、现代用小柴胡汤
和枢机,解郁热,达三焦,畅气机,攻补兼施,寒热同调,温而不燥,寒而不凝 。热病用之可解热,郁证用之能解郁。配补药扶正以祛邪,合血分药行气以活血,配生津药解热以生津,合利水药行气以利水,配化痰药畅气以祛痰,合温阳药疏郁以通阳,配养阴药调气以育阴。男妇老幼、外感内伤皆可应用。
(1)解热:往来寒热;头痛发热;呕而发热;发潮热;差后复发热;热入血室之寒热交作如疟。临床凡发热经久不退,或者反复发作者,皆可试用。
(2)用于肝胆胃胰肠等消化系统疾患
(3)用于精神情志疾病和亚健康状态
小柴胡汤用于亚健康等。柴胡桂枝汤、柴芩温胆汤加减用于治疗精神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精神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4)用于妇科疾病:合逍遥散或四物汤治疗单纯性闭经、不孕等。
五、柴胡桂枝汤的应用
1、组成和方义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 桂枝 | 芍药 | 生姜 | 大枣 | 甘草 | 柴胡 | 黄芩 | 半夏 | 人参 |
原量 | 两半 | 两半 | 两半 | 六枚 | 一两 | 四两 | 两半 | 2合半 | 两半 |
今制 | 22.5 | 22.5 | 22.5 | 6 | 15 | 60 | 22.5 | 22.5 | 22.5 |
一次量 | 7.5 | 7.5 | 7.5 | 2枚 | 5 | 20 | 7.5 | 7.5 | 7.5 |
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用量的1/2相合。和解少阳,畅达气机,祛风活络,调和营卫。
2、仲景用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101)
汉•郑玄注《周礼》:“烦,犹剧也。”
太阴中风,四肢烦痛,(脉)阳微阴濇而长者,为欲愈。(274)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3、现代用柴胡桂枝汤
(1)外感病:太阳、少阳、太阴中风同病。
(2)肝胆病伴见四肢关节烦疼。痹证伴肝气郁结。
(3)脂膜炎:皮肤泛红(多见腹部和大腿内侧)皮下结节,急性发作见发热怕冷,乏力。若伴肢节烦疼时,柴胡桂枝汤很有效果。有人认为柴胡汤主皮里膜外(半表半里)之病。
(4)心身性疾病:由于心理压力和情绪因素所导致的诸多疾病。常见的心身性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疼痛;梅核气、食道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厌食、习惯性便秘;支气管哮喘、顽固性咳嗽、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白癜风、皮肤淀粉样变性、脂肪瘤;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某些糖尿病;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某些不孕、痛经、难产、假孕、癔病、黄褐斑;儿童厌食、遗尿、夜惊、分离焦虑症……
(5)精神疾病:神经症周身串疼无定处、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起床困难综合症、不安腿综合征等,用柴胡桂枝汤、温胆汤、定志丸合方,名柴桂温胆定志汤。
【附】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抑郁症的思考和实践
精神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情感的低落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改变为主要特征。当今全世界有3.5亿人患精神抑郁症,中国约为3千万,存在潜在抑郁状态或抑郁情绪的人群达30%。精神疾病的耻辱感让人讳疾忌医,其实在中国抑郁症的就诊率也只有10%左右。此病有人称其为灵魂渐冻症或者精神癌症,自杀率比一般人高20-50倍,自杀成功率达15%。世界卫生组织说,2004年单向抑郁障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2020年将上升到第二位。2030年将上升到首位。
西医常用躯体疗法和精神疗法。
躯体疗法:药物、电休克和睡眠剥夺。药物包括三环类、四环类、二环类、单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情感稳定剂,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
精神疗法:交互作用心理治疗、人际关系治疗、行为疗法、认知疗法。
我用自拟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把思路方法和大家分享。
精神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
①情绪低落:病人体验到情绪低落、悲伤,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对愉快或不愉快的事件反应迟钝,在抑郁障碍的基础上,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
②兴趣缺乏和/或乐趣丧失: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称为快感缺失,动机降低,离群索居,不愿见人。
