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现今练习太极拳的人,大都是跟着老师学完套路后自己练。也有一开始跟着碟子学,学会后自己练。这样习练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较长一段时间不见进步的现象,总觉得缺点什么,可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找不出问题所在,再练就是盲目地瞎练,甚至可能越练越糟。冷静下来,对照规范的榜样检查对比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不在大形大架,而在于细微处和转折处。很多动作只有笼统的空架子,而缺少细微充实的内容。岂不知一套拳或一套器械,每一个动作并不是定势好就算好,而在于它充实细致的内容。有没有韵味,充实不充实全在于每一处的细微之处。
一腰胯的主导作用
太极拳论中有一条真理,“以腰脊之力带动四肢运行”。其实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认为它是皆之所有动作的真理,那就是教条,是死搬硬套。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腰和胯是两回事,有的动作是腰动胯动,有的动作是腰动胯不动。如果这两个概念不清楚,再怎么练也练不好。如云手一势,左脚向横向左迈步,上身向左扭转,收右脚向左移步。右脚横向向左移动。上身向右扭动。上身及两臂在向左、向右扭转时是以腰带胸转动两肩带臂以臂带手是180度的扭动,而两胯是下沉稳定不动的。左脚向左移动时,左胯不但不能随之扭动、反而还要微微向内(向右)合。向内向里合的具体表现就是左膝微微内扣,这样才能牢牢稳住左脚踏实稳定,不然,不论刚落地时怎样摆正左脚,也经不住胯的扭动而扭动呈外八字。同样,右脚向左移动时上身随腰而动带动两肩两臂挥手向右摆动,右膝也要微微向内向左合住才能稳住右脚是平行状。如果分不清胯和腰定和动之分,即胯不动只是腰动的关系,这个横向平行的移步肯定做不规范。
再举一例:分脚点剑一式,右手持剑,左剑指符于右腕处向身体左侧扭转反撩剑时,也是双胯稳住不动,上身只是随腰向左扭动将剑摆动左胯旁,如果双胯和腰一起向左扭动,就会带动双脚扭动。此环节一定要做成胯部以下下肢稳定,腰胸间以上带动双臂扭动。接下来右脚前踢右手持剑右后下点时,双胯稳住,腰以上先微右转胯以下和腰以上互不搅力,再挥剑下点,如果是下点剑时稍有发力,即右脚踢出时也要有同等的发力。这样动作才能稳定而舒展,不掌握这些细小的转换过程,练数年也难以把握其稳定。
二注意,运行中转向在肩,运化在胸
太极拳的转换处非常圆活婉转,甚至达到了天衣无缝之状,一般不易被初学者看出和掌握。如基本动作的搂膝拗步,一个拗步的搂膝推掌定势后接下一个搂膝拗步,常常在上步转身时身体摇晃不稳,一些人常常以为是由于桩功功夫不到所致。其实不然,是因为转向运作的方法不对。接上势外搂膝拗步,先以腰带脚向外摆30到45度,这时的胸腰也随之向左或右摆动30到45度,胸腰摆动的方向和脚尖膝盖的方向相一致,重心前移,后蹬腿上步时,基本上只是双肩带两臂弧形环绕,而此时的胸腰基本不再扭动,当后掌立掌在耳旁前掌按至腹前,上步之脚已着地时,再以腰带胸,转肩一掌外搂一掌向前推出。该动作的腰胸肩三者的关系应是分阶段有分工的,并不是在上步时腰动胸动肩也动,如果上步时腰身带两臂同时扭动,要不用力过大煞不住劲,要不劲小使不上劲,既不稳定也不顺畅。
野马分鬃也是这样,定势后接下一个野马分鬃,弓步的前脚掌外摆多少度,胸肩的转向也是多少度,后脚上步时是冲着脚尖和胸的方向跟上来,然后双手合抱成抱球状,再做下一步左右手分出。不注意分清胸肩转换的步骤和阶段,独撑一只脚的身体,必然动根而左右摇晃。42式剑中提膝后截剑式,首先要合住胯,腰为中轴胸向右转,右臂向右挥,左臂一定要回环,紧密配合,充分发挥两肩是一个整体的劲力,这样右膝左伸,胸肩右转的动作才能做到位。
身体各部位的劲力转换,这就是各部位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的过程转换。太极拳的用力方法是“发于根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一般理解发劲是在脚腿与腰身,领劲是在手,好像和射箭一样,箭尖领劲,箭尾发劲,实际并不那么简单。
怎么样才能感觉并做到以脚催身,以身催手呢?在脚腰共同发劲中,当脚跟先发劲时,发劲点在脚,其次膝关节的伸缩催动腰身,这时发劲点在腰身,接着腰身也参与旋转发劲时,腰身便从发劲点变成第二部发劲点,这时发劲点又从腰身向前移到肩,继之又发劲摧动臂,臂又成了领劲点,再接着,当臂也参与伸张发劲时,臂同样从领劲点变成发劲点,使劲力最后转移到手上去击达目标。在发劲与领劲的转换中,脚和腰身的发劲并没有结束,而是仍然在继续。这样,全身的发劲便紧密结合起来,连贯成一气。只不过,当中有主次不同,用力的轻重也不尽一样。
如揽雀尾,掤和挤按都是手掌是领劲点,不注意这点,常常是身子已去,手臂还不到位,给人以干瘪之状。步法也是这样。上步时,提腿时领劲点在膝步当提膝伸前去时,领劲点由膝移到了脚跟;并由脚跟领劲向前蹬出,到达目的地。又如42式拳中左分脚接转身右拍脚,一些人常常拍脚无力不响亮。并不是腿部无力也不是腿部柔韧性不够,而是没有领劲点,腰膝及人腿的力量送不出去。如果脚尖绷直上踢。就会又有力又响亮,这也是领劲点的作用。
四需加强基本功,基本动作的训练,否则提高拳艺和追求精微将是空中楼阁
要把太极拳练到外有形态,内有韵味,归根结底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太极拳的基本修练就是对基本要领,基本技术和基本素质的修练,包括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基本套路。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技术提高则会遇到障碍而停止不前。这时,只有加强基本功和基本训练才能弥补不足攻克难关。如柔韧性不够,髋关节拉不开,扣剑摆腿就摆不开130至180度的扇面。就连最基本的弓步也沉不扎实,其细致入微就可想而知了。
为此,要抓住三点进行强化训练,一是在踢腿、控腿、劈叉及压肩下腰上下功夫。基本功对拳架的作用是q潜移默化,不是今天练了明天就有变化,它是一个极艰苦,又枯躁的训练,要有耐力能够静下心来,在扎实练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拳架有所变化,再练一段时间,持之以恒,你就会收到意外的收获,原来的摆腿会飞跃到标准弧度的扇形,原来的分脚蹬脚会轻松的达到一定的高度。二是把难度、强度作为突破口专项训练,以此带动整体水平提高。一些难度动作做不好,必然有它的原因,是功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要不是窍门没找到。如提膝后截剑,提膝到位了,后截剑扭不到位,用力后截剑了身体又摇晃不稳。此窍门在于光有后截剑与提膝成对拉之势的相反力还不够,还要将右膝暗暗向内扣,和胸肩的前探也成对拉之势,形成外展内合,内紧外松,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的整体,否则既吃力又不稳定。三是在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上下功夫。自己苛求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专项训练,以达到优美要求。