③精力不足:感到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即使在从事常见的最轻的工作后也感到明显的疲倦。
心理症状群
①焦虑:为抑郁症的主要伴发症状之一。主观的焦虑可以伴发一些躯体症状,如胸闷、心跳加快、尿频、出汗等,躯体症状可以掩盖主观的焦虑体验而成为临床主诉。
②自责自罪:对自己既往的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无理由地自责或不恰当的罪恶感。
③精神病性症状:主要为妄想或幻觉。
④认知症状: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的下降。
⑤自杀观念和行为:半数左右会出现自杀观念。
⑥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迟滞表现为思维发动的迟缓和思流的缓慢,同时有注意力、记忆力下降。行为表现运动迟缓,工作效率下降,重则达到木僵的程度。激越表现为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烦躁不安,紧张激越,失控行为过多。
⑦自知力:相当一部分病人自知力完整,主动求治。存在明显自杀倾向者自知力可能有所扭曲甚至缺乏对自己当前状态的清醒认识,甚至完全失去求治愿望。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自知力不完整,甚至完全丧失自知力的比例增高。
躯体症状群
①睡眠紊乱:早段、中段、末段失眠,或睡眠感缺失。早段失眠最多见,末段失眠(早醒)最具特征性。不典型病人可出现贪睡。
②食欲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③性功能减退:性欲减退乃至完全丧失。
④精力丧失: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不愿见人。
⑤晨重夜轻:抑郁情绪和其它诸症晨间加重。
⑥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头痛身痛、周身不适、胃肠功能紊乱、心慌气短、胸痛、尿频尿意。
精神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略)
多发人群和预后
此类患者多是聪明、敏锐、敏感又力求完美。如果身体素质好,就能成为领袖、帅才、优秀科学家、出色艺术家……如果身体素质差,控制情绪能力差,聪明反被聪明误,当现实和理想有落差,或遇到困难挫折,或其他疾病出现时,就会抑郁焦虑,反而害了自己。所以说,难得糊涂,糊涂难得。
这是身体原因,还是心理原因?歌手杨坤说:每小时800块钱的心理辅导我都试过但没有用,我把心理医生都说哭了,抑郁症一定要吃药。
感冒、骨折、外伤、手术、病后、经前、经后、产后、减肥后、工作学习压力大、青春期、老年后……皆可引发抑郁。说明抑郁症和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有密切关系,因此病在情绪,根在身体。身心相关,密不可分。即使有部分人是由于事业受挫、婚恋失意、亲人亡故等精神诱因,但也是在身体健康失衡的基础上发生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血清素等活性物质的分泌减少。而这些物质使人精神振作、心情快乐。所以治疗身体,才能平复情绪、振作精神,从而才能获得美好人生。
辨证思考
【病症特点的思考】①晨重夜轻和冬末春季易发。②有季节性抑郁症。(冬春发病,夏秋痊愈)③日照时间短的北欧北美发病率高。④在地下室工作或居住的人群发病率高。⑤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地区发病率高。⑥室内工作者发病率高。⑦脑力劳动者发病率高。⑧2006年发病率比1960年高10倍。
通过这些特点分析,抑郁症的高发可能和现代人类见阳光少、运动少、体力劳动少有一定关系。
【病机分析】
抑郁症虽为心神疾病,或许和人体少阳阳气不足,肝胆木行展发无力,三焦气机不畅,痰浊蒙蔽有关。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人之计在于胆和三焦。
天人相应,人体脏腑的代谢和精神情志的活跃与欢愉,在春季和清晨对少阳木气疏泄展发之力的依赖程度最强。此时如果少阳木气展发不足,支持无力,于是气机郁遏、代谢低下、心神失养、痰浊蒙蔽(乌云雾霾不散)精神抑郁、思维迟钝、食欲不振、重度乏力等就加重或者复发了。
夏季和中午阳气盛大,人得天阳相助症状减轻。秋季初冬、下午傍晚,阳气逐渐内收、下降,人体主要脏器的代谢机能也渐趋平缓,此时对少阳木气展发疏泄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即使少阳木气展发不足也无关紧要了,于是各种症状也就暂时缓解、甚至消失了。
治法思考:和枢机、解郁结、益少阳、化痰浊、宁心神应当是针对精神抑郁症的根本治法。
选方用药思考
【柴胡桂枝汤】我们已经讲过
【温胆汤】陈皮 半夏 茯苓 竹茹 枳实 甘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畅达三焦
主治胆胃不和,三焦不畅,痰热内扰,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抑郁症患者,舌苔厚腻,食欲不振,嗳气呃逆,心烦失眠,胆小惊悸,惶恐不宁,与温胆汤的适应证很一致。
【定志小丸】《千金要方》卷14:“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定志小丸主之。”人参补五脏、益元气、安精神、定魂魄、养心健脑。茯苓利窍去湿导浊,补心益恼养神。菖蒲、远志豁痰开窍,振心阳,益智慧,醒心神。
病机单一的用单一的方剂,病机复杂的,用复合的方剂。精神抑郁症肝胆气郁,少阳不足,痰浊内阻,心神不宁,所以用小柴胡汤、桂枝甘草汤、温胆汤、定志小丸合方,名柴桂温胆定志汤。也有四逆散在内。寒温并用,攻补同施,共成和枢机,解郁结,温少阳,化痰浊,宁神志,定魂魄之剂。
【柴桂温胆定志汤】基础方:北柴胡 黄芩 桂枝 陈皮 法半夏 茯苓 枳实 竹茹 石菖蒲 远志 人参 炙甘草
【随证加减】心烦焦虑,坐卧不安,加炒栀子、淡豆豉,或莲子心等,清心除烦。失眠多梦,加炒酸枣仁、珍珠母或合欢皮、生龙牡等,安神定志。舌红、舌苔厚腻而黄,加天竺黄、制胆星等,清化痰热。舌淡、舌苔厚腻而白,加炒白芥子、草果等,温化寒痰。身痛,加炒白芍、生姜、元胡养血定痛。青春期抑郁,加山萸肉、枸杞子、巴戟天、鹿茸粉等,补肾填精,促进发育。更年期抑郁,加山萸肉、丹参、枸杞子、黄柏、知母、巴戟天、仙灵脾、浮小麦等,益肾气、调阴阳。经前抑郁,加当归、桃仁、红花等,养血活血。 经后抑郁,加黄芪、熟地等,益气养血。产后抑郁,加熟地、丹参、山萸肉、黄芪等,调补产后气血之虚。减肥后抑郁,加山萸肉、麦冬、五味子、黄芪等,气阴双补,兼闭经要阴阳双补。还要注意调养肝脾胃。老年抑郁属心脑血管病变,或手术后、外伤骨折后,抑郁焦虑者,加葛根、鸡血藤、丹参、赤芍等,养血活血通络。
【辅助治疗】在阳光下的运动是最好的辅助治疗方法。当人得到阳光充足照射的时候,大脑会增加血清素的分泌,让人活力充沛、心情开朗。检测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素水平比正常人群普遍偏低。这就验证了,见阳光少的人抑郁症高发。
抑郁症的其它证型以及选方建议
①肝气郁结证: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越鞠丸。②气郁化火证: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丸。③肝郁痰阻证:半夏厚朴汤。温胆汤。④忧郁伤神证: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⑤心脾两虚证:归脾汤、人参归睥丸。⑤阴虚火旺证:滋水清肝饮。⑥肾亏血虚证:六味地黄丸、二仙汤、四物汤。
六、大柴胡汤的应用
¡ 1、组成和方义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和解少阳,清泻里实
2、仲景用大柴胡汤
(1)少阳不和,兼阳明里实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104)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136)
(2)少阳胆腑热实证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发热,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5)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这是少阳不和兼阳明里实吗?我们看《伤寒论》原文:
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205条: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死,利止者愈。
【分析与思考】少阳病原本有喜呕和心下支结。呕多是喜呕的加重;心下急、心中痞硬、心下满痛是心下支结的发展。病位没有离开少阳,是少阳郁热伤津化燥,邪热和胆腑精汁相结的热实证。即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急性发作、急性胰腺炎。
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证为少阳胆腑热实证下伤少阴之阴。)
《可下病篇》:少阴病,下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气汤。
关于郁郁微烦的病机:少阳病有心烦,是胆腑郁热循经上扰心神所致,当胆腑郁热和胆腑精汁相结成实,其热便内收、内敛、内聚,上扰心神的症状反而减轻。
白虎加人参汤证: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调胃承气汤证:蒸蒸发热。大承气汤证:日晡所发潮热。也体现了热邪由弥散到内敛的过程。
(3)治病后余邪未尽,脉沉者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
《可下篇》: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
3、现代用大柴胡汤
(1)胆囊炎、胆结石: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郁金治胆石症急性发作。
(2)胰腺炎:天津南开医院清胰汤:柴胡黄芩 白芍 大黄 黄连 木香 元胡 芒硝
(3)急性肝炎:加茵陈等。
(4)急性阑尾炎:加冬瓜子、桃仁等。
(5)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不可用)
(6)其它:流感、肺炎、高血压、急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热厥里热已经成实者。
七、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
1、组成和方义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当今治疗内科杂病柴胡用量适当减少,牡蛎用量适当增大。
功效:和少阳,畅气机,助心脾,升津液,散结聚。
2、仲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7)
3、现代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1)慢性肝病:见胁痛、口干、便溏。病机为肝胆湿热未退,脾阳脾气虚,津液不足。
(2)糖尿病:症见口渴、便溏、情绪低落。加养阴生津之生地、玉竹、麦冬、山萸肉、五味子、人参、沙参。
(3)慢性结肠炎:腹泻伴口干、胸脘痞闷、腹痛。加白术、山药。若有结肠过敏现象,或结肠过激现象,见腹痛而泻,喝水后泻。加炒陈皮、炒白芍、防风炭、乌梅、藁本。
(4)乳腺增生,肋软骨炎:见胸肋疼痛、口干、便溏。加软坚散结之夏枯草、浙贝母、牡蛎、海藻、昆布。
(5)发热性疾病:如疟疾,寒多热少可去黄芩;热入血室,寒热交作如疟,加赤芍、茜草、丹皮。
(6)胸膜炎、胆囊炎:见发热、便溏、口渴(抓三个主症)。
(7)感冒发热兼心脾阳虚者。
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
1、组成方义和服法
柴胡四两 龙骨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切) 铅丹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枣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仲景一次治疗量:柴胡15克 龙骨、牡蛎、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各5.625克 大黄7.5克 大枣1.5枚。
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苓桂畅三焦、利膀胱,安心神;大黄清泻阳明;龙、牡、铅丹镇心胆、安神志、定魂魄。功效:和少阳,畅三焦,清阳明,镇心胆。
2、仲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07) 为邪气弥漫三阳,心胆不宁之证。
【注意】铅丹为Pp3O4,药粉直接入口会发生铅中毒,长期服用易导致蓄积性中毒,应布包煮,用量不要超过10克.不要长期服。临床可代以生铁落、磨刀水、琥珀粉、珍珠粉。
3、现代用柴胡龙牡汤
(1)小儿外感,邪在少阳,兼阳明饮食积滞所致的惊悸,心胆不宁、发热、谵语、便秘。
(2)精神疾病:神经官能症;精神燥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的狂躁,癫痫,小儿夜啼。
(3)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精神不宁者。
(4)高血压病、美尼尔综合征、眩晕等。
临床当斟酌加用行气、活血、清火、化痰、育阴、养血、熄风、宁神、定惊之药。
【课尾感言】能理解少阳病的病机和灵活运用小柴胡汤及其类方,你在攀登名医之峰的征程上,就已经爬到了山腰。
第三讲 太阳病和桂枝剂的应用
一、太阳病的若干问题
1、病位:太阳膀胱经腑,肌表营卫,肺(皮肤和肺的关系)
2、成因:风寒外袭;少阴之邪出表(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293)。
3、有关生理:
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脉从头至足,行于头项后背,是人体循行路线最长,穴位最多的经脉,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络腰肾,与肾相连。故可以借督、肾之阳以主一身之表阳。其经别散布于心,沟通了膀胱和心的联系。
腑:膀胱为水腑,其功能“司气化”是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气化,一是化生太阳之气,二是参与水液代谢。《内经》膀胱者,洲渎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出阳气,出津液,出废水。在肾阳温煦下通过膀胱气化,化生阳气,通过三焦和膀胱经脉向全身输布。故《内经》说:“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参与水液代谢:化生津液向全身输布;排出废水。
阳气:量:三阳,阳气的量最大。生成补充和输布:化生于下焦,补充于中焦,宣发于上焦。功能:温养体表;管理汗孔开阖调节体温;防御外邪。即“肥腠理,司开阖,卫外而为固。”太阳主表功能是由众多脏器协同完成,所以太阳之表受邪,则会对多脏器产生影响。
4、太阳病的证候分类:
(1)本证:①表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太阳表证分中风、伤寒、温病、风温。 ②腑证:气分证——太阳蓄水;血分证——太阳畜血。
(2)变证:太阳病失治或误治后,使病情发生了变化,而新的病证不能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就称作太阳变证。这些变证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在脏腑、或在胸腹、或涉气血、或涉痰饮,变化多端,论其治法,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其中有不少属于杂病范畴。
(3)类证:在临床表现上,类似太阳病的一些杂病。(悬饮证、痰阻胸膈证)
5、太阳病的自然病程: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8)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
6、太阳病的欲解时和六经病的欲解时: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93)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1)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28)
二、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桂枝汤的组成、方义和服法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二十枚(擘)
桂枝、生姜辛温散寒,解表祛邪,合草枣辛甘化阳以助卫阳;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合草枣酸甘化阴,滋养营血。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养正力大,发汗力弱,若需发汗,药后需饮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发汗。汗出要周遍,出小汗,持续保温出汗两个小时。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仲景用桂枝汤
(1)太阳中风表虚证(12) (95)
(2)太阳病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13)
(3)太阳病兼轻度里虚者(42)
(4)太阳病兼里实热,需先解表者(44)
(5)汗、下后正气受挫表邪未解者(15)(45) (57)
(6)非外邪所致之营卫不和者(53) (54)
(7)用桂枝汤后反烦不解,可针、药并用(24)
(8)太阴中风,四肢烦痛者。(276)
3、现代用桂枝汤:
(1)感冒、流行性感冒、无名低热以恶风寒、汗出、乏力、头痛、脉缓或细小无力、舌质淡红、苔白或少苔,辨证属营卫不和者。
(2)外无风寒表证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见自汗或时发热汗出属营卫不和者;
(3)肢体偏瘫属邪风乘虚侵袭经络或脏腑,导致营卫不和,气血瘀滞者;
(4)糖尿病属气血阴阳俱虚而并发神经痛者,用本方加白术;
(5)多发性动脉炎,脉络受阻,气血不畅,加黄芪、丹参;
(6)寒冷性多发性红斑属寒邪侵袭,营卫不和,血脉阻滞者;
(7)产后高热、宫外孕术后高热属气血虚弱,外为邪侵,营卫失和,气血失调者,可以本方化裁;
(8)睾丸疼痛属寒凝经脉,营卫不利者,睾丸痛甚加橘核、元胡,阴囊红肿疼痛加贯众、龙胆草、苍术,精索静脉曲张加桃仁、红花、木香;
(9)过敏性鼻炎属肺气不足,卫气失调者,加黄芪、党参、白术,鼻流黄浊涕者加黄芩、黄柏,鼻塞重者加辛荑、白芷、苍耳子,鼻流清水难以休止者加五味子、乌梅、诃子;
(10)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硬皮病、雷诺氏症等属营卫不和者。
(11)治疗痹证:基础方:炒白芍30~40克 桂枝10~15克 生姜10-15克 炙甘草10克。
(12)治疗其它疾病:加丹皮15克,桃仁15~20克,茯苓30克,大黄适量治疗神经官能症,心烦急躁,便干头痛。再加水蛭、虻虫各10个治疗脑外伤及其后遗症;加土元、苏木各10克治疗跌打损伤;再加细辛10克,或加浮小麦30克治疗心动过缓;
4、桂枝汤类方治疗疼痛
《神农本草经》:牡桂,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神农本草经》: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神农本草经》:干姜,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74)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
太阴主四肢,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证候,仲景称太阴中风,也可称其为太阴表证。
虽不发热,也要啜粥温覆取汗,旨在协调营卫气血。
(1)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
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臣忆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临床应用:①病毒性项肌痉挛。②颈肩拘紧疼痛综合征、颈椎病。③颈动脉硬化所致脑供血不足。④血管性痴呆,加益肾养血健脑药物。⑤突发性耳聋、耳鸣,配合清肝平肝。
⑥心绞痛伴有颈肩肌肉拘紧者。⑦配合小柴胡汤等治疗癔病性或情感性项肌痉挛。
(2)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临床应用:阴阳两伤,筋脉失温失养而见肢体肌肉拘紧疼痛;心肾阳虚而见心绞痛,受寒或夜间易发作或加重者。
(3)桂枝新加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临床用于:产后、大失血后、贫血,血虚肌肤失养,而见周身疼痛者。(虚则痛,失养则痛)
(4)芍药甘草汤
白芍药 甘草(炙)各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29)(脚,胫也,小腿)
临床用于各种骨骼肌、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和神经痛。芍药用量要大。
(5)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上方加炮附子一枚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用于心阳虚或心肾阳虚的心绞痛发作,伴有胸闷者,或突发的心律失常,胸闷憋气者。
(6)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
(7)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见第四讲)
第四讲 厥阴病篇证治述要
《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文56条,证候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寒热错杂、或厥热进退、或死、或愈,错综复杂,头绪纷繁。经方大家陆渊雷说:“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杂凑成篇”。 《伤寒论讲义》(五版教材)没有设本证。《新中医》两次展开关于厥阴病的讨论。《中医杂志》也发表过多篇关于厥阴病的争鸣文章。
一、病位和相关生理
病位:肝与心包
生理:肝藏血而主疏泄,内寄相火;心包为心之外围,内寄相火。足厥阴肝经从足至头,和督脉交于巅顶。
原书“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下有“厥利呕哕附”五字,显然这些厥利呕哕病证的病位不全在肝和心包。
二、厥阴病的分类和证治
1、邪由少阴传来——厥阴危重证
在心肾真阳衰微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厥阴相火的衰竭。厥者尽也、极也,为阳气衰到极点,阴寒盛到极点。五脏六腑真阳皆衰竭,因此名为脏厥。预后不良,为外感病的终末期。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338)
2、外寒直接侵犯厥阴经脏
(1)寒伤厥阴之经和经脏两寒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 水酒各四升)。
当归四逆汤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临床应用
①冻疮的治疗和预防,内服、外洗皆可。临证抓特点冷、痛、血虚
②雷诺氏综合症(肢端动脉痉挛症)
③痛经、疝气痛,头痛属寒凝肝脉又伴血虚者
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属寒湿凝滞者
⑤冠心病,配生蒲黄、石菖蒲、炙远志
⑥坐骨神经痛,加川牛膝、地龙、木瓜;久痛加桃仁、红花,寒甚加附子
⑦大动脉炎、无脉症,加黄芪、姜黄
(2)寒伤厥阴之脏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
青光眼、高血压、神经性呕吐、幽门痉挛、慢性肠胃炎、慢性胃溃疡;心脏病、疝气痛;消化道肿瘤术后吐涎沫不止;过食冰冷后吐涎沫不止;贲门失弛缓症吐涎沫不止。证属肝胃虚寒者,皆可加减应用。
3、寒邪郁遏厥阴相火所致诸证
在心肾真阳不衰、厥阴相火不虚的前提下,感受强大的寒邪而发病,这属于以邪盛为主的厥阴病。
(1)热证
寒邪郁遏厥阴相火,相火郁极乃发。阳有余便是火,从而出现厥阴热证。
①阳热上伤阳络—汗出,喉痹(334)可用后世清热解毒利咽法。
阳热下伤阴络—便脓血(334)可用《伤寒论》的白头翁汤。
阳热泛溢肌肤—身发痈脓(332)可用后世真人活命饮。
阳热不去—热不罢、热不除(332、341)以上三证皆有发热。
厥阴相火的暴发,前人有称之为雷火者。
(2)寒热错杂证
局部阳复太过,原有阴寒未退。于是就形成了寒热错杂证,一般是上热下寒。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乌梅丸临床应用
呕吐、胃痛、胃或十二指肠溃疡、霉菌牲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泄泻、久疟、五更泻、肠道寄生虫病等。
乌梅丸溶液对蛔虫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迅速增强胃内酸度,降低肠道上部和胆汁的pH,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不利于肠道上部及胆道内蛔虫的生存,驱使蛔虫退回肠道下部。引流胆汁,减少和防止胆道感染。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肯定。对钩虫病、血吸虫病以及胆囊鞭毛虫症也有一定的效果。
(3)厥热胜复证和自愈证
阳气时进时退,则见厥利和发热交替。发热为阳气进,厥利为阳气退。从发热和厥利天数的对比,来判断阳气的盛衰和病证的预后。(331、334、336、341、342、332)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336)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341)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342)
三、辨厥利呕哕病脉证并治
1、辨厥证
厥证提纲: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1)热厥(335、350)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335)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0)
(2)寒厥(353、354、340)四逆汤一类
(3)蛔厥(338)乌梅丸
(4)痰阻胸阳致厥(355)瓜蒂散
(5)水阻胃阳致厥(356)茯苓甘草汤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356)
(6)血虚寒厥(351)当归四逆汤
(7)气郁作厥(318)四逆散(见少阴篇)
2、辨呕吐
(1)寒吐: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2)热吐: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3)寒热错杂之吐: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359)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3、辨下利
(1)热利
①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374)
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1)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373)
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2)寒利: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证(370、372)
(3)寒热错杂利:乌梅丸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麻黄升麻汤证。
麻黄升麻汤证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357)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汉时衡重单位尚无分制,至晋在铢和两之间加了“分”,折6铢为1分,4分为1两。(1分=3.9克)在麻黄升麻汤和《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方剂中,以分作为衡重单位,那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书时的修改,并非仲景原貌。
寸脉沉而迟,当是邪陷于里,阳郁不伸的反映。手足厥冷则是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所致。邪陷胸中,郁而化热,热盛于上,灼伤津液,则咽喉不利,灼伤肺络,故唾脓血。大下后,阳气受损,阳气不足以下达,则下部脉不至,也就是尺脉不至,或足部趺阳脉与太溪脉不至。脾寒气陷,则泄利不止。阳郁不伸,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虚实兼见,单治寒则遗其热,单治热则碍其寒,补虚则助其实,泻实则碍其虚,故称“难治”。以麻黄升麻汤发越郁阳,清上温下,滋阴和阳。
本方以麻黄、升麻发越内陷之邪,升举下陷之阳。当归、芍药养血和阴,亦制约麻黄升散发越太过之弊。知母、黄芩、葳蕤、天冬、石膏清肺滋阴解毒,以除上热。桂枝、茯苓、白术、干姜、甘草温阳建脾健脾,以除下寒。散、补、清、温于一体,以发挥发越郁阳、滋阴和阳、清上温下之功效。
《伤寒论》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组方成就颇高,但每一个方剂都有其特点。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偏于和中消痞;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偏于清热降逆;乌梅丸,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偏于酸收驱蛔;麻黄升麻汤,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偏于发越郁阳。虽然都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但在调整气机方面,有收、有散、有升、有降、有和,各有不同的倾向,值得研究和效法。
麻黄升麻汤的药物组成,涉及到桂枝汤、黄芩汤、理中汤、白虎汤、越婢汤等,是多个单方的复合剂,以治疗多重复杂病机的证候。这种组方思路和合方应用,对后世颇多启发。后世医学家用阳和汤治阴疽流注,用补中益气汤治阳虚外感,用升麻葛根汤治时疫痘疹,用普济消毒饮治大头天行,用升麻汤治阳毒等,在理、法、方、药上,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受到麻黄升麻汤的影响。千金葳蕤汤,在组方上更类似麻黄升麻汤。
4、辨哕逆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380)